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不得不对德育工作重新做出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班级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希望在促进学校班级德育实践方面有所裨益。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冲击、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受到挤压,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突显的自主意识,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 再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为此,我在2006年9月份第二个星期日晚召开了以“网络的弊大于利”为正方观点的主题辩论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最终反方以充实的证据,犀利的言辞驳倒正方,取得胜利。最后,在总结会上,作为班主任,我提出了如何遵守“互联网文明上网公约”,且要求全班同学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通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我收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二、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在国庆放假期间,我与全班11位同学一道对学校附近三个营业性网吧作了一次实践调查。有50﹪的学生热衷于QQ聊天,55﹪的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查找信息资料。另外,互联网上无论是贴吧上,还是聊天记录上品位低下、胡编乱造的网络语言、邪教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污染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作为教育者,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安全、无害地上网方面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具体又应该怎样去作呢?
  1、要加强思想上正确的教育引导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还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此外,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其次,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网吧中绝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聊天、甚至在看黄色网页,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网吧似乎成了游戏、色情、暴力的代名词。舆论界为此还展开了网吧开与关之争。有人支持,因为的确“害人不浅”,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网络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朱彤说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网吧都关掉,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网络“游戏厅”的色彩,恢复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当务之急。
  二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我曾经采访了部分家长,发现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父母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三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据研究证明,在青少年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
  总之,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作者联通:621000四川省绵阳实验高中)
其他文献
一、人体生理反应现象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当蹲下几分钟或时间更长些时,站起来,会有头晕、眼花、眼前模糊、暂时看不东西等生理反应。人在疲劳后总想尽快休息,在中小学生体育课跑步后,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我想坐下,蹲下休息一会。”“我感觉腿很累,很酸胀。”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体在跑步时主要靠下肢的运动,同时胸脯以上肢的摆动而进行运动。这时,内脏系统对氧的需要增加,而氧的运输又是由血液进行的。运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与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关系重大。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还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更要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沟通相结合。使我们这门特殊的学科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n age filled
期刊
让学生作文,教师自己先写一篇,这叫“下水文”。实践证明,写下水文的确不失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辅导学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写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不断得到扩展和增强,也为学生“文章之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完美“样板”。但学好了课文并不等于能写好作文。课文反映的是写文章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形态。其中,有的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我认为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就得看教学是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知识是否有所积累,人文思想是否趋于完美,语文这一工具的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如下经验: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支配下的学习才是真正积极的,也才
期刊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期刊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人的行为受观念的影响,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故此,人们做事强调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能经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扪心自问”,就一定能从中发现不足,及时修正,扬长奋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反思性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教师由传统“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学者
期刊
语文之韵味犹如一杯窖藏百年之美酒——醇香、甘甜。品之,动情入心;忆之,余味无穷。语文之韵味全在于它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细细品味,它的美也许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轻声的赞叹,或者是师生间一个默契的眼神,也许是茅盾笔下挺拔正直的白杨,是苏轼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让敌军“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品出其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变“独唱”为“合唱”。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认识到看书、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预习工作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进行。其次,做好课堂提问。在上课一开始布置篇目后,要让同学们积极独立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所
期刊
严密的制度和措施,是否一定就能给学校带来新起色?每学期开学之初,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会接到学校各个部门印发下来的各种管理制度、奖惩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订正修改,从文字和条款上看,实难挑出漏洞。这些严密的制度管理是否一定可以带来较强的管理实效?我们先看三个对比案例:  一次,某校开展了“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活动。组织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先是开师生动员会,接着各班举行
期刊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定理推理严密,思维量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新课改理念融注到课堂里去,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