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穷游”现象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穷游”借助网络演变为一种新兴的青年亚文化。本文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网络技术支撑下青年“穷游”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继而从青年“穷游”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入手,并据此提出了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引导青年理性出游,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注重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制度保障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穷游”;青年亚文化;背包客;沙发客
  作者简介:郝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助教,硕士。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西方“间隔年”文化的渗透影响,青年“穷游”现象在国内悄然兴起并且蓬勃发展,旅行攻略、旅行游记、旅行电影、旅行真人秀节目等引发了青年强烈的“出走”情结,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戶外装备轻量化更是助推了青年人对于“穷游”的追求与变现。对于青年人而言,“穷游”这一行为可以或多或少地逃离现实的束缚以及既有价值观的限制,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他们希望感受自由,在旅途中找寻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乐趣、追寻心灵的归属。本文通过对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穷游”现象进行研究,试图将其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引导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相统一。
  (一)“穷游”的内涵及特点
  “穷游”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花较少的钱去看世界,而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穷游”是中国新时期文化转向的缩影,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城市进城的加快及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助推着“穷游”成为一种新兴的自助旅行方式,花最少的钱,走最 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日渐流行。本文应用都市文化理论和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青年“穷游”现象,通过分析研究背包客、沙发客这一群体,窥探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的变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年“穷游”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旅行时间长,抵抗“麦当劳”化的旅行方式。青年亚文化代表的是处于边缘群体的利益,是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形式,当下“穷游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反对现代化的商业消费浪潮,不喜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跟团式的旅行方式,更渴望追求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的旅行经历,以此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他们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重个人感官的体验,抛弃“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期待让生活的节奏的慢下来,让自己在体验式旅行中慢慢沉淀下来。
  2.旅行成本低,全程网络自助。“穷游”常常与背包客、沙发客联系在一起,虽然旅行时间长,但他们旅行预算成本却比较低,追寻的是真实原始的自然景观,他们的身影时常徘徊在中国西部偏远地区,诸如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地方。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自助游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较著名的网站有穷游网、马蜂窝、篱笆、磨坊、豆瓣等。“穷游者”一般不依赖旅行社,不走商业旅游路线,而是通过网络提前规划好路线,然后在各大自助游网站发帖捡人或等待被捡,寻找一起拼车或者游玩的伙伴,他们将全部行李背在肩上,以AA制自助的方式进行旅行。
  3.注重情感交流,出行喜欢乘坐当地的公交。对于背包客来说,与当地人或者其他旅途中遇见的人进行交流,可以获取很多重要的信息,从而降低旅行成本,丰富旅行体验。例如,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习当地的语言等;在国外或者偏远的地方,通过与青旅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能够从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实用的信息,为其提供旅行指导;通过与“驴友”的交流,了解旅行线路和各自以往的背包旅行经历,分享旅行中的见闻及所思所想,让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青年“穷游”热的原因分析
  针对青年“穷游”热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媒介环境、社会环境、内心体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这些突出特点既有社会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中青年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引发思想混乱。从1957年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到现在的《行走的力量》、《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再不远行,就老了》、《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网络上对各类“穷游达人”的报道层出不穷,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凭借网络这个强大的资讯分享平台,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意地栖居再次被重申。“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年轻,就是要折腾”,“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部分年轻人在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感染下,想趁着自己还年轻,多去看看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多接触不同的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未知的恐惧。以目前中国最大的出境游社区网站“穷游网”为例,其游记攻略多数采用文字 图片的形式,详细地记录了旅行全过程,通过一系列美图,使得其他旅行者心向往之,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按图索骥,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旅行攻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穷游”的兴起与发展。同时由于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廉价住宿日益增多,尤其是特价机票的供应量加大,更是助推“穷游”方式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受到了青年们的极大欢迎。由于低预算的原因,许多学生通过HELPX、WWOOF、GAPPER等国际义工组织网站在假期中边打工边旅行,体验生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部分青年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无意义感。城市化一面向我们微笑,让生活更加美好,一面又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例如,单调、重复的工作和残酷的职场环境,考验并消磨着人的意志,同时,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食品安全、住房紧张、医患矛盾增加等问题,让人的精神承受巨大的压力。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竞争过度,失业现象严重,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随之而起的是大批新型建筑、市政设施,城市化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另外,利益纠纷不断,人际关系淡漠。由于职场节奏快、压力大,不少青年人因此感觉疲惫,还有人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失去了自由、健康等很多珍贵的东西,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辞职旅行,他们职场上不如意,与其闷闷不乐地工作赚钱,不如卸下工作负担,给自己放一个假,开开心心地去“穷游”。   生活在别处的诱惑,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人在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希望拥抱全世界,愿意也有能力不停地尝试新事物,有足够的时间,但是缺钱,又想出去走走,所以选择“穷游”。对于“穷游者”来说,住几十块钱的国际青年旅社,强调不赶场式的旅行方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青年“穷游”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产物,也是背包客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青年旅舍相比一般的大众性酒店和旅馆,最主要的特征是价格便宜,且环境干净整洁,交流氛围轻松愉快,同时贯穿环保、公益、平等的理念,受到了“穷游者”的极大欢迎。另外,部分青年人不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数在长辈的庇护和规划下成长,重复单调的生活让他们感觉乏味,于是就想通过“穷游”暂时改变一下现状,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想要摆脱束缚,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国式包办让青年人失去了独立、自由与自信,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在应对社會以及变通能力上相对较弱,太多以功利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使青年人感官钝化,于是他们产生了对现代城市的逃离与对复杂人际关系的逃避。从“穷游”过程中他们却可以体验成长的快感,他们通常会选择搭车的方式进行旅行,通过诉说和交流,讨论和分享游记、攻略,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一个单独的旅行者通过走出去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自己不再孤单而是处于群体之中,这个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目标,他们渴望在共同的圈子里找到朋友,并互换“穷游”经验,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三)青年“穷游”安全问题应对机制
