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采用微型实验教学,力求每个学生有一套实验仪器,自己动手操作,对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一些优势
  1.减少开支,适合普及。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量少的试样或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实验试剂用量较常规实验试剂用量降低1~3个数量级,这就大大降低了实验试剂用量,节约了经费。微型化学实验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相应缩短,再加上微型实验仪器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装拆清洗比常规仪器省时,所以微型化学实验耗时相对少。从目前有关统计资料看,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操作和反应时间可节约1/4~1/2。使整个实验操作大为简化,时间缩短。如试剂的称量、仪器的拆装和清洗等都较常规方法省力省时。这样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反应类型,便于学生加深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并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实践证明,微型实验的经费约为常规实验经费的十分之一。由于微型实验节省试剂用量,我国广大农村中学就可以解决由于缺少实验经费而只能采取口授实验的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环境污染小,实验安全性大。微型化学实验主要特点是试剂用量少,仪器微型化,因此反应产生的废气、废液、废弃物的量就少,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实验对整个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实验药品的用量减少,使得实验室储存的易燃、易爆、剧毒品的总量明显减少,从而有利于实验药品库的储存安全。微型实验使操作的危险性和实验对环境污染等的危害性大为降低,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较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而且能够使环境污染和实验设施损耗等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其社会效益是显著而长远的。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是否能亲自动手做实验很关键。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使一些试剂昂贵或由于安全原因过去难以在常规实验里开出的实验,现在可以通过微型实验在学生中开出。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可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化了教学改革。
  二、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微型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我们常常发现:当老师带着实验药品和仪器走进教室,学生们都很兴奋,力求很快观看到实验现象。演示时如果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他们会站起来,甚至跑到讲台跟前,伸着脖子看,这样即使现象清楚,但不便于每个同学观察,且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利用微型实验教学,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规定的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观察仔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深化化学知识。例如,讲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将水直接加到放有一小块氢氧化钠的表面皿上,可以直接摸摸表面皿的底下,可感觉到一定的热度,这样,学生很感兴趣,印象深刻。
  2.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得到的是感性认识,要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还要借助于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仪器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如在“氯气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结合学生观察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再引导学生思考“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H2O 和HCl 均无漂白作用,那么是Cl2 与水反应后其生成物有漂白性?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各种方法,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给出一套封闭式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4.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育的主旋律,促成学生自主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做学习上的激励者。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尤为重要的是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抓德育工作中,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一个主题、渗透一个理念、拓展一个空间,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突出一个主题  突出爱党、爱国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德育实践中,结合“全国弘扬和培育
第一章,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设计与构建。详细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实体库和相应信息库的设计与构建。目前,样品库中已储存收录近5000个化合物,该数量还在稳步增加,预计2011年,化合物库
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健康,那怎样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呢?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天天板着脸孔训导,或看低他们,甚至挖苦,只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记得以前上课,有个女孩子成绩不好,打扮很前卫,上课时爱和男同学说话,我对她的轻蔑神态,她很敏感。为了报复我,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她一个“报告”,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我火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是一门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运用都要建构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这些性质和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语文教师需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能力
摘 要:善于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重要;妙语导入,激发欲望不可少;析疑解惑,开启智慧是把打开史库的金钥匙;用心交流,共促进步方能永葆兴趣之树常青;再现历史,事半功倍不能没有多媒体的演示。此乃学史之“五法”。  关键词:培养兴趣 学习历史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文,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照教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
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不妨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做些研究,抛开偏见,做一番挖掘甄别,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仍可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借鉴。  例如,讲授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它确实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但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满堂灌”,就抛弃讲授法。  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引导法和点拨法。讲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学生兴
靓,是现代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尤其是对年轻的孩子们,总渴望自己有明星般的风采,渴望自己有一张周杰伦式的脸,俊、帅、酷,迷死人不偿命!那么,你的文章呢?是不是也该有一款最新式的酷毙人的“明星脸”呢?  又该如何让你文章的“脸”炫目呢?  一、运用修辞,让它亮丽、夺目  运用修辞手法,形似化装,能变平凡为神奇,能代晦涩为大众喜看乐见,有一张“明星脸”,就能让你的文章火爆登场,赢得头彩。  借代,即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