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关头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斗争的战略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
  
  徐向前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对1935年9月9日深夜,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率领下,秘密脱离张国焘控制的红四方面军北上后,红军前敌指挥部得知此事时是这样描述的:“……那天上午,前敌指挥部开了锅,人来人往,乱哄哄的。我心情极坏,躺在床板上,蒙起头来,不想说一句话,陈昌浩十分激动,说了些难听的话。中央派人送来指令,要我们率队北进;陈昌浩写了复信,还给张国焘写了报告。”
  “中央派人送来指令”,当时中央是派谁送的指令?今天我们得知,当年给徐向前送党中央毛主席指令的是时任红一方面军二师通讯主任的曾思玉同志。中央为曾思玉配备了一个营的兵力和一部电台,一路护送,在红四方面军驻地的一个岔道口,将毛主席的亲笔信送给徐向前。
  
  一、草地惊变
  
  1935年9月10日,已经快走出草地的红军先头部队——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二师正在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为全军开路,红二师全体将士根本不知道发生了张国焘要危害党中央、分裂红军的事,更不知道毛主席已经于昨天晚上秘密带领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离开了红四方面军驻地,急速向最前沿的红一军团驻地开进,然后率领红军一起秘密北上,避免了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相互残杀。
  北上是中央早就决定了的,早在1935年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就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两军会合后的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并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一、三军团,军委纵队的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和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为右路军;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一方面军的第四、第九军团与张国焘的主力组成左路军。
  1935年9月10日,右路军的先头部队红二师已经向草地急速行军一天,驻扎在只有几户藏族人家的一个小庄子。藏民受国民党反动派和藏族统治者的反动宣传,在红军到来之前就已经离开庄子了,因为房子太少,除机关指挥部在房子里外,作战部队以及基层指挥员都在雪松下面的树针叶子上面露营。
  第二天(9月11日)早晨,乌云满天。约8时左右,一支马队急驶来到二师驻地。陈光师长、肖华政委前去迎接毛主席、周副主席、王稼祥、张闻天、博古、林彪、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人,把他们接到了自己住的房子里。
  曾思玉等红二师司令部机关参谋人员看到这么多中央领导同志突然到来并召开紧急会议,都感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大家怀着一颗紧张的心,静静地等待消息传出。
  
  二、领受秘密任务
  
  不错,党中央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不一会儿,陈光师长从屋子里出来,把曾思玉叫到另外一间房子里,和肖政委一同交给曾思玉一项重要任务。
  陈光师长神情严肃地说:“曾主任,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而且是十万火急的任务。”
  只见陈光师长手中拿着一封信说:“这是毛主席写给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的一封信,命你火速送交给他。你带领六团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岔路口。徐总指挥可能在今天下午由东而西经过那里,他必经过那个岔路口向毛尔盖地区去,这是你见到徐向前总指挥的最好时机和地点,千万不要错过。”
  肖华政委说:“你去完成这个任务,路上遇到各种问题,都要灵活处置,尽量避开,一切都为送信任务服务。”陈师长再三嘱咐:“无论如何要把毛主席的亲笔信送到徐总指挥手中,这是关系到党和红军前途和命运的极其重要的一封信,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但是,你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红军干部,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如果遇到意外,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设法将信送到徐向前总指挥手中。”
  曾思玉说:“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完成。”
  两位首长带着曾思玉来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开会的屋子里,陈光师长向毛主席报告说:“这是我们师司令部的通信主任曾思玉,由他来执行送信的任务。”曾思玉向毛主席敬礼,说:“毛主席,我去完成任务!”毛主席笑了:“哎,你不是给我选派担架员的曾思玉吗?主任亲自出马,一个顶两个,我相信你能够顺利完成这次送信的任务。”
  毛主席用手指着桌子上的地图说:“徐总指挥从东面来,一定会经过这个岔路口向毛尔盖去,你必须争取时间,抢先赶到岔路口等候。”曾思玉说:“请毛主席放心,坚决完成任务!”毛主席看着曾思玉,点了点头,说:“那可不是一封普通的信呀,送这封信说不定会付出重大代价,甚至还会流血牺牲的!”曾思玉说:“毛主席,跟着你干革命,我们红军战士心里就亮堂,就高兴,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也是光荣的!”
  
