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儿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理解的专业行为,只有基于课程理解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程实施坚守学科特质,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理解的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三条路径:一是读懂课标,把握课程基本理念;二是读懂教材,凸显学科本质特征;三是读懂儿童,引导经历建构过程。
  关键词:课程理解;教学设计;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98-03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的行动,它是教育思维引导下基于课程理解的专业行为。课程理解是对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把握[1]。只有基于课程理解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程实施坚守学科特质,最终实现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为例,来分析教学设计如何基于课程理解。
  分数知识对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知识技能方面,认识分数后学生认数的范围将有很大扩展,不仅能用整数、小数,而且能用分数来描述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在数学思考方面,由于分数比整数、小数更加抽象,学生思维能力将有更大的发展;在问题解决方面,学生将会认识许多新的数量关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新的提高;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分数学习,学生会对数学及数学学习产生更深厚的兴趣,会对数学与人类社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会。基于以上对该课程内容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中意义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以下三条路径,做到“三读懂”。
  一、读懂课标,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是专业人员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精心选择人类文化的结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组成的,规定某一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標、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施建议和课程评价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即“四基”)[2]。我们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上均要进行转变。教育理念上实现由“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课程目标上实现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内容方法上实现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评价指标上实现由“一维”到“三维”的转变。其中课程内容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课程内容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
  分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到底是教“形式化的定义”,还是追求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理解”?显然,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追求后者。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不在于他是否可以准确说出这个概念现有的定义,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否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所以,分数意义的教学,不是教师的“告诉”,而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联系具体的分数不断内化对单位“1”的认识,逐步抽取分数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材料,引导学生经历三个思维层次的活动。
  1.思辨后操作。把材料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都能表示单位“1”的 吗?为什么?怎样就都能表示单位“1”的?
  2.求同后抽象。尽管呈现的是不同的材料,但却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为什么?
  3.延伸后概括。还是这组材料,要想得到,怎么办?如果要得到呢?如果要得到 呢?
  以上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设计丰富的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的环节,用透用足一组材料,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逐步抽象分数意义,在交流过程中发展深度数学思考。 在“经历”中获得“经验”,将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举重若轻地实施。
  二、读懂教材,凸显学科本质特征
  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活动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4]。教材是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呈现,教师通过“用教材教”来实施课程。把握教材是把握课标的延伸,读懂教材是课程理解的重要体现。读懂教材,就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把握教材,持新课程理念读通教材,抓住数学的本质读透教材,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旁注、留白。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小学阶段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与编排体系,对每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各领域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分布情况细致地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客观定位教学重点与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我们要秉持课程改革的理念,明晰教材承载的育人功能,“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真正凸显知识的本质特征。
  关于“认识分数”的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共安排了三次,三年级安排两次,分别为“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在五年级下学期安排了“认识分数的意义”。小学数学关于分数意义的表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是对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其中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几个要点,单位“1”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5]。
  根据上述分析,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是有基础的,所以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温故中“求新”。比如在“分数单位”的教学环节,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整数、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突出分数计数单位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看阴影猜分数的活动:如果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图中没有平均分的份数)教师引导学生在猜测中寻找办法,并出示动画参照:如果这小的涂色部分表示其中的一份,能知道这是什么分数吗?在猜一猜、铺一铺、数一数、议一议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分数虽然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没有像整数、小数那样有固定的计数单位,但它也是将一定的单位不断累加的结果。这样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更是凸显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深度思考中,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内涵的应有之义。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周庄校区模具专业为例,通过对地方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诊断本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认为应引企入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校企合作机制,营造“双元”育人氛围,创新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校企融合;中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著的《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李树培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一书,用十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告诉我们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社会意义以及如何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问题,把批判性思维聚焦在学校课程之中,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诺丁斯在书中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勤勉、熟练地把理性运用于具有重要道德/社会意义的问题上,如个人决策,行为和信念”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终于颁布了。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颁布本身,就可视作一种改革话语,它在试图言说什么呢?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回到课标上来吧!  学习课标修订稿的基本方式是比照前后两稿的差异,以揣摩其修订的意图,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这当然很有必要,但还不够,更为深层的意义是体认课标的语境价值。因为我们想得越深走得越远就越发感觉到,很多问题之所以让人纠结,就在于我们混淆或者脱离了应
一直以来我们的活动课程都是教师预设活动主题,设计完整的活动程序,全程指挥,最后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判。孩子在活动中是参与者和计划的实现者,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指挥者、评判者。这是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没有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国际儿童教育协会提倡,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能设计出促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充分发展的,能对儿童的一生有深远影响的课程;能细心听取儿童的要求,能提出促使儿童
摘要:如何有效地促进优秀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文章试图通过名师工作室跨学科活动的几大实践亮点阐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动区域性教师整体发展的实践举措,对跨学科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跨学科;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自由;整体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38-05  课程改革如何把国家意志、专家思
摘要:通过对苏州市E区以接纳流动儿童为主的公办初级中学7年级学生进行流动儿童数学运算技能的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思维活动上具有机械性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情境—问题”的创设来引导流动儿童感悟模型思想,提升运算思维。在算法的操作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算理解析的渗透,帮助流动儿童理解运算的本质。在运算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帮助流动儿童培养运算
摘要:作业过程和作业订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订正作业中存在各种问题,其根源常常是缺乏积极的态度,没有元认知能力的参与,效果自然不佳。作业过程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改进语文作业过程的指导,有利于改善学生作业心态,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作业订正中的不良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作业效果。  关键词:作业订正;作业心态;作业过程指导;语文元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
摘要:用“互联网 ”等现代信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机械制图“做学教合一”案》,在实际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利用《机械制图“做学教合一”案》指引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情境教学,指导、服务课堂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有效、高效课堂目标。  关键词:机械制图;“做学教合一”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C-0
摘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从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视域辨析学校教育组织中文化“交往场”的特殊性和学校文化主体际交往的基本特征,结合“校长—教师—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与交互关系,阐明学校文化主体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支点,探求以提高文化主体际交往实践价值来提升学校文化品质的新路径。  关键词:交往场;学校文化;品质;文化主体际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良好的生活素质能够保障、促进和支持中职学生职业人生健康发展。中职教育应确立个体生活素质培养价值,激活和增强学生生命主体动力,为学生顺利实现专业、职业和个体终身发展奠基。围绕学生生活素质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生活项目课程类型体系,拓展、开辟生活素质培养实施途径:在校本课程中、在家校合作中、在专业学习中、在职业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生活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