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在扬州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来自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的政府与企业家代表,以及南京都市圈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等80余人出席了本论坛,并就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互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整合互动是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南京财经大学徐从才校长认为,现代社会分工的深化、资源要素的集聚等,使得都市化发展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过程,各城市纳入都市圈发展是必然的结果。本论坛是对南京都市圈发展实践的推动。对文化产业而言,尤其是现代文化产业,从资源——产业——市场效益需要创新,从文本——载体——产品需要创新,因此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是首要任务。但目前南京都市圈内各级行政机构往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固化在原有的平台上,因此要实现都市圈内各区域城市的文化资源整合,就要求打破原有的行政或行业的壁垒。关于整合与互动的关系,徐校长认为,整合是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整合包括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整合与互动两者相互推动,缺一不可。
  仇和副省长认为,南京都市圈各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都市圈内有着很大的消费潜力,都市圈内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企业资源一旦进行有效整合,将实现更大市场范围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此外,应加快都市圈内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各文化企业应在优势充分发挥基础上开展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力量。再次,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国际化定位,寻求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使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完善和壮大文化产业链,努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程晔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了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六大特点,并认为南京都市圈内部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区域联动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文化旅游为纽带的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正在日益加大。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沈跃春研究员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与本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加快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如何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和力量,形成共同的文化产业市场,这是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要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打破省、市之间的壁垒,打破传统的文化产业空间模式,改变文化资源条块分割的局面,加强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培育统一有序的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南京都市圈文化的振兴与发展。
  
  二、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创新与互动的思路
  
  沈跃春认为,要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关键是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文化资源的优势,潜在的比较优势是需求优势和资本供给优势,明显的劣势在于文化产业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不足。因此应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需求导向型发展模式。他特别强调:要实现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既要进一步增强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凝聚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都市圈成长的新增长点,也要精心打造本区域各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利用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认为,南京都市圈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基础,但整合不足,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源没有很好的开发。如南京的莫愁湖公园有不少优秀的历史文物,却受到周边房地产发展的挤压,同时对外宣传不够,使得很好的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即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此外,政府也要转变观点,要从原来单纯的注重事业发展,向注重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并且在事业向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一种机制。对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他认为文化需要严谨的态度,要有人文关怀。文化产业发展,创意人才是支撑,要促进创意人才集聚;文化产业与信息化相互促进,信息化到一定程度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互间不要割裂开。
  扬州市常务副市长王荣平指出,都市圈内部要进行合作,基础是开放;对内开放是市场开放,对外开放是人才与资本的流动,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赵馨群认为,要用新的灵活的思路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拉动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政府的职能应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他以芜湖市10月份新开业的一家娱乐城为例,由于引入市场机制,该娱乐城14个月即完工开业,但如果是政府推动,可能14年也难以完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向民教授认为,要发展都市圈文化产业,首先要解决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的问题。许多市场机会不是企业不愿意去把握,而是地方政府为地方政绩对此进行限制。由于南京都市圈跨行政区,导致各城市间协同难度增大。如何进一步打破行政划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阻碍,是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化蓝皮书》主编张小明认为,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近年发展形势很好,但存在一些问题:行政力量干预对文化产业影响很大,并且常常存在着是上热下冷。目前政府是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市场推动力发挥不足。这就要求都市圈内要按照文化产业链的思想来发展文化产业,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打破行政区域对市场的割裂。
  企业家代表沈萌萌通过对美国、德国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回顾,认为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广为推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和绿色无污染产业,文化产业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它确立了城市产业的升级和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还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消费。
  
