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必要了。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看似热闹的令人忧虑的评价现象,如花样翻新的奖励方式、充斥课堂的廉价表扬等,非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克服这些无效评价,使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呢?
  一、恰当把握评价的时机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声音:“你想的办法真是太好了”“这位男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你的朗读水平简直比老师还高”......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非常即时的评价的确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有时这样的“好心”也会办成“坏事”,老师的迅速评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挫伤孩子深入探究的积极性,“盖棺定论”同时也关闭了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探索的思维之窗。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站》一文时,请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于是很多学生都举手想回答,其中一位同学首先获得了发言权,他说:“一是这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三两分钟,快车从来不停;二是这个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这位老师一听,答案完全正确,心情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说:“啊,非常正确。这位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居然和老师想得一模一样。其他同学呢?”本以为这么一鼓励,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那无数双小手都“唰”地不见了!顿时,这位教师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其实,这位老师错就错在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回答给予了终结性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继续思考、学习的发展态势,此刻的即时评价不但没有激起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反而似一瓢冷水,浇灭了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评价的时机是否恰当,当及时鼓励时毫不迟疑,不宜立即给以评判时,就不能过早定论,而是应怀着关爱、信任和期待,运用点拨、启发、引导,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保护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才能真正地为“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目的服务。
  二、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
  学生的发展由于受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显示着不同的特点,或天赋不一,或志趣各异,或个性迥异,就个体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最近区问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作出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
  其中“因人而异”首先要因人的个性差别而异。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例如,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最大的麦穗》,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他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朗读结束后,孙老师这样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孙老师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深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同样是朗读第六自然段,孙老师因两位同学的不同个性和不同感悟而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展示了孙老师灵活掌握评价尺度的巧妙艺术,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因人而异”还要因人的学习水平而异。不论哪个班集体里,学生的智力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有余力,有的发展滞后,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高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前的孩子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孩子,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评价尺度“因时而异”,即在评价时应考察受教育者在不同阶段个体退步或进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性自身的发展状况,关注个体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事实上,班级里不同层次的群体都需要这样的评价来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一步。
  三、科学采用评价的手段
  评价中最常用的工具是语言的运用,但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应丰富评价的手段,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当前的许多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老师们在这方面动的脑子不少,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评价辅助手段,如有节奏的掌声,调子统一的表扬口号,形形色色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制作于课件中的具有声光效应的刺激奖赏,在感觉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隐隐的不安。不安的是有些评价的手段固然新颖,好像也的确使课堂气氛热闹了许多,但透过这些热闹的场面,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们的表现,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的不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关注和向往,而是热切地期盼着得到新的奖品,他们明显地表现出对这些奖赏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热爱。有些采用的评价手段还大大地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正常的课堂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四季》,为了调动小朋友们的学习积极性,别出心裁地把评价中用到的奖品设计成课文中描写的青蛙、荷叶、稻穗、雪人等有趣的形象。课堂上,孩子们为了得到这些礼物,热情高涨地满堂闹声一片。但几乎每一个孩子拿到礼物后,都是忙着欣赏,或与邻座比较、炫耀,根本就不去听别人读得怎么样,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同学是什么意见。试问,这样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的手段时应思考其是否科学有效,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该手段的运用是否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任何一种评价手段的运用,都应该为完善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而不要仅仅成为课堂的点缀,用表面的热闹非凡掩盖评价的真正意义。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手段进行评价,都应伴随着感情的投入,所谓“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像那种浮光掠影似的鼓掌打拍子,轻描淡写的口诀式表扬,怎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呢?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据相关书籍查阅,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精神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与自闭症儿童接触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据我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与自闭症儿童沟通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拥有一张名片--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一、课例背景  所谓听、说、读、写,读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识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我们一直在强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阅读策略的渗透,我们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以及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透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以及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而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一个想像驰骋的空间。音乐本又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浮想连翩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课题。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每一个化学教师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 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原因 措施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
【摘要】 小学教师要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途径是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 二、创设情景,增加体验 ;三、创设民主,让学生乐于交流;四、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五、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新理念 生活 情境 民主 需求 兴趣      《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策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在生物教学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最近我们对部分幼儿进行了一次“幼儿习惯养成情况及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
摘 要:动画的创作现可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真人实拍动画和定格动画。每种手法带来的视觉效果都不一样,要把这几种手法结合在一起做出来一部动画是什么样呢,这里面的重点就是要统一风格,往往风格的不统一导致画面脱节,从而失去了动画的乐趣。本文主题内容是在使用动画创作各种手法的同时,如何能够保证动画的风格统一,从而最终达到更好的动画效果。通过各种手法的综合利用,例如结合三维动画,二维动画还有真人实拍。让人
【摘要】情感指标已经被列入中学各学科的教育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从朗读教学入手,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生情,陶冶情操,提高对语言文字所包含情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 朗读教学 朗读能力 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倾听、图片观察、朗诵,对诗
【摘要】 本文将从“爱的行动”到“爱的成效”的前进步伐来呈现携“爱”执教带来的收获,以此来展示教师这个平凡工作岗位的别样魅力!   【关键词】 爱学生的心 教育生涯 真情      爱,我以为,是作为一个老师必备的灵魂之一。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力量绵绵不断的源泉莫过于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作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