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绩提升的空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使用,高考语文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同时,高考命题机制改变所带来的命题风格、阅卷风格的改变,使得语文学科正逐渐改变其原先的那种考生个体之间差距不大的状况。综观近三年来的语文高考分数统计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学科正同数理化学科一样,成为拉分较大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全局。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复习与相对有侧重的训练,弥补学生在知识点上的不足与缺陷,提升他们的高考语文得分能力,而学生高考得分能力的提升,亦必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历年来高考语文各部分的得分情况,我们要把写作、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文言句子翻译等四个方面的复习与训练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作为高考语文成绩提升的空间。这四个部分的内容传统上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也是得分情况历来不甚理想的知识点。
  一、写作训练:引导铸炼语言,丰富素材积累
  写作在语文试卷160分中占70分,占了整张语文试卷的小半壁江山,因此,在高考中的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优劣。综观近年来的阅卷点提供的高分范文,我们大抵会形成这样的感觉:这些优作均是语言精炼隽永、句子流畅优美、素材典型丰富之作,即使在审题立意、构思布局上小有瑕疵,也难掩其闪光之处,也会让阅卷老师善意地容忍。甚至,一篇语句优美、素材丰富的作文甚至可以得到基础分和发展分两个方面的重复得分,并且,越是某一方面的优点明显、所得基础分越高的文章,其发展分也加得越多。由此可见,对考生作文的评价重点是语言运用和语文综合素养等基本功。
  新的作文命题形势和评分标准,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与训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字、词、句、素材等这些作文的基本功从何而来?它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凭关起门来学几篇教材中的范文就可以解决的;它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思索、不断融合以后形成的必然结果。没有相当的阅读量,没有经常的深入思考,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很难应付作文考试的种种变化的。反观我们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无味如同嚼蜡,列举典型素材时捉襟见肘少得可怜,认识分析问题肤浅片面失之浮躁,空话、假话、套话层出不穷、令人心烦,而真正有文采、写自己真切感受的文字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疏忽了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与拓展。唯有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方能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培养敏锐的语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才能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素材储藏。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多读、多思、多写,以此来引导他们自觉、持久地锤炼语言、丰富素材积累。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广泛汲取、积蓄能量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不断地丰富素材的积累;思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去芜存精、提高升华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推敲字词、合理选用素材的良好习惯;写的过程更是一个化学为用、磨炼成型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善于最合理、最充分地展示自身的语言素质。
  二、现代文阅读:建构阅读主体,注重信息筛选
  最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题,都很突出对文章整体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十分强调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的信息筛选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基本技巧方法的匮乏,现代文阅读这块的知识点成为制约语文分数提升的瓶颈。而要破除这一瓶颈,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变革。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切实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一是要建立起现代阅读教学的意识。从现代心理学理论来说,阅读的核心就是筛选信息,因此,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把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作为重点,是与现代人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必须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来慎重看待,从对文章形式的研究转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概括,即侧重于培养学生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改革。我们教师要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与学生共同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总结,自己去形成经过思考、过滤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信息筛选能力的训练时,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要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强化他们建构起阅读主体的意识。我们要让学生懂得,阅读能力的形成最终必须靠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操作,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阅读就是按照要求去读材料、读文章,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摸索到阅读的特点与规律。我们尤其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毛病:文章只读一遍便以为万事大吉,似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文章必须要仔细地读,弄懂每句话的内容,找到文章中关键的语句,弄清每段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连结,进而把握文章的大体思路。
  三、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完整感悟,培养鉴赏技巧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诗歌又贵在以含蓄委婉见长,学生要从有限的文字中间把握隐晦甚至是奇涩的情感,是需要具备与数理逻辑完全相异的较为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的,很多学生读完一首诗歌,往往产生虽为之沉醉却不知所云的感觉,更遑论规范、恰当地进行鉴赏与评价。诗歌的情与景是千变万化的,即便是同样的景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却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此为突破口,教给学生一些简捷、实用、可行的操作办法。简而括之地讲,就是对诗歌的鉴赏(包括鉴赏之后的表达)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要“知其然”,即要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主旨;二是要“知其所以然”,即这种情感是如何艺术地表现出来的。在具体的能力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系统地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完整感悟的习惯,诗歌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可能包涵着丰富的意象,审读时须字斟句酌、前后照应,要从整体上去用心感悟;二是鉴赏角度的选择,要善于根据题目的要求合理地选择鉴赏的切入口,在景与情、内容与形式、部分与整体、语言与技巧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以此确定好鉴赏的重点;三是鉴赏技巧的熟悉,平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多借鉴专家的鉴赏文章,多翻阅古诗词鉴赏辞典,日积月累,学生自会从中摸索到一些诗歌鉴赏的门道,逐渐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鉴赏技巧。
