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寻龙诀》中色彩的运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是影像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画面自从加入了色彩便可以负载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因素,电影艺术中的色彩既是形象的外衣,又能够增加造型的表现力,感染观众的情绪。创作者在处理色彩时,除了要考虑还原色彩,更要考虑色彩所带来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本文以电影《寻龙诀》为例,详细介绍了色彩在电影中的四种运用方法。
  关键词:电影;色彩;运用;《寻龙诀》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
  美国著名导演罗.马摩里安在电影色彩的运用上曾说:“我认为必须把色彩作为一个情绪元素来应用。如果你把色彩直接用来表达你在一场戏里所要表达的情绪,它会独立发挥其美学功能。它会增加美感,正确的表达情绪。”[1]这句话直接肯定了色彩在影像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电影色彩作为一项重要的影像造型语言,不仅是整个电影造型的组成部分,还是最有表现力的造型元素和情绪元素。电影色彩的适时运用更有利于主题思想和内涵的表达。
  一、把色彩纳入总体造型
  色彩是参与影片总体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导演和摄影师、美工师需要反复讨论,之后从宏观入手决定影片的色彩基调、重要段落的色彩效果。创作者早在开机之前就把影片的色彩基调确定下来。创作者从总体出发,把色彩基调纳入影片的主题、风格、样式、造型,使得影像各元素之间合拍、和谐,否则即使色彩运用出色,也只是展示色彩,仅能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创作者在规划各种影像元素时,最先从元素能否和内容主题切合入手。《寻龙诀》是由一部经典的悬疑盗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盗墓的主题动机是王凯旋要完成一个承诺即盗墓拿到“彼岸花”的石雕,为了阻止好兄弟冒险,胡八一也加入进来,最后的他们冲出墓穴,胡八一终于肯放下前女友小丁,向现女友求婚成家。影片所要表现的故事分别在墓穴内和墓穴外这两大场景。根据这样两大场景的两大线索,创作者将电影分为两个空间的两大色彩基调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墓穴内选用昏暗的蓝色作为色彩基调,当蓝色与昏暗结合时就有恐惧、痛苦和毁灭的意味。墓穴外用黄色调来表现。黄色往往让人想起阳光、温暖,本片中黄色相对于蓝色来说是偏暖的色调,暖黄色调恰好与墓穴内暗蓝色调对比,更加凸显墓穴中阴暗、死亡的气息。影片几乎七成以上的戏份都在墓下进行,也就奠定了暗蓝色调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大篇幅展现出一个诡秘奇异的地宫世界。
  二、用色彩体现创作意图
  色彩不仅能随着剧情的发展凸显人物的性格、处境和情绪,还能用来表现某种象征理念。
  在影片《寻龙诀》中,虽以黄蓝两大色彩基调为主,但并非完全如此。影片两次盗墓都经历了棺椁里发光,发紫的红光一旦发出笼罩整个墓穴,画面便一片血红,在红光的映衬下,一切事物都泛着红色,在象征着不安和暴力的红色中,盗墓者和亡灵拼死厮杀。画面大胆使用红色,使前后暗蓝色调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血红色不仅描绘出红卫兵与日本僵尸厮杀之惨烈,还显示红卫兵内心的惶恐与不安,突出表现了当时所处环境之残忍暴力、彼岸花之诡秘和不可得。为之后第二次盗墓寻找彼岸花埋下伏笔。
  创作者有时根据影片总体构思的需要,打破色彩运用中某些约定俗成的习惯,背道而驰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而影片中绿色的使用与其普遍意义正好相反。墓穴探险过程中表现磷质桥面摩擦就会起火的段落,现实中磷燃烧发出白色的火光,创作者却反其道而行,把原本白色的火光用绿色表现,使得在这整个暗蓝色的大环境里显得妖气十足,使影片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也更能传达出悬疑的感觉。也正是有了这个绿色火光的铺垫,开棺之后烛光由黄色变为绿色,立刻让人感到死亡将近,果不其然棺椁四周瞬间坍塌,摸金三人组掉落,差点丢失性命。
  三、用色彩感染观众情绪
  “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这一事实是没有争论的。”[2]人眼最敏感的就是色彩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某些色系,例如黄色和红色象征温暖、热情、暴力、不安,而有些色系,例如绿色和蓝色则代表清凉、冷静、静谧、孤独。色彩可以直接快速的作用于人的情感并且富有冲击力,在色彩处理中,为了突出造型,表现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情绪色彩,创作者往往会对人物某一部分、人物或环境进行异于常理的色彩配置,该色彩与背景色彩之间或与前后段落之间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在表现胡八一时画面用的是蓝色调,他的住处整个墙面刷的是蓝色,衣服也是相应的蓝色,帽子亦是蓝色系,同时加入个别道具如酒瓶挂画的咖色和红色。这样的色彩搭配给人以冷静、沉着、智慧的感觉,能很好地表现胡八一的人物性格;影片虽然在墓穴外画面总体以暖黄色调呈现,但胡八一和王凯旋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墓穴,而小丁和其他战友都牺牲在墓穴中,这时画面是暗蓝色基调,渲染了两人惊魂未定、悲伤难过的情绪;白色代表纯洁、神圣,影片中“尊师”一袭白衣塑造出圣洁的形象,尤其在几个身着蓝灰、黑色衣服的手下面前,这白色显得尤为明亮。影片最后一个段落,“尊师”衣服的颜色从洁白无瑕长袍到沾满灰色破烂上衣,“尊师”寻找彼岸花的心情也从气势昂扬变为被折磨的疲惫不堪。色彩的变化形象地渲染了她情感的变化。
  四、和谐色彩之间的关系
  在影片色彩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色彩的配置和设计是有目的地进行的,对画面主体色与背景色的关系进行合理配置,包括各景物色块分布、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各个色块的面积大小,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的对比、变化。
  和谐是色彩关系中排第一的,为了统一色彩的基调,可以让画面中环境、化妆、服装、道具的色彩有意识向总体色彩基调靠拢,而不是杂乱堆砌色彩。想要构成艺术创作,无章法的色彩堆积是很难完成的。当然,“一致,并非一色,而是色彩丰富的统一”,[3]色彩的协调并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指主要色彩之间在画面中的和谐关系,可以运用同一色系的色彩来形成。
  影片前半部分摸金三人组在纽约双桥区感怀人生,夕阳照射下暖暖的黄色调,三人的衣服黄绿色、红色、土黄色搭配很是和谐,其中凯爷土黄色的衣服还配以红色的头饰和T恤上的红色印花跟Shirley杨的红色皮衣相呼应,Shirley杨和胡八一坐在车内的皮质座椅也是黄色系的,服装、道具、环境的颜色基本是黄色和邻近色,在画面中运用统一的暖色系,既有不同色阶的变化,又是画面内色彩的变化不显得突兀。
