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母语课程中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启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 语文 民族文化 认同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多种,母语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当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母语课程都非常重视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如日本把国语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看作是国家现代化的教育基础;英国的课程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把让学习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它所宣扬的民族精神、文化习性,并学习到文化知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法国法语教育的总目标中,初中和高中都确立了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标。追寻古典文化,注重经典内容的学习是法国语文教育的重要传统和特色。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非常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香港在教材编写方面,除在选文方面注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外,每册还酌量编入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且专为六七年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澳门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从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实生活经验,增加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在言语学习态度方面,则要求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尊崇;台湾高中国文必修课本共计六册,共选文83篇,其中白话文28篇,多为有关“修身”、“养性”、“陶情”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另外,文言文55篇,其中体现传统的儒家思想精华的就达40多篇。与之相应的,中国大陆语文课程也已开始重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但要进一步发展仍需向外科学借鉴、对内全面推进。
  1.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认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先要给予明确的规定,为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进行提供指导性的说明和法规性的保障。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开始重视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首先,中国化。语文作为一门民族性、本土化的母语课程,应从本国度、本民族的优秀教育积淀中挖掘理论源流、提炼经典理论,与借鉴来的国外母语课程理论融合吸收,化为自己的肌血。课程标准有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但其方式已经过多地将侧重点放在了同国际接轨上,故本土文化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已经不浓,这从其贯穿整个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及相关目标的陈述中可以体会到。再如,课程标准在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明确提到的名著有14部,而中国名著只有5部。
  其次,具体化。对照日、英、法等国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可以明显地发现,他们的理论文字的表述清晰得多,操作指导功能非常明确。而中国大陆现行新课标中有一些陈述只是一个概念,具体如何做,或者要不要做,并没有明确写出来。如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但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课标并没有明确指出。
  再次,全面化。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不仅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有所体现,而且在“阶段目标”中有所体现;不仅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而且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加以适当说明。
  2.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凭借和重要依据。语文课程中要有效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离不开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语文教材。课改后涌现出的新教材大多注意到了对民族文化的吸收,但还远远不够,需进一步深化、加强教材的蓝本作用。
  第一,适当增加文化篇目。现行语文教材的选文多局限于文学作品。吴国富等在《“国学热”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一文中曾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做过分析,认为在本套教材中,经部、史部、子部的作品几乎没有涉猎,而在集部当中,大量经世致用的文章也没有得到重视。不可否认,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文学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内容,我们决不能只关注文学作品而不关注其他文化。培养一代新人,需要提供给他们极富营养价值的“大餐”。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文化使命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增加中国古代与现当代反映哲学、政治、军事、经济等思想的优秀篇章,在古代文化的学习中体现文化教育的精神,在现代文化的学习中体现真正的时代精神,避免让语文学科沦为单纯的工具学科。
  第二,全面体现文化理念。建设全新的语文教材不仅要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而且语文教材的价值观念、内容及其组织、呈现方式,乃至语文教材的叙述话语、装帧出版等各个方面都要蕴含民族文化的理念。比如,封面以名人大家的书法作品或绘画、古诗词为背景,学生一拿到语文书,赫然入目的便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陶冶。插图要尽可能地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
  第三,努力开发课外教材。在课本之外,我们应该开发一系列介绍民族文化的课外阅读教材,系统地介绍我们的民族文化经典。我国的台湾、香港,邻国日本等,其国文教育除了语文课本外,大多还有教育部门专门编著的文化教材。我国相继出版的一些文化读物,如《中国文化知识丛书》、《中学生区域文化读本》等,也不断地弥补着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席,但目前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3.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
  振兴民族文化的希望最终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的活动来实现,而教师的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文化素质决定着其教学的文化品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决定着其教学的民族文化品质和底蕴。语文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要提高文化素养。叶圣陶先生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更应如此。教师不仅要读文学、历史,还要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乃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成为“杂家”;除了广泛涉猎,更要整合。吸收、消化错综交织的文化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从工匠型、技术型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师在不懈的文化追求中,不断地积淀民族文化底蕴,建构人格魅力,提高文化素养,逐渐以文化智慧、文化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学的灵性。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重理轻文、重知识技能训练而轻民族文化认同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修养,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师有了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才能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陶冶。
  其次,要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①教学反思是教师实践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地开展教学反思,使教学总是处于一种理智的状态,有利于真正加强教师的民族文化自觉,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而有效的传扬,也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接受和内化。
  再次,要重视民族性。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学是对于“人”的教学,应该着眼于人的完整建构:语文教师既要深谙艺术创作之道,又要深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更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不论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还是“感受鉴赏”,都须强调民族性,强调民族文化的底蕴、民族情感上的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培养。以此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情感、人格与生命的发展与成长。这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
  4.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编教者在课程内容中给予切实体现。“这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有关知识竞赛,参观访问革命纪念馆(碑),请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到学校作几场有轰动效应的报告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切实融合在各类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蕴含在各门课程及老师讲授中的价值意蕴和对社会现象、文化观念的评价等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中”。②
  第一,立足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阵地,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成为“学生系统学习‘法定文化’的一种基本场所”③。作为文化运作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阵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做到随文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教学组织方式的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巧妙运用。通过课堂教学方略的全面优化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第二,放眼课外。在语文课堂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所作为,如组织学生观看民族文化记录片,举办民族文化主题讲座、辩论赛,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文化问题和民族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作有深度的思考、理解、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去;教师还可以推荐富有趣味的文化读本开展读书比赛,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等等。
  总之,语文课程中民族文化认同教育要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学生。
  
  注释:
  ①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石家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3.
  ②邵龙宝.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及其教育[J].社会科学,2001,(10):13.
  ③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6.
  
  参考文献:
  [1]吴玲,周元宽.当代教师文化使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邵龙宝.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及其教育[J].社会科学,2001,(10).
  [3]吴国富,蔡美娟.“国学热”与中学语文教学[J].改革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12).
  [4]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7-8).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年前,国内一些高校纷纷以探索研究生新培养模式的名义将硕士研究生“三年制”改为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然而近些年,这些高校又纷纷将学制改了回来:先是浙江大学宣布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重新恢复三年制;其后,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宣布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全面改回三年制。这类举措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怀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和“质量”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CBE模式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体系,在北关发达国家较为流行。这种职业教育体系十分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并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而开发课
【正】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科学论断,是继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
小儿哮喘是儿童的常见病,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由于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治疗哮喘的方法很多.本文用中药黄芪对20例小儿哮喘
建立科学合理且切合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深化职教改革,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出发,着重对课堂
小腿慢性溃疡是临见常见的慢性外科疾病,祖国医学称为臁疮,因其患病后常年不愈,愈后易因碰伤而复发,故俗称"老烂脚",治疗较为棘手,本院在近5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施治
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障碍,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化、完善高校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更多地融入了法律调整因素。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在逐渐顺应法治社会的要求而进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