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停发展,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也改善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融合了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技术,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共存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课堂伊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长城》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长城的录像。美丽的自然风光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对长城的美景赞不绝口。接着,出示了一组照片,内容是建造长城的巨大石块与普通建筑用的水泥石板,在鲜明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石块的巨大。最后,教师呈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徒手搬运大石块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到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的场景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
  又如,在《观潮》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描写了潮水的“形”和潮水的“声”,十分精彩。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潮水来时的意境呢?在一次青年教师观摩课评比活动中,一位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潮水来时的视频,声形并茂,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者领读与学生自由诵读是传统语文朗读的两中方式,日复一日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感。因此,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宜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使用现有的语文教学光盘或磁带等辅助资料。播放出这样的教学软件,有助于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等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词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教学此类课文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此外,所呈现给学生的朗读素材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需要进行集体跟读、自由诵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有意识地控制语速、节奏,特别是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从而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一点就是能够得到家长的配合,在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条件下,首先先使用计算机、录音笔的“录音”功能把孩子自己的朗读“复制”下来,然后经由学生家长及他自己从中去仔细倾听,从而发现存在的欠缺进行读音的纠正以及学生情感的正确处理等;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点等方式,对其提出改进朗读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反复录音,反复进行“自我批评”,正是在这样不间断地比较与改进中提高朗读水平。经实践证明,此方法确实是一种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的举措。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往往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表象。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话,就可以实现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回声》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理解这句话是有难度的。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只装满水的脸盆放在视频展示台上,然后往脸盆中放入一粒石子,顿时水的波纹在屏幕上清晰可见,学生直观感知了波纹变化的全过程。接着,教师播放了一组体现“电话铃响了”的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这段话,学生就很快明白了回声的产生过程了。
  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顺利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1.体会“爱国热情”。我在课件中播放了詹天佑的个人信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然后,通过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2.体会“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几个部分。然后,我在课件中设计了画图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詹天佑大胆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载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一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将学习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
  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十分注重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师生共同从网上收集关于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然后,教师将这些资源制成了精美的课件。课上,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围绕这些难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浏览老师制作的交互式课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寻找答案。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灵活性强,学习效果较好。
  又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汉字由于音、形脱节,结构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借助多媒体识字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知道生字的笔画、笔顺、结构、读音等,而且还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的意思。有的软件还设计了学生练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汉字游戏过程中轻松巩固生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还将发生更大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拉近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真正意义上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当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才能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出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情感体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完善也是课标所追求的重要内容,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体验的获得,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也只有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才能得到提高,因
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效益的正确评价是保证其投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讨论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技术经济特点,指出应根据输入输出数据流的分析全面确认信息系统应用的效益
根据天线结构的特点,提出了结构多工况的概率描述;建立了以反射面精度可靠度为约束的结构多工况优化模型;构造了基于最优准则的迭代计算公式;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在自
介绍了采用2段折叠式倒塌方案,完成了一座复杂环境下砖混结构烟囱的爆破拆除。通过选取合理的爆破切口形式、孔网参数,并对烟囱爆破过程中的振动及触地震动进行了校核,采取了
在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由于放电时间极短,使得其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蚀除过程产生较大的差异.本文应用传热学和电场的基本理论,分别对微细电火花加工阴阳两极的材料蚀除机理
着重论述了影响延期元件燃速的因素。通过设计对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在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控制延期元件的生产工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期刊
本文介绍了采用填埋药包爆破法拆除危岩体的经验,通过采用定向控制爆破的方法,制订有效的安全措施,排除了危岩体,达到了预期排危效果。本拆除经验对类似项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采用定向爆破方法拆除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房。工程实践表明:爆破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和飞石等危害,达到了预期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Demolition o
介绍了采用定向爆破技术拆除五联体圆筒仓的爆破参数设计和预处理措施,保证了料仓建构筑物按照设计倾倒方向倒塌,取得了理想的爆破效果,为今后同类构筑物的爆破拆除提供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