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毕业班地理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基础知识不落实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
【关键词】 新形势;思维;兴趣;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形势下,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而新课程对高考地理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就使地理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训练,才能适应高考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打好基础是根本
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毕业班地理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精心讲解,引导学生钻研的同时,练习这个媒介不可少,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做到知识试题化、试题基础化,让学生在练习中消化知识。训练要做到:点多,面广,题精,浓缩知识提炼成习题,使其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做到典型、灵活,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还要注意的是,要摆脱“题海战术”的干扰和影响,注意控制题量、题型和难度。那种搞“大运动量”或花大量时间钻偏题、怪题、难题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产生消极的抑制,应加以制止。
二、思维训练不可少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注重学科思维量,也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基础知识不落实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一)重视聚合思维训练,使知识系统化
聚合思维就是将输入的多种信息汇成一种信息输出,即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众多信息重新组合成一个有序的系统。重视聚合思维训练,在训练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学会思维方法,促进思维规范化和系统化。
教师有意无意地巧设部分例题,通过讲练,由学生拟出解题思路与总结,归纳解题技巧,教师点拨存在问题。这不仅对增强应变能力和提高解题速度有极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培养聚合思维并使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有所加强。
(二)重视发散思维训练,使知识纵深化
发散思维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变成多种信息输出,即对单一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广开思源。训练时,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概念、数据、图表、原理扩展,解释地理事物现象和成因,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出新的构思、见解,使解题方法更富新意。例如,复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从有利方面、不利方面。具体分析又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思路相同。一法多用,拓展知识领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识的飞跃,为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重视逆向思维训练,使知识灵活化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善于从不同立场、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执果索因。通过经常性的逆向思维训练,当定向思维过程出现障碍时,能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复习洋流对海水温度、盐度影响规律后,可以反向设计练习,根据等温线、等盐度线判断寒流、暖流及其影响。这样有利于防止学生理解僵化、思维定势,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所学知识灵活化。
三、兴趣学习要注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历届高考试题中,尤为注重地图知识的考查。这说明,在高考地理总复习中掌握地图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地图的训练呢?首先,训练读图,提高识图能力。阅读地图是运用地图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次,填绘图表,考查动手能力。填绘地图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学生亲手填绘,既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填绘地图的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最后,图文互变,培养析图能力。图文结合,据图识文,据文识图,相互释意,是学好地图的技巧和方法。教材中的地图通过设疑,用文字表述地图所反映的内容,教材中文字可设计成图表,而表格也可用图文表达出来。通过变换,重视落实教材内容,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感到枯燥、难记的内容,通过互变,设图释疑,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随着内容的增多、知识的加深、考试的逼近,常常发现不少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临场心怯,考试时慌乱,出现思维障碍,结果成绩一落千丈,大失水准。这往往是学生心理脆弱、心理畏惧造成的。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可从心理训练入手,“对症下药”,注重从评价上去指导学生。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可以做的很多,学生可学的很多,教学相长,探究不止,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我们的灵感得到激发,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
【关键词】 新形势;思维;兴趣;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形势下,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而新课程对高考地理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这就使地理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训练,才能适应高考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打好基础是根本
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毕业班地理复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精心讲解,引导学生钻研的同时,练习这个媒介不可少,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做到知识试题化、试题基础化,让学生在练习中消化知识。训练要做到:点多,面广,题精,浓缩知识提炼成习题,使其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做到典型、灵活,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还要注意的是,要摆脱“题海战术”的干扰和影响,注意控制题量、题型和难度。那种搞“大运动量”或花大量时间钻偏题、怪题、难题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产生消极的抑制,应加以制止。
二、思维训练不可少
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注重学科思维量,也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基础知识不落实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却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一)重视聚合思维训练,使知识系统化
聚合思维就是将输入的多种信息汇成一种信息输出,即将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众多信息重新组合成一个有序的系统。重视聚合思维训练,在训练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学会思维方法,促进思维规范化和系统化。
教师有意无意地巧设部分例题,通过讲练,由学生拟出解题思路与总结,归纳解题技巧,教师点拨存在问题。这不仅对增强应变能力和提高解题速度有极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培养聚合思维并使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有所加强。
(二)重视发散思维训练,使知识纵深化
发散思维是将输入的一种信息变成多种信息输出,即对单一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广开思源。训练时,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概念、数据、图表、原理扩展,解释地理事物现象和成因,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出新的构思、见解,使解题方法更富新意。例如,复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从有利方面、不利方面。具体分析又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思路相同。一法多用,拓展知识领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识的飞跃,为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重视逆向思维训练,使知识灵活化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善于从不同立场、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执果索因。通过经常性的逆向思维训练,当定向思维过程出现障碍时,能迅速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复习洋流对海水温度、盐度影响规律后,可以反向设计练习,根据等温线、等盐度线判断寒流、暖流及其影响。这样有利于防止学生理解僵化、思维定势,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所学知识灵活化。
三、兴趣学习要注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历届高考试题中,尤为注重地图知识的考查。这说明,在高考地理总复习中掌握地图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地图的训练呢?首先,训练读图,提高识图能力。阅读地图是运用地图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次,填绘图表,考查动手能力。填绘地图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学生亲手填绘,既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填绘地图的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最后,图文互变,培养析图能力。图文结合,据图识文,据文识图,相互释意,是学好地图的技巧和方法。教材中的地图通过设疑,用文字表述地图所反映的内容,教材中文字可设计成图表,而表格也可用图文表达出来。通过变换,重视落实教材内容,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感到枯燥、难记的内容,通过互变,设图释疑,可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随着内容的增多、知识的加深、考试的逼近,常常发现不少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临场心怯,考试时慌乱,出现思维障碍,结果成绩一落千丈,大失水准。这往往是学生心理脆弱、心理畏惧造成的。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可从心理训练入手,“对症下药”,注重从评价上去指导学生。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可以做的很多,学生可学的很多,教学相长,探究不止,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我们的灵感得到激发,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