  四、文言句子翻译:关注命题规律,把握考点设置
  如果对往年文言句子翻译的题目作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命题上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高考是检测性选拔性考试,是在检测考生相关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区分和选拔,因此,在题目的设计上,命题者不会从文中随意地、无原则地选取三个句子让考生解答,让考生翻译的文言句子中必然会设置大纲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就是题目中的考点所在,也是我们在平时训练中所要强化的重点。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三句要求翻译的句子,其在考点设置上往往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不外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三项。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知识点中相当重要的一块,也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环节;特殊句式是文言文独有的句式,这个知识点的考查以句子翻译的形式进行能更加直观地检测出考生的理解程度;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的检测同样能反映出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从而也成为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题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在考试时把握考点设置的能力,要求翻译的文言句子中肯定会存在以上三项知识点中的一项,这些知识点或同时集中在某一句子中,或分布在各个句子中,翻译时既要遵循字字落实的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同时也要重点关注有无遗漏以上的重要知识点,这些往往是命题者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二是平时训练时对以上知识点要适当倾斜、侧重,以此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的一个大项,根据高考的得分情况,我们要策略性地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文言句子翻译上,切实改变以往学生在文言文复习时“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真正提高学生解答文言文句子翻译题目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其他文献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多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教学,依然在徘徊,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课堂依然死气沉沉。教师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有的知识点讲两遍、三遍还不放心,就怕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一堂课,刨去教师讲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也以学生背书,默写这些侧重知识巩固为主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历史教学也逐渐偏离了课改的方
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和贬官文化有着微妙的关系。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①从学而优则仕到仕途不顺遭遇贬谪再到寄情山水,于是中国文学有了一批写在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是写作、口语和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有机整合,而且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综合性学习“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观点态度感情,理解文章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技法有自己的心得,在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实践中,个人结合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尝试通过预习、思考、讨论、检测的方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我的语文课堂学生来做主,让语文课堂由教师讲台上的教的课堂真正转化为学生课桌上的学的课堂。  一、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致和学习主动性,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迈进知识的大门。提问时要针对重点,设置“核心”;旁敲侧击,精心点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时提问,随机应变。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  【关键词】设置“核心” 精心点拨 由浅入深 适时提问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师在教
提高语文分数难,这似乎是所有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阅读与写作的分数尤显困难。今年我市教研室推行了主题阅读与写作,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举措,正好解了语文教学中的燃眉之急。对于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讲也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正好以此为突破口,来打破语文增分的瓶颈。我以一堂写作讲评课为例来谈谈主题阅读给记叙文选材带来的一些启示。  选材之于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记叙文中巧妙艺术地传递
【内容摘要】一个老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立足生活 激发兴趣 课堂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用简明的语言阐述:“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
最近我在彭成老师的《学习一定有方法》中看到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去一所高校走访,发现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目光凝重,眉头紧缩,表情麻木,从他们的眼中很少看到自信和坚强,从他们脸上很少看到灿烂阳光……这位老师不禁想,他们是否是被浪费的一代?接着彭成老师写道:只要看到被考试折磨得麻木而愈发“坚强”的学生们,就想揪住他们说:“成才比成绩更重要!”彭成老师又说“成绩可以决定你一时的命运;成才却让你受用终身”
如今,已有多个机关单位、公益组织不定期对“爱心厨房”进行定点帮扶。  在今天,一块钱可以做什么?很多人都已经想不到答案。  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学院路上,有一间“爱心厨房”,服务就诊患者及其家属,一元钱炒一个菜,24小时不打烊,烟火长明将近20年。最早的燃灯者  凌晨4点,67岁的万佐成被生物钟准时叫醒。1993年,他从鄱阳湖畔来到省会南昌,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经营一家早餐店。有一天,一位病人
【内容摘要】受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有时出现一讲到底的现象。这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形成。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学案”是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较为有效的途径,并在教学中尝试着实行“学案”,收获颇丰。  【关键词】优化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与推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比较发现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案”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