  三、文化产业创新与互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合作是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都市圈内各城市都应考虑各自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发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实现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整合互动发展。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南京都市圈文化凝聚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都市圈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精心打造本区域各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利用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与会代表认为南京都市圈内部应资源共享,在文化推介上,不应仅以单个城市为主体进行推介,最好是以整个都市圈为主体对外宣传,叫响“南京都市圈”品牌。
  (二)搭建市场平台使文化产业园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现代文化产业和其他成熟产业一样也出现产业集群现象,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集群往往以园区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是在新经济背景下,以城区旧厂房、旧建筑或新建筑为载体,改造、建设成商业地产、写字楼或经济园区,以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且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的功能是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发挥集聚效应。它主要依托主城区的订单,常常是在老工厂和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全新的设计来强化原厂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老企业、政府、投资企业多方“共赢互利”的局面。
  (三)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统一广阔的市场和政府间的协作。大型城市群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需要的空间,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于大型城市群。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必须依托1000万规模以上城市人口的大城市,1000万城市人口代表了成熟的、多样化的消费群体,而且只有高技术支撑,才能孵化出文化产业。统一的市场可以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消费空间与成长空间,能培育出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目前南京都市圈内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对文化市场开放有一定的制约,这其中夹杂着许多利益关系,打破行政区域对市场的割裂需要政府间以都市圈大局为出发点,相互协作,突破传统的思维,为圈内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满活力的市场。
  (四)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是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发展都市圈文化产业也要求发展城际交通,城际交通的改善可以使一个城市的文化市场获得更多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促进圈内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的顺畅流动,实现城市间保险、医疗等方面的互认,促进人才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数据库,建立人才市场,引导人才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往往不在资金和土地,而是人才;要鼓励创意人才创业,培养大师级创意人才。加快发展创意服务业,发挥南京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作用,建立文化产业创业基金,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
  (五)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归根到底,文化产业就是知识产权产业,政府要特别注重在这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文化产业往往和政府的软实力相联系。我国行政力量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和作用很大,政府要从政策与体制上为文化产业的顺畅发展扫清障碍。从韩国、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到,政府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出、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支持举措,将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是加强圈内城市间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提升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与互动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增强了区域合作,促进了共同繁荣,对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合作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描绘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图景的概念。对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学术界主要有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两种对立观点。二者分歧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对文化本性的片面理解。超越文化一元论和文化多元论,必须全面理解文化的本性。从文化关系、文化发展、文化功能、文化主体层次的角度分析,文化全球化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文化一元论; 文化多元论; 文化的本性  中图
期刊
摘要:“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价值在时间方面的规定性按照以下过程展开:将线性时间意识引入叙事;由此,这一时间意识内含的进步信念得以确立,并在叙事中表现为强烈的时间焦虑;进而,通过革命的途径实现超越时间的目的。“十七年”文学的上述意识逻辑使之深刻参与了单向度革命社会的建构过程。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现代性; 线性时间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新时期以来,正面揭示“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神”的极度微妙内涵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有智能。  关键词:神思; 艺术构思; 游心内运; 神游象外; 民族特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对目前我国的内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以浙江绍兴市柯桥镇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区分了位于印花加工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演变路径,并发现集群内部存在跨环节功能升级趋势明显、营销环节驱动价值链升级、基于价值链整体的研发投入不足等现象。结合统计结果,笔者提出了内源型产业集群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产业集
期刊
摘要:“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概念,它兼具形式和实质程序正义两层含意。作为形式限制,“无知之幕”使契约主体处于公平的选择起点。相同的知识状态和同一的自我特性,使他们必将选择某种正义原则。作为实质内容,“无知之幕”使理性主体在如何分配由合作体系产生的社会经济财富时都将采取最大最小值原则追求共赢。从而保证结果公正。罗尔斯这一理论设计对于公正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教育公平的实施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政治系统内部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实现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其中,公民与政府的和谐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目前中国出现了一些民众与政府间不和谐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合作式治理”是一种共同参与、共同出力、共同安排、共同主事等互动关系的治理范式。它培育了公民对政府的政治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和社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考据学不能给以恰当的评价,并加以歧视,这妨害了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而要复兴古代儒学的宗旨,就必须从整理、研读儒家经典着手。考据学者诠释儒家原典目的是为了掌握儒家的真谛。进而以此为出发点使儒家精神能融入时代。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各种问题提出解释和解救的方案。这既是考据的自然发展及其生命力所在,也是儒学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考据学;乾嘉考据学;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对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鉴于学术界已有研究的纷繁芜杂。本文尝试根据研究的不同层次和出发点,归纳出三大研究视角,第一类是从国际传播结构出发进行的宏观考察,第二类是着眼于新闻生产的研究,第三类是着眼于新闻内容的研究。  关键词:国际新闻报道;影响因素;研究视角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内对国际新闻的研究逐渐兴起,但突破描述层面,对背后动因的研究分
期刊
摘要: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以确定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古典文艺学形成时期。第二个时期为古典文艺学嬗变时期。第三个时期为现代文艺学的形成与曲折发展时期。第四时期为现代文艺学开放与多元化时期。文艺学历史分期问题,不仅是学理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文艺学自身是否独立的问题。过去有关文艺学史分期问题。大多采用以历史事件、政治事件或有影响的人物思想为线索的做法。应该说,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它能够以简单化
期刊
摘要:现代政治的特征是政党政治。西方“第三条道路”是中左翼政党和政治理论家为了取得公众的政治认同,适应新社会运动、后现代主义、多元社会文化张力以及取得中产阶级支持所构建的一种政治理念。作为一种针对社会现代化中蔓延的“认同政治”的理论指导,其基本价值观是超越“左”与“右”,在极端与改良之间寻求一种中间道路或中性化政治,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重新确立一种权利与义务的新关系,从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