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评价与思考

来源 :民生周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并加大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各个高校也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但是,高校资助工作也存在育人功能不凸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 资助 育人 评价
  资助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教育机会的平等、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已基本形成完善、多元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少高校存在着资助工作与实际需求和效果有一定差距等现象,本文就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不客观
  科学有效的认定标准是有效开展资助工作的关键。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一直没有科学、详细、操作性强的规定,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经济困难生进行认定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这类证明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各级政府所开证明并没有统一规定,格式和内容参差不齐;二是由于国内各省市的经济差异较大,异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之间没有可比性,导致认定时只能凭主观判断困难程度。另外,在认定过程中还缺乏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无论是同学的民主评议还是辅导员的综合评定,给出的都是定性评价,而能够支撑认定工作的客观依据如家庭工资收入证明、医药费用支出证明、学生每月消费记录等较难获取,严重影响了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可信度。
  (二)高校资助工作的覆盖不均衡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奖、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多元资助体系,但这个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种资助方式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资助比例不明确,各类资助资源缺乏优化整合,导致资助项目出现过分资助或资助不到位的现象,使得学生资助工作覆盖不均衡、资助面变小。一些高校将奖学金和助学金视为一体,把对优秀生的激励和对困难生的资助混为一谈,各类资助方式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部分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同时还能够争取到各种奖学金,因此一般情况下,学习优秀的经济困难生所获得的资助比学习成绩一般的经济困难生要多得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学习成绩不突出的经济困难生得不到或者较少得到资助。
  (三)资助育人功能不凸显
  学生资助是一项具有政策指向性的工作,是国家以经济资助为手段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因此,学生资助工作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扶贫或社会救济,其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即通过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顺利学习、顺利毕业、顺利成才。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资助工作也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使资助工作注重扶贫,忽视育人;强调他助,忽视自助。育人功能的缺失首先体现在高校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问题都是应急性的"输血",因为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以及社会、企业的捐资助学,大多是外在的、无偿的资助,依靠这类资助的困难生占绝大部分,没有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且,学生资助工作在制度设计和操作步骤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诚信品质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使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惰性行为,自力更生、自強奋斗的意识培养艰难,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二、深化高校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式的困难生认定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并针对在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认为应构建"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式的困难生认定模型。所谓"量化测评"意为设计构建可直观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指标体系,首先设定家庭人口数等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因素,并根据各指标因素对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分别赋予权重系数。与此同时"民主评议"即根据学生提供各类困难认定申请材料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开展班级、年级、学院不同层次的评议审定。
  本文认为,在构建科学认定指标体系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指标因素及各认定环节之间的彼此影响。在认定工作"民主评议"环节中,对于一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入学时间短,评价时只能依靠对认定对象的大体印象,主观性较强,因此应弱化该环节对一年级学生认定结果的影响。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认定,学校可以准确搜集掌握学生"在校消费情况""已获得奖励资助金额"等信息,相比学生个人填报"家庭情况"等信息更为客观准确,因此应强化这些数据对高年级学生认定结果的影响。
  (二) 优化各类资助资源,提供个性化资助
  针对资助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结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每一层次的满足必然成为更高一层的需求动力。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生,他不仅具有同龄人所渴望的客观需求,同时因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内心对需求的渴望更加强烈。他们有经济需求、尊重需求和发展需求。那么,在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它的公平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为了工作方便而一刀切,我们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提供个性化资助,要实现各种资助的合理匹配。
  学校构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期间受资助情况、学习成绩的变化、就业意向等信息,同时及时更新和补充。该信息库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依据此信息库为经济困难生定制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资助方案。如特殊困难生以直接的经济补助为主,其他的困难生可以提供勤工助学等岗位。对于新生,以物质帮扶为主,同时与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建立帮扶计划,让高年级学生干部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重点注意学生设计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励志教育。此外,充分发挥学校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为困难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随着社会资助力度的逐渐加大,学校应积极发挥爱心人士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成才教育的推动作用,组织经济困难生参加企业的实习实践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强化育人效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助工作作为高校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进行经济帮扶的同时,更应重视加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经济援助、精神帮扶和励志育人的综合资助体系。一是进一步丰富学生资助渠道,完善勤工助学体系,拓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思路;二是通过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励志人物讲座等形式发挥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树立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观念,不仅帮助学生实现经济脱贫,更能达到精神上解困。
  (四)构建高校资助工作效果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资助工作完成后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完善学生资助后管理工作, 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全面的的学生资助工作效果评价体系, 才能有效改善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评价主体方面,由于学生资助工作到对象涉及到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所以它们理应成为资助工作效果评价体系的四个评价主体。在评价内容方面,结合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流程,资助工作效果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制度建设评价、实施方法评价、实施效果评价以及信息反馈渠道评价。通过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验证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难度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完善资助体系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保障,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此项工程须不断完善和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资助工作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安川,沈燎,楼仁功. 全人教育视角下高校经济困难生援助服务系统构建初探[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2] 王磊,曾贤贵.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2(5).
  [3] 周海英. 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 新西部,2009(16):182
  [4] 张晓培,周蕾.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5] 周海英. 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 新西部,2009(16):182
  [6] 張晓培,周蕾.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养老的主要方式便是"家庭养老",孩子不但是血脉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一旦失去之后,他们只能依靠社会和国家。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我国的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仍然还不完善,致使许多失独家庭处于一个无助、冷落的社会边缘。对越
期刊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社会现象带来的是一些新奇的词出现,诸如"土豪"、"高富帅"、"白富美"、"女汉子"、"萌妹子"等,这些都是形容社会成员的词,其中"女汉子"被看做是世界上除了男人和女人之外的另一种人。众所周知,汉子最初是形容男性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女性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再是柔柔弱弱的形象,女性本身能力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提高,催生出一种新的类型,即"女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12A630039)的部分成果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所面临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实现每个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的目标成为一大丞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城乡二元制等不少弊端,其严重制约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和实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同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能力适应性存在的挑战和不足,以及能力不足存在的危害和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能力调适就是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和充分认知新媒体;增强领导干部新媒体引导能力;加强领导干部运用新媒体能力;提高领
期刊
【摘要】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腐败"。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外,最根本是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关键词】 腐败 权力 防范 制约 监督  一、什么是权力腐败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
期刊
【摘要】 通过对实验班、对比班以及短训班、函授班学员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测定、调查和比较,结果显示:坚持学习"快速益智",可以有效地增强全脑功能,激发人体潜能,陶情培德,益智明目,治病强身,显著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快速益智;实验研究;开发全脑;人体潜能;保健开智;综合素质  "快速益智"(以下省略引号)从"自我实验"开始,到个别学生实验,再到班级实验,已走过了近三十年
期刊
【摘要】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是内在融通的统一体。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期刊
【摘要】城市设计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必要性,而形态塑造是这种必要性最直观的体现,进行形态操作的过程就是把这种抽象的必要性转化为实体的空间要素。形态塑造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但其背后一定有催生的机制。这种机制往往是社会性的,而非个人的主观意愿。机制不只是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运用。同时,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的机制需要不停的突破,才能同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并且不断变化的生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最终我
期刊
【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是老百姓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一轮医改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在党委领导下,以政工干部
期刊
【摘要】"三会一课"(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和党课)制度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本色、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统一思想,作出决议。同时,党员定期讨论支部工作,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接受批评和监督。抓好"三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