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中心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和特点探索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教师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职业认同逐渐成为教师积极职业心理的重要研究主题。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职业认同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教师职业认同应该在职前就进行培养。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未来即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目前关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集中在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效用等等。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不仅可以在未来影响师资队伍的状况,也直接作用师范生在校的学习和心理状况。
  鉴于职业认同概念的多样化,目前在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方面也有不同的取向。第一种是职业能力取向,即从师范生职业技能和知识掌握的角度考察职业认同感。第二种取向是职业价值取向,即从职业的社会价值及职业价值感获得的角度来考察和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三种取向是“效能——价值”双维取向,即从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综合的角度来考察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认为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是职业认同感的两个最基本的核心维度,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依存于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两者的联合,缺一不可。双维综合的取向更符合现实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情況,比如某些师范生具备较好的职业效能认同,但是会因为缺乏价值认同而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或者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但是因为效能的欠缺而放弃教师职业。可见,师范生职业认同不仅是师范生对自身能力特征的自我认同和建构过程,也不单是师范生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或职业价值感获得的过程。因此,任何片面偏重职业能力或职业价值的职业认同感单维评估和培养都可能存在偏差和有效性问题。但是目前基于“效能—价值”双维取向的实证研究较少,仅有张鑫强等人的研究在免费师范生群体中进行了探索和验证。
  另外,在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中,长期采取的是变量定向的分析方法。关注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个体的心理或行为变量之间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相关程度的分析、某一变量绝对或相对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分析以及个体当前的发展与未来发展结果之间联系的分析等,相对应的统计分析是以线性模型为基础的包括相关分析、平均数间的比较、回归分析、因素分析、传统的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而在其他的心理学领域,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是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个体定向的方法作为整体的个体,旨在确定有意义的同质性个体类别或亚组。个体定向方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基本思想是使同一类别或亚组内尽可能同质,类别或亚组间尽可能异质。各种个体定向的数据分析方法就是基于个体在所研究的变量(或其关系)上的相似性来确定同质性个体类别或亚组。具体方法包括传统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model——based clustering)以及配置频次分析(configural frequency analysis, CFA)等。个体中心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可以更好地将职业认同的特点进行更细致的区组分析,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研究。
  基于上述思想,本研究以师范生为被试,从“效能——价值”双维取向的视角选择相关的测量工具,采用个体中心和变量中心的两种分析方法,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特点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个体中心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进行分组,然后采用变量中心的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分组的有效性以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特点进行全面考察。
  研究方法
  被试
  以某地方师范类在校生为样本,以宿舍或者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选择被试进行实测,发放问卷 280份,收回280份,有效问卷266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36人,大一63人,大二64人,大三69人,大四70人;农村学生198人,城市学生66人,48人为独生子女,218人为非独生子女。
  研究工具
  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采用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本量表包括四个维度,第一,职业意愿与期望,是指在教师职业上的期望和为之准备的意愿;第二,职业意志,是指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及在职业上的坚持性;第三,职业价值,是指对教师这个职业和自己现有身份的价值判断;第四,职业效能,是指在教师职业上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其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83、0.913,四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和重测信度分别介于0.641~0.730、0.601~0.802之间。 本研究抽取量表中的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根据张文彤的观点,聚类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可由结果的“有用性”来决定,因此,本研究将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作为效标指标对聚类结果加以验证。
  结果
  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类型分析
  以师范生在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维度上得分的Z 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聚类结果(表1)。第一类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Z分数均为正值,说明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两个方面的得分均比较高,命名为高效能——高价值类型(占总数的36.5%);第二类学生在职业效能上的Z分数为负,职业价值认同上的Z分数为正,称之为低效能——高价值类型(占总数的29.8%);第三类在职业效能的Z分数为正,在职业价值认同上的Z分数为负,称之为高效能——低价值类型(占总数的23.8%)。最后一种类型在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上的Z分数均为负值,称之为低效能——低价值类型(占总数的9.9%)。
  不同类型师范生的分布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感效能——价值双维核心模型的人群分组上,低效能——高价值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39.6%);其次为高效能——高价值类型(26.7%);高效能——低价值、低效能——低价值类型分别是17.0%和16.7%。
  各分组人群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情况分别进行卡方检验(表3),结果显示四种职业认同类型学生在性别、年级、生源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均不存在差异( p>0. 05)。   讨论和建议
