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生性教育观浅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关心性教育这一话题。其中以张竞生为执牛耳者,他通过著书、演讲等方式,向当时的国人宣传性教育之重要性,其观点之新颖、超前,令时人和今人叹为观止。但由于当时国人的开放程度还没有那么高,以至于张竞生的思想被歪曲甚至诟骂。但不管怎么样,从今天去看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张竞生 性教育观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1921—192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三四十年代在粤东山区开公路、育苗圃、办农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时有“南张北梁”(梁是梁漱溟)之称。生平著述与译作颇多,但由于出版《性史》等著作,被称为“性学博士”,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我国第一个系统提出计划生育的学者,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性教育观点的学者。张竞生的性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美的人生观》中。本文通过《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等书,简要谈谈张竞生的性教育观,了解这位超越时人的思想家的有关性教育的观点。
  一、清末民初的性教育
  中国自汉建立了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到宋程朱理学,性道德与性观念也经历了一个由松到紧,由肯定人性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复杂过程。但到了近代,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们逐渐走向开放。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性教育问题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力倡破除传统性神秘心态,疾呼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循序渐进的性教育,让他们走进性科学的殿堂,接受性科学的洗礼。其中最早提出性教育问题的是戊戌时期的谭嗣同。他在其《仁学》中,明确提出:“而不知男女构精,特两动之机,毫无可羞丑……凡人皆不可不知之。若更得西学之精化学者,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开阐明淫理之书,使人人皆悉其所然……初无所谓淫也,更何论于断不断,则未有不废然返者。”[1]可见谭嗣同在戊戌时期就已经开始提倡广泛的性教育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些精辟的见解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到了民国初期,受妇女解放思潮的激荡,性教育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新式知识分子关注的热点之一。第一个著文讨论性教育问题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部主任、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2](P315)他于1911年在《教育杂志》发表了《色欲与教育》一文,针对当时学部大臣明令禁止学生冶游(嫖娼)一事指出:“色欲是人类及生物生殖本能,抑制绝非善策。”解决方法除以政治之力禁娼外,“教育之力使青年有彻底了解而自知节制”。[3]第一个较系统地阐述性教育的人是上海教育局长潘展公。[2](P315)这期间“以介绍性智识自命的定期刊物,雨后春笋似的忽然增加了好几种,如《新文化》、《性杂志》、《性欲周报》、《性三日刊》、《性报》,多的不及半年,少的是最近一二月或一二星期内才出现的”。[4](P250)尤为注意的是,一些影响较大的刊物,诸如《妇女杂志》、《申报》、《中华教育界》等,都刊登过性教育的文章,《教育杂志》还编辑了“性教育专号”,发表了10余位作者专论性教育的文章。像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地宣传性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讲性教育课实践的则是鲁迅,1909年,29岁的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优级的生理学和初级的化学教员。在课堂上,鲁迅应学生要求破例讲了生殖系统一部分。他一边讲授性知识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男女生殖器的构造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给当时的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夏丏尊回忆:“这事在今日学校里似乎都也成问题,何况在三十年以前的前清时代。全校师生们都为之惊讶,他却坦然地去教了。”[5]
  但以上学者都是蜻蜓点水式地对性教育加以宣传。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全撕掉性的神秘面纱,试图还原性的本来面目,进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是张竞生。
  二、张竞生的性教育观
