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评审角度出发,运用体育教学实例,分类分析比赛选手的得失,结合学校体育改革实际,在体育教学规范化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等视角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大赛;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34-04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方法纷纷出台。江苏省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上的举措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例如从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直至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教学大赛是江苏省综合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最大的意义是从实践的角度来检验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类的课堂教学大赛采用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和内容,选手四人一组,由一名代表抽签确定课题,然后四人进行同题异构的教学。比赛选手自抽到题目后有一整天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选手要完成教学设计、教案、游戏练习器材准备、与学生的简单的会面等工作,在设计的环节上还要考虑到承办校的器材数量和合理的信息化方法运用。省组委会严格要求每一位选手在每个时间段需要做哪些工作,从大赛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截至目前,体育类的课堂教学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纵观整个比赛,科学合理、有职教特色的课屈指可数,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具有潜力的青年体育教师,但也看到了我们平日里的体育课堂教学规范问题颇多,需要引起重视。
一、课堂教学常规需要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看似开放,活泼自由,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需要更加规范和严谨。体育课堂基本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要注重学生队列、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采用恰当的教法与学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在大赛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室外课堂练习,学生的队形安排面对阳光,教师背对阳光;练习过程中,对安全的考虑和强调不够充分;各部分练习时间与教案不符;各类动作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纠正;调动队伍设计不合理,口令啰嗦且不能让学生很明确;馆内上课没有强调老师说话的时候不能拍球;下课时,只有个别教师明确器材回收由谁负责,大部分教师则是在下课后自己或团队教师一起回收器材。这些教学常规的细节,反映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够规范,甚至随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提高
笔者对两年的参加大赛选手的教案和现场执教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以共性错误为主,并没有涵盖所有方面。如表1所示。
比赛中,每名选手有24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备课,时间充足。但从提交的打印教案来看,有的多达十几页,有的只有三至四页。这些教案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贪大求全,想在40分钟的课堂上加入很多的内容,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特别是教学比赛中的借班上课,场地、设备、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不宜将整个课堂设计得太满,需要留有空间。二是部分选手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是把运动负荷的时间安排理解为课堂时间安排,出现原则性错位。四是部分教师预设练习密度和强度大于实际练习密度和强度,对学生的实际心率测试表明,课堂练习强度未能达到预计的练习强度。
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丰实的课、真实的课,应该有水到渠成、峰回路转的感觉。而一节好课是需要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综合平时的上课经验结合新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切不可拍脑袋靠想象。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外,还需要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和灵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节课需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绝不能面面俱到。在重难点处浓墨重彩,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留下悬念和回想的空间,给学生的思维以创新和自由。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手段去激活课堂,鼓励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课前要精心预设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体现主体地位,以使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成。
在现场的排球扣球教学中,一名教师在扣球的最后技术动作学习时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形相向站立,间隔仅为2—3米,让学生“轻轻地”进行扣球练习;快速跑的途中跑教学中,一名教师在快速跑专项练习结束后,安排学生在足球场的圆形上进行趣味追逐跑;身体素质练习时,让学生在快速跑后男女紧接着做滚翻和燕式平衡再接加速跑,结果女生几乎没有人在快速奔跑后能有效完成动作。这些教学内容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甚至脱离了课堂教学主题,追根溯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
三、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提升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的要素很多,比如场地、器材、组织安排、学情等,但是其中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却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应是有激情的,教师的语言应该要简洁风趣,态度和蔼可亲,语调轻重得当,学生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之下才会迅速地进入到设置的情境中去。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约束自己的仪表、行为。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万不可口头语言过多,更不能出现看似幽默却带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语言。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弄清学生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比赛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选手,教案设计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或放松练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而没有进行;有的准备活动时间过长,技术动作练习时讲解太多;教师的讲解语速偏快,讲解过多,有口语化的现象等;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和方法时交代不够清楚,让学生产生误解;还有的教师课堂小结匆匆而过,流于形式;等等。比赛中我们还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练习提出了明确、清晰的要求,但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并未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却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纠错、引导和提示,结果就变成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各自为阵”,教师过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怎样?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上考虑不够全面。如一位教师安排2名学生拉绳用作排球发球的球网,其他学生进行练习,自始至终就是这2名学生在拉网,没有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轮换。在评价机制上, 依然还有选手把学生运动测验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这种评价模式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 把体育课当做是一种负担。
