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丁香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清宣统二年二月十五,也就是1910年4月4日午时,苏州一个普通的古老小巷,春天里的阳光懒洋洋透过丁香树洒向地面,巷子里的人们大都在午睡,一切都静悄悄的,忽然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宁静……
  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们发现了这个被遗弃在巷口奄奄一息的女婴,他们议论着,但没人施以援手。这时,一个年轻的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传教士从旁边经过,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女婴。这个年轻的外国女教士是美国人,名字叫白美丽,她把女婴抱回教堂后,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孩子也要有个名字啊,一天,白美丽看着教堂外的丁香树上开满了白色的丁香花,花团锦簇,非常美丽,再看看怀中的孩子,她和丁香花一样的美,便为这个孩子取名字叫作白丁香。
  白美丽决定完全按西方的教育模式来教育丁香,让她上西式学堂,请人教她钢琴,教她讲英语。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小丁香过着安逸的生活,外界的纷纷扰扰似乎都与她无关。养母白美丽每日和她一起朗诵《圣经》,唱《赞美诗》,养母希望小丁香将来成为一个忠实的基督徒。
  小丁香十五岁时,养母白美丽送她到东吴大学学习。
  二
  丁香上大学时,正值军阀混战,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目睹了这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聆听了一次校内共产党人的演讲,知道了马列主义思想是拯救中国劳苦大众的思想,她想,这不就是自己所苦苦寻找的吗?后来,她参加这类活动就慢慢多了起来,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当丁香把自己參加的一些活动告诉养母时,养母非常惊讶,她不明白丁香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她非常反对丁香去参加这类政治活动,她告诉丁香拯救劳苦大众由《圣经》里的耶稣来完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女孩子不要参加乱七八糟的活动。
  丁香很忧郁,她的一切都是养母给的,不听她的话意味着背叛,她也不想有这种结果发生,这段时间丁香很痛苦,直到遇到了一个男生,她的痛苦才有所转变。
  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东吴大学的活跃分子,受到革命的思潮影响较早,经常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到街上演讲、游行,她的名字叫乐于泓。渐渐地,乐于泓每次演讲的听众里总会有一个美丽的女孩,扑闪着大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演讲。在一次演讲结束后,乐于泓主动叫住了丁香。
  “您好,我叫乐于泓,我们认识一下好吗?你叫我阿乐好了。”
  “我认识您,你可是大名鼎鼎啊,我叫白丁香。”丁香红着脸回答道。
  “我来自南京,祖籍是苏州太仓,你是哪儿人?”乐于泓望着可爱的丁香问。
  “我是苏州本地人,我们也算是老乡了。”丁香高兴地说。
  从此,两个年轻人经常出双入对,一起宣传革命思想,一起上街游行,太湖之滨、虎丘塔下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一起弹琴、一起吟诗、一起共话理想,畅想未来。
  然而,丁香与养母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于发生激烈的吵架,后来,她被养母赶出了家门。
  丁香于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
  三
  阿乐家境贫困,大学尚未完成学业便不得不辍学,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从此开始和丁香鸿雁传书,寄托情思。
  阿乐拉得一手好二胡,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拉着如歌如泣的二胡寄托对恋人的思念。有时望着窗外的丁香树,想起远方恋人丁香,吟诵着他常和丁香共同喜爱的李璟的词《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芭蕉弯弯如月牙,丁香凄凄似别离。
  丁香欲减别离痛,却频增几多恨。
  离别话语在耳畔,心语丝丝在道旁。
  怎知离愁恰难渡!
