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胡瓜节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前,重庆奉节县有一个祈子的“胡瓜节”。
  因为乡人对爱子的昵称“乖乖儿”听起来好象是“瓜瓜儿”,因此,每年中秋节的晚上,要由一群八九岁的顽童,特意给那些新婚夫妻、或多年未育的夫妇送去一个黄酥酥的老胡瓜。
  每年金风送爽的时候,农家的瓜棚下、断墙上,竹篱前、茅舍后,坡坡坎坎,满山遍野都是金黄硕大的胡瓜。这时候,只要谁点醒一句:娃儿们偷胡瓜罗!立即就会引发童心的连锁爆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娃娃们自由组合成“偷瓜游击队”,从县城辐射开去,遍布城郊荒野。孩子们首先袭击那些既顺路又显眼的瓜丛。如果胡瓜熟黄在农家的矮墙上,几个娃娃便瞅准时机,摸爬过去,迅即一个躬背,一个踏肩,一伸手折断瓜蒂,将瓜搂进怀里,纵身落地,逃之夭夭。不过,娃娃们并不是见瓜都偷,凡半老不嫩、长癞疤或畸形怪状的瓜一律不予理睬。他们苦心搜寻的是那些圆溜溜、粉嘟嘟、老得金黄生辉的上等品,一旦发现,无论它挂得有多悬多险,一定想方设法偷到手。因此,每年偷胡瓜的季节,就难免有调皮的顽童折腿瘸脚,头破血流。也有的瓜主人发善心,跑去帮孩子们搞了几个老胡瓜,可是,娃娃们一个也不要,明讨的瓜不能送,这是规矩。
  待到中秋挨近,孩子们就跑去围着那些慈眉善目、热心左邻右舍的老婆婆胡搅乱缠,恳求替胡瓜寻找一户缺儿少女的人家。说妥了人家,细娃们便推选出一个脑瓜灵活、模样干净、不怯生的娃娃当“胡瓜”,领头给接胡瓜的主人先行接头。孩子们说一番例行的四言八句后,主人家就拿出月饼、点心、水果招待大家,并发给每个孩子赏钱,谈妥送瓜事宜。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梦寐以求的送瓜时刻到了。童心活泼,但也无邪,孩子们把费尽千辛万苦偷来的胡瓜翻来捡去,相中其一。孩子们央告大人剪出一个大红的喜字图案,贴在瓜上,当“胡瓜儿”的娃娃将小脖子伸长,让大人在脑顶门上梳理出一根颤颤的“钉钉猫”,又用红纸或朱红在两颊上涂抹出太阳巴,神气活现,暗示他就是观音娘娘殿前的金童,此刻奉命送子给积善人家了。
  约莫初夜时分,刚巧东方一轮月出,显得空灵虚渺的天上似有祥神徜徉,善降福泽,大人们打发孩子们出发送瓜。群童簇拥着“胡瓜儿”,“胡瓜儿”抱起那个披红的老胡瓜,活蹦乱跳,踩着满地银辉,欢天喜地送“子”上门了。
  盼子上门的夫妻以十二分的虔诚恭候着细娃们的光临。堂屋里,供奉列祖列宗的神龛上排开了祭祀的香案,满堂红烛高烧,香烟缭绕,瑞气氤氲。喧腾嬉闹的娃娃们临近门口时,迎瓜的夫妇立即叩头礼拜,虔心默祷。一串鞭炮过后,团团硝炯袅娜于朗朗月空,人群中帮忙的近邻敞开嗓门道贺:
  积善人家财门开,观音菩萨送子来。
  随着喊声,一群活蹦乱跳的娃儿蜂拥而入。进得门来,“胡瓜儿”先把怀抱的胡瓜放在桌上,也煞有介事地作揖叩头,拜过别人家的祖宗,以示香火延绵。稍待,他又抱起胡瓜,按照事先指引的路线,一头窜进这对夫妻的卧房,把胡瓜放在床中央,掀开被子,胡乱把自己笼头盖脑地藏在里面。“胡瓜儿”假寐一阵,然后扯开裤裆,故意撒几滴尿在床褥上,紧跟着就“哇哇哇”地学婴儿啼哭。声音传至堂屋,大人们随机应道:“瓜瓜儿醒嗲,妈妈喂奶奶罗!”夫妻俩急趋房内,从床上抱起“胡瓜儿”,以示缺儿少女人家痛爱子嗣,并且连声嚷嚷:“瓜瓜儿尿尿喽!”边说边走出房门,一同来到堂屋里就坐。
  这时桌上已经摆满了奉祀祖先的供品,少不了月饼和糖食糕点,讲究的人家还要摆出干鲜果品。敬神完毕,这些美食全变成孩子们的口福。大人们当打圆场的观众,娃儿们成了正儿八经的座上客。桌上佳肴丰盛,美味叠盘垒盒,孩子们说了四言八句,向主人家口吐了福禄寿喜,就可以海吃憨胀了。
  吃喝完毕,“胡瓜儿”便搔搔脑袋,来一段吉祥如意的话:
  八月十五送胡瓜,满堂香火放光华。
  观音菩萨多保佑,来年生个胖娃娃。
  这虽然是陈古八十年的老套话,可大人们仍兴高采烈:“多谢吉言喽!多谢吉言喽!”盼子心切的夫妻笑口大开,急忙呼唤孩子们吃月饼,又往孩子们口袋里塞瓜子、花生,然后又给孩子们发赏钱。
  到此,胡瓜节便在高潮中告一段落。
   (责编 张静涵)
其他文献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在缅甸,中缅之间的友谊被称为“胞波”(同一个父母生的兄弟姐妹)之情。在培育两国的友好情谊上,周恩来总理和缅甸前主席、总统吴奈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总理曾9次访缅,吴奈温曾12次访华,被两国人民传为佳话。  周总理和吴奈温总统的多次互访,不仅培育了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还在两人间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情。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各国首脑为中国失去了一位