四、信息化手段运用应该恰当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和各类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比较抽象、复杂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构等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解决。有些用挂图或者良好的示范动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画蛇添足了。所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应该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比赛中就出现了在阳光直射的操场上,用大屏播放蹲踞式起跑的视频,效果较差。
笔者认为,在体育课上信息化手段可以应用在学生预习环节,教授技术动作结构复杂,或非常态动作(跳远、跳箱、跳高),战术教学,正误动作对比等方面,其主要的作用有激发兴趣、将复杂的动作或战术简单化,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有较深的理解,进而自主练习、实践,使教学目标可以更快、更好地达成,方便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教学中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不当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体育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夯实
由于体育课教学具有其特定的要求,师生互动的频率更高。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看似“乱”,实际是“活”。但把握住学生,让学生紧紧地跟随着老师引导的方向自主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真正的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邻学科有所涉獵。要在运动技能上体现出良好的专业能力,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能力,才能把体育课讲形象、讲透彻、讲生动,继而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各类专业技能会受到诸如性别、年龄和体能等客观因素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课堂教学大赛的评价是通过观摩现场的一节借班上课,分析执教教师讲解示范是否精准、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和谐、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把握重难点、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等方面。从技能示范讲解环节看,大多数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口令清晰节奏好,队伍调动较合理,示范方位合理,讲解简明扼要。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完整动作示范时技术动作不够规范,甚至出现失误,缺乏信心;在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炼,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口语化情况较为普遍;示范面的选择不够合理,甚至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整体学生;部分参赛教师技能掌握不够全面,不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等等。
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的举办给整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对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职教而言,体育与健康属于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提高运动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代替的,对学生影响是终身的。通过赛课,不论对于参赛者,还是对于观赛者,都是一种学习,一种促进,一种提高。赛课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可以弥补自身之不足。当然,我们不能为赛课而赛课,不能为获奖而去上好课,为博得领导和评委的好评而去上好课。赛课必须摒弃功利心理,必须以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准备赛课,必须从交流、探讨、提高的目的去准备赛课。
参考文献:
[1]李文江,赵之辉,李强.对构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核心基础”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18(9).
[2]帅伟.课堂教学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8(1).
[3]黄金荣.关于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的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7(15).
[4]王峰.基于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中职机电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16).
[5]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体育学刊,2013(3).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大赛;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34-04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方法纷纷出台。江苏省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上的举措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例如从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直至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教学大赛是江苏省综合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最大的意义是从实践的角度来检验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类的课堂教学大赛采用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和内容,选手四人一组,由一名代表抽签确定课题,然后四人进行同题异构的教学。比赛选手自抽到题目后有一整天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选手要完成教学设计、教案、游戏练习器材准备、与学生的简单的会面等工作,在设计的环节上还要考虑到承办校的器材数量和合理的信息化方法运用。省组委会严格要求每一位选手在每个时间段需要做哪些工作,从大赛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截至目前,体育类的课堂教学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纵观整个比赛,科学合理、有职教特色的课屈指可数,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具有潜力的青年体育教师,但也看到了我们平日里的体育课堂教学规范问题颇多,需要引起重视。
一、课堂教学常规需要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看似开放,活泼自由,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需要更加规范和严谨。体育课堂基本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要注重学生队列、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采用恰当的教法与学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在大赛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室外课堂练习,学生的队形安排面对阳光,教师背对阳光;练习过程中,对安全的考虑和强调不够充分;各部分练习时间与教案不符;各类动作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纠正;调动队伍设计不合理,口令啰嗦且不能让学生很明确;馆内上课没有强调老师说话的时候不能拍球;下课时,只有个别教师明确器材回收由谁负责,大部分教师则是在下课后自己或团队教师一起回收器材。这些教学常规的细节,反映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够规范,甚至随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提高
笔者对两年的参加大赛选手的教案和现场执教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以共性错误为主,并没有涵盖所有方面。如表1所示。
比赛中,每名选手有24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备课,时间充足。但从提交的打印教案来看,有的多达十几页,有的只有三至四页。这些教案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贪大求全,想在40分钟的课堂上加入很多的内容,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特别是教学比赛中的借班上课,场地、设备、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不宜将整个课堂设计得太满,需要留有空间。二是部分选手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来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是把运动负荷的时间安排理解为课堂时间安排,出现原则性错位。四是部分教师预设练习密度和强度大于实际练习密度和强度,对学生的实际心率测试表明,课堂练习强度未能达到预计的练习强度。
