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满腔热血倾注富民路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湖,一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字,让人留连而远近闻名。令人兴叹的是,曾经“干部盼换岗,田地半撂荒,老师留不住,农民进城忙。”顾名思义,这个地方真的很穷、很穷,一个在省里挂上号的特困乡。
  流湖于我,总有未了之情,确有不解之缘……
  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水利大军来流湖疏河筑堤,起早摸黑为民工们多挑快跑,喊起了劳动号子——“加油鼓劲争上游”;90年代初协同领导在这儿搞调查研究,扶贫帮困解民忧;前几年又造访流湖,为破解“三农”问题,寻找金点子,“松绑、减负”报佳音。所以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更热爱、更看好流湖。可是流湖的昨天:“赣江滔滔涨连天,流湖茫茫没庄园,涔泪汪汪枯竭尽,饥寒漉漉夜无眠。”这是昔日流湖的一个真实写照,往事不堪回首。在许多人眼里,总是把流湖看成是难以根治的“死湖”。日换星移,历史的时空揭开了新的日历,这已是“时代精英变观念,滨湖旧貌换新颜,创新创业谋发展,富民富乡赶超前。”流湖人民扬眉吐气,一举甩掉了“特困乡”的帽子,让这里的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昔日的“死湖”,成了富湖。这是什么原因?是人,是几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苦奋斗,“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历史的动力。”
  


  流湖距新建县城25公里,南临锦江,东与赣江交汇,属两江之滨湖地域,辖区总面积132.64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4.2万余人,耕地面积6.6万亩,林地面积5.2万亩,滨湖面积3.3亩,以种水稻为主,是个农业大乡。
  人们常说流湖,流湖,有山有湖。流湖属半丘陵,半滨湖地区,地势低洼,山洪暴发,西山、石埠、生米三个乡镇积水全部流入此地,40%行政村受淹成灾,故称流湖,而且血吸虫病不断蔓延。建国后,血吸虫病防治及灭螺工作虽然得以根治和控制。“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局面不复存在,却仍有50%的干旱田望天收谷,大片丘陵荒山,森林覆盖率稀薄,湖中不产粮,山上不长树,穷山恶水,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流湖人民吃尽了苦头。
  为了根治流湖水患,上世纪60年代末,新建县下决心举全县人民之力开始治理流湖,从流湖丁坊村起点至生米郡塘村终点,疏通一条长10公里,宽200米河道,把西北面三个乡的山洪截断引入赣江流域,这仅仅是为解决内涝的权宜之计走出了第一步。面临“文革动乱”,国家元气大伤,国民经济正处在困难时期,沿河排涝设施、机械陈旧,技术落后,又缺乏科学管理人才,部分设施设备功能不全;到80年代,启闭设备有的老化被淘汰,有的因管理不善而报废,有的被人为破坏,使流湖内涝依然存在诸多隐患,遇上大水,锦、赣两江水位上涨,反而倒进流湖,一片汪洋,同样内涝。通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摸索、根治,国家投入资金、设备得已更新改造,科学治水,科学管理,才使这条新掘河道逐步造福人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二
  
  五年前,夏云峰以高票当选流湖乡乡长,2005年任党委书记。他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流湖,从实际出发,致力于探讨乡情,致善于体察民情,以农业强乡、科教兴乡、服务利民、产业富民为主攻方向,学习浙江经验,从点滴做起,创新市场经济改革思维;以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培植资本市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方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流湖特色农业推向市场,争夺产品舞台,创造了前史未有的经济价值,从一个农业大乡到富民强乡,实现了经济社会新跨越,广大农民迈向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进入小康。
  