  丁香大学毕业后,按照组织要求去了上海,协助阿乐工作。1931年的上海,正处在白色恐怖统治下,许多党的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共产党人被捕并被杀害。
  面对生死考验,阿乐向丁香求婚,丁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向党组织请求批准他们结婚,1932年4月,党组织正式批准他们结婚。他们在自己的出租房里秘密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礼炮、没有花轿、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阿乐感到亏欠丁香很多,说等革命成功了,一定为她补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丁香对阿乐说有他在身边是最大的幸福,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对革命夫妻是甜蜜的,他们一起完成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婚后不久,丁香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阿乐时,阿乐把丁香紧紧拥在怀里,他要一辈子对她好,等革命成功了,让她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不久,上级党组织安排丁香到北平执行任务,临别时,阿乐用二胡拉了一首深情的曲子,表达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一曲终了,两个年轻人紧紧拥抱,丁香用额头紧贴着阿乐的脸。
  “我会回来的,为了你和孩子,到时我们一家三口会团圆的。”丁香流下了泪水,哽咽地说。
  “到北平后,我不在你身边,要学会照顾自己,执行完任务后早点回来。”阿乐捧起丁香的脸,目光柔和,他深深地吻了一下丁香的额头。
  丁香到北平不久就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了。敌人开始对丁香威逼利诱,想让她投降,以便供出更多的共产党员。
  “丁小姐,你这么年轻漂亮,还是东吴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干吗要做这掉头的勾当呢?现在悔改还来得及,只要你说出你知道的所有秘密,可以保你不死。”敌人开始审讯这个女共产党。
  “我们共产主义事业是天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共产党人是为天下穷苦人做主的。”丁香毫不屈服,把头高高昂起。
  “你不是穷人出身,你受到很好的教育,为何要造反与政府对着干,这样做的后果你是明白的。”
  “我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将无怨无悔!”丁香坚定地说。   敌人最终没有让丁香屈服。
  后来,丁香被押到南京雨花台并被杀害,她腹中的孩子才3个月,这一天是1932年12月3日。
  四
  阿乐后来也曾被捕入狱,在狱中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斗争,国共合作抗日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之后的阿乐重新回到革命队伍,随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思念丁香,他会拉起自己为丁香而编的曲子,如歌如泣,常常一个人向着南京方向望着,因为那儿有一个他深受的人。
  因为阿乐深深地爱着丁香,他多年来一直未娶,在他的心中无人能够取代丁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阿乐此时还在行军的路上,他向着南京的方向流着泪自言自语地说:“丁香,我们当初为之奋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你好好安息吧,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去看你。”
  1951年,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奠基兴建,此时的阿乐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正在进军西藏的路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丁香,已为她整整守身18年。阿乐在作战之余,常常吟诵一些关于丁香的诗词,把思念寄托在一首首诗词当中。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
  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18军上上下下都知道阿乐和丁香的爱情故事,都为阿乐对爱情的忠贞所感动,战友们也在积极为阿乐物色对象,但阿乐一直委婉拒绝,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时钟曼的女孩出现。钟曼是18军军部女通讯员,是一个温柔而知性的女孩子。有一天阿乐无意中看到了时钟曼,他惊呆了,这不是丁香吗?他好久才回过神来,这是现实中的时钟曼。
  阿乐决定向时钟曼求婚,时钟曼也了解阿乐与丁香的爱情故事,她不想成为丁香的替身,她要考验一下阿乐是否真心爱她,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发现阿乐是真心喜欢自己,便答应了阿乐的求婚。
  婚后不久,他們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女儿。阿乐为纪念亡妻,为女儿取名叫乐丁香,希望女儿将来像丁香那样美丽,像亡妻那样坚强不屈。
  阿乐后来转业至地方,先后在西藏、安徽、东北工作。1982年,这一年是丁香牺牲五十周年,阿乐带着女儿乐丁香来到南京雨花台,为纪念亡妻他和女儿在丁香牺牲的一条小路边栽下了一棵丁香树。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听了阿乐和丁香的爱情故事后都非常感动,跟着栽下了一棵棵丁香树,时间长了形成了一片丁香林,每到春天丁香开放,纯白似雪,香味扑鼻。
  此后,每年清明节阿乐都要和妻子及女儿一起到南京雨花台祭奠亡妻丁香。1989年清明节,阿乐最后一次来到南京雨花台,他坐在自己亲手栽下的丁香树下,对妻子和女儿说等他去世后一定要将他的骨灰埋在这棵丁香树下,他要好好陪伴丁香。
