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汉语在与外来语尤其是美语的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词汇借用形式——直接借用。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借用的发展过程,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规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外来语借用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汉语在与外来语尤其是英语的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词汇借用形式——直接借用,它直接将外来词语作为汉语的一个基本单位加以使用——因为传统的借用形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急速发展。这种借用现象最早可以说出现在计量单位方面,如g、m、t、s、A等等,目前主要存在于与外语接触频繁的科技、经济、教育、政治、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
汉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识。
首先,从借用的发展过程来看,直接借用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半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外来语和相应的汉语译介词同时出现,或在不同场合并存,如MBA(工商管理硕士)、MPA(行政管理硕士)、IT业(计算机行业)、KENDEKY(肯德基)、B超、T恤衫、X光、BP机、维C、TOFEL(托福)、AICE(雅思)等等。这些例子在每天的报纸杂志上都有大量涌现,如:
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1年11月26日公布一项开天辟地的计划……据《国际金融报》报道,IMF第二号人物、第一执行副主席安妮·克鲁格26日在美国……表示,这一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在国际金融中填补一个空白。”(《今日财富·IMF准备让国家也破产》2002年2月号)
二是直借阶段,即只有外来词汇,本来就没有出现过相应的汉语译词,或虽曾有过汉语译词但业已不用或很少使用,如KTV、CD、MTV、LD等等。再如:
例二,《一季度各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及趋势》:“第二产业的增速提高是带动GDP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中国投资月度报告》2000年第5期)
例三,《深圳市200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新建厂房7000平方米,年产家庭影院系列DVD数字播放机48万台。”(《中国投资月度报告》2000年第5期)
其次,从借用的方式来看,直接借用可分为缩借和全借两种。
缩借即是取外来词汇中有代表性的字母(通常是首字)加以缩写,如WTO、VCD、Cm、MIS、CAM、CAE等等。再如:
例四,《ST股的四种出路》:“伴随着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一批亏损个股纷纷摘掉了ST的帽子,而一批继续亏损的ST个股不得不踏上退市的不归路。”(《中国证券报》2002年4 月11日)
例五,《唐骏的人才观》:“2001年10月APEC会议期间,比尔·盖茨亲自揭牌把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升格为全球技术中心。”(《金融周刊》2002年4月9日)
全借即是把外来词汇完全借用过来,如Internet、clone、multimedia等等。再如:
例六,《微软中国总裁两年是大限》:“Windows95上市时,中英版时间差缩短为6个月。”(《金融周刊》2002年4月9日)当然有时候这两种借用方式可能同时出现,如E-Mail、《数字电路设计与Verilog HDL》等。
汉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不仅广泛影响到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也已经日渐明显。这在师生平时的教学用语、日常的交流用语中自不必说,学生在日记、作文中已经大量使用,就是在对本民族语言最为严谨的语文教材中也已经普遍存在。据笔者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粗略统计,发现每一册中都有外来语的直接借用现象。
面对大量外来词汇的直接涌入,一些人开始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到汉语的规范和纯洁,因为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在教学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且将使汉语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巨大的威胁。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如《城e通,校e通,新纪元推动校校通》(《管理信息系统》2002年第1期),初一看来,这一标题实在不知所云,细瞧内容才知e是网络的意思,这种借用不只外行不懂,就是教育领域的内行恐怕也难以明白,可见对于直接借用这一现象确实须要加以规范,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
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外来语直接借用的规范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规范使用的标准。虽然现在直接借用的外来语在一些报刊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语文教学范围内仍不宜出现过多,对它的使用应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是否非使用不可”,也就是说如果不直接借用外来语的话可能会使表达效果受到影响。对于一些非专业词汇应尽量不直接借用,即使是原文中用了直接借用词,如需编入教材还是译出为好。比如《议论要有条理》中“我目瞪口呆——20元——摸摸口袋里买书剩下的2
元多,开始明白半小时的赔笑脸和‘Sorry’未起半点作用,而她的话却越说越难听。”这里的“Sorry”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际的汉语言对话语境中似乎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个词语。
其次是要规范读音。直接借用词语的读音是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许多课文中使用的直接借用语大都不注上音标,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读到那里时往往跳过不读或者就打住发笑,等着老师指点,而有些读音往往连老师也不知所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里的“Ade”只有注解,却没有注音,实在有点难为教者和学者。因此,在教材中如出现直接借用的外来语,编者应在注释中加上读音;教师在教学中若须要直接借用一些外来语,也应搞清其读音。
第三是切忌滥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随意使用。比如有一篇高中学生写的小作文,总字数不满400字,直接借用的外来词却有五六个,如:“正当经商当然值得称颂,但可惜的是,有些人却把自己的灵魂,以最低廉的价格卖给‘Money’教主……”
