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要重视审美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到方面全面发展。”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荡气回肠,人物鲜活生动,这些都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必备素材。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无法从中获得情操的陶冶。究其原因,教师没有摆正美育的地位,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失去了历史应有的魅力。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着非 常好的条件,恰当地利用教材这个大宝库,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美育教育,能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是有特别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红军徒步走万里长征时,一部历史史诗,一部电影,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当时艰苦恶劣的环境,以及红军战士们顽强坚持的毅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历史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时时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素养。历史学科作为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既具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价值,又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还具有帮助人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强素养的伦理价值。历史学科的性质和地位决定我们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道德素养培养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并作为该学科教育的灵魂。魏书生先生说过:“初中学生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效率,远远超过接受一个音阶的单调的说教。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对学生心灵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热爱祖国的热情,与历史英雄入物心连心的激情深入灵魂,从而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3.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别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的审美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在个体的需要层次上仅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人的生命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和谐发展,进行美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历史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
  历史教材中,美无处不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珍品,闪光的思想和杰出的科学发明,这给美育渗透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很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成语故事的典故美。《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笨鸟先飞》、《不耻下问》、《闻鸡起舞》等典故时,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一种渴望学习,不怕困难,万事皆有可能的信心与决心,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与态度!《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霸王别姬》等故事,既让学生容易接受、记忆,又向学生展示了项羽、韩信率领士兵们奋勇杀敌、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悲壮之美。这样的教学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使学生在审美的感受中得到思想的启迪。
  2.诗词歌赋语言美。我国是个诗的国度,词的海洋。唐诗宋词美不胜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诗词对美育的渗透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引导学生诵读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旌旗十万斩阄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那种豪情万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领悟到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引导学生诵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等,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深深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并从中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爱恋!
  3.古典艺术美。半坡时期的彩陶绘有富于变幻的花纹,是原始艺术的结晶。商周的青铜艺术,造型美观,形态生动逼真,工艺高超,花纹典雅古朴,给人以庄重严整的形式美感。屈原的《离骚》,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揉成一体,达到思想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充满了雄心壮志,给人以美的联想。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都达到高峰,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华横溢的王维能诗善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自然风光赋予诗情画意。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他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充满震憾人心的艺术美。
  4.道德文化美。道德美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审美教育,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两袖清风,为官清廉的于谦;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5.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美
   从中国史来看,从尧舜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华夏儿女创造美的过程。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制作耒耜,遍尝百草是创造美;商汤勤于政事,唐太宗善于纳谏是德政美;汉昭君出嫁匈奴单于,张骞出使西域是献身为国贡献美;孙中山“断发改装”,将毕生精力用于拯救民族灭亡,李大钊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将是赤旗的世界!”为民主革命奋斗终身是崇仰真理的信念美。历史的画卷绚丽多彩,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因而社会美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的特定任务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学知识教育,也不可能指导学生专门去从事艺术实践而掌握美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教学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虚假,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必须符合史实、符合辩证法、符合社会进步论。引文要真实妥当,对形象的描述要有依据,以历史知识为内容而拓展的各种活动,也必须符合教材与史实的基本内容。
   二是要注意情感和理性知识的关系要摆正。美育强调形象、情感,历史教学则注重史实的连贯,逻辑与辩证,属于理性范畴。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众多的形象素材只选重点的,没有形象素材的则设法使之形象生动。每一节课形象的闪光点不能多,有一、二个足矣。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既显示整体谐调的美,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教师要善于唤起或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是一种感情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特殊的能动作用,注意控制学生的心理动向,让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沉浸于教学目的所设想的美感中,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
  总之,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学中的素材,要善于发现美,并及时渗透美,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使历史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接受知识,享受教育。
其他文献
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出色的语言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本身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试想,小学生又好动、好玩、好奇,那种程式化、机械化的语言势必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厌恶。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向导,情感是最好的学习催化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课堂上处理的是“小”数学,折射出来的是“大”道理,如果再加上精彩语言的点缀就更能“迷”倒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本文就如何正确指导学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培养一个人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要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笔者对此十分认同。只有自己的生活准则符合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才能为自己建立起立足于社会的基本保障。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摒弃灌输“道德知识”的学科本位思想,要努力培植学生的一些道德观念。  一、由教材本位向现实生活转变  本次基础教育课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错误,有的是由于概念或运算法则不清,有的是选择算法和列式错误,或者处理数量单位名称和答语等方面出现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要对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行心理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止和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措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由学生
教师精心研读文本,才能深入理解教材,自由驾驭课堂;巧妙设计主问题,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恰当运用多媒体,才能使文本和学生作品得以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才能
在计量器具日常周期检定、校准中,许多计量器具都需要在现场进行检定、校准,为保障现场受检计量器具所测量值准确可靠,计量器具现场检定、校准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与政策变迁,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基础与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制作了针对地方高校学生的就业及学业心理调查表并有针对性的进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目的、作用、基本原则和内容,让读者对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 校园文化  一、.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以和谐校园文化为基本目标与基本途径由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系
新课改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然而在工作中时常仍然能看到罚站、打骂侮辱学生的现象。针对这一实际笔者觉得应该设法营造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成长。因为,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从而以百倍的努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能使学生和教育与管理者本身都拥有一份阳光心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师生理解、信任、沟通和感情交融,启迪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