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路面底基层通常采用无机结合料作为填料施工,尤其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居多。石灰粉煤灰穩定土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了路面底基层的病害。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路面底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基底;原因;措施
在高等级公路的施工中,路面底基层常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土(俗称二灰土)作为填料,是因为材料本身特性中的众多优点以及在工作机理方面较其他材料所占的优势。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或忽视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造成了路面底基层的一些质量通病,本文将对这些通病逐一分析其成因并阐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底基层表面起包
二灰土施工中,有时在已成型的表面起一些鼓包,俗称“蘑菇”,有的是在成型后很快出现,有的时间较长,甚至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后才出现,将面层顶起,这种现象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将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1)成因分析:石灰内有未消解的石灰块,灰土碾压完毕后,在拌和水养生时水的作用下使石灰块继续消解膨胀。生石灰消解过程中,体积增大1-2.5倍;消解石灰使用前未按规定过筛;使用生石灰时,洒水后闷料时间短,石灰未充分消解;石灰中有欠火灰或镁质石灰含量多,所需消解时间较长;石灰中氧化镁含量超出规范规定。
(2)预防措施:生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分钟浇水充分消解;消石灰必须通过10筛后才能使用;检查拌和后的石灰土中石灰粒度并对石灰土做滴定试验,控制氧化镁含量。
(3)处理方法:如果发现二灰土起“蘑菇”,应先洒水并持续一段时间,使二灰土中的灰块能充分消解。对于少量的“蘑菇”且经一段时间后未再发展,则可将出现的蘑菇挖除,继续下道工序。若出现蘑菇面积大,或面积虽小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仍在不断出现,则应在基层施工前将整段二灰土返工重做。
二、底基层表面起皮、松散
二灰稳定土表面起皮、松散现象一直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塑性指数低的土用石灰稳定时,起皮、松散更普遍。而施工中摸索出来的处理方法有时只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有效,所以因地制宜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一)成因分析:碾压时二灰土含水量偏小;二灰土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碾压未按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灰量不足或失效,灰土拌和不匀。
(二)预防措施:施工时二灰土含水量应控制在大于最佳含水量1%-3%之间,并及时压实;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机轮要保持干净,粘附的灰土要设专人随机清理;高温有风的干燥气候,尽量上午备料,下午整平!夜间碾压,或采取覆盖碾压;石灰剂量要足,不能失效,拌和要均匀。
(三)处理方法:当发现局部灰土已严重起皮松散时,可用拌和设备将灰土表面拌松,重洒水,待水份充分透入土颗粒内部并均匀分散后整平碾压。
三、底基层出现素土夹层
(一)成因分析:二灰土压实厚度偏大;拌和设备不配套,现场盯岗检查不严;拌和设备操作手不认真。
(二)处理方法:遇到该情况应用拌和机将二灰土拌起,并视二灰土缺水情况后洒水,使得二灰土中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1%-3%),再用拌和机拌和整型、碾压。拌和时应派专人在机后采用铲锹探坑或采用挑沟法检查拌和深度及均匀性,一旦发现夹层要及时通知拌和机司机加大拌和深度并将有素土夹层段重新拌和。
四、底基层表面出现干缩裂纹
由于二灰土具有的干缩性和温缩性,成型后的石灰稳定土往往在表面产生一些裂纹。二灰土是一种非最佳级配型的混合料,其中的粉粒会因含水量的损失而产生收缩,所以二灰土
施工时,有时会产生横向裂缝,严重时会贯通整个路幅,有时也产生局部节理状裂纹。
(一)成因分析:二灰土比例偏大;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拌和不均匀,石灰剂量过大或含水量控制不好,石灰剂量愈高,愈容易出现裂缝工程所在地昼夜温差大,特别是进入晚秋、初冬之后,温度收缩尤为剧烈。
(二)预防措施:控制碾压时含水量不超出最佳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待路基沉降稳定后再铺筑基层;二灰土成型后应及时洒水或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生,或铺上一层素土覆盖;保证拌和遍数并使灰土达到均匀;加强计量控制,确保石灰剂量准确;控制压实含水量。在大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的石灰土,具有大的塑裂性,压实含水量应不大于最佳含水量。一般为最佳含水量的90%时,对施工压实不造成困难,塑裂性也得到改善。
(三)处理方法:一旦发现二灰土产生裂纹应视不同位置进行处置。一般情况下,二灰土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初期干缩偏大,10h以后几乎不再增长,后期则主要是温
度性收缩,而且其上又有基层、面层,影响收缩的温度和失水会变得较小,所以,一般发生裂纹的石灰土用于底基层时,可以继续使用。较有效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二灰土横向裂缝间距不得大于5mm,否则,应在裂缝处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旨在控制底基层的板体性。
实践证明为了确保二灰土底基层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做好原材料的比选,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选择满足质量要求且相互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认真做好试验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加强二灰土的均匀性、拌和深度及是否存在素土夹层的现场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的成败决定于如何把握好施工的细节,只有小处着眼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质量病害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时军.浅谈高速公路是施工管理.科技信息.2008
