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析:
《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风格活泼,描述生动,在准确说明的前提上,形象地介绍了松鼠外形、习性等。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对于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都有所认识。但是对于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却从没有注意过。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后题与文中相应句子的对比学习,体会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2、学以致用,进行说明文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艺性说明文第17课《松鼠》,看老师板书课题(17 松鼠 说明文)读课题。
首先,检测词语:
〖课件〗
读过课文你会发现,课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特点、机警敏捷的特征、高超的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课文 体会表达方法
(一)、体会第一组句子
上节课,我们收集了松鼠的信息,并逐条记录下来。这节课完成课后第二题的学习,这三句话都是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松鼠》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先来看作者对松鼠外形特点的介绍。
〖课件〗
XXX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在介绍松鼠外形时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作者介绍松鼠外形时,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描写有序,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吗?
〖课件〗
形象的语言代替松鼠的画像,这语言多么生动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更多的笔墨去写松鼠外形最明显的特征——尾巴。我们来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写的?
〖课件〗
知道什么是帽缨吗?(出示帽缨)
帽子上的穗状装饰物就是帽缨,把松鼠的尾巴比成帽缨。像这样把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做比较,突出其外形特点的说明方法就是打比方。
〖课件〗
作者就是这样先写松鼠尾巴的形状,把它比作“帽纓”,表现出尾巴的美丽;再写它的姿态,能“一直翘到头上”;最后写具体功能,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尾巴的奇特之处。这样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让没有见过松鼠的人,也能知道松鼠尾巴的样子。)
这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性文的一个特点,
【课件】
再来看这句话,XXX你来读吧?其他同学仍然是边听边思考,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课件〗
谁来说?
(体形、体长、尾长、体重)
同样都是写松鼠的外形特点,这句话与课文中的句子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写的什么好处是什么?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一连串的数字直观、严谨、准确,简洁明晰,让人一看就清楚了。)
(二)、体会第二组句子
来看这句话。
〖课件〗
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窝的大小。)
根据这句话,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吗?
〖课件〗
作者是怎样将松鼠搭窝介绍清楚的?
(一方面用了表示顺序的词,另一方面用了许多动词。)
请用横线画出松鼠搭窝的动作的词,圆圈画出顺序的词。
在这一系列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呀,连续的动词就将一只聪明、可爱、灵巧的松鼠跃然纸上,作者不仅抓住了动词。有关顺序的词呢?
(先、再、然后)
这就叫言之有序,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你能用这样有序的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一件事的吗?
作者在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有精炼的连续动词,有科学严谨的关于顺序的词,还有生动的修饰词,既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信息,又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活泼。
(三)、体会第三组句子
再看这组句子,请两位同学读,这两句分别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课件〗
〖课件〗
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一看就清楚明了。
第二句抓住了动词,形容词,写了松鼠换毛,形象的展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特点,句子很生动。
(四)、与《太阳》一文作对比体会表达方法
所以说,不同的说明文,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场合的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都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还记得《太阳》一课中,为了说明太阳大的特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列数字、作比较)
这样介绍,我们一下子了解了太阳大的特点。
同学们,同样都是说明文,它们的语言风格却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松鼠》一文的语言特点是生动活泼,《太阳》的语言特点是平实。
三、初试身手 掌握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日记本,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请2——3位同学读自己的小练笔。
四、总结升华
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可是不论怎样都是要把事物说明白了。
《松鼠》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风格活泼,描述生动,在准确说明的前提上,形象地介绍了松鼠外形、习性等。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对于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都有所认识。但是对于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却从没有注意过。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后题与文中相应句子的对比学习,体会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2、学以致用,进行说明文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艺性说明文第17课《松鼠》,看老师板书课题(17 松鼠 说明文)读课题。
首先,检测词语:
〖课件〗
读过课文你会发现,课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特点、机警敏捷的特征、高超的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课文 体会表达方法
(一)、体会第一组句子
上节课,我们收集了松鼠的信息,并逐条记录下来。这节课完成课后第二题的学习,这三句话都是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松鼠》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先来看作者对松鼠外形特点的介绍。
〖课件〗
XXX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在介绍松鼠外形时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作者介绍松鼠外形时,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描写有序,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吗?
〖课件〗
形象的语言代替松鼠的画像,这语言多么生动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更多的笔墨去写松鼠外形最明显的特征——尾巴。我们来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写的?
〖课件〗
知道什么是帽缨吗?(出示帽缨)
帽子上的穗状装饰物就是帽缨,把松鼠的尾巴比成帽缨。像这样把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做比较,突出其外形特点的说明方法就是打比方。
〖课件〗
作者就是这样先写松鼠尾巴的形状,把它比作“帽纓”,表现出尾巴的美丽;再写它的姿态,能“一直翘到头上”;最后写具体功能,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尾巴的奇特之处。这样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让没有见过松鼠的人,也能知道松鼠尾巴的样子。)
这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性文的一个特点,
【课件】
再来看这句话,XXX你来读吧?其他同学仍然是边听边思考,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课件〗
谁来说?
(体形、体长、尾长、体重)
同样都是写松鼠的外形特点,这句话与课文中的句子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写的什么好处是什么?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一连串的数字直观、严谨、准确,简洁明晰,让人一看就清楚了。)
(二)、体会第二组句子
来看这句话。
〖课件〗
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窝的大小。)
根据这句话,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吗?
〖课件〗
作者是怎样将松鼠搭窝介绍清楚的?
(一方面用了表示顺序的词,另一方面用了许多动词。)
请用横线画出松鼠搭窝的动作的词,圆圈画出顺序的词。
在这一系列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呀,连续的动词就将一只聪明、可爱、灵巧的松鼠跃然纸上,作者不仅抓住了动词。有关顺序的词呢?
(先、再、然后)
这就叫言之有序,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你能用这样有序的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一件事的吗?
作者在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有精炼的连续动词,有科学严谨的关于顺序的词,还有生动的修饰词,既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信息,又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活泼。
(三)、体会第三组句子
再看这组句子,请两位同学读,这两句分别写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课件〗
〖课件〗
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一看就清楚明了。
第二句抓住了动词,形容词,写了松鼠换毛,形象的展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特点,句子很生动。
(四)、与《太阳》一文作对比体会表达方法
所以说,不同的说明文,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场合的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都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还记得《太阳》一课中,为了说明太阳大的特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列数字、作比较)
这样介绍,我们一下子了解了太阳大的特点。
同学们,同样都是说明文,它们的语言风格却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松鼠》一文的语言特点是生动活泼,《太阳》的语言特点是平实。
三、初试身手 掌握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日记本,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请2——3位同学读自己的小练笔。
四、总结升华
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可是不论怎样都是要把事物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