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探索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项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列。与此同时,苏州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显示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苏州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增长,现在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座以现代经济为支撑的重要中心城市,成为国际商家投资中国大陆的首选城市之一。2003年,苏州利用外资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1位,工业总产值名列第2位,出口总额名列第3位,进出口总额名列第4位,地区生产总值名列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名列第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5760美元,是中国大陆平均水平的5倍多;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达1000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91家投资苏州。在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评出的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苏州名列第5位。
  
  百万农民大转移
  
  杨市长说,苏州农村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当年有270万劳动力窝在400万亩农田里“以粮为纲”。上世纪80年代初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适逢乡镇企业大发展,于是出现了140万农民向农外领域大规模转移的壮观场景。很快,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经济繁荣了。这是苏州乡镇企业的最大历史功绩。
  苏州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苏州乡镇企业萌生于50年代末,其间几经曲折,几多磨难,80年代初进入大发展时期;90年代一度陷入困境,历经长达6年的产权制度改革,到世纪之交走出困境重创辉煌。
  ——基本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拉开了生产力布局,形成了庞大的加工制造能力,为目前苏州制造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激活了小城镇的发展机制,一座座千年古镇焕发青春,一座座新兴工业城镇拔地而起,从而使得苏州的城市化战略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
  ——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带动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乡镇企业还给苏州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已经在全国叫响。苏州乡镇企业在初创时期,可说是一穷二白,步步艰难,于是就有了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四千四万”精神,有了“年年困难年年过,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有了“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精神,最终凝聚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张家港精神”。这样一种精神,又从创办乡镇企业延伸到拓展开放型经济,从农村推广到城市,不断激励着苏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小苏州变成大苏州
  
  杨市长说,有着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古城,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早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苏州就已经是民族工业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摇篮,曾以中国的商贸重镇而被列为世界10大城市之一;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战乱,工业衰败、商贸凋敝,从而沦落为畸型的消费城市和后发经济地区。直至上世纪80年代,当农村经济已经得改革开放之先机而快速增长的时候,苏州古城却还在受制于体制、空间等诸多因素而徘徊不前。1992年,市政府作出“依托古城,开发新区”重大决策,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决定在苏州合作建设工业园区,这两个大动作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东园西区的迅速崛起,使得苏州这座中心城市终于跳出古城区的藩篱,实现了自身扩容增量的蜕变,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新城市格局。近年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展延伸至太湖之滨,一个与“姑苏繁华图”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而又能充分发挥现代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新型城市形态已经初具规模。
  经过短短10多年时间,呆滞了数百年的苏州古城突然焕发出青春活力,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建城区规模由37平方公里扩展到108.6平方公里,扩大两倍多。古城区粉墙黛瓦,传统风貌依旧;新城区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浓郁,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跨越时空的强烈震撼。2003年市区人口为216.86万人,比上年增加4.47万人,全区GDP为365亿元,比1994年增长31倍;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116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11.42亿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住房面积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就难怪苏州老百姓会百感交集:小苏州变成了大苏州。
  随着中心城市的扩容增量,苏州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完成由"农村推动型"向"城市辐射型"转变,这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根本性标志。
  
  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自从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太仓的刘家港就号称“六国码头”,苏州城里内外贸兴旺,异国商贾云集。改革开放重新开启了中国的国门,苏州人将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国外投资商也很快看上了苏州这块风水宝地。随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目前苏州外籍居民人数大量增多,同时吸纳了外来就业人员150多万,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城市、移民城市。
  随着国际资本的快速渗透,苏州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外向依存度明显提升。2002年,在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到全市就业总数的40%,全市38.6%的财政收入、78.9%的外贸自营出口和44.3%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国际资本对苏州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已经愈益明显。2003年全年新增合同利用外资124.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0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1%和41.4%。
  大批国际居民,主要是国外投资商进入苏州,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国际资本,还带来了人才、技术和市场。与当地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相融合,就形成了“杂交优势”,合力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由于国际先进技术的进入和“溢出”,苏州的制造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和提升,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原先以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基础上,高科技新兴支柱产业迅速崛起,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了57.4倍、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增长了31.3倍、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了19.8倍,医药制造业增长了13.9倍。尤其是IT产业,这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苏州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一面旗帜。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阿丹·罗格斯把苏州视为“信息时代重要角色”并列入“世界9大新兴技术城市”。他在文章中引用了罗技电子地区财务总管的一句话:“苏州已经变得完全集成化了,这里有供应基地,也有生产基地”。
  一个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转眼间变成了现代的“世界工厂”。兄弟城市纷纷探究苏州有何“秘密武器”。这个问题还是让老外来回答更好。早在1996年,国际著名的永道咨询公司受英国贸工部委派专程来苏州作投资环境考察,结论有五条:(1)绝佳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同国际广泛的联系网络;(2)通向庞大国内市场的能力;(3)完备的工业体系,开明的经济政策以及欣欣向荣的经济;(4)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遗产和素质良好的人才资源基础;(5)各级政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推动力。事隔多年,苏州的投资环境确实在进一步改善。2000年,上海某研究机构对国内10大城市进行了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测算结果是苏州位居第六,且投资效益单项指标居首位;2001年,日本《产经新闻》投资动向调查显示,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创造类企业中近半数有外迁意向,其中70%把苏州作为首选地之一;2002年8月23日香港《太阳报》报道,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布中国大陆各城市投资环境与风险最新评估分析报告,苏州位列榜首。
  