  流湖的发展似巨轮扬帆起航,从一个数目中排名倒数第一跃入全县先进行列,没有人不为流湖的发展现实而信服,没有人不为流湖的改观而认同。因为它既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没有丰富的资源内涵,面对的只有一片滨湖与丘陵荒山,更没有实力雄厚的产业支柱。靠的是什么呢?是和谐、是使命、是自信、是务实、是办法,靠的就是人——通过心智与劳动去创造人生价值,用仁爱去激起民心。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流湖乡一个集体领班——党委书记夏云峰。
  夏云峰,一个地道的农民儿子,他说:“要实事求是,用科学理念创新观念,才能富民强乡。流湖有一片辽阔的大地,一望无垠的滨湖,为我们提供了富民生机,这是无价之宝,是有价资源。”恰好似“金、木、水、火、土”五行具备,相互和谐而融洽,互相依赖而共存,是生命之源。“我不仅是父母生、父母养的儿子,既然组织上让我来流湖尝试这个职位,我也就成了流湖这片‘大地’的儿子,作为儿子,没有理由不把这片沉睡的土地唤醒,把它经营好,否则就愧对了她的养育之恩——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盼。”这话讲得真真切切,身临其境,这是我与夏书记访谈中的一次心灵的对话与激情碰撞,是他人生思想的升华,走向自然而然的本性的复归。正如毛主席说:“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他的父亲是位老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干了数十年的老村支书,现在仍然是镇里敬老院的院长,所以让夏书记最有资本,值得骄傲的就是慈母、严父。如果说他受到父母言传身教、艰苦创业、仁爱、宽容的良好家教与熏陶,这的确是个优势;但他成长于纷繁复杂,社会转型的多变时期,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年代,无论是社会时髦,还是工作思维,生活理念无不与现实息息相关,难免使人产生一些扭曲、倾斜……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很专注、执着,而且沉稳、干炼、实话实说;从日常生活小节上更可见一斑,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赶时髦,他说抽烟不卫生、不礼貌,影响健康,喝酒会贻误大事,打牌不利于工作,赶时髦缺乏雅性。
  


  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谋财、不贪利。先贤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面对良知与诚信受到利欲熏熏和金钱膜拜之类,夏云峰属于道义之君。在流湖工作的五年中,大大小小的项目无数个,涉及项目资金几千万元,概按招、投标规定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操作;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他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良好口碑。一位企业办同志说,政府大院内的工程,原则上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包给技术人员,并由办公室负责技术监督。
  朋友们:一个在官场上大权在握而且是执掌一方的“土皇帝”,他要求别人去做的,必须自己先行,稳定村级班子,凝聚党心、民心,崛起潮流,奋起拼博。当你听到他践行一致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那些与现实生活时髦格格不入的语言时,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又奇怪吗?不,绝对不会!因为他同样吸食人间烟火,同样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他常说:“‘勤能补拙,俭可养廉。’贪婪是党纪国法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烟酒不是他的爱好罢了。因为他是那样的平常,平常得象一般人家的父兄那样宽厚、仁爱,他最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民声、民意,他毫无“官本位”,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对流湖人民负责,工作才是最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呵。他在流湖的工作生涯中将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
  
