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online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界看来,他们自建国以来的变化几乎全部无法为外人所知,他们有冲水马桶吗?他们有电脑和手机吗?他们能上网吗?这是许多人心中埋藏的问题,但我们极少有机会能够窥见朝鲜人未经修饰的日常生活,更遑论他们的娱乐休闲活动。国际咨询和研究公司InterMedia在今年5月发表了一份名为《悄然开端》的报告,揭示了在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中,朝鲜人民的生活是如何悄然发生着变化的;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科技记者大卫·李在其近日发表的文章《世界最神秘国家的网络生活》则综合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让人们得以更清晰明确地了解到朝鲜的“互联网”及“网民”是怎样一幅图景。
  金氏纪年101
  “尽管朝鲜依然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之一,但事实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已经开始了秘而不宣的开放。目前,朝鲜已比20年前要开放得多。”《悄然开端》的开头如此写道:在他们采访的420位“脱北者”中,有半数以上都表示,在朝鲜时至少看过一部以上的外国DVD;有1/3左右都看过外国电视剧或电视节目,生活在中朝边界或朝韩边界者的比例则更高;近年来,电脑、U盘和从中国走私过来的手机在朝鲜也逐渐成为流行……在这其中,互联网的出现和逐步开放是朝鲜现有政治和社会秩序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朝鲜,接待外宾的酒店大多配备有可上网的电脑,不仅如此,平壤和清津等城市更出现了“网吧”这样的新鲜事物。然而,在这些可以上网的地方,电脑上装载的并非是世界通行的微软Windows,而是一套名为“红星”的系统。该操作系统是金正日当年亲自主导开发的,基于开源 系統而建,开机音效则是朝鲜民谣《阿里郎》的调子;一个预安装的自述文档解释说,这套系统在各个方面都符合该国的价值观,而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你进入“红星”系统后,会很快发现,电脑上显示的年份并不是2012年,而是101年。《世界最神秘国家的网络生活》介绍说,这是因为其所使用的纪年并不是公元纪年,而是“金氏纪年”,亦即,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任领导人金日成的诞生年份开始计数。这个系统上装载的浏览器当然也不是微软的IE或谷歌的Chrome,而是非盈利性组织Mozilla基金会所开发的开源网页浏览器Mozilla Firefox(火狐)的一个修订版本。朝鲜方面把这个浏览器起名为“Naenara”,在韩语中是“我的国家”的意思。Naenara同时也是朝鲜新闻门户网站的名称,这个网站还有英文版本,是少数可以合法运营的网站之一。Naenara和其他合法网站的服务器大多在国外,比如,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服务器在日本,“联合阿里郎”的服务器在中国,Minjok Tongsin的服务器在美国。然而不管服务器设在哪里,其网页都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所有网页都必须嵌一段代码,不长,却很重要—在嵌入这段代码后,只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被提及,他的名字就会自动地变得比它周围的文本稍微大一点;不是变得大很多,但足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精英特权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上网的,这种特权只属于少部分人。根据《世界最神秘国家的网络生活》报道以及《悄然开端》的受访者所述,目前在朝鲜,能够光明正大上网的还是只有少部分精英、学者和科学家。其中,学者跟科学家所使用的网络与少部分外国居民相同,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互联网”(万维网),而是一个覆盖面狭窄、几乎没什么内容深度的局域网络。“他们建立这个网络就是为了能够完全监控,万一有必要的话,还能够随时断网。” 朝鲜问题专家斯科特·托马斯-布鲁斯说,这个局域网名曰“光明”,由朝鲜唯一的国营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持。
  除了Naenara网之外,“光明”网内还有一些论坛、聊天室和几家国营媒体的网站,你可以浏览朝鲜之声、《劳动新闻》跟朝鲜中央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官方网站。为这些网站撰写内容的人需要十分小心仔细,因为一旦犯错,那就可能是“政治错误”。据在全球范围内宣扬新闻自由的非政府组织“无边界记者”透露,有些朝鲜记者因为网络文章中的一个笔误就会被划入“反革命”阵营。
  与只能困在“光明”网中的普通学者及科学家不同,朝鲜的精英阶层所享用的网络条件要更为优越。这里所说的精英,指的是少数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家族;由于现在朝鲜也正在逐渐经历着市场化,有一部分在经济上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也跃升进入精英阶层。他们大都能够接收到更加丰富的外界资讯,而且当电脑、MP3播放器、U盘跟手机等媒介设备从中国传入朝鲜时,他们往往也是最早使用的一批人。他们可以通过一根电话线接上中国的网络,这能让他们的网络世界稍微丰富一点—当然,任何内容在呈现到精英们眼前的时候,肯定还都会经过过滤、审查和记录的。