  鲁迅是性教育的先行者,但是他只是一般地传授性知识。张竞生却第一次在北大讲坛上将“性”作为一门科学来讲授。他说道:“说及性教育一问题,关乎人生比什么科学与艺术更大。性与情感有直接关系,而对于理智也有莫大的交连。饮食是生命的起始,性欲是生命的发展。现在许多政治家专心去讨论经济,而世界的教育家竟忘却了这个比经济更重大的性欲问题。我们教育部自然是不肯把它放过的,它聘请关于性的专家,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讨论性教育的道理。”[6](P203)他还提出性教育应该“从初中起,应由训育主任庄重地解释给学生听,使他们知道生命的发展,在物质方面则为精液的发泄,在精神方面则为情感的升华。故与其当性欲冲动时做了手淫及嫖妓或种种不正当的交媾行为极易把身体摧残,而且物质与精神相连,精液多发泄则精神就不免于憔悴了,则不如保存精液使之转变为精神的作用。由这个大纲去解释,则学生明白性的冲动是什么一回事,就不至于做了种种的非为了,就能从此把精液变为精神的作用了。这样性教育的公开研究岂不胜于道学先生的一味不说与压抑为能事,以致少年于暗中愚昧无知地一味去乱为吗?”[6](P204)为了把道理讲透,张竞生以水作比喻,进一步强调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性譬如水,你怕人沉溺么?你就告诉他水的道理与教他会游泳,则人们当暑热满身焦躁时才肯入浴,断不会在严冬寒冷投水受病,又断不会自己不识水性,就挽颈引领,闭目伸头,一直去跳水死。故要使青年不至于去跳水寻死,最好就把性教育传给他。”[6](P204)
  张竞生还勇于实践,从1923年9月份开始,他以专题的形式,开始了性学的系列讲座,以宣传其性教育观,这一系列讲座以“美的性育”为主题,后来这些讲座的主要部分编入《美的人生观》一书中去。在探讨“美的性育”时,张竞生不但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且侧重于方法的介绍,并从四个层面加以详尽的论述。
  第一个层面是在儿童时期,“即夺情窦未开之前、男女儿童最要使常在一处娱乐。竹马相过日,此时彼此天真烂漫,以养成一种兄弟姊妹的亲爱。免至因两性分别太严的结果而至于涉入邪僻的心思。此时即当教示他们一朵花的雌蕊雄蕊的构造与意义,使他们知道这两个雌雄蕊便是他们两性的机关一样。到这些花蕊成熟时。就有了花粉,好似人到成年后就有精液的发现,这两样花粉合成后(即交媾)就生了果子(即胎儿)。务要对儿童解释这些事情是极普通无奇,并要向他们说如花蕊无粉,或花粉未成熟时,就使它们互相接触,则花蕊必至枯萎,花丛必大损害,这个好似男女早结婚,或太早交媾一样,能使人有衰弱病死的危险。故交媾必待到一个最适当的时期才可举行”。[7](P77)从上可见,在儿童时期,张竞生主张是从植物入手,用直观的方式,让儿童通过植物明白男女是怎么回事,清楚两性关系。同时也是通过花蕊来告诫儿童早婚早育的危害。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的生物课程或性教育课程中叶仍在应用,足见张竞生思想之超前,以及其思想具有足够的实际应用意义。
  第二层面是成年时期,此时“男女的情窦初开,实为危险时期了。此时他们受性欲的冲动好似禽兽一样的纯任自然所指挥”。[7](P77)张竞生认为这一时刻男女都为性欲所困扰,解决的方法是一方面“使他们知交媾的意义原是一种极普通不神秘的事情,两性恋爱的快乐,乃是精神上的愉快,不在肉欲的接触”。[7](P77)其实这就是要对成年人进行性教育,使他们对性不再充满神秘感。张竞生还提出,如果成年男女在得知性知识后仍然非常好奇时,就可以多参加锻炼,“使身体有继续劳苦的运动,则壮年经力有所发泄,自然免为性欲所扰乱”。[7](P77)另一方面“精神上多做功课、艺术、科学等等的勤政,自能把妄念消灭于无何有之乡。身体的困苦,精神的分驰,日间有许多事可做,夜里自然跌倒床上就睡了。这些方法自然是极好不过的”。[7](P78)张竞生的方法其实就是通过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青壮年性欲过盛,这个和现在性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忠告是何其相似。
  第三个层面是男女交媾期,这一时期张竞生认为是越迟越好,“男子总要等到三十岁间,女子约在二十左右,才为成熟的交媾时期”。[7](P78)实际上即提倡晚婚晚育的思想。这里提到,张竞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提出节育思想的学者。他在归国后就先后向陈炯明和孙中山系统地提出计划生育,但都没有成功。张竞生虽然提倡晚婚,认为生殖器越迟接触越好,但他认为男女双方在相识上越早越好,社交上越多越公开越好。因为“相识久而深知彼此的性情。因社交公开而使彼此对于对方人均有一种被人夺去的恐惧心”。[7](P78)经过这样才能使情爱方面得到最良好的结果。其实仔细看去,其思想不无一定的道理。爱情本身并非单纯的肉欲,而是更多的是双方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另外,张竞生认为爱情是不断创造和不断变迁的,所以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互相了解而走到一起的男女双方,才能将爱情保存。
  最后一个层面,张竞生提出“神交法”这一概念。张竞生认为:“男女交媾的使命,不在生小孩,而在其产出了生无穷尽的精神快乐。”[7](P79)“神交法”精而言之“意通”,粗而言之为“情玩”。[7](P314)一方面得到了性教育,另一方面又没有小孩子的负担。
  总之,张竞生认为,性育不过是娱乐的一种,其作用是利用性欲的精力促进一切思想上、艺术上及行为上的发展,使性力变成最有出息的功效。
  三、结语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张竞生系统的从儿童到成人的性教育观。虽然张竞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学教育,但其思想仍然是比较科学的,甚至是超越时代的。无怪乎鲁迅曾说:“至于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会这样说的。但事实上爬很难……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二十五世纪……”可以说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到了现代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就社会现实来说,我国的现代性教育是不完整的,在中学课堂上也只是蜻蜓点水似地提到一点,全靠学生自己摸索,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还是非常远的。这种性教育对现代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觉得现代教育学教应该回过头去,看看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如何探讨性教育这一问题的,汲取他们的一些精华,这更加有利于中国现在性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仁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1:305.