  富贵猪年的钟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大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凑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乐章,流湖人民种田发财,滨湖致富已经不是梦想。
  在前往流湖的客班车上,与两位来县城采购农机零配件的青年农民拉起了家常,一位上世纪90年代高考名落孙山,30出头小伙子饶有兴趣地说:现在“和谐社会好,科学种田忙,田间地头农机响,房前屋后瓜果香。”这不正是今日流湖之新面貌吗。我连连赞许他像个“秀才”,还会作诗,不错。小伙子接着说:我认命,“立志务农心不变,种田也能出状元。”顿时感悟到,他是个农机手,又是种粮大户,农村,这大地母亲给这位土生土长的‘秀才’提供了用武平台,他自得其乐,正在为备耕而忙。
  一路上满山遍野的农民朋友送肥的、整地的、种花生的个个神彩奕奕,欢歌笑语,这不正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农村兴起的又一个农业生产新高潮吗。我心里甜滋滋的,当今农村一派繁荣景象,农民心里热呼呼的乐开了花,责任田里尽是开心话,个个喜笑颜开,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农业大发展,农村大有作为,农民大有希望。
  一位中年汉子高兴地说,“现在党中央政策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为农民免除农业税(公粮),这是种田人自从盘古开天地、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当今庄稼人也能发财致富,我们就有使不完的劲了。”
  我递给几位农民朋友一支烟,他们连忙道谢,一位50出头,曾经因负担过重、土地撂荒、外出打工多年,免除农业税以后才返乡的农民朋友说:“现在种田人卸下了思想包袱,无后顾之忧,老百姓‘春种萝卜夏种姜,哪项挣钱种哪样’,不受政府制约,可以放开手足大干,一心一意经营好种养业,生活自然富裕;以前种田要交农业税,种瓜果蔬菜要交特产税,养猪要交屠宰税,还要分摊村干部的吃喝接待费(村提留)。”这一算农民实在承受不了,所以曾一度造成田地荒芜,农民外流,农业危险,农村没有出路。古人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难”谁愿意背井离乡呢?一路上农民朋友掏了心窝子。我忙着接下他们的话茬说,“我今天就是看到流湖人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你们锦上添花来的,不是来索拿卡要的,你们欢迎吗?”农民朋友个个点头含笑说:“我们就知道你有农民味,才实话实说的。”
  事实证明,政府只要给农民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他们就是土地的主人,再现那憨厚、纯朴、热爱家乡的泥土芳香,农业、农村就是广大农民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也正是在这短短的几年里,流湖乡强力推进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多元化经济,有信心再次寻访流湖,为流湖富民强乡、和谐发展而高歌。
  夏书记一见我便说:“看望我这位呆在流湖不走的老朋友来了。”我笑着说:“是呵,因为流湖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今天我是“隔墙千里‘找’西施”而来呀!办公室戴主任说:“流湖没有西施,只有自己生产的家乡豆腐。”大家笑得不亦乐乎。
  一会儿,夏书记拍着我的肩膀,我们到会议室去看看流湖近几年来的变化吧!到办公室,我仿佛有点茫然。他随手打开电视机,屏幕上立刻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流湖人民和谐创业,治山、治水、富民兴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图景,让我看得如此入神,如此痴情。夏书记说,这是江西电视台来流湖亲临现场制作的一个12分钟的短片,令人惊喜,大开眼界。
  这不正是拉开了流湖人民富民强乡奔小康的大帷幕吗。哎哟!“数风人物,还看今朝。”
  