期刊
老一辈领导人中,彭真和薄一波是山西籍人。他们对山西缺水的情况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也就特别关心引黄工程的进展。我们每次看望彭老和薄老,第一件事就是要详细汇报引黄的情况。薄老听了引水和修路的情况后,高兴地对别人说:“山西是在踏下心来干实事哩!”彭老在他93岁高龄时,欣然命笔,为引黄工程题词:“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人民治水事业新的里程碑!”他说:“我如果能行,也要为山西引水修路搬—块砖。”彭老、薄老都是德
期刊
新芽绽绿是因为旧的叶子成了肥料,生命缘于代谢。所以有人说,4月是残酷的季节。责备我们只看到蓬勃的生,却忘了深沉的死。海南是4月的。它4月诞生,4月曾因宏观调控而失声;博鳌论坛在4月,中美“撞机”和“琼民源”破产也在4月。它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别忘记过去,记得鲜艳背后沉重的负荷。它更是一种预报,预报曲折之后无可阻挡的新生。    民国时期  孙中山:首倡开发第一人    孙中山的理想:  开发海南在
期刊
2005年6月22日上午,新疆霍城县境内兵团农四师第六十四团的“草原之夜风情园”内,伴随着缓缓响起在风情园上空的《草原之夜》的歌声,原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导演张加毅的长子张江舟手捧着骨灰盒深情地说:“爸爸,按照您的遗愿,我们把您托付给可克达拉人民,让您能够随时感觉得到、听得到、看得到可克达拉的巨大变化。生前您特别喜欢与人聊天,以后,从您面前走过的朋友都会与您说话的,相信您在可克达拉是不会感到寂
期刊
一、被傅作义收为义子,取名“雨中”    1928年,时任天津水旱码头稽查处处长的大祖父韩占彪,回山西太原出差,顺便回家乡探望我的爷爷。那年父亲16岁,已长成了大小伙子。大祖父见父亲聪明英俊,就把父亲带到了天津,在天津大沽口陆军指挥部第一警备兵舰报了名,成了一名军人。一年后父亲随部队返回太原,在阎锡山警备司令部执法队当队长。这个差事,令父亲感到做人的不易。跟大祖父商量后,父亲在一次执法中不辞而别,
期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是一个人的漫漫人生。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这60年中对祖国、对人民做出有益贡献的人。在山西,尤其不应该忘记造福人民的引黄工程,和那些为引黄工程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人。  我直接参与并主持引黄工程事务长达16个年头。在共和国60华诞的盛典时刻,回望过去是很有意义的。不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只能就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文献作简要的整理,至于工程的
期刊
阿比西尼亚:随同法西斯装甲纵队向亚的斯亚贝巴进军的一名美国记者,公元1936年4月18日    通向阿拉基山口的陡坡让人惊叹不已,他们以惊人的工程技术和体力,在如此陡峭的大山上硬是凿开了一条可供骡马登攀的道路。我们一路爬坡,一副全景在我们背后渐渐展开,似乎有人往回翻着日记,展示我在这7个月的战斗中走过的全部路程。将近山顶,我站了起来,回首看了最后一眼。在东面,我可见高原向丹卡利地区低倾,阿加梅一带
期刊
“有钱不如有文化!”    80多年前,四川省芦山县一个久居大山的乡村土绅士外出经商,回家后,他叹了一口气,往太师椅上一躺,几天不说一句话。  3天后,他把大哥、三弟叫来商量,三弟兄关起门来讨论了一个下午,得出一个结果:“凡是能读书的儿女,都送出去读书。”他们还用“以近大同”4个字,为后辈定下排行。  这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抗战英雄乐以琴的家。最近,记者走进了四川省芦山县城,追访71年前的空战英雄乐
期刊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
期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在上海大西路当寓公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出于安全考虑,住进了位于开森路法租界的一幢花园式洋楼里。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三位声称是从广东中山县来的老乡扣开唐绍仪家的大门。三位客人进来,将肩扛手抱的带包装的礼物放在一楼客厅。一个身穿青灰色长衫、头戴礼帽的高个子笑着说:“带来几件玩物,请先生过目一下。”平日里既好收藏又做古董生意的唐绍仪不由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