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瘰(luǒ),原义指结核干菌入侵颈部,引起颈淋巴结结核。香港瘰螈中的“瘰”意指该蝾螈身上有疣突。
香港瘰螈(拉丁学名Paramesotriton hong?鄄kongensis),蝾螈科瘰螈属。体长110~150毫米,背部有一条明显的中脊,背中部两侧都有明显的突脊,身体深啡色,腹部有橙色的斑纹。分布于广东、香港,生活在海拔300~940米的山溪水潭中。捕吃水生或陆生昆虫以及蚯蚓、螺类等小动物。每年9月至次年2月产卵。
从背面俯瞰,香港瘰螈并不漂亮,它们体色暗淡,皮肤上有褶皱和凸起的疣粒,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但如果把它翻过身来看,腹部布满着艳丽的橙色斑点或条纹,令人惊艳。
香港瘰螈属于两栖动物,和常见的蛙类是远亲,和大鲵(娃娃鱼)是近亲。一年大部分时间香港瘰螈都在溪边的林下生活,到了繁殖季节,它们会陆陆续续从岸上爬到水里,进行寻偶活动。据说,雌瘰螈非常骄傲,对交配对象有很高要求,所以很多雄瘰螈并不是一次就能打动“芳心”求得美人归,经常碰得满头灰,以失败告终。
交配完毕后,雌瘰螈会将受精卵产在水生植物叶片上依附,多见于天南星科的石菖蒲之类。一个月后,受精卵孵化出像蝌蚪那样的幼体,最有趣的是幼体的大脑袋后面长着体外呼吸鳃(水生动物多为体内鳃)。
两个月后,这些小家伙长大了,终于可以上岸了,体外鳃变为了体内肺,开始了陆地生活,生命周而复始地循环。
不过,如果蹲在岸边拍摄水里的香港瘰螈的话,非常难,因为水面反光,斑斑驳驳,水下的光線也会被水流折射干扰。所以,需要购置防水相机,放置于水下进行拍摄,能获取更好的角度,甚至可以拍摄到香港瘰螈华丽的腹部斑纹。
深圳也分布着一些香港瘰螈,在山涧里偶然能碰到。有时爬山经过山涧,能看到急切求偶的它们,当然,遇到它们还是需要一点点运气呢。
责任编辑
香港瘰螈(拉丁学名Paramesotriton hong?鄄kongensis),蝾螈科瘰螈属。体长110~150毫米,背部有一条明显的中脊,背中部两侧都有明显的突脊,身体深啡色,腹部有橙色的斑纹。分布于广东、香港,生活在海拔300~940米的山溪水潭中。捕吃水生或陆生昆虫以及蚯蚓、螺类等小动物。每年9月至次年2月产卵。
从背面俯瞰,香港瘰螈并不漂亮,它们体色暗淡,皮肤上有褶皱和凸起的疣粒,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但如果把它翻过身来看,腹部布满着艳丽的橙色斑点或条纹,令人惊艳。
香港瘰螈属于两栖动物,和常见的蛙类是远亲,和大鲵(娃娃鱼)是近亲。一年大部分时间香港瘰螈都在溪边的林下生活,到了繁殖季节,它们会陆陆续续从岸上爬到水里,进行寻偶活动。据说,雌瘰螈非常骄傲,对交配对象有很高要求,所以很多雄瘰螈并不是一次就能打动“芳心”求得美人归,经常碰得满头灰,以失败告终。
交配完毕后,雌瘰螈会将受精卵产在水生植物叶片上依附,多见于天南星科的石菖蒲之类。一个月后,受精卵孵化出像蝌蚪那样的幼体,最有趣的是幼体的大脑袋后面长着体外呼吸鳃(水生动物多为体内鳃)。
两个月后,这些小家伙长大了,终于可以上岸了,体外鳃变为了体内肺,开始了陆地生活,生命周而复始地循环。
不过,如果蹲在岸边拍摄水里的香港瘰螈的话,非常难,因为水面反光,斑斑驳驳,水下的光線也会被水流折射干扰。所以,需要购置防水相机,放置于水下进行拍摄,能获取更好的角度,甚至可以拍摄到香港瘰螈华丽的腹部斑纹。
深圳也分布着一些香港瘰螈,在山涧里偶然能碰到。有时爬山经过山涧,能看到急切求偶的它们,当然,遇到它们还是需要一点点运气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