  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而亚文化则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非主流文化,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都属于社会大文化中的一部分,彼此虽然各自独立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青年亚文化最大特征就是它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往往和主流的社会规范体系相违背。青年“穷游”随意性比较大,因缺乏专业的户外知识与户外探险经验及户外援救机制带来的悲剧时有发生,青年“穷游”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
  1.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教育,引导青年理性出游
  中国要发展背包旅游,政府监管和保障体系缺位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起来,为背包客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支持和政策保障。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背包旅游者更应当成为贫困的内陆地区发展旅游的先导客源[1]。大量的报道表明,“穷游”中的安全问题大多与“穷游者”对景区的情况不了解或“穷游者”缺乏安全意识有关。因此,要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教育,引导青年做好功课,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廉价的“穷游”。目前对“穷游”的宣传指导及教育方面明显不足,因而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对“穷游”进行广泛的出行知识宣传,为“穷游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旅行安全指导。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青年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出游。引导“穷游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天气情况、民俗风情、治安情况等,准备一些应急药品,以供不时之需。“穷游”过程中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提高警觉预判意识,提前预判潜在的危险,才能有效地规避“穷游”的风险。
  2.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注重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主流文化影响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随着青年群体的不断壮大,也会反过来增加主流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主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迪克·赫伯迪格在他的著作《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指出:“亚文化的表达形式通常通过两种主要的途径被整合和收编,以达到这种隐形的压制,同时也将这种亚文化渐渐同化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第一种是利用消费热潮对其进行商品化,即把亚文化符号(服饰,音乐等)进行商业化,批量生产,让双方获得大量的商业利益。第二种是意识形态的收编,即支配集团——警察、媒介、司法系统等等对这些青年的越轨、异常行为进行一种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向往宣传,给他们贴’标签’并重新界定。”[2]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蔓延,并在青年大学生中扩散开来,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青年渴望新与异的刺激,求新、求异的欲望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因此,对青年加强思想引领,抓住主流方向,这对提高“穷游者”旅行安全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旅行风险、降低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起着重要作用。这无论对“穷游者”安全利益的保障,还是对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新媒体时代,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智慧旅游的建设如火如荼,这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旅行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运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完成一个可供“穷游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空就可以查阅和选择要旅行的路线、服务,提供一个实时、安全、便捷的服务平台,并注意信息的不断更新。
  另外,“穷游”政策和安全法规是确保“穷游”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穷游”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穷游”应急救援机制,进行相关立法并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穷游者”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完善与“穷游”相关的保险制度。
  总而言之,同传统旅行方式相比,“穷游”具有成本低、行程自由、形式个性新颖等优势,对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均有重要帮助。当今青年大学生普遍时间充裕但资金不足,但选择“穷游”的出行方式时也要从自身安全、时间和金钱等方面做好理性思考,设计好最优化的出行方案,才能收获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漩.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胡疆锋,陆道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第78页.
其他文献
该文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和特征,创造性地提出知识的本质就是知识作为独立生产要素的可增值性,因此,它能使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接着,该文分析了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明确了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信产业价值链的转变。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营商为了避免论为管道商,正在积极进行转型,从传统的语音业务转型为全业务,运营商正式进
该文首先概要性的介绍了汇率危机的研究现状,并对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三次主要汇率危机进行了汇总分析,指出每次汇率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之后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对发展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扶贫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生计模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先前更多的研究是基于经济学的范畴,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运用生态人类学文化适
该文所探讨的是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在国有企业的实施问题.文章首先对MRP-Ⅱ系统的发展历史、构成原理以及实施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给予系统的阐述,接着又对该方法的
一  一年中,两个节,小良去看望她,中秋节、春节,从三年前开始,奶奶那年去世,他二十七岁。有点儿不习惯叫她,也不记得她从前的样子,那会儿他不到三岁,一晃就有二十多年未见,她倒不显老。比你爸小,五十几来着,姑姑说。也是姑姑帮他打听到了她下落,穿着开司米毛衣,宽腿裤,没发胖,蓬松的运动短发,他看见了白花花的发根,染发的,不染黑,咖啡色,左手无名指上戴一枚小金圈,细细的,再没有别的首饰。他心里想自己哪些
期刊
该文在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的通货紧缩的理论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理论构想.文章中利用博弈论手段,在微观方法基础上分析了通货紧缩环境下政府
1  这周六下午好吗?吕贝卡说,我们的读书会。  什么读书会?我说。  还不是上次茶聚。吕贝卡说,你说的,我们得有个读书会。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吧,我说。  一年半,吕贝卡说。  当时大家都没有反应啊。我说,她们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我只知道她们每周五晚上的牌局仍然有,还持续得挺好。  你不要再看不起人家打牌了好吗?!吕贝卡在电话里咆哮起来,都说了你好几遍了!人家有人家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资格管
期刊
1  那段视频是在纪委谈话室观看的。  其实,得知自己也在被叫之列的时候,陈靖安的心就猛地一沉,接着就飘飘悠悠、永无止境地沉落着。而此时,那台特大号的电脑屏幕上,高清画面正把那些场景以极慢的速度细致地呈现着:  处里那辆熟悉的牛头越野从浓雾中冲出来,突遭扰动的雾气在车头两侧激起的流波清晰可见。紧接着牛头车就真像斗牛场上惹急眼的公牛似的,一头撞向路边的灯柱,随着一串体操运动员式的复杂翻滚,整部车横在
期刊
去年12月,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牢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今年2月,《人民日报》又编发了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