  四
  
  夏书记如数家珍地说,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比上年人均增长350元,是前五年的两倍;粮食总产突破3万吨,比上年增长10%;改造滨湖,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值,成为流湖历史上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政府紧紧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疏通财源渠道,争取和筹措更多项目资金,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夏云峰坚持治山、治水,要兼顾并重,没有退缩,只有面对,一刻也不能放松。在他眼里,这是价值的发现,流湖需要创新创业,实现富民富乡,就是要利用最有发展潜力的山水资源,做好山、水两篇大文章。要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特色农业,酒香就不怕巷子深,自有“美女”嫁给流湖人。治水工程是确保全乡粮食稳产、高产、水产养殖业增产、增收的富民之本、强乡之柱。这个经营理念坚决不能动摇。政府上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打好农业生产基础攻坚战。2006年投入72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新建和维修电力排灌站7座;开挖疏浚沟渠12公里;新建涵洞管闸配套工程5座。水库加固、扩容及防汛抗旱重点项目除险工程,完成土、石方36万立方。
  投资900万元整修流湖大堤和滨湖低产田改造一期工程。引水上山,服务林、果业工程,养殖水面达2000余亩,同时利用中、小水库及滨湖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养渔专业户发展到60余户,其中养殖面积100亩以上12户,50亩以上18户,10亩以上30余户,年总产值800万元,亩产纯利达300余元。
  养鸭专业户30余户,其中200羽以上14户,300羽以上15户,1000羽以上4户,按每只蛋鸭每年产鲜蛋120个计算,获纯利60元;养鹅专业户3户,3200羽,年纯利10万余元。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争取利用国家扶持农机补贴资金购买农机器,实施机械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昔日“死湖”变成富湖。
  按省委孟书记要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流湖纳入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以及生米大桥近在咫尺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城郊型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依托本乡荒山、丘陵多,资源丰富和日益显现的交通条件,抢抓机遇,大做山文章,夏书记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和资金,实施改造荒山、荒坡工程,构建鲜明的优势产业链,对流湖发展将是一笔无价商机,按照“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政府制订出台一系列治山方案和打造“城郊型特色产业”等相关文件,上下互动,组织精干队伍,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先后在省内外选“对象”,谈“恋爱”,呼吁全乡各行各业发挥海纳百川、奇思妙想地招商、选商。大家带着流湖的优质大米、土特产品,跑江浙,到沿海,既是招商客,又当推销员,寻找合作伙伴,引进项目资金,开发荒山、荒坡。2006年引进浙江客商投资200万元应氏麒麟西瓜基地300亩;投资100万元的丁坊村精品大棚蔬菜基地50亩;投资120万元的邓埠村阮样根辣椒种植面积60亩,阮四龙萝卜种植基地50亩;投资65万元完成改造优质油菜基地1500亩和2.1万亩无公害蔬菜项目建设,建立莲塘、庆新、车塘等村的优质稻基地3000亩;义渡、对门精品果园基地200亩;建立钟坊、陆林等村的藠头绿色基地2.1万亩,初步形成以林果业、藠头、蔬菜为龙头的五大绿色基地,农业结构创新,农民山上创业,山下市场繁荣,荒山荒坡披植被,农民得到了实惠。全乡发展300亩以上果业大户2户,分别为程坊村邱天富、溪洪村屈有胜,200亩以上2户,100亩以下20户,品种有柑桔、夏雪梨、苹果、沙田柚、水密桃、板栗,大片果树已挂果投产,回报果农。
  养猪专业户43户,其中200头以上8户,100头以上26户,良种繁殖种猪9户(母猪计210头),基本确保本乡猪源自繁自养,机械化配料,兽医防治实现一条龙服务,每年供应沿海地区生猪4000余头,直接创收近5000万元。
  粮食转化加工业12户,已获注册(洪亮、陆川)商标粮食加工业大户(邹海亮、陆海军)2户,年吞吐量分别为1300-1500万公斤,使这个农业大乡生产的粮食价格平稳,不愁买主,基本就地转化。流湖优质大米源源不断销往广东(樟木头市场),供不应求。“洪亮”老板告诉我,他的企业从未向国家伸手要过分文无息贷款。
  苗木基地、建材厂(店)、砖厂、运输队、陈酒酿造厂在流湖城乡星罗棋布,个私民营企业遍地开花,流湖老百姓所需百货上街随意选,水果有人送上门,建材可以任意挑,买卖不用出乡门,为农民所求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货源通道,减轻了交通运输费用,既缓解了劳力紧张局面,又提高了办事效益,商业网络为拉动流湖多元化经济滚动发展产生了整体效应。
  为了鼓励广大农民早致富、快发财,2007年2月,党委、政府专门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大批带头致富先进单位和创业能人,丁坊村、邓埠村、红星村、大岗村、张仪村荣获致富先进村,阮四龙、邱小红、吴清波等8人荣获先进个人,每人各获得奖金1000元;政府大张旗鼓鼓励农民致富,激发全民创业再现新高潮。
  