  建设21世纪新天堂
  
  杨市长告诉记者说,苏州在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是举世闻名的“人间天堂”,在上一轮发展中演变成了“世界工厂”,下一轮的目标应该是在WTO框架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进一步融合,完成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高层次回归,把苏州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化国际潮流的21世纪人间新天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构画出WTO框架下苏州发展的新理念。
  ——打造全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好“紧邻上海”这篇大文章,借助于上海的国际国内地位迅速上升之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塑造全新的政府形象。在一贯“亲商亲民”的基础上,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步伐,加大政府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以全新的政府形象面对世人。
  ——创造全新的竞争理念。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特色化趋势,在着力追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同时,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即个性和特色的激发。
  ——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在既有的良好投资环境基础上提高内涵扩大外延,全力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以确保苏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规律看,在今后一个阶段,制造业还将是苏州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而苏州的制造业也确实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并正呈现外资、民资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就整体竞争力而言,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继续抓紧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由量态扩张向内涵提高的转变。重点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加快引进一批IC、IFT-LCD为产业核心的信息制造业项目,强化提升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同时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人说,外资企业是“生脚”的,其实民资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因而,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我们在继续强固和提升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新一轮发展的火箭助推器。从苏州的实际出发,我们正在研究制订一个“LC”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计划,以快速有效地培育苏州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中,“L”代表现代物流业,“C”代表环太湖旅游业。
  苏州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内河交通运输的枢纽,随着现代高速路网的完善和三大港口的形成,尤其是苏嘉高速公路以及苏通大桥和跨杭州湾大桥的开通,苏州势将成为环太湖高速回流和南连浙闽北通冀鲁的陆路交通重要节点。抓紧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是构成苏州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苏州拥有太湖水面的4/5,太湖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屈指可数,但长期以来因行政区划的束缚未能形成大旅游的气候。这几年,苏州的古城、古镇、古典园林已吸引了近2000万人次/年的国内外游客,环太湖旅游的兴起,游客数还会成倍激增。这正是其它城市无法取代的个性和特色所在,亦将是苏州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支撑。
  随着现有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以及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逐渐形成,生产力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在上一轮发展中,为呼应上海正成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个大趋势,苏州提出了生产力布局大调整的“四沿”战略,即沿江、沿路、沿沪、沿湖部署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和旅游度假四大基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特别两个新的经济增极和五个县级市市区的迅速崛起,我们正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目前,苏州属下的五个县级市市区实际已经发育成为中等城市,对内对外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城镇体系布局经过调整也更趋合理,最终将形成中心城市和五个中等城市为载体、以经济增长极辐射走向为维系的“六大经济板块”。
  为积极实践中央和省对苏州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在致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上,苏州正继续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核心就是把苏州建设成为21世纪人间新天堂。2001年苏州提出了建设“国际新兴城市、社会主义法制城市、文化强市、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奋斗目标,其实这就是天堂的内涵所在,而其中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最具基础性和综合性。
  杨市长最后告诉记者:假如各位能每年来一趟苏州的话,就能亲眼看到苏州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到2010年就可以初步建设成为世人向往的人间新天堂。
其他文献
上海化工区靠循环经济圈吸引外资  地处上海南端、杭州湾北岸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以石油化工的循环产业链为基础的化工区。从化工区的“龙头”90万吨/年乙烯工程产出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再到分别制成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一项又一项中间化工原料,直至延伸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合成树酯、软泡材料、粘合剂、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上游、中游、下游项目相关共生,一体化聚集,形成企业之间化工
期刊
朱德同志说:“任何人如果轻视解放区战场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事业所具有巨大意义及其所已获得的伟大成就,如果轻视解放区9000余万英勇战斗人民的重要性,必将犯很大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是动员和组织全民族抗战的中心纽带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但在要不要动员民众,实行全民族抗战这一个原则问题上,国共
期刊
张自忠(1891-1940),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山东临清人。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29军,张自忠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投军救国    张自忠,1891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幼年时随父亲在江苏省赣榆县读私塾。1911年
期刊
湘南地区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铅锌矿床广为分布。本文以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部差异。在广泛收集各类相关地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与岩浆岩演化特征方面的研究,探讨花岗岩体的差异,并初步把燕山期第二、三阶段花岗岩体分别称为“黄沙坪型”和“水口山型”。在此基础上,选取黄沙坪和水口山两个矿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来探讨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差异,建立有对比性的岩浆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概念模型,并取得以下成果:
在求崛起的实践中,中部各省探索打破区划和行业等壁垒,实现城市群发展战略,目前城市群已渐成中部各地的经济隆起带。  记者在中部采访,所到了不少城市群的新鲜事。湖南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互不隶属的城市,通话本地计费,存款通存通兑;安徽芜湖、马鞍山、铜陵三个地级市人才开发与服务资源共享;河南郑州的公交车构想驶过黄河桥,到达相邻的新乡辖区;武汉城市圈将周边8个兄弟城市的工业纳入统一规则……  种种迹象表明,
期刊
中部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都在中部地区。  河南省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举手触摸秦文化,抬脚踢到汉砖瓦。山西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人们耳熟能详的有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南、湖北的楚文化,安徽的徽文化,山西的晋文化,江西的红色文化和道教文化。  在文化产业
期刊
     
期刊
毛泽东和平统一思想(1956年提出,蒋介石执政)    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如下:  (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
期刊
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行又止    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另外,自1953年韩战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
期刊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1.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如下:(1)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近百年来最暖的年份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增幅,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高的。(2)近百年来,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