总之,经济的全球化势必带来文化的全球化,外来语直接借用形式的发展之速,既标志着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标志着我们汉语强大的生命力。“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凡是活的语言,它就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语言,全然不怕同别的语言接触,它不怕别的语言取代它,而且别的语言也不可能取代它。”(陈原《社会语言学》)汉语的大度正是它强大活力的体现。但是,汉语对外来语的吸收和容纳,也应当考虑到汉语言的规范和汉民族的可接受性和可容纳性。因此,在汉语言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其加以一定的规范是完全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汉民族语言,弘扬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之立足于世界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外来语借用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汉语在与外来语尤其是英语的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词汇借用形式——直接借用,它直接将外来词语作为汉语的一个基本单位加以使用——因为传统的借用形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急速发展。这种借用现象最早可以说出现在计量单位方面,如g、m、t、s、A等等,目前主要存在于与外语接触频繁的科技、经济、教育、政治、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
汉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识。
首先,从借用的发展过程来看,直接借用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半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外来语和相应的汉语译介词同时出现,或在不同场合并存,如MBA(工商管理硕士)、MPA(行政管理硕士)、IT业(计算机行业)、KENDEKY(肯德基)、B超、T恤衫、X光、BP机、维C、TOFEL(托福)、AICE(雅思)等等。这些例子在每天的报纸杂志上都有大量涌现,如:
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1年11月26日公布一项开天辟地的计划……据《国际金融报》报道,IMF第二号人物、第一执行副主席安妮·克鲁格26日在美国……表示,这一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在国际金融中填补一个空白。”(《今日财富·IMF准备让国家也破产》2002年2月号)
二是直借阶段,即只有外来词汇,本来就没有出现过相应的汉语译词,或虽曾有过汉语译词但业已不用或很少使用,如KTV、CD、MTV、LD等等。再如:
例二,《一季度各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及趋势》:“第二产业的增速提高是带动GDP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中国投资月度报告》2000年第5期)
例三,《深圳市200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新建厂房7000平方米,年产家庭影院系列DVD数字播放机48万台。”(《中国投资月度报告》2000年第5期)
其次,从借用的方式来看,直接借用可分为缩借和全借两种。
缩借即是取外来词汇中有代表性的字母(通常是首字)加以缩写,如WTO、VCD、Cm、MIS、CAM、CAE等等。再如:
例四,《ST股的四种出路》:“伴随着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一批亏损个股纷纷摘掉了ST的帽子,而一批继续亏损的ST个股不得不踏上退市的不归路。”(《中国证券报》2002年4 月11日)
例五,《唐骏的人才观》:“2001年10月APEC会议期间,比尔·盖茨亲自揭牌把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升格为全球技术中心。”(《金融周刊》2002年4月9日)
全借即是把外来词汇完全借用过来,如Internet、clone、multimedia等等。再如:
例六,《微软中国总裁两年是大限》:“Windows95上市时,中英版时间差缩短为6个月。”(《金融周刊》2002年4月9日)当然有时候这两种借用方式可能同时出现,如E-Mail、《数字电路设计与Verilog HDL》等。
汉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不仅广泛影响到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也已经日渐明显。这在师生平时的教学用语、日常的交流用语中自不必说,学生在日记、作文中已经大量使用,就是在对本民族语言最为严谨的语文教材中也已经普遍存在。据笔者对高中语文教材的粗略统计,发现每一册中都有外来语的直接借用现象。
面对大量外来词汇的直接涌入,一些人开始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到汉语的规范和纯洁,因为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在教学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且将使汉语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巨大的威胁。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如《城e通,校e通,新纪元推动校校通》(《管理信息系统》2002年第1期),初一看来,这一标题实在不知所云,细瞧内容才知e是网络的意思,这种借用不只外行不懂,就是教育领域的内行恐怕也难以明白,可见对于直接借用这一现象确实须要加以规范,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
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外来语直接借用的规范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规范使用的标准。虽然现在直接借用的外来语在一些报刊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语文教学范围内仍不宜出现过多,对它的使用应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是否非使用不可”,也就是说如果不直接借用外来语的话可能会使表达效果受到影响。对于一些非专业词汇应尽量不直接借用,即使是原文中用了直接借用词,如需编入教材还是译出为好。比如《议论要有条理》中“我目瞪口呆——20元——摸摸口袋里买书剩下的2
元多,开始明白半小时的赔笑脸和‘Sorry’未起半点作用,而她的话却越说越难听。”这里的“Sorry”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际的汉语言对话语境中似乎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个词语。
其次是要规范读音。直接借用词语的读音是教学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许多课文中使用的直接借用语大都不注上音标,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读到那里时往往跳过不读或者就打住发笑,等着老师指点,而有些读音往往连老师也不知所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里的“Ade”只有注解,却没有注音,实在有点难为教者和学者。因此,在教材中如出现直接借用的外来语,编者应在注释中加上读音;教师在教学中若须要直接借用一些外来语,也应搞清其读音。
第三是切忌滥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随意使用。比如有一篇高中学生写的小作文,总字数不满400字,直接借用的外来词却有五六个,如:“正当经商当然值得称颂,但可惜的是,有些人却把自己的灵魂,以最低廉的价格卖给‘Money’教主……”
总之,经济的全球化势必带来文化的全球化,外来语直接借用形式的发展之速,既标志着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标志着我们汉语强大的生命力。“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凡是活的语言,它就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语言,全然不怕同别的语言接触,它不怕别的语言取代它,而且别的语言也不可能取代它。”(陈原《社会语言学》)汉语的大度正是它强大活力的体现。但是,汉语对外来语的吸收和容纳,也应当考虑到汉语言的规范和汉民族的可接受性和可容纳性。因此,在汉语言的使用中,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其加以一定的规范是完全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汉民族语言,弘扬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之立足于世界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