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共能”“异能”观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能”“异能”是福建师大文学院潘苇杭与潘新和二位先生在《写作“共能”“异能”论——“议论”体式写作应成为中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语文建设》2011年第10期。以下简称“潘文”)一文中使用的两个重要术语。潘文说:“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分为‘共能’‘异能’两种。‘共能’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具备的写作能力;‘异能’是指学生个人特殊的写作才能,不是人人都要具备的。”潘文同时指出:“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应适己而学。由此看来,按当今教材中的要求让所有的同学按部就班地学写同样体式的文章,按照同样的模式,写同样的作文题,把所谓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应用文)写作一般视为写作‘共能’,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潘文进而提出:“究竟哪一种写作体式是所有同学都要学习的写作‘共能’呢?——这就是‘议论’。‘议论’体式写作的能力是所有人毕生的需求,不论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它都必须成为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成为贯穿基础写作教育的主线。”
  笔者借用潘文的“共能”“异能”术语,表达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笔者赞同潘文提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以“共能”为主、以“异能”为辅的作文教学观,但对“共能”“异能”的内容认定不同于潘文。笔者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共能”,不仅仅是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应包括记叙类文体与说明类文体乃至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所要培养的“异能”,可以因人而异——擅长记叙类文体者可培养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说明类文体者可培养说明书、解说词、科普小品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擅长议论类文体者可培养随笔、杂文、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共能”是“异能”的基础与前提,“共能”缺少基本的构成要素,就不能为“异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多年来,中高考作文都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这一做法导致极为严重的新问题出现。一方面,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大多不搞文体训练。允许“自选文体”本来是极富人性化的举措,其初衷是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写作空间,让各类考生都能发挥特长。但“自选”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而目前已演变为“弊”多于“利”。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使教学“熟悉”了中高考作文的“规律”:会写一种文体就可对付(捞个不错的分数),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优胜”(获取高分满分)!这种“一招鲜,吃遍天”,不必担忧“文体变天”的心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急功近利,不愿“浪费时间”去搞扎实的文体训练。试想:既然有直奔目标的“捷径”,谁愿走迂回曲折的“弯路”?既然有省时省力的“好事”,谁愿做费时费力的“坏事”?另一方面,多年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大多为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材料作文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猜题押题,也具有设置情境、激活思维的作用。但材料也是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相对于无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包括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得多,它要求读懂材料,在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内立意;否则离题。为避免离题,学生往往使用议论语言点明材料的含义,选择议论文体表达自己的立意,而不大用相对含蓄的记叙文体。因为记叙文体表达不够直接,往往写了相当多的篇幅还没有表达出吻合材料含义的意思,甚至所叙述的故事完全偏离材料含义,导致离题。无论是考试作文还是平时作文,符合题意是“基础等级”最基本的要求,作文一旦离题,即便内容充实、构思严谨、语言通畅,得分也都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故平时作文,只要是材料作文且允许“自选文体”,学生一般都写议论文。但即便如此,每次考试(月考、周考),总会有相当多的离题作文,且离题者未必只是差生,常常有年级前10名之内的优生。专家们对这一情况未必了解,但一线教师对此感受深刻。
  多年允许“自选文体”且考材料作文使学生作文多为议论文,这一情况并非笔者一个人的偏执感受与主观臆断,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李月容先生经过科学研究也“所见略同”,得出了与此完全相同的结论。他在《遵循规律,有效备考——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对策》(《语文月刊》2009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广东省2008年高考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文体单一:议论文占91.8%”。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的研究结论也差不多:2011年高考作文80%以上为议论文体(参见孙绍振《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的历史过渡——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语文学习》2011年第7-8期合刊)。
  总之,当下疯狂应试的氛围导致学生能力畸形发展,学生作文文体单一。这一新问题警示我们:必须确保基本的“共能”要素,必须进行起码的文体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乃至常见应用文均练,而不能只练议论文。如此,“共能”方为“共能”,“异能”方有可能。【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放胆写”“乐于写”,就要放低起点,从句段的仿写开始,循序渐进,多元评价,激发兴趣,并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多阅读、勤积累,丰富体验,品味语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兴趣;阅读;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
【摘要】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结尾部分描写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观众的喊声是感动呢,还是起哄呢?有些老师和学生对此莫衷一是。其实,只要弄清小说的叙述视角,从全知视角来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领会雨果的创作意图:人们是真的“感动”,而不是“起哄”。  【关键词】好极了; 感动;起哄;全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摘要】多元解读,让学生领略秋天里的人生理想,让学生的诗词学习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便能走出我们母语的阅读困境。  【关键词】多元解读;《天净沙·秋》;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诗词,缘情言志,是集中体现古代经典之所在。“秋”,一个在古代文人笔下充满灵性的季节;它和“愁”是谐音,又是一个映射寄托着历代游子羁旅
【摘要】近些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原因是阅读教学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新范式也不知道是什么,这就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四不像”。而现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语文阅读教学前行的道路展开,走出一条鲜明的道路来,本文将从秩序这一哲学概念入手,探索当今高中阅读教学新范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阅读;秩序;规则;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秩序所包含的
【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自开始使用以来,广受好评,该教材有很多优点和亮点,主要表现为“四美”,即教材的人性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和儿童化之美。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这些美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传统文化;儿童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自从2016年九月开始使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很多的优点和亮点,归结起来,笔
【摘要】阅读学习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构成,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两篇主题相近文章比较,探讨阅读教学的创新生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师陀《说书人》中的这句嘲弄可以代表小城居民对说书人的看法。我想这句嘲弄如果用在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上也是
【摘要】对一名初中生来说,由于时间与精力所限,最好选“一本”适宜自己的特别喜欢的经典名著来读。选好书籍之后,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圈点勾画,摘抄,写批语,并进行大量的有目的的仿写。扎扎实实走好这几步,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初中生;经典名著;读破;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万卷书者,下笔自然如有神助;胸无点墨者,如老虎吃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作为新型教学工具,凭借其快、精、准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识字课程是学生们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把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将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阐释互联网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试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实施养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视度不断加强,学校希望能够建立起理想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获得务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有”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务实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