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路级联对抗机制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来源 :光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融合方法存在忽略红外图像的热目标信息,可见光图像的部分细节信息丢失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双路级联对抗机制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在生成器模型中采用双路级联的方式分别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为提高融合质量在内容损失函数中引入结构相似度。然后,在判别器模型中采用双判别方式判别生成图像的真假。最后,在公开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8种经典先进的图像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在保留红外图像的目标信息同时也保留了可见光图像更多的细节信息,在主观评价和客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激光雷达海洋测深系统探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联合分析的去噪方法。利用激光雷达系统在多个脉冲触发采集周期内的回波信号之间较强的时空相关性,对任意一个周期内的回波信号,通过匹配分析找到多组相似的回波序列,把各组高度相关的回波序列转换成矩阵形式进行多维时空相关分析,在2-D变换域应用硬阈值收缩算子衰减噪声,以加权聚合的方式获得基础去噪结果。在基础去噪数据集上再次进行匹配分析,应用基于维纳收缩算子的多维分析进一步去除剩余噪声,实现了真实信号与非相关噪声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激光雷达去噪方法相比,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利用推导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小鼠真皮组织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光束初始参量(光束波长λ和圆刃型位错数目n)和传输距离z对光束归一化光强分布、相位演化和传输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数为n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源平面内中心光强最大,两侧对称分布着2n个次峰。随传输距离增加,光强分布由多峰状逐渐演化为单峰状,波长越长,n值越小,光强分布演化越快。位错数目越多,光束稳定性越好。源平面内n个圆刃型位错最内侧的环半径随位错数目增加而减小。受到生物组织湍流诱
为了提高拼接式星模拟器的星图模拟精度,克服传统方法仅通过修正主距提高精度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星图模拟精度的像差校正方法。分析拼接式星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优化小畸变平像场高成像质量准直光学系统像差,并根据像差设计结果,结合星点位置测量模型,分别建立畸变修正模型、彗差、场曲的修正模型。利用经纬仪、六维调整机构搭建星点位置精度测量装置,实测结果表明:基于像差理论的修正模型可有效提高拼接式星模拟器的星图精度,最大星点位置误差从48.78“降低至10.75”,满足了技术指标。
以[3+2]环加成反应产物吡咯烷酮作为底物(1),经过一锅法N-烯丙基化/分子内Heck环合反应合成了12个吡咯并[2,1-a]异喹啉类化合物2a~2l,产物收率50%~7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9F NMR和HR-MS(ESI)表征。
针对沙尘图像存在细节模糊、对比度低和颜色偏移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曝光图像融合的沙尘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对蓝通道进行补偿,以弥补沙尘图像的蓝光损失;其次对图像的RGB三通道分别进行标准化,以减小通道直方图之间的偏离,从而去除偏色。为了提高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细节,采用线性参数控制的方法生成多幅曝光图像。通过用对比度、饱和度和良好曝光度的质量度量计算权重图,以选择出曝光图像中的最佳像素;然后分别构建权重图和
针对葫芦素煤矿21103回采巷道底鼓、煤柱帮鼓、锚杆锚索脱落等冲击显现问题,在超前区域使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工业测试等方法,研究21103回采巷道的冲击地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1103回风巷左侧煤柱超前工作面68 m范围高应力集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临空侧应力呈“L”型分布,超前区域出现应力集中;大直径钻孔卸压后,煤层能够有效释放积聚的弹性能,回风巷煤柱侧、工作面侧应力峰值降幅分别为53.72%、58.12%,降幅明显;经现场工业测试验证,超前工作面16 m范围内进行大直径钻孔
C—H键选择性官能团化是构建C—X键最直接的策略,但因C—H键的解离能高,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H键选择性官能团化是合成化学面临的巨大挑战。P450酶来源广泛,催化功能具有多样性,可催化众多反应类型,其中包括C—H键的选择性官能团化。本文主要对近十年P450酶催化C—H键羟基化、氨基化和烷基化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C—H键官能团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通过配位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复合纳米材料(SC-GO-MPD)吸附剂,研究了吸附Cr6+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分析(BET)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系统考查了吸附剂剂量,pH,初始Cr6+浓度和共存阴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纳米材料形成了三维网状空间结构,且通过配位形式吸附Cr6+,在298 K下,吸附去除率最高可达99.31%,达到国标饮用水标准。
以氧化石墨(GO)为前驱体,L-半胱氨酸为功能助剂,常压下一步法制备L-半胱氨酸功能化三维石墨烯(L-3DRGOs)。采用FT-IR,SEM和XRD对GO和L-3DRGOs的形貌、结构和含氧官能团的变化进行表征,并首次探讨了GOs浓度对L-3DRGOs水凝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L-3DRGOs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数据对L-3DRGOs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以(R)-2-(2,5-二氟苯基)吡咯烷和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胺化,还原,再与氯甲酸苯酯酰化,最后与(S)-3-羟基吡咯烷反应成盐后得到拉罗替尼,总收率为73.34%。其结构经1H NMR、IR及ESI-MS确证,并探讨了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