  五
  
  身子“沉”下去,作风“树”起来。夏云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要求每个干部都要为流湖农民创业尽职尽责,常年深入到村组,营造流湖和谐平安大环境,切实当好农民朋友的参谋,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民选好良种,配好化肥,用好农药,提高粮食单产质量,指导农户合理施肥,极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善后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夏书记的足迹;他积极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用一颗关爱的心,真诚地为农民增产增收,解决资金、技术、劳力紧张等后顾之忧。
  以科学种田这个大层面着想,30%机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快速充电。为了让大家下乡当好农民的先生,必须先当学生。政府专门设立科学种田技术辅导网站,每月安排两个学习日,由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员授课,实行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聘请市、县农业部门高级农艺师来流湖传授林、果业栽培技术。夏书记说,任何事情要以工作为重,对任何工作要有前瞻性,生活才会有节拍感。他常年沉在农业第一线,利为民谋,协调各种矛盾纠纷,“双休日”对他而言似乎是一种形式,但他无怨无悔。只举一例,可窥全豹。失足青年凌火亮成家后生活十分困难,夏书记每年给予他2000元用于生活、生产救助,为他解决燃眉之急。他毛遂自荐,给同志们讲得条条是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农村干部要学会百事通,时时把农民利益记在心里、装在胸中,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价值观,关键时就可以发挥作用,农民才会欢迎你,也没有人能难倒我们,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魏部长说:“夏书记这人,多才多艺,既爽快,又幽默,关心人,没事与他聊聊,思想就会进步,心情自然平静。”
  深化林业产权改革,走产业化之路。严格按照“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林农合法权益得到落实,确保林农负担得到减轻,确保林区正常运转,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林改政策大大调动了村组积极性,彻底扭转了造林不见林的被动局面,荒山荒坡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山上放牛羊,山下种瓜果,房前屋后栽蔬菜,林农经济收入连年翻番。沉睡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流湖大做山水文章,实施产业化之路,为农民创业开辟了全新的致富途径,它的经验是创新“五花八门”,打造特色农业,占领市场舞台,不仅为个私民营经济搭建了创业平台,而且转移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力,带动全民用工挣外块。这是什么因素,这就是“浙江经验”在流湖得已充分体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小买卖到大市场。我想,这就是“道”,也许就是夏书记在流湖的“上善若水、变法维新”吧!流湖真正发挥了人才、劳力就地滚动使用的潜质,把创业观念变成创业文化,实实在在造福人民!
  
  六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彰显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窗口,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展现田园风光,大力改变乡村面貌。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党委、政府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筹划,从长远设想,从基础设施优先,高标准、高起点搞好集镇规划建设。以集镇规划为龙头,改造城中村,建设特色村,以村庄布局调整、生态村规划为重点,搞好新农村建设。政府驻地街道全面美化、亮化,安装绿色环保型垃圾箱20只,延伸街道0.5公里,疏通下水道,铺设人行道板,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改厕工程优先。充分体现乡土风情、田园风光、自然面貌;保护生态资源和历史文脉,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保护历史原貌。2007年全乡安排新农村建设11个试点村,每个试点村由国家财政投入15万元,不足部分,政府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鼓励从三个方面投入,以弥补资金缺口,一是坚持自愿投资;二是主动投劳;三是从拓展外援上下功夫,邀请在外籍工作志士同仁共商大计,捐资赞助,发动广大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和谐共享。前期工程着手改厕、改水、改路;二期工程动员农户,拆除违章建筑;三期工程重新规划,就地改造,逐户实施。
  前位村一个400多人口的田家自然村,为了改变老村的落后面貌,村民大会决定重建新农村,每幢建筑面积100-120平方米,标准两层,限在2007年底全面完工,由乡土地、城建部门批准,统一规划,资金全部自筹,决定一出台,批建的36栋楼房先后在两个月内全部动工,可见新农村建设对广大农民而言,越来越受欢迎。
  去年政府投资16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竞争机制,吸引内外客商,投资市场建设,集农工商贸一体化之路。投资150万元,按照“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四旁绿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的六化目标,打造义渡宋家自然村、柏树凌家自然村、陆林生态村建沼气池180个等新农村试点建设村。村容镇貌焕然一新,实现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牌。
  党委、政府把“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和谋利于民的头等大事来抓,实现村级公路建设网络化,政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分部实施,合理安排原则,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亲情、友情作用,乡主要领导带头坚持多方跑资金、跑项目、跑技术,组织乡村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召开村级公路建设专题会议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三年来,乡、村“两级”多方协调努力,共筹措公路建设资金1500万元,硬化公路总里程达73公里,同时把修好富民路与养好路联系起来,并成立了乡村两级公路养护队,对其养护成员定岗、定责,养好路、护好路。2006年共筹资745万元完成自然村环行公路硬化31公里和公路两旁绿化带任务,实现“村村通”工程。现在,农民出行、买难、卖难现象已成为历史。
  