  [2]张培忠.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8.
  [3]陆费逵.色欲与教育[J].教育杂志,1911,(9)转引自朱梅.20世纪初中国的性教育[J].南京大学学报,2001,(1):150.
  [4]潘光旦.优生概论(下编,收在《民国丛书》(第1编第20册)中)[M].上海:上海书店,1989:250.
  [5]夏丏尊.夏丏尊散文选集.鲁迅翁杂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222.
  [6]张竞生.张竞生文集.美的社会组织法[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7]张竞生.张竞生文集.美的人生观[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8]鲁迅.鲁迅全集.两地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以此来实现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实验 生活    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感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
摘 要: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新课标,控制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贯彻新课程理念,创建新颖、实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有助于新标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 化学必修课 教学思考    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已整整六年了,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感触颇深。新教材实施伊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全部摸索前进,经历了困惑和挫折、不
摘 要: 在直流电桥的教学中,只讲理论往往起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介绍直流电桥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要利用电桥的平衡状态测电阻、测温度;利用电桥的不平衡状态,由电桥输出端的电压、电流反映被测量的量如力、温度的情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 直流电桥 工作原理 应用    电桥是把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参数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一种测量电路。这种测量电路
新课标提倡科学探究,强化学生过程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初中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要多方面加强学生活动与实践,培养
  目的:观察清热安神针刺法配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72例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清热安神针法配合小剂量黛力新组(针药组)和单纯
摘 要: 现在部分初中生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也不重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者主要对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习积极性 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受应试教育等多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科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使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学习,在知识、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
如何创办一流的媒体,生产出有影响、有品牌的节目,赢得收视份额,获得最大化的广告回报,用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摆在媒体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大
摘 要: 教学人员、教学资源、环境与平台因素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线教师的需求及困难,指出了教学资源、环境与平台因素对教师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 环境与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进行了广泛的
摘 要: 学生投入研究是近二、三十年在西方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文献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生投入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从单维度的研究趋向逐渐向多维度的研究的趋向转变,同时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学生投入等级层次模型。本文介绍了学生投入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学生投入 单维度 多维度 层次结构模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对学校及学习的投入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