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前,重庆奉节县有一个祈子的“胡瓜节”。
因为乡人对爱子的昵称“乖乖儿”听起来好象是“瓜瓜儿”,因此,每年中秋节的晚上,要由一群八九岁的顽童,特意给那些新婚夫妻、或多年未育的夫妇送去一个黄酥酥的老胡瓜。
每年金风送爽的时候,农家的瓜棚下、断墙上,竹篱前、茅舍后,坡坡坎坎,满山遍野都是金黄硕大的胡瓜。这时候,只要谁点醒一句:娃儿们偷胡瓜罗!立即就会引发童心的连锁爆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娃娃们自由组合成“偷瓜游击队”,从县城辐射开去,遍布城郊荒野。孩子们首先袭击那些既顺路又显眼的瓜丛。如果胡瓜熟黄在农家的矮墙上,几个娃娃便瞅准时机,摸爬过去,迅即一个躬背,一个踏肩,一伸手折断瓜蒂,将瓜搂进怀里,纵身落地,逃之夭夭。不过,娃娃们并不是见瓜都偷,凡半老不嫩、长癞疤或畸形怪状的瓜一律不予理睬。他们苦心搜寻的是那些圆溜溜、粉嘟嘟、老得金黄生辉的上等品,一旦发现,无论它挂得有多悬多险,一定想方设法偷到手。因此,每年偷胡瓜的季节,就难免有调皮的顽童折腿瘸脚,头破血流。也有的瓜主人发善心,跑去帮孩子们搞了几个老胡瓜,可是,娃娃们一个也不要,明讨的瓜不能送,这是规矩。
待到中秋挨近,孩子们就跑去围着那些慈眉善目、热心左邻右舍的老婆婆胡搅乱缠,恳求替胡瓜寻找一户缺儿少女的人家。说妥了人家,细娃们便推选出一个脑瓜灵活、模样干净、不怯生的娃娃当“胡瓜”,领头给接胡瓜的主人先行接头。孩子们说一番例行的四言八句后,主人家就拿出月饼、点心、水果招待大家,并发给每个孩子赏钱,谈妥送瓜事宜。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梦寐以求的送瓜时刻到了。童心活泼,但也无邪,孩子们把费尽千辛万苦偷来的胡瓜翻来捡去,相中其一。孩子们央告大人剪出一个大红的喜字图案,贴在瓜上,当“胡瓜儿”的娃娃将小脖子伸长,让大人在脑顶门上梳理出一根颤颤的“钉钉猫”,又用红纸或朱红在两颊上涂抹出太阳巴,神气活现,暗示他就是观音娘娘殿前的金童,此刻奉命送子给积善人家了。
约莫初夜时分,刚巧东方一轮月出,显得空灵虚渺的天上似有祥神徜徉,善降福泽,大人们打发孩子们出发送瓜。群童簇拥着“胡瓜儿”,“胡瓜儿”抱起那个披红的老胡瓜,活蹦乱跳,踩着满地银辉,欢天喜地送“子”上门了。
盼子上门的夫妻以十二分的虔诚恭候着细娃们的光临。堂屋里,供奉列祖列宗的神龛上排开了祭祀的香案,满堂红烛高烧,香烟缭绕,瑞气氤氲。喧腾嬉闹的娃娃们临近门口时,迎瓜的夫妇立即叩头礼拜,虔心默祷。一串鞭炮过后,团团硝炯袅娜于朗朗月空,人群中帮忙的近邻敞开嗓门道贺:
积善人家财门开,观音菩萨送子来。
随着喊声,一群活蹦乱跳的娃儿蜂拥而入。进得门来,“胡瓜儿”先把怀抱的胡瓜放在桌上,也煞有介事地作揖叩头,拜过别人家的祖宗,以示香火延绵。稍待,他又抱起胡瓜,按照事先指引的路线,一头窜进这对夫妻的卧房,把胡瓜放在床中央,掀开被子,胡乱把自己笼头盖脑地藏在里面。“胡瓜儿”假寐一阵,然后扯开裤裆,故意撒几滴尿在床褥上,紧跟着就“哇哇哇”地学婴儿啼哭。声音传至堂屋,大人们随机应道:“瓜瓜儿醒嗲,妈妈喂奶奶罗!”夫妻俩急趋房内,从床上抱起“胡瓜儿”,以示缺儿少女人家痛爱子嗣,并且连声嚷嚷:“瓜瓜儿尿尿喽!”边说边走出房门,一同来到堂屋里就坐。
这时桌上已经摆满了奉祀祖先的供品,少不了月饼和糖食糕点,讲究的人家还要摆出干鲜果品。敬神完毕,这些美食全变成孩子们的口福。大人们当打圆场的观众,娃儿们成了正儿八经的座上客。桌上佳肴丰盛,美味叠盘垒盒,孩子们说了四言八句,向主人家口吐了福禄寿喜,就可以海吃憨胀了。
吃喝完毕,“胡瓜儿”便搔搔脑袋,来一段吉祥如意的话:
八月十五送胡瓜,满堂香火放光华。
观音菩萨多保佑,来年生个胖娃娃。
这虽然是陈古八十年的老套话,可大人们仍兴高采烈:“多谢吉言喽!多谢吉言喽!”盼子心切的夫妻笑口大开,急忙呼唤孩子们吃月饼,又往孩子们口袋里塞瓜子、花生,然后又给孩子们发赏钱。
到此,胡瓜节便在高潮中告一段落。