  七
  
  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乡、富民兴教之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夏书记把流湖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在老师、经济发展在教育,提到富民强乡高度,学校是播种希望和培养人才的基地,看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教育才是百年大计。他求贤若渴,每学年要组织数次教师座谈会,充分发扬民主,倾听老师意见,每逢教师节,代表流湖人民送上慰问金,对老师们呕心沥血,用闪烁的烛光去照亮无数个孩子的美好前程和回报、建设新流湖,表示敬佩之情。凡是下乡,他必须到所在学校走走看看,与老师促膝谈心,他关心教师如同手足,老师有困难,能办的马上办,暂时解决不了的一个一个办。正是夏书记包容、厚爱,曾经因为流湖条件差、待遇低,想离开流湖的同志,现在吃下了定心丸。学校以创“三个争、三个一流”作为办学目标。大批优秀学生、优秀老师、优秀学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政府以“教育长效激励机制若干意见”,对“三争”、“创一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进行表彰和奖励,凡流湖籍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由政府发给奖学金1000元,把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当着打造新型流湖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筹资300万元兴建流湖中心小学教学楼、义渡中学教师宿舍楼,同时对全乡10所村级小学进行危房改造,做到村村有学堂,校校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每年从政府财政拿出4-5万元奖励爱岗敬业、振兴图强、勤奋拼搏的师生,用真诚与关爱去感化勤奋耕耘的每一个园丁的美好心灵。夏书记说:“只要老师们安心,我就放心。尊师重教,养儿育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代代相传。”从关心下一代入手,提升文明流湖的整体形象,兴教育、讲和谐、出人才、富流湖成为打造流湖品牌价值的永久性工程。
  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大力加强,政府投资8万元兴建两所村级卫生所,夯实村级医疗卫生所基础,建立健全各项医防医保制度,保证农民有病及时治,小病不出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工作受到广大农民赞扬和欢迎,全乡85%以上农户主动参与合作医保,农民健康状况水平迅速提高,2006年为“参合”病人报销医药费用60余万元,确保老百姓大病、重病有医疗保障,体现了农村全民医保的公平、公正。
  
  八
  
  当你迈步在流湖街上的林荫道上,感觉清新、别致,目睹流湖近两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如同世外桃园。街道整洁、道路畅通,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鳞次节彼的商铺百货齐全,别开生面;路灯伸向高高的蓝天,夜幕渐渐降临,如一串串挂在天空的耀眼明珠,把整个流湖街照得晶莹剔透,划破了宁静的夜空,使这座边远的滨湖之城填补了夜深的空白。
  