  1992年,阿乐在沈阳病逝,第二年,乐丁香按照阿乐身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带到南京雨花台,埋葬在他亲手栽下的丁香树下,让他永远陪伴着爱妻丁香。
  今天,南京雨花台这片丁香林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条丁香路如同阿乐和丁香曲折的爱情,向林中延伸……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我左手腕大拇指下三厘米处有一处伤口,缝了四针。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但每当自己凝视那四横一竖的伤疤时,心就隐隐作痛。  那应该是我十五六岁时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我们那一带山区农村很穷,农民除了到生产队出工挣廉价的工分,唯一能给家庭创收的就是去山上割荆条编荆笆,卖给当地的小煤矿。荆笆半尺来宽,一尺半长,四根竖擎(支撑荆笆的木条)上稀疏地编上一些荆条或其他藤类植物,很简单。荆笆被小煤矿填充顶板用,好
期刊
神女的眼泪  从西藏回来很多天后,看到季羡林先生书中的一个章节,讲中国古代求雨的巫术是由妇女或是女巫做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妇女总与求雨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呢?当看到这儿,我就想起了高原的湖泊。为何?因为女人爱流泪,那些遍布高原的湖泊都如女人的眼泪,一滴一滴滑落下来,在大地上汇成了一个个的湖泊。她们为何伤心?是为了爱抑或她们看到身边人的辛苦,便流泪了。  假如有一天,女人们不会流泪了,那么,一
期刊
朋友送来了一株西红柿苗,小小的,只有一寸半高,栽种在小小的花盆里。当时仔细观察一下,这株西红柿苗,瘦瘦的、纤纤的、弱弱的,还有几片干枯的叶子,好像随时都有夭折的危险。  我把这株西红柿苗放在了窗台上,定期浇水,过几天看一次,一個星期过后,干枯的叶子多了起来。可能是夏季太阳炎热的原因吧。于是我就把它转移到了阳台的背阴处。  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小小的西红柿果实露头了,米粒大小,叶片也没再发黄。绿绿的
期刊
从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开会的那天开始,我就在想究竟坐哪班车来,最终选择了凌晨5点到站的车次,就是为了到站后可以去天安门看升旗。  火车提前十分钟到站,出了站台,很不幸,自己转向了。我在火车上已经咨询过,去天安门的话,打车也就十几块钱的样子,可问了几辆出租车都要三四十块。最后和一位徐州来的大哥一起打了一辆车,他去协和医院看病,我们拼车而往。原以为自己今天会去晚了,到了那里才发现,居然早了!因为即将冬至,
期刊
放眼望去,很远的地方亮起了一盏灯,忽闪忽闪的。我不怀疑那是一支鬼火,如果是鬼火,它应该向我走来,至少是给我发出一个约会的信号。可我观察了好久,那盏灯除了具备光的全部伦理道德之外,其他手段好像不属于它操控的领域,就那么不失礼节地放着光,直到月落星移,看它的我站姿踉跄。  夜幕下万家灯火,为何独钟远方那一盏?说白了是因为它在我眼瞠所能顾及的最远射程内的猎物。虽说是猎物,但注定我只能观望和守候,时至今日
期刊
这辈子,她永远忘不了那双深幽的眸子,那双像来自外太空一样纯净的冰绿色的眼睛。  他俩住在同一条巷子,却素来没有搭讪过一句话,偶尔路上两人碰面,她害羞地低垂下头,总被他摄人心魄的眸子捕捉,亦很快被他锐利地目光打败。每次她都迅速地关闭眼帘,而脸上腾升起的层层羞赧红晕使她局促不安,只能窘迫地疾步从他身边溜走。那会儿,她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铿锵有力。短暂的晕眩占据了她的大脑,或那一霎完
期刊
没去过鼓山的福州人,可能很少。  我头回上鼓山,三月,那年十二岁。从三牧坊校园出发,汽车迎着太阳而去。一路上,小伙伴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已上过鼓山的伙伴,更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不多久,车到山脚,下车进山,大伙沿着石磴拾级而上。我肩负蓝花被,人小背包大,举步维艰,伙伴们和我一样,气喘吁吁。虽然春寒乍暖,寒气并未消尽,但大家已汗流浃背,小脸蛋像入秋的苹果,泛出一层红晕。长长的
期刊
一  我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在这个孤冷的冬夜里。我怎么又想起了那个秋夜呢?是冬日里太冷,秋日里还暖吗?  一地的黄叶,风刮得哗啦哗啦地直响。那树,把天挤成了一条缝,灰色的……  二  我说:“我们紧靠着一起走。”  你害羞地笑着说:“你胡说,没有,根本就没有。”  我说:“你跟着我走。”  你说:“去,没有,也没有。俺自己走。”  我说:“我停下来叫你。”  你娇羞地说:“去。”  我问她:“路的北
期刊
七岁那年,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爸爸努力地挣钱,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她。十四岁那年,爸爸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叔叔很好,经常给奶奶送点钱过来,可是,每次奶奶拿到叔叔那点钱之后,总能听见叔叔婶婶无休止的吵架。  小雨和奶奶相依为命又过了两年,奶奶为她洗衣做饭,她也为奶奶洗衣做饭。终于有一天,他们没有饭再做,没有衣再洗了。就是那一天,十七岁的小雨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站在村头向她洒泪挥手的奶奶,离开了。  城里花花
期刊
当我第一次看到她——书,便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了解她,时间不长,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这缘一旦结成,便不想戒掉。在窗前的阳光里,在檐下的鸟鸣里,在落日的余晖里,在床头昏黄的灯光里……无时无刻不能与她约会。深夜是最宜于读她的时候。此时,夜阑人静,双手捧着她,任思绪在天地间驰骋。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翻阅人世千般气象,触摸她的故事经脉,展读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