  三、面见徐向前
  
  曾思玉根据首长指示,立即带着六团一营和电台,火速起程。
  一营营长曾保堂是曾思玉的本族老表,由他和教导员边强行军赶路、护送曾思玉完成送信任务,边做干部战士的政治动员工作,要同志们抓紧时间快速赶路。
  经过强行军,大约下午两点左右,曾思玉和一营及时赶到了草地小山坡的指定岔路口。曾思玉立即对道路东西两端进行观察。由于下雨,地上是湿润的,马队行进过后,一定会留下痕迹,他们见地上没有马蹄印迹,判断徐总指挥尚未经过。
  曾思玉命令曾保堂营长带部队在北侧山坡警戒,隐蔽起来,以防意外发生。他派出干部观察哨用旗语信号联络等候,并带温先星和另一位姓罗的红军战士在岔路口雪松下休息等候。
  下午4点左右,嘹望哨的旗语信号舞动起来,旗语信号报告,东面有一支骑兵队伍过来了。曾思玉想,可能是徐向前总指挥的马队来了。果然,没过几分钟,几个先头骑兵奔驰过来了。曾思玉见状,立即上前,拿着信摇晃着高喊:“同志们停下,停下,徐总指挥来了吗?”
  奔驰而来的骑兵队伍立即停了下来,骑马的人都穿着崭新的军装、背着新式武器,曾思玉明白这一定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而对方一见到衣衫破烂的曾思玉他们,也就知道是中央红军的人。曾思玉马上问道:“哪位是徐总指挥?”一位挎驳壳枪的同志用手指了指后面一位骑在马上的红军说:“那位就是徐总指挥!”
  曾思玉跑步上前,向徐向前敬礼,并送上信件。徐向前接过信件,一看毛主席亲笔所写“徐总指挥收”几个字,当即拆开信封,打开信纸,阅读起来。只见徐向前眉头紧锁,脸色突然严肃起来,生气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站在徐向前身边的曾思玉此时心情极度紧张,看到徐向前紧锁的眉头久久不能舒展,不知道他会作出什么反应。只见徐向前抬头看着远处的草地,好像在想什么问题。
  曾思玉问:“报告总指挥,您有回信吗?”
  徐向前略加思索,说:“没有回信,我写个字条,表示收到这封信,签上我的名字。”并问:“你是什么职务?”曾思玉回答说:“我是红一军团二师通信主任曾思玉。”徐向前又问:“毛主席、周副主席身体好吗?”
  曾思玉知道徐向前担心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连忙说:“毛主席身体好,周副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身体都很好!”
  徐向前从旁边一位红军战士手中接过了纸和笔,写下了“毛主席,信已收到!”几个字,落款“徐向前”。徐向前将字条递给曾思玉,曾思玉接过字条,向徐总指挥敬礼后,转身离开岔路口,徐向前带领马队也快速离开了岔路口。
  徐向前的马队刚一离开岔路口,隐蔽在山冈后面的一营指战员就快速过来了。曾思玉手握缰绳,翻身上马,带领一营和电台人员飞奔北上,追赶中央红军去了。第二天上午,曾思玉一队人马就赶上了大部队。
  这次给徐总指挥送信,是曾思玉第一次见到徐向前,徐总指挥的风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曾思玉早就对张国焘反对毛主席北上方针有所耳闻,毛主席给徐向前写信,可能是揭露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妄图危害党中央的阴谋,努力避免红军内部冲突。
  曾思玉的分析没有错,当时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右路军继续北上,脱离张国焘控制的地盘,规避风险、挽救红军挽救党。毛主席的信就是向徐向前说明中央红军北上的事实真相,劝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北上,即使一时难以北上,也要团结广大红四方面军将士,跟着党中央走,今后条件成熟了回到北上的队伍中来,千万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责编 李欣)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4次阅兵。  在国家庆典时举行阅兵,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藉此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整体形象,显示国家的意志和决心。新中国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到1959年国庆10周年,每年国庆都要举行阅兵。1959年后,仅在1984年国庆35周年和1999年国庆50周年举行了两次阅兵。60年来,共
期刊
纵身一跳惊天地  挺身抗魔泣鬼神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的5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为掩护主力部队及大批群众安全转移,边打边把日伪军引向陡峭的狼牙山绝壁。子弹和手榴弹都用完了,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他们毅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他们以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民族壮歌,从此“狼牙山五壮士”彪炳史册,其光辉形象也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铸起了一座永恒的
