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有”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视度不断加强,学校希望能够建立起理想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获得务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有”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务实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四有”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在“四有”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获得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真正地将“四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从教学目标、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馈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加强课堂对务实的追求。
  一、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生字新词、课文阅读、情感升华等,所以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也主要围绕这几项进 行[1]。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字新词,并能够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要能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分析一些关键词、句的意义;最后,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并对文章体现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升华。比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或者能够学习文章中主人公的精神以及领悟环保方面的问题等。而且这些教学目标是通用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采用这种目标的设置方式。
  对于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实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目标的设定是符合教学大纲的,但是如果千篇一律,那么这种教学目标的设置的质量就必然会大大地降低。所以这种目标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纸上有目标,心中无目标。比如,在教师设置的目标中有一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适合所有的文章,一般性的说明文完全没有必要带有感情的去朗读。而且有些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广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的了解其意义或者达成目标要求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学三年级上 人教版)这篇文章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目标设置的未免过于宽泛,如果改为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会更具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并且如果以整个大自然为抒发情感的对象,教师不免会有意地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使文章本身的学习被淡化,进而架空了文章的主旨。但是如果以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为目标,教师则会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小兴安岭的迷人风光,进而使学生能够由衷地对小兴安岭进行赞叹,唤起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并自觉的升华到对自然的热爱。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更加贴近教材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知度,这样的目标才是务实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中要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
  新课改的颁发使教师认识到了教学中互动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都开始增加课堂的提问频率,虽然提问的次数增多,但是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却没有太大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提问方式不正确,使互动流于形式[2]。
  要想改变这种提问方式,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要保证提问问题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应用探究性的问题来与学生以及文本展开对话和探讨。这样的提问就可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索,使课堂更加有序。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从文题入手,因为文题是统领全文的句子,可以设置问题“大自然给我们哪些启示?”并引导学生从“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个方面来对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到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结构中一般的文本都会有统领全文的句子,比如“《小英雄雨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中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人教版)中黄河的变化过程是什么?”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会出现偏题的现象,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中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
  教学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结果,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只有经历了探索的过程才能够对课文有更好的认识,并且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3]。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探索文章中的内涵和情感。
  接下来将以亲身听过的一堂课为例,该课程讲的是《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教师分别从“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这两个方面来对大自然的启示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都有哪些?”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其次,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启示的句子并总结出大自然给我们启示——草丛和灌木没有了,不仅使土壤失去了肥料,同时因为没有了鸟的栖息地,虫子大量的繁殖,破坏树木;通过动物的运动和特性为人类制造飞机和轮船提供了启示。
  最后,学生再读文章,然后由教师示范读,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和领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和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关系,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上述教学中通过读——找(总结)——读的形式来对课文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课文,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丰富探究性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文本形成强烈的共鸣。通过对这堂课的分析,我们可知教学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而来,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学习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教学中的感悟过程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替换和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演绎,同时还能够采用数字分析以及动作表演等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   四、教学中要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
  教学反馈是有效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手段。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无法通过简单的习题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语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感悟,所以如果采用机械、生硬的习题对情感目标进行检验,势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还需要巧妙、科学的设计[4]。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听是指教师为学生播放课文的音频,为学生的朗读打基础,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生字新词的听写;说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课文的感悟学生不仅能够心有体会和书写表达,同时还要能够将这种情感用口头表达出来,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读是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需要全篇阅读,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采用选读的方式来对重点的语段进行阅读。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够体现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主要判断依据就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表达是否准确。但是现代的课堂中运用这种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方式已经逐渐被忽视,所以这也是教学的一大遗憾;写是对课文情境的感悟以及自己心声的书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写需要设定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尽量应用课文中的词语,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要求学生不用课文中的词语,而是自己进行总结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做出很大的改革,但是具体的改革效果并不是很满意,主要是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将理想课堂的务实性作为改革的首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重新认识到教学课堂务实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打造理想课堂的基础。以“四有”为理想课堂的指引方向,真正做到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探究性问题;有切实可行的探究过程;有巧妙的、科学的反馈方式,切实提升理想课堂打造效果。
  参考文献
  [1]沙华中.“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11).
  [2]邱璨.“四有”——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务实追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
  [3]刘小琴.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6).
  [4]李秋然.浅谈如何创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J].小作家选刊,2015(20).
  [5]张雅楠.浅谈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现在作文教学的低效低能,笔者探讨了在作文教学中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从写作前指导写作的形式的变化,写作时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精心选择,以及到最后评改时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一些看法。力求通过多种尝试,使作文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关键词】激发情趣;增强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放胆写”“乐于写”,就要放低起点,从句段的仿写开始,循序渐进,多元评价,激发兴趣,并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多阅读、勤积累,丰富体验,品味语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兴趣;阅读;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
【摘要】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结尾部分描写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观众的喊声是感动呢,还是起哄呢?有些老师和学生对此莫衷一是。其实,只要弄清小说的叙述视角,从全知视角来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领会雨果的创作意图:人们是真的“感动”,而不是“起哄”。  【关键词】好极了; 感动;起哄;全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摘要】多元解读,让学生领略秋天里的人生理想,让学生的诗词学习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便能走出我们母语的阅读困境。  【关键词】多元解读;《天净沙·秋》;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诗词,缘情言志,是集中体现古代经典之所在。“秋”,一个在古代文人笔下充满灵性的季节;它和“愁”是谐音,又是一个映射寄托着历代游子羁旅
【摘要】近些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原因是阅读教学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新范式也不知道是什么,这就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四不像”。而现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语文阅读教学前行的道路展开,走出一条鲜明的道路来,本文将从秩序这一哲学概念入手,探索当今高中阅读教学新范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阅读;秩序;规则;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秩序所包含的
【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自开始使用以来,广受好评,该教材有很多优点和亮点,主要表现为“四美”,即教材的人性之美、传统文化之美、语言之美和儿童化之美。在教学中,应尽量把这些美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 ;传统文化;儿童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自从2016年九月开始使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很多的优点和亮点,归结起来,笔
【摘要】阅读学习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构成,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两篇主题相近文章比较,探讨阅读教学的创新生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师陀《说书人》中的这句嘲弄可以代表小城居民对说书人的看法。我想这句嘲弄如果用在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上也是
【摘要】对一名初中生来说,由于时间与精力所限,最好选“一本”适宜自己的特别喜欢的经典名著来读。选好书籍之后,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圈点勾画,摘抄,写批语,并进行大量的有目的的仿写。扎扎实实走好这几步,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初中生;经典名著;读破;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万卷书者,下笔自然如有神助;胸无点墨者,如老虎吃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作为新型教学工具,凭借其快、精、准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识字课程是学生们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把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将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阐释互联网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试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网络,实施养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