  “只有极少的朝鲜人能够使用完全未经过滤的网络,”《世界最神秘国家的网络生活》补充道,“而这些人大多数都跟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有着直接关系。”据韩国媒体报道,军队和情报机构的高级干部也可获得类似的特权。外国驻朝鲜的大使馆待遇又不一样。朝鲜当局允许他们直接连上中国的网络,但他们必须为此支付高昂的漫游费—在2007年的时候,漫游费标准为2美元/分钟。
  黑市手机渗透“蚊帐”
  朝鲜的信息管制之严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人将其形容为“蚊帐”,外边的信息不容易进来,里面的信息很难出去。
  朝鲜有其官方运营的移动网络(由埃及公司Orascom营建的Koryolink网络),据说拥有百万用户之多;但Koryolink不提供数据连接,也就是不能连上移动互联网,也不能用来进行国际通话,简单来说,就是切断了与朝鲜外部的联系。考虑到与朝鲜接壤的中国就有着更优越的网络条件,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选择从中国走私手机,通过中国的移动网络来打电话、上网,跟外界取得联络。这些手机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因为它们只在中国服务商的网络覆盖范围中有效,所以通常只能在中朝边境约10公里范围内使用,手机在中朝之间的黑市贸易中还是成为了超级热门的商品。《悄然开端》中提到,在420位接受采访的“脱北者”中,有36位都曾在朝鲜使用过手机。其中,有17%的人平均每周都要使用一次手机,另外还有56%的人使用频率约为每月一次。“我用手机的频率还算挺高的。”一位在2010年2月离开朝鲜的60岁男性受访者介绍说:“朝鲜黑市里有不少卖手机的,不过我有一些中国朋友,所以就从他们那里拿了一台。我请我的朋友帮我充好值,这样我就能在朝鲜用了。”这位受访者声称他从来没见过朝鲜手机,事实上,在18位拥有手机的机主中,只有1位是通过合法手段购买的手机,其他人要么是在黑市上买的,要么就是托人从中国带的。“偶尔,我也会在平壤的黑市里卖几台旧手机,每台可以卖100美元。”那名60岁的受访者说,“我从来没把自己的手机借给过任何人,因为一不小心被抓住的话,我就会进监狱的。”是的,持有非法手机在朝鲜可是一条重罪。   朝鲜问题专家布鲁斯介绍说,如果你要使用的话,最好是在人多的地方,而且一次不要用太久。”“现在的人所愿意承受的风险远不是20年前所能想象的。”《悄然开端》的作者之一奈特·克伦琴说。她和她的搭档简·金采访了420位从朝鲜偷渡出来的成年人,而他们所讲述的故事则可以让外人知道,朝鲜人是如何秘密使用水货手机的,以及他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其中一个采访者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为了让手机信号不被追踪到,我每次用手机的时候,都要钻进一个装满水的水盆里,然后把煮饭锅的锅盖盖在自己头上。”这位在2010年11月离开朝鲜的受访者说,他也不知道他的“反追踪措施”有没有用,但他从来没有被抓到过。“政府不再能够监控所有人的通信记录,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個变故,”布鲁斯说,“对于朝鲜来说,这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国家动力
  已故的前任领导人金正日在生前曾坦承自己“热爱上网”。2001年,他曾向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索要她的电子邮件地址;2002年,他告诉一位来访的高管,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浏览韩国网站;2007年在朝韩峰会上,他更是自称为“互联网专家”。事实上,金正日相当重视IT行业。韩国的《朝鲜时报》在2007年曾报道说,金正日相信IT行业将成为未来的重磅武器,它有朝一日终将拯救朝鲜的经济。(报道还说,金正日一直都对技术有些迷信,他认为简单的技术手段便能一步到位地解决问题。)他知道它有多重要,只不过互联网是如此庞大而且繁杂的一个信息渠道,开放它将会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而他暂时还没想好应对的方法。但他已决心要将朝鲜进一步推向世界。
  2010年8月,朝鲜在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这三大社交媒体上都建立了官方账号,账号名字不是“Uriminzok”(意为“我们的人民”)就是“Uriminzokkiri”(意为“我们的国家”)。目前,其Facebook账号已是死链,而其Youtube和Twitter则完全由韩语呈现。朝鲜官方在Youtube页面中上传了超过5000个视频,获得了超过350万次的点击;而发了5111条tweet的朝鲜官方twitter账号则获得了10795名粉丝的关注。此外,朝鲜部分网站也进行了对外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访问朝鲜的官方网站Uriminzokkiri.com,不过它只有韩语版。此外,外界的民众一度还可以通过http://175.45.176.14/访问朝鲜中央通讯社的英语和西班牙语版本—这个IP地址属于朝鲜境内(朝鲜的IPV4地址段范围为175.45.176.0 - 175.45.179.255),于2009年12月21日注册在一家名为“星联企业”的朝鲜公司名下。但是,在2012年,这个地址又不能访问了。
  朝鲜的第三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受过西方教育,对高科技的态度比较开放,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他会将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带到他的国民生活之中。然而,对于朝鲜来说,每一步的开放都是艰难的,对于这样一个与世隔绝太久的国家来说,任何不经意的行差踏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对于那些已经对高科技玩意产生了向往的人来说,这种向往绝不可能轻易被抹煞。”