[2]钟还鹏.影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原因分析.西部大开发.2009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基底;原因;措施
在高等级公路的施工中,路面底基层常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土(俗称二灰土)作为填料,是因为材料本身特性中的众多优点以及在工作机理方面较其他材料所占的优势。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或忽视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造成了路面底基层的一些质量通病,本文将对这些通病逐一分析其成因并阐述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底基层表面起包
二灰土施工中,有时在已成型的表面起一些鼓包,俗称“蘑菇”,有的是在成型后很快出现,有的时间较长,甚至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后才出现,将面层顶起,这种现象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将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1)成因分析:石灰内有未消解的石灰块,灰土碾压完毕后,在拌和水养生时水的作用下使石灰块继续消解膨胀。生石灰消解过程中,体积增大1-2.5倍;消解石灰使用前未按规定过筛;使用生石灰时,洒水后闷料时间短,石灰未充分消解;石灰中有欠火灰或镁质石灰含量多,所需消解时间较长;石灰中氧化镁含量超出规范规定。
(2)预防措施:生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分钟浇水充分消解;消石灰必须通过10筛后才能使用;检查拌和后的石灰土中石灰粒度并对石灰土做滴定试验,控制氧化镁含量。
(3)处理方法:如果发现二灰土起“蘑菇”,应先洒水并持续一段时间,使二灰土中的灰块能充分消解。对于少量的“蘑菇”且经一段时间后未再发展,则可将出现的蘑菇挖除,继续下道工序。若出现蘑菇面积大,或面积虽小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仍在不断出现,则应在基层施工前将整段二灰土返工重做。
二、底基层表面起皮、松散
二灰稳定土表面起皮、松散现象一直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塑性指数低的土用石灰稳定时,起皮、松散更普遍。而施工中摸索出来的处理方法有时只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有效,所以因地制宜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一)成因分析:碾压时二灰土含水量偏小;二灰土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碾压未按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灰量不足或失效,灰土拌和不匀。
(二)预防措施:施工时二灰土含水量应控制在大于最佳含水量1%-3%之间,并及时压实;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机轮要保持干净,粘附的灰土要设专人随机清理;高温有风的干燥气候,尽量上午备料,下午整平!夜间碾压,或采取覆盖碾压;石灰剂量要足,不能失效,拌和要均匀。
(三)处理方法:当发现局部灰土已严重起皮松散时,可用拌和设备将灰土表面拌松,重洒水,待水份充分透入土颗粒内部并均匀分散后整平碾压。
三、底基层出现素土夹层
(一)成因分析:二灰土压实厚度偏大;拌和设备不配套,现场盯岗检查不严;拌和设备操作手不认真。
(二)处理方法:遇到该情况应用拌和机将二灰土拌起,并视二灰土缺水情况后洒水,使得二灰土中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1%-3%),再用拌和机拌和整型、碾压。拌和时应派专人在机后采用铲锹探坑或采用挑沟法检查拌和深度及均匀性,一旦发现夹层要及时通知拌和机司机加大拌和深度并将有素土夹层段重新拌和。
四、底基层表面出现干缩裂纹
由于二灰土具有的干缩性和温缩性,成型后的石灰稳定土往往在表面产生一些裂纹。二灰土是一种非最佳级配型的混合料,其中的粉粒会因含水量的损失而产生收缩,所以二灰土
施工时,有时会产生横向裂缝,严重时会贯通整个路幅,有时也产生局部节理状裂纹。
(一)成因分析:二灰土比例偏大;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拌和不均匀,石灰剂量过大或含水量控制不好,石灰剂量愈高,愈容易出现裂缝工程所在地昼夜温差大,特别是进入晚秋、初冬之后,温度收缩尤为剧烈。
(二)预防措施:控制碾压时含水量不超出最佳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待路基沉降稳定后再铺筑基层;二灰土成型后应及时洒水或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生,或铺上一层素土覆盖;保证拌和遍数并使灰土达到均匀;加强计量控制,确保石灰剂量准确;控制压实含水量。在大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的石灰土,具有大的塑裂性,压实含水量应不大于最佳含水量。一般为最佳含水量的90%时,对施工压实不造成困难,塑裂性也得到改善。
(三)处理方法:一旦发现二灰土产生裂纹应视不同位置进行处置。一般情况下,二灰土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初期干缩偏大,10h以后几乎不再增长,后期则主要是温
度性收缩,而且其上又有基层、面层,影响收缩的温度和失水会变得较小,所以,一般发生裂纹的石灰土用于底基层时,可以继续使用。较有效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二灰土横向裂缝间距不得大于5mm,否则,应在裂缝处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旨在控制底基层的板体性。
实践证明为了确保二灰土底基层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做好原材料的比选,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选择满足质量要求且相互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认真做好试验段,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加强二灰土的均匀性、拌和深度及是否存在素土夹层的现场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的成败决定于如何把握好施工的细节,只有小处着眼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质量病害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时军.浅谈高速公路是施工管理.科技信息.2008
[2]钟还鹏.影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原因分析.西部大开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