  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类型及其分类有效性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师范生的整体职业认同状况良好,总体得分高于中值3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聚类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引言中所提及的职业认同感效能——价值双维核心模型的存在。师范生职业认同可以有效地区分出四种类型:高效能——高价值类型,低效能——高价值类型,高效能——低价值类型,低效能——低价值类型。说明高职业效能认同的师范生不一定具备高职业价值认同,高职业价值认同的师范生也不一定具备高职业效能认同,从而比较精确地表现了当前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的多样性。弥补了以往单一维度分析的不足,该结果也与王鑫强等人关于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双维分析结果相一致,更加验证了基于效能——价值双维核心模型的师范生职业认同分类的可靠性。
  本研究以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作为职业认同分类的效价分析。结果均表现出,高效能——高价值组的师范生比低效能——高价值组、高效能——低价值组及低效能——低价值组的师范生拥有更高的职业意愿与期望和职业意志。体现了职业效能认同和职业价值认同在职业认同中缺一不可的均等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认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同时发展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職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的职业意志、职业意愿与期望。
  Williams的研究中也提及,构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价值感以及相关的教育能力的获得都是必要的成分。
  四种职业认同类型上的分布特点及其教育建议
  具体类型分类中,师范生群体中高职业效能——高职业价值认同的师范生比率仅为26.7%,低职业效能又低职业价值感的师范生却占16.7%,另外高达56.6%的师范生处于高效能——低价值或者低效能——高价值类型。可见整体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并不乐观,并且职业效能认同和职业价值认同之间的矛盾在师范生群体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职业价值的教育,比如:本研究后续访谈显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居第一位的是“清贫”,此看法势必会影响师范生的职业价值感和职业选择。
  另外本研究也对师范生是否在未来就业时选择教师职业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9.5%的学生表示不会选择教师职业。因此,改善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是鼓励师范生长期从教的重要保障。另一个方面要加强职业效能的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作为个人人生哲学和专业实践交互作用的结果,师范教育、教育实习、反思与体验以及通过教师在线讨论论坛、教育博客等方式均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和效能感,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系列方法来加强师范生职业效能的培养,培养的最终目标应是达到高效能——高价值组的水平。
  研究还发现,四种认同类型的分布在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差异。一方面估计与本研究的被试取样的数量相对较少有关;另一个方面,本研究被试者都来自于地方师范类院校,农村学生较多,并且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在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且在地方院校中的男女生在对自身定位的时候相对一致。所以整体上不同群体学生在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等方面的社会文化等影响因素相对一致,导致类型分布差别不大。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SJYYB-025)
其他文献
“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巧借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巧设情境,营造参与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良好的学习情境,往往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愿望,依托教材内容,悉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
期刊
裘沛然先生是一位名倾海内外的国医大师,也是一位才华出众、卓尔不凡的诗人。古人说“诗言志”(《尚书》)又说“言为心声”。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实表达。沛然先生的《剑
我国幼儿教师以大中专学历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近年受国家发展幼教政策驱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迅速崛起,本科毕业的幼儿教师逐步进入幼教行业.本科偏重理论的专业通
期刊
也就是十多年前吧,出版人还把书屋里一个小小书柜装进天下图书当做美好未来图景来描述,现在已经逐步美梦成真。自从汉字辞典也化作“轻薄儿”(小光盘)以来,目前已经有数种同
期刊
当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时,那些忙于有形资产扩张的企业突然发现,市场竞争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竞争的成败已不再取决于资金、设备和规模等有形资源,挖掘和整合企业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学生接受小学教育的阶段中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语文理解、阅读、语言、写作能力的重任,良好的教学互动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良好方法,对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话语沟通这种师生互动的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方式比较多样,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为了提升话语沟通在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当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网络 ”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环境日益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近年来,网络俨然也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认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重塑“网络 ”语境下教育路径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而价值
期刊
本文对经典理论、项目反映理论和建立在项目反映理论基础之上的自适应考试系统作了描述,并且主要介绍了系统中的组卷算法.其实现过程有两步,第一步利用“加权离差模型”进行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是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教师在深刻理解所执教的数学学科内容的前提下,借助适宜的活动情境或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究根溯源,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层训练,注重教学方法的深层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深层评价等,力避教学行为的浅尝辄止,促使三维目标高效达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基于上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秉承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新理念,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基于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