其他文献
井冈山上官兵待遇一扁担平;延安时期区分大中小灶;1949年后废止“供给制”,吃公共食堂的农村饿死了人,机关食堂却能保障低水平供应……改革开放后,走向市场又背离市场的机关食堂,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机关食堂自设菜园、农场,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便纷纷建立“苏维埃菜园”,自产自“销”。井冈山上一根挑粮的扁担,便架起了从司令到士兵之间的公平。    1949前:开
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功利价值观盛行的当下,知识还能扮演什么角色?对超越性的追求,是否更多只是财富拥有者的专利?    “社会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市场失灵的”  南都周刊:在高度组织化,规则又极端细化的现代社会,你如何看待个体的价值追求?  盛洪:我认为所谓价值,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对自己的利害,儒家说是“小人”。但这里的“小人”并不是贬义的说法,“小人”之能,也是一种能力。在儒家看来,这一判断
在杨学涛“外来人口”身份上附着的,表面是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实质上则是户籍制度造成的人为身份鸿沟。这场公民个体“挑战”政府管理的“行为艺术”何去何从,是等答复还是打官司,杨学涛还在犹豫。    微博上自诩为“云南农民”的杨学涛,最近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等答复还是打官司。  “在上海纳了3年税,看病还要付全额医药费”,让这个昆明出生、北京求学、广州工作、上海定居的前媒体人觉得很不公平。两个
在李建光眼里,那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家有时候可能不太像一名职业企业家,任志强有时候像一名学者,王石则像一名行为艺术家。他似乎永远只关注资本、商业模式和效益,这个看上去有些另类的企业家,对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国情怀、民众关怀“不屑一顾”。    IDG资本的李建光,一个看上去有些另类的企业家,他似乎永远只关注资本,商业模式和效益,而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家情怀、政府态势以及民众关怀不屑一顾。他应该就是那种非常讲
这一年的汛期如此突然。两公里外的湘江被雨淋湿,50米外京广线的喧嚣被浇熄了分贝,天公不喜作美,只喜大小便失禁。我以落汤鸡的姿势潜入办公室时,北京一位出版社编辑的微博浮了起来,我望见了刚从北京某个印刷厂流水线分娩的三本实体书照片,宛如三胞胎一般肥白傲人,而我的名字就印在他们的屁股上,像胎记,亦像苍蝇屎。  此时心情,大略仿佛产房外的父亲。蝌蚪游多了,总有一天要血口喷人;文字攒多了,似乎不可避免也要结
电视镜头前,一名32岁的家庭主妇兴高采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是所有不丹人的大日子。每个人都爱戴国王,而我这一代人从来都没有看过王室婚礼。”  她这些带有兴奋情绪的话语,说出了70万不丹民众的心声。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8时20分,在这个由不丹王室占星师精心挑选的良辰吉日,雷龙之地的“龙王”、有英美教育背景且极受欢迎的不丹国王,终于迎娶了相处已久的女友。  这是今年全球第三场王室婚礼。继
顾Sir  职业:警察  生存理念:永远不要引起别人注意。  Q: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的?  A:好像没有明确的意识。毕竟“生存主义者”是一个舶来概念,但我们做得可能差不多。我对军事方面的兴趣由来已久,做一个军人或者警察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梦想。  Q:突然发现电话、手机和网络全部中断了,你会作出什么判断?  A:出大事了,人为的。因为电话是固定的,手机是通过卫星信号,两个都断了,肯定出大事了
几千元人民币可以做什么?买一个iPhone?两件名牌衣服?一只宠物狗?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可能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支点。  2008年,两个在清华大学留学的美国女孩创办了网站“我开(zh.wokai.org)”。她们的想法很简单:把国内外网友手中的几百元闲钱集中起来,以几百美元的数额借贷给在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帮他们找到谋生出路。这种模式就叫小额信用贷款。  短短两年内,她们筹到了18万美金,资助了
在中国富豪的消费力面前,已经不是“天价车被谁买走”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天价车”。    在中国的车展史上,曾发生过这么两件事。  其一是在2006年的北京车展上,一名北京的小伙子跳上展台,要与赛车合影。这辆赛车是F1双冠王——法国雷诺R26,价值4000万美元。站在一侧的模特来不及阻止,小伙子就一屁股坐在了车身上。只听“咔嚓”一声,车身开裂。  与普通汽车不同,为了追求极致速度
精神病人的创作作品,在西方称作“原生艺术”,甚至已经发展成一门成熟的生意。郭海平创办了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至今却仍未找到一名可常驻的艺术家,陷入僵局。    在常人眼里,郭海平这几年是越活越“邪”了。  2002年,郭海平先是把半坡村转手了。紧挨着南京大学的半坡村,十五年前是全城第一家咖啡店,说是南京的文人沙龙、文化地标一点不为过。韩东、朱文、毛焰,这些南京的作家艺术家都喜欢到半坡村玩,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