  色彩不仅在单幅画面上协调,在上下衔接的画面中也有体现。在影片《寻龙诀》中,两次进入墓穴之前的画面都是一改墓穴外明亮的暖色调,用暗蓝色调来渲染进入墓穴外之后的恐怖、危险、悬疑。
  综上,色彩是影像中给人视觉冲击最强的元素,电影色彩能参与影片总体造型、帮助导演体现创作意图、感染观众情绪。无论是环境色彩,还是服装色彩,无论是对比色彩,还是和谐色彩,只要创作者能很好地运用电影色彩这一重要的影像语言,并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机结合,就能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创作出富有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影视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邵牧君.谈电影导演艺术[J].电影艺术译丛,1980(05).
  [2]R.阿恩海姆.色彩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06).
  [3]韦林玉.故事片摄影师的素质和技能[J].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25).
其他文献
摘 要:《金色笔记》是莱辛在小说创作道路上一次大胆的具有实验色彩的文学尝试,她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混合交错使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戏仿手法的运用非常引人注目,本文以《蓝色笔记》中的两个梦为例,来解读《金色笔记》中对梦的解释的戏仿手法。  关键词:《蓝色笔记》;戏仿手法;梦的解释  作者简介:贾晓霞(1978-),女,甘肃张掖人,硕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
摘 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第一人称视角逐渐取代传统的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成为西方现代小说家的宠儿。台湾旅美派作家聂华苓在《失去的金铃子》中便使用了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一方面增强了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另一方面揭示了主人公深层心理。  关键词: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第一人称主人公视角  作者简介:李永芬(1989.9-),女,汉族,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学。  [中图分
川上弘美的《踏蛇》一直都是文学界争议比较大的文学著作,很多人对该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蛇刻画的内涵产生了质疑和不解。《踏蛇》是一部幻想性且又融合了现实生活手法的
摘 要:小说《白蛇》是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代表作,通过细腻而又及具张力的戏剧性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徐群珊)、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自身生活变化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关键词:白蛇;徐群山(徐群珊);孙丽坤;多视角  作者简介:王晨霏(199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  导师简介:吴晓樵(1971-),男,柳坪邱山人,德国哥廷根大学
九运会的烟尘已然散去,各省市健儿曾为了金牌拼杀得你死我活。金牌不仅意味着荣誉,还意味着票子与房子。正因为有如此巨大诱惑,一些教练员与运动员不惜铤而走险,于是兴奋剂
摘 要:《平家物语》是日本军记文学的杰作,生动展现了中世日本源平两大武士集团的权利角逐和权力交迭。作为源平两大势力斗争的重要一战,《平家物语》对富士川会战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本论文立足觉一本《平家物语》的原文,结合《平家物语》的其他版本和历史史料,探讨富士川会战出征前赐予大将军的驿铃对出征大将军维盛作为平家嫡流的悲剧命运的预示性。  关键词:富士川会战;驿铃;预示性;嫡流;悲剧命运  作者简介:张姗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满朝鲜人作家玄卿俊。玄卿俊于1937年迁移到满洲,直到1945年光复后才再次回到朝鲜。在伪满洲国生活的8年时间里,他创作了数量不少的作品,其中包括1940年在《人民评论》上发表的《流氓》及其后来的改作,这些改动更多体现的是作家意识的变化。本文旨在从三篇改作的相互关系入手,首先通过改作作品的变化分析作家意识的变化,然后深入分析三篇作品的共性即一贯性,最终全面的分析作品中蕴含
摘 要:卡夫卡小说“判决”主要讲述主人翁与父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掌控欲极强的父亲看似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对儿子在无形中施加压力和指责,一切看似成为了儿子笼罩在父亲阴影下被迫接受的一项子虚乌有的罪名。  本文将主要就小说结尾主人翁跳桥这一行为在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上可能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和阐述,对于结局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小说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开放性结局;父子
摘 要:美国小说《飘》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斯嘉丽是女性人物的代表,她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本文以近年在国内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尝试重新分析斯嘉丽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以使这本文学名著焕发新生命。  关键词:《飘》;悲剧;生态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飘》是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
摘 要:让-雅克·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卢梭一生的创作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提出了“返归自然”的思想,也预示着人文主义的兴起。本文就对卢梭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卢梭;生态思想  作者简介:周晟,男,1994年4月出生,广西人,湖北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