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丰实的课、真实的课,应该有水到渠成、峰回路转的感觉。而一节好课是需要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综合平时的上课经验结合新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切不可拍脑袋靠想象。想上好一节课,除了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外,还需要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和灵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节课需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绝不能面面俱到。在重难点处浓墨重彩,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留下悬念和回想的空间,给学生的思维以创新和自由。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手段去激活课堂,鼓励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课前要精心预设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体现主体地位,以使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成。
在现场的排球扣球教学中,一名教师在扣球的最后技术动作学习时组织学生围成两个圆形相向站立,间隔仅为2—3米,让学生“轻轻地”进行扣球练习;快速跑的途中跑教学中,一名教师在快速跑专项练习结束后,安排学生在足球场的圆形上进行趣味追逐跑;身体素质练习时,让学生在快速跑后男女紧接着做滚翻和燕式平衡再接加速跑,结果女生几乎没有人在快速奔跑后能有效完成动作。这些教学内容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甚至脱离了课堂教学主题,追根溯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
三、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提升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的要素很多,比如场地、器材、组织安排、学情等,但是其中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却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应是有激情的,教师的语言应该要简洁风趣,态度和蔼可亲,语调轻重得当,学生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之下才会迅速地进入到设置的情境中去。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约束自己的仪表、行为。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万不可口头语言过多,更不能出现看似幽默却带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语言。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弄清学生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比赛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选手,教案设计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或放松练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而没有进行;有的准备活动时间过长,技术动作练习时讲解太多;教师的讲解语速偏快,讲解过多,有口语化的现象等;教师在布置练习内容和方法时交代不够清楚,让学生产生误解;还有的教师课堂小结匆匆而过,流于形式;等等。比赛中我们还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练习提出了明确、清晰的要求,但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并未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却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纠错、引导和提示,结果就变成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各自为阵”,教师过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怎样?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上考虑不够全面。如一位教师安排2名学生拉绳用作排球发球的球网,其他学生进行练习,自始至终就是这2名学生在拉网,没有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轮换。在评价机制上, 依然还有选手把学生运动测验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这种评价模式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 把体育课当做是一种负担。
四、信息化手段运用应该恰当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和各类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比较抽象、复杂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结构等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解决。有些用挂图或者良好的示范动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画蛇添足了。所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应该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比赛中就出现了在阳光直射的操场上,用大屏播放蹲踞式起跑的视频,效果较差。
笔者认为,在体育课上信息化手段可以应用在学生预习环节,教授技术动作结构复杂,或非常态动作(跳远、跳箱、跳高),战术教学,正误动作对比等方面,其主要的作用有激发兴趣、将复杂的动作或战术简单化,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有较深的理解,进而自主练习、实践,使教学目标可以更快、更好地达成,方便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教学中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不当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体育教师专业素养需要夯实
由于体育课教学具有其特定的要求,师生互动的频率更高。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看似“乱”,实际是“活”。但把握住学生,让学生紧紧地跟随着老师引导的方向自主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真正的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相邻学科有所涉獵。要在运动技能上体现出良好的专业能力,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能力,才能把体育课讲形象、讲透彻、讲生动,继而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各类专业技能会受到诸如性别、年龄和体能等客观因素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课堂教学大赛的评价是通过观摩现场的一节借班上课,分析执教教师讲解示范是否精准、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和谐、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把握重难点、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等方面。从技能示范讲解环节看,大多数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口令清晰节奏好,队伍调动较合理,示范方位合理,讲解简明扼要。但也有部分教师在完整动作示范时技术动作不够规范,甚至出现失误,缺乏信心;在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炼,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口语化情况较为普遍;示范面的选择不够合理,甚至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整体学生;部分参赛教师技能掌握不够全面,不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等等。
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的举办给整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对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职教而言,体育与健康属于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提高运动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代替的,对学生影响是终身的。通过赛课,不论对于参赛者,还是对于观赛者,都是一种学习,一种促进,一种提高。赛课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可以弥补自身之不足。当然,我们不能为赛课而赛课,不能为获奖而去上好课,为博得领导和评委的好评而去上好课。赛课必须摒弃功利心理,必须以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准备赛课,必须从交流、探讨、提高的目的去准备赛课。
参考文献:
[1]李文江,赵之辉,李强.对构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核心基础”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18(9).
[2]帅伟.课堂教学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8(1).
[3]黄金荣.关于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的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7(15).
[4]王峰.基于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的中职机电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16).
[5]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体育学刊,2013(3).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