(责编 张静涵)
因为乡人对爱子的昵称“乖乖儿”听起来好象是“瓜瓜儿”,因此,每年中秋节的晚上,要由一群八九岁的顽童,特意给那些新婚夫妻、或多年未育的夫妇送去一个黄酥酥的老胡瓜。
每年金风送爽的时候,农家的瓜棚下、断墙上,竹篱前、茅舍后,坡坡坎坎,满山遍野都是金黄硕大的胡瓜。这时候,只要谁点醒一句:娃儿们偷胡瓜罗!立即就会引发童心的连锁爆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娃娃们自由组合成“偷瓜游击队”,从县城辐射开去,遍布城郊荒野。孩子们首先袭击那些既顺路又显眼的瓜丛。如果胡瓜熟黄在农家的矮墙上,几个娃娃便瞅准时机,摸爬过去,迅即一个躬背,一个踏肩,一伸手折断瓜蒂,将瓜搂进怀里,纵身落地,逃之夭夭。不过,娃娃们并不是见瓜都偷,凡半老不嫩、长癞疤或畸形怪状的瓜一律不予理睬。他们苦心搜寻的是那些圆溜溜、粉嘟嘟、老得金黄生辉的上等品,一旦发现,无论它挂得有多悬多险,一定想方设法偷到手。因此,每年偷胡瓜的季节,就难免有调皮的顽童折腿瘸脚,头破血流。也有的瓜主人发善心,跑去帮孩子们搞了几个老胡瓜,可是,娃娃们一个也不要,明讨的瓜不能送,这是规矩。
待到中秋挨近,孩子们就跑去围着那些慈眉善目、热心左邻右舍的老婆婆胡搅乱缠,恳求替胡瓜寻找一户缺儿少女的人家。说妥了人家,细娃们便推选出一个脑瓜灵活、模样干净、不怯生的娃娃当“胡瓜”,领头给接胡瓜的主人先行接头。孩子们说一番例行的四言八句后,主人家就拿出月饼、点心、水果招待大家,并发给每个孩子赏钱,谈妥送瓜事宜。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梦寐以求的送瓜时刻到了。童心活泼,但也无邪,孩子们把费尽千辛万苦偷来的胡瓜翻来捡去,相中其一。孩子们央告大人剪出一个大红的喜字图案,贴在瓜上,当“胡瓜儿”的娃娃将小脖子伸长,让大人在脑顶门上梳理出一根颤颤的“钉钉猫”,又用红纸或朱红在两颊上涂抹出太阳巴,神气活现,暗示他就是观音娘娘殿前的金童,此刻奉命送子给积善人家了。
约莫初夜时分,刚巧东方一轮月出,显得空灵虚渺的天上似有祥神徜徉,善降福泽,大人们打发孩子们出发送瓜。群童簇拥着“胡瓜儿”,“胡瓜儿”抱起那个披红的老胡瓜,活蹦乱跳,踩着满地银辉,欢天喜地送“子”上门了。
盼子上门的夫妻以十二分的虔诚恭候着细娃们的光临。堂屋里,供奉列祖列宗的神龛上排开了祭祀的香案,满堂红烛高烧,香烟缭绕,瑞气氤氲。喧腾嬉闹的娃娃们临近门口时,迎瓜的夫妇立即叩头礼拜,虔心默祷。一串鞭炮过后,团团硝炯袅娜于朗朗月空,人群中帮忙的近邻敞开嗓门道贺:
积善人家财门开,观音菩萨送子来。
随着喊声,一群活蹦乱跳的娃儿蜂拥而入。进得门来,“胡瓜儿”先把怀抱的胡瓜放在桌上,也煞有介事地作揖叩头,拜过别人家的祖宗,以示香火延绵。稍待,他又抱起胡瓜,按照事先指引的路线,一头窜进这对夫妻的卧房,把胡瓜放在床中央,掀开被子,胡乱把自己笼头盖脑地藏在里面。“胡瓜儿”假寐一阵,然后扯开裤裆,故意撒几滴尿在床褥上,紧跟着就“哇哇哇”地学婴儿啼哭。声音传至堂屋,大人们随机应道:“瓜瓜儿醒嗲,妈妈喂奶奶罗!”夫妻俩急趋房内,从床上抱起“胡瓜儿”,以示缺儿少女人家痛爱子嗣,并且连声嚷嚷:“瓜瓜儿尿尿喽!”边说边走出房门,一同来到堂屋里就坐。
这时桌上已经摆满了奉祀祖先的供品,少不了月饼和糖食糕点,讲究的人家还要摆出干鲜果品。敬神完毕,这些美食全变成孩子们的口福。大人们当打圆场的观众,娃儿们成了正儿八经的座上客。桌上佳肴丰盛,美味叠盘垒盒,孩子们说了四言八句,向主人家口吐了福禄寿喜,就可以海吃憨胀了。
吃喝完毕,“胡瓜儿”便搔搔脑袋,来一段吉祥如意的话:
八月十五送胡瓜,满堂香火放光华。
观音菩萨多保佑,来年生个胖娃娃。
这虽然是陈古八十年的老套话,可大人们仍兴高采烈:“多谢吉言喽!多谢吉言喽!”盼子心切的夫妻笑口大开,急忙呼唤孩子们吃月饼,又往孩子们口袋里塞瓜子、花生,然后又给孩子们发赏钱。
到此,胡瓜节便在高潮中告一段落。
(责编 张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