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江苏水利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了江苏水利在改革中加快转变、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建成了较高标准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30年来的江苏水利先后掀起治淮、治太,江海堤防达标,重点区域治理和城市水利等四次水利建设高潮。先后建成了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新沂河、新沭河、分淮入沂,全面完成了江海堤防达标等一大批重点流域性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了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地区、沂南沂北地区、沿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整治了一大批区域骨干河道、水库,建设了一大批排涝泵站和控制建筑物,突出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经过30年的建设。江苏水利基本实现流域与区域配套、农村与城市协调、洪涝旱综合治理的工程体系建设,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能力显著增强,先后战胜1991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07年等历史性大洪水和1988年、1994年、2000年等严重干旱灾害,30年实现减免灾效益3000亿元,为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
——实现了长江、太湖、淮河和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调互济。30年来,江苏水利持续推进以长江为源头的“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了江都水利枢纽、高港水利枢纽、常熟水利枢纽等三大源头工程,实施了苏北京杭大运河、通榆运河和泰州引江河、苏州望虞河等输水通道工程的建设,兴建了一大批大型提水泵站工程。全省雨水拦蓄能力、洪水资源化利用能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平均每年跨流域调水规模达100亿立方米左右,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的增长需求。
——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保障体系。30年来,江苏农村水利始终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从加强农村水系建设,到突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发展到今天全面实施灌区全面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的系统建设,全省建成有效灌溉面积58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5%,其中,建成旱涝保收面积4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50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0%,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6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以上。农村水利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江苏30年来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30年,是江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30年。在经济高速增长、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也带来水资源环境方面的许多新课题。30年来,江苏水利坚持把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努力破解突出的水问题。其中,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全面实现了苏南地区地下水禁采目标:在全国率先完成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的核定;在全国率先完成湖泊保护规划,建立湖泊分级管理体制,明确湖泊管理保护的工作标准;全面开展河网水系疏浚整治,积极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全力投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研究调水引流、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河网整治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水利工程在维护河湖生态环境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完成了新时期水利发展体制与机制转换。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江苏水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在这个重大转变过程中,江苏水利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水利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政策。实现了水利投入从主要依靠农民筹劳筹资到政府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融资和受益农民筹劳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的转变,建立了水利投入的有效增长机制;完成了水利系统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改革和水利企业、中介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完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出台了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等资源和工程使用补偿政策等等,为江苏水利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持。
江苏水利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既凝聚了几代江苏水利人的不懈追求,更为江苏水利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信,江苏水利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 刘 忠
——建成了较高标准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30年来的江苏水利先后掀起治淮、治太,江海堤防达标,重点区域治理和城市水利等四次水利建设高潮。先后建成了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新沂河、新沭河、分淮入沂,全面完成了江海堤防达标等一大批重点流域性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积极实施了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地区、沂南沂北地区、沿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整治了一大批区域骨干河道、水库,建设了一大批排涝泵站和控制建筑物,突出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经过30年的建设。江苏水利基本实现流域与区域配套、农村与城市协调、洪涝旱综合治理的工程体系建设,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能力显著增强,先后战胜1991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07年等历史性大洪水和1988年、1994年、2000年等严重干旱灾害,30年实现减免灾效益3000亿元,为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
——实现了长江、太湖、淮河和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调互济。30年来,江苏水利持续推进以长江为源头的“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了江都水利枢纽、高港水利枢纽、常熟水利枢纽等三大源头工程,实施了苏北京杭大运河、通榆运河和泰州引江河、苏州望虞河等输水通道工程的建设,兴建了一大批大型提水泵站工程。全省雨水拦蓄能力、洪水资源化利用能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平均每年跨流域调水规模达100亿立方米左右,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的增长需求。
——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保障体系。30年来,江苏农村水利始终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从加强农村水系建设,到突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发展到今天全面实施灌区全面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的系统建设,全省建成有效灌溉面积58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5%,其中,建成旱涝保收面积4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50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0%,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6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以上。农村水利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江苏30年来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30年,是江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30年。在经济高速增长、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也带来水资源环境方面的许多新课题。30年来,江苏水利坚持把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努力破解突出的水问题。其中,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全面实现了苏南地区地下水禁采目标:在全国率先完成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的核定;在全国率先完成湖泊保护规划,建立湖泊分级管理体制,明确湖泊管理保护的工作标准;全面开展河网水系疏浚整治,积极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全力投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研究调水引流、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河网整治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水利工程在维护河湖生态环境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完成了新时期水利发展体制与机制转换。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江苏水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在这个重大转变过程中,江苏水利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水利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政策。实现了水利投入从主要依靠农民筹劳筹资到政府投入为主体、市场化融资和受益农民筹劳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的转变,建立了水利投入的有效增长机制;完成了水利系统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改革和水利企业、中介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完成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出台了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等资源和工程使用补偿政策等等,为江苏水利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持。
江苏水利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既凝聚了几代江苏水利人的不懈追求,更为江苏水利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信,江苏水利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 刘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