期刊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在缅甸,中缅之间的友谊被称为“胞波”(同一个父母生的兄弟姐妹)之情。在培育两国的友好情谊上,周恩来总理和缅甸前主席、总统吴奈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总理曾9次访缅,吴奈温曾12次访华,被两国人民传为佳话。  周总理和吴奈温总统的多次互访,不仅培育了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还在两人间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情。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各国首脑为中国失去了一位
期刊
老一辈领导人中,彭真和薄一波是山西籍人。他们对山西缺水的情况有切身的体会,因此也就特别关心引黄工程的进展。我们每次看望彭老和薄老,第一件事就是要详细汇报引黄的情况。薄老听了引水和修路的情况后,高兴地对别人说:“山西是在踏下心来干实事哩!”彭老在他93岁高龄时,欣然命笔,为引黄工程题词:“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人民治水事业新的里程碑!”他说:“我如果能行,也要为山西引水修路搬—块砖。”彭老、薄老都是德
期刊
新芽绽绿是因为旧的叶子成了肥料,生命缘于代谢。所以有人说,4月是残酷的季节。责备我们只看到蓬勃的生,却忘了深沉的死。海南是4月的。它4月诞生,4月曾因宏观调控而失声;博鳌论坛在4月,中美“撞机”和“琼民源”破产也在4月。它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别忘记过去,记得鲜艳背后沉重的负荷。它更是一种预报,预报曲折之后无可阻挡的新生。    民国时期  孙中山:首倡开发第一人    孙中山的理想:  开发海南在
期刊
2005年6月22日上午,新疆霍城县境内兵团农四师第六十四团的“草原之夜风情园”内,伴随着缓缓响起在风情园上空的《草原之夜》的歌声,原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导演张加毅的长子张江舟手捧着骨灰盒深情地说:“爸爸,按照您的遗愿,我们把您托付给可克达拉人民,让您能够随时感觉得到、听得到、看得到可克达拉的巨大变化。生前您特别喜欢与人聊天,以后,从您面前走过的朋友都会与您说话的,相信您在可克达拉是不会感到寂
期刊
一、被傅作义收为义子,取名“雨中”    1928年,时任天津水旱码头稽查处处长的大祖父韩占彪,回山西太原出差,顺便回家乡探望我的爷爷。那年父亲16岁,已长成了大小伙子。大祖父见父亲聪明英俊,就把父亲带到了天津,在天津大沽口陆军指挥部第一警备兵舰报了名,成了一名军人。一年后父亲随部队返回太原,在阎锡山警备司令部执法队当队长。这个差事,令父亲感到做人的不易。跟大祖父商量后,父亲在一次执法中不辞而别,
期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是一个人的漫漫人生。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这60年中对祖国、对人民做出有益贡献的人。在山西,尤其不应该忘记造福人民的引黄工程,和那些为引黄工程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人。  我直接参与并主持引黄工程事务长达16个年头。在共和国60华诞的盛典时刻,回望过去是很有意义的。不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只能就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文献作简要的整理,至于工程的
期刊
阿比西尼亚:随同法西斯装甲纵队向亚的斯亚贝巴进军的一名美国记者,公元1936年4月18日    通向阿拉基山口的陡坡让人惊叹不已,他们以惊人的工程技术和体力,在如此陡峭的大山上硬是凿开了一条可供骡马登攀的道路。我们一路爬坡,一副全景在我们背后渐渐展开,似乎有人往回翻着日记,展示我在这7个月的战斗中走过的全部路程。将近山顶,我站了起来,回首看了最后一眼。在东面,我可见高原向丹卡利地区低倾,阿加梅一带
期刊
“有钱不如有文化!”    80多年前,四川省芦山县一个久居大山的乡村土绅士外出经商,回家后,他叹了一口气,往太师椅上一躺,几天不说一句话。  3天后,他把大哥、三弟叫来商量,三弟兄关起门来讨论了一个下午,得出一个结果:“凡是能读书的儿女,都送出去读书。”他们还用“以近大同”4个字,为后辈定下排行。  这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抗战英雄乐以琴的家。最近,记者走进了四川省芦山县城,追访71年前的空战英雄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