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阅读对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是深远的,读和写相辅相成,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着力开展互动交流等方面着手尝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让学生的童年书香飘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于部分课外阅读书目兴趣不大,被部分书籍厚厚的页码吓退,只愿意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简短的小文章,对于教师的阅读要求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阅读,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收获不理想。
  一、激发兴趣,诱发阅读之欲
  我们强调让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但既不能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必须讲究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喜欢读。对那些趣味性相对欠缺、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要不遗余力地上好导读课。上好导读课,能帮助学生梳理内容,降低阅读难度,不但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还给学生传授了阅读中长篇作品的方法。
  (一)从故事的情节导读
  学生不爱课外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大都故事性强,学生们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情节都很精彩、曲折,读起来感人,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课外阅读内容,娓娓道来,使学生对课外书的内容产生向往以及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上完《猴王出世》一文之后,再给学生讲《西游记》里的一些经典故事,课后,学生都热情高涨后地阅读《西游记》,阅读效率明显提高。
  (二)由书中的人物导读
  古往今来,很多人物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他们相关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新課标的必读书目《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田螺姑娘》《八仙过海》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它们都是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化成了一个个民间的故事,既神奇又有感染力。由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高涨,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还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明辨了真、善、美。
  这样,通过情节、人物入手导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学生由“要我读”转化为自主需求的“我要读”,收到了真正的阅读效果。
  二、推荐读物,明确阅读方向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虽已有了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的阅读常常带着盲目性,易受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卡通书、鬼怪故事等,读这类作品会让学生在一种只是寻求刺激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失去一颗静静读书的心,慢慢失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导者,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有选择地阅读,明确阅读目的,把准阅读方向。除了新课标规定的必读科目以外,应在班级建立小小图书角,让学生共享自己的书籍。同时,根据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到学校图书室精挑细选,借阅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三、方法指导,体会阅读之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读时往往浮于表面,走马观花,随意性强,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只有教会学生快速、准确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会有实效。
  (一)以点带面,获取阅读信息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应当避免枯燥、程式化的讲解,教师可以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可以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书名、作者、插图等,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获取信息,预测故事内容;可以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进入阅读情境;也可以设置悬念,先概括前面的情节,在故事转折、矛盾冲突加剧处戛然而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走向以及人物的最终关系,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等,并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书的目录和其中的精彩片段,相机渗透该书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让他们感觉到,阅读一本书就是开启一段快乐的旅程。
  (二)加强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读和泛读。精读方法的指导主要来自课内,从而使课外得益于课内。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以泛读为主,泛读就是粗略地读、浏览性地读。毕竟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细致地读完每本课外读物,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进行浏览。例如在阅读《红楼梦》中《红楼春趣》中的“剪子股儿、籆子”等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而对书中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我们应允许学生采用跳读法,把重要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其他地方跳过去。而精读方法的指导,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指导课来进行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质量得以提高,收获自然也会丰富。
  (三)快乐阅读,受到文化熏陶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中相关的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积累语言,这是一个很美妙的旅程。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当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四、搭建平台,品尝阅读之果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阅读完了一些书籍后,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和冲动,我们还应该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同伴们听,把他们的阅读成果汇报给同伴们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实现了“内在”语言积累的“外化”。成果的汇报形式无疑是多样的,从课前的“谈天说地”到“读书园地”墙报,再到各式各样的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欣赏表演、交流辩论会、做手抄报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品尝到读书的收获和喜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更多的学生看到了别人的阅读经历和成果,也能从别人的展示中为自己指引阅读方向,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如五年级阅读完四大名著后,可设计一个活动:招募演员,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说说自己最适合演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这样一来,学生从兴趣阅读自然向意志阅读转化,都会很自觉地揣摩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积极为人物作代言,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一本书的价值,在于读者对待它的方式,是漫不经心地翻过便束之高阁,还是津津有味地咀嚼品味并留下思考痕迹?这些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引领学生走进书的海洋,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和读书的乐趣,让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爱上书籍,在经典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晏溶蔓.班级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J].亚大教育,2016(0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草河小学,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之中,实现数学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文章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诠释了数学课堂中应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在开放式研究性美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又能在欢乐的情景中观察,让美术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  美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对人们有着美化人的心灵、美化生活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通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是加快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学校背景为基础,通过准确的目标定位与内容建构,实践任务驱动下的志愿服务与特色创建,探索双线推进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收到了极佳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志愿服务;特色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根据兴趣培养的适应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求知欲”“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等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运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改革的必然。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保证教学高效开展,而且要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寻找教育契机,延伸教学空间,发挥低年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助推小学低年段数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人教版从二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的“数学广角”,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新手教师,这类课型的教学无疑是一项大挑战。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为例,谈谈研课期间遇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经历以及由此获得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严谨思维逻辑的重要课程,但是其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学生只是学了知识,却不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加以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精准设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相关知识,做到真正、深度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文章拟结合《小数加减法》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精准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精准设问;深度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小学习作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然而现在的习作教学大多是为了完成单元写作任务,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导致教师采用套路式教学,教学生用统一的模板和格式写作文,没有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而作文,恰恰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最高体现。文章从现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谈起,面对目前进退两难的、尴尬的套路式作文教学模式,针对该现状提出循序渐进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希望对日后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有利于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因其图文并茂的特性,将思维形象化,对单词的复习、阅读和写作起到促进作用,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之一。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英语教学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于一体,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
期刊
摘 要: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音乐人才,小学音乐教学备受关注。如今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长期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堂如何唤起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学习的快乐,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是实施教育的重大课题。体态律动给传统的音乐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协调的节奏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