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加强就业指导已成为新形势下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在分析当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要点,并构建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所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开设就业指导课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就业指导课没有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不能成为一门课程,且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等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无须开设专门课程,只要在就业前通过讲座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因而对这类课程学习热情不高。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只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而已。
2.教材内容老化,针对性不强,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尚不规范,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体系化规划。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书籍较多,有教育部牵头编写的,也有高校联合或单独编写的。各高校在就业指导教材的选择上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选用部编教材;有的采用省编教材;也有的根本没有教材。有针对性地自编教材的高校很少。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也时有所见。在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缺少严谨、科学的态度,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教学内容上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十分严重,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教学形式单一,就业指导效果不佳。目前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教学形式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任课老师包揽,从而形成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普遍存在的“三多”和“三少”: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从而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
4.缺乏师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一是近几年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激增态势,各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配备数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从1999年我国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但目前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还很少。二是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负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留校,阅历较少,缺乏社会求职经验,难于理论联系实际,造成在教学中缺乏说服力;三是缺乏就业指导专业培训及进修。
5.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就业指导滞后现象明显。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只停留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从学生刚进校门就应开始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就业讲座为辅,把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两课”、专业课教学、职业测评等相结合,使这一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但现实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没有实现对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全程指导,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以及临时性和突击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1.从上至下共同提高对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规范、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其成长、成才和顺利踏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来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功地把毕业生“销售”给用人单位,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社会来说,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较强、技术较全面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也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3.大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改革与建设。
4.注重对就业指导的研究。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深入的研究。所有就业指导人员应树立“以研究带工作”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对毕业生、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跟踪调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行业需求分析、就业市场前景分析和预测、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这两方面的结合,是就业指导所必需的理论支持,也是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5.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高校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总之,就业指导课,不论从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观还是影响就业的外在诸种因素看;不论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还是从国家的定位看,都足以证明其必须朝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
[2]孙秀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之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3]曹蓉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4]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和内容[J].宜宾学院学报,2004(4).
[5]方友实.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16.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开设就业指导课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就业指导课没有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不能成为一门课程,且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等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无须开设专门课程,只要在就业前通过讲座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因而对这类课程学习热情不高。部分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只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而已。
2.教材内容老化,针对性不强,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尚不规范,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程的体系化规划。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书籍较多,有教育部牵头编写的,也有高校联合或单独编写的。各高校在就业指导教材的选择上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选用部编教材;有的采用省编教材;也有的根本没有教材。有针对性地自编教材的高校很少。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也时有所见。在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缺少严谨、科学的态度,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教学内容上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十分严重,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教学形式单一,就业指导效果不佳。目前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教学形式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任课老师包揽,从而形成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普遍存在的“三多”和“三少”: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从而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
4.缺乏师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一是近几年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激增态势,各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配备数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从1999年我国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但目前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还很少。二是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负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是一毕业就留校,阅历较少,缺乏社会求职经验,难于理论联系实际,造成在教学中缺乏说服力;三是缺乏就业指导专业培训及进修。
5.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就业指导滞后现象明显。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只停留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从学生刚进校门就应开始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就业讲座为辅,把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两课”、专业课教学、职业测评等相结合,使这一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但现实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没有实现对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全程指导,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以及临时性和突击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1.从上至下共同提高对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规范、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其成长、成才和顺利踏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来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功地把毕业生“销售”给用人单位,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社会来说,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较强、技术较全面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也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3.大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改革与建设。
4.注重对就业指导的研究。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深入的研究。所有就业指导人员应树立“以研究带工作”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对毕业生、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跟踪调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行业需求分析、就业市场前景分析和预测、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这两方面的结合,是就业指导所必需的理论支持,也是就业指导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5.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高校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总之,就业指导课,不论从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观还是影响就业的外在诸种因素看;不论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还是从国家的定位看,都足以证明其必须朝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
[2]孙秀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之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3]曹蓉玫.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5(3).
[4]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和内容[J].宜宾学院学报,2004(4).
[5]方友实.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