  市场繁荣,农副产品包罗万象,花生、大豆、鼻荠、莲藕、红薯、芋头、野鸡、野兔、禽蛋、猪牛羊肉、野生甲鱼、泥鳅、王鳝应有尽有;最具特色的是流湖农民自产柑桔、夏雪梨一投放市场就被销售一空,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让人惊叹不己,足以说明城里人向往农村的无公害农副产品,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繁荣市场经济,活跃城乡交流,党委、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想不到流湖的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如此走俏,如此人见人爱。
  一位村支书朋友告诉我,平常,你到乡政府找不到夏书记,他整天忙着为改变流湖整体形象、发展多元化经济造势。为了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加大力度放宽搞活,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他亲力亲为,走村串户,组织干部村民座谈,有时谈到关键时刻,连饭也忘了吃,满腔热血倾注在富民强乡的大事之中。由于党委、政府下决心真抓实干,才有了这么多的农付产品丰富市场。今日流湖粮满仓,猪满栏,鲜鱼遍滨湖,山上瓜果香,牛羊满山岗,营销日日旺。
  老百姓说:“流湖真的富起来了,从没有见过流湖老百姓有这么多钱,见一项买一样;想什么就办什么。我想,流湖人富甲一方,夏书记功不可没。”他曾多次受到省、市、县重点表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将成为流湖人民“十一五”规划中的形象工程,走向富裕、迈向小康的象征,流湖的路越走越好。胡总书记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必将为流湖发展多元化经济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当杨柏松走近我的视野时,我发现他本人正如其姓名一样,似杨树般挺拔,如柏树般飘逸,像松树般潇洒。当我了解到杨柏松艰苦的创业经历时,又觉得他多像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杨,一棵柏或一棵松啊!它在石缝中萌生,不畏风暴袭击,不幻想阳光给予温暖,也不乞求甘露赠给滋润的柔情,总是那么坚强,用自己的生命维持生命,默默地钻出石缝,俏悄地把臂膀伸向苍穹,仿佛要拥抱整个宇宙,舒展一身绿叶葱葱。  在迷雾中摸索向前攀登,从不哀
期刊
国内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有这样一位企业家,多年来为推动国内建筑节能事业奔走呼号,殚尽力竭,他承接外墙保温工程的做法与众不同,为了真正确保所做的工程质量,他们只直接同开发商进行合作,成为与工程总包单位同台竞争的对手。正因为如此,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的企业一度放弃了近2亿元的工程,还被业内戏称为“节能疯子”。他就是上海康马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立国先生。  “虽然我们的这种经营做法进行得较
期刊
链接:新安煤矿,隶属于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双鸭山分公司,1984年投产,总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1989年实现达产,1992年跃进年产200万吨大关,在煤炭企业危困的几年当中,成为原双鸭山矿务局的产量大矿、利润大矿,为企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近几年,由于地质条件变差和二水平过渡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出现滑坡。2005年9月,年轻的矿长赵维国单枪匹马,接受重任。他能够带领员工们使这个老矿再创辉煌吗?
期刊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自主创新日当空,全民创业江山红。  中国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全民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在新时期“自主创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个真正有良知,有胆识的企业家,必须具有特定的企业发展理念。其创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解放人的思想,解放生产力。为广大的工人、农民谋利
期刊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给钱给物,不如给选个好干部……”不论是世纪伟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在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论证同一个硬道理:领导干部及领导班子的素质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前程。  ——题记    2007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三矿传出令人振奋的喜讯:前6个月共完成煤炭产量100万吨——蝉联双矿集团第一超产大矿桂冠。    这个数字比张
期刊
上海神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神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于 2000年8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在2002年8月改制后成立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由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国家级综合研究院、大型工贸(集团)公司出资组建,拥有雄厚的资本与技术实力。   公司自创建以来,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并按照国际先进模式建立了市场导向型的管理体系,先后获得了 ISO 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重认证、国家工程咨询
期刊
去审视一个企业家,我们可以先从他手中的“丰功伟绩”看起,这里将凝聚所有的高瞻远瞩与宏伟目标,这里也将透露与众不同的眼光与魅力。而对于章福滔来说,一手创办的企业,就仿佛自己人格精神的无限衍生,每一次大刀阔斧的变革,每一个勇往直前的攀越,都是自己对社会、对城市的价值体现。  温州永中是全国主要的钢管生产和销售基地,大大小小的企业有500多家。在永中,提起“以勒钢管”,当地人都知道,这是温州镜面钢管行业
期刊
在北京盛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圣勇看来,身为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他不仅仅是为个人创造财富,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在推动社会文明的前进,而不是竭泽而渔,为眼前的利益破坏今后的发展。  所以,他和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把自己的人生和企业经营、生产方向如此定位,并整合成自己独特的做人经商之道,从不言悔。  平凡而不乏深刻的李圣勇,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跟他交谈
期刊
用“诚信创造价值”、“诚信改变命运”,来形容周黎明给湖南汽车城有限公司带来的变化最为贴切。   2001年,他被公司股东委以重任,出任湖南汽车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时,人们普遍存在着担心。因为,当时正值国内汽车流通领域一次影响最广泛的变革。汽车品牌4S店,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开始向传统的大超市型汽车市场,发起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汽车品牌4S店的冲击下,各地的传统汽车大市场艰难求存。   当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计划经济下紧紧捆绑在贫瘠土地上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解放了出来,挣脱体制上、观念上的重重束缚,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走向工矿企业、走向城市。向城乡分剖的二元体制挑战、向贫困挑战。杭州克劳福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从甘肃陇西县福星镇福星村走向大城市的青年农民。  90年代初,本当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全面实施的新年月,他的家乡自然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