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最大启示:将制度优势与治理现代化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改变着中国与世界。与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不同,此次疫情灾难的发生与演变,不是在局部,而是在全局;不是在国内,而是在世界范围;不是短期,而是长时期内,将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的人类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重建价值的巨大希望


  自从开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型,伴随着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普遍渴望一种新型的价值伦理,以使当代中国人能够在物质丰裕的时代获得心灵上的安顿。这种价值伦理的诉求,在上层建筑领域体现为一种可以统领当代人生活的意识形态,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则体现为一种人与人之间彼此相处的健康生活伦理。
  重建价值,是时代紧迫而巨大的呼唤。而对此诉求的可实现性,多数人的感受是悲观大于乐观。然而这次抗疫中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却让我们看到了重建价值的巨大希望。
  从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出动,到各地医疗机构驰援武汉;从志愿者的自发有效的行动,到民营企业家群体大规模的公益捐赠;从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的逆向而行,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建筑工人的勤劳身影;从商业公司高效的物流配送,到各地支援武汉的物资运送大军;从基层社区工作者辛苦的工作,到武汉人民令人难以置信的自律精神……
  危难面前,中国人民整体迸发出的精神能量令人惊叹不已,它让以往那些评价中国人国民性的词汇顿时失灵,什么“一盘散沙”、什么“丑陋的中国人”、什么“冷漠自私”……
  疫情洗礼中,武汉变身为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人升华为一群足可自傲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人民。
  以这样的民族形象,中国人就不用再忌惮令人恐惧的“挨骂”问题,以这样的民族品质,中国人就有可能在正剧烈展开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它们远比GDP的竞争、军事武器的较量能带来更大的征服力。

制度的优势与治理的短板


  疫情的成功防治,使我们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的巨大优越性,也使我们看到公共卫生危机中暴露出的我们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短板。
  疫情处理中,人们通常所说的“举国体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所谓“举国体制”,绝不单纯是一种体制机制,而是其背后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决定性影响。它至少包含着如下几个面向:首先是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产党的立党宗旨,这种宗旨在重大危机的政策抉择中,会自动逼使决策者选择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与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而不会屈从于利益集团的狭隘诉求。其次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经过9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已经形成贯穿中央与地方、中心与边疆、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强有力的组织力和动员力。第三是下沉到村落、社区、商业楼宇的党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基层党组织的重建工作,以及网格化管理等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使得危机之下的中国社会不会由于市场经济导致的个人原子化,而影响需要强有力组织行为才能完成的抗疫行动。第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40年建设中,社会生活中发育出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与公益组织群体,他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高效灵活,弥补了政府组织科层化管理中难免出现的疏漏和不足。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抗击疫情中出现的治理问题。从初始阶段在疫病防控与地方经济社会稳定之间的犹豫不决,到抗疫展开阶段地方行政系统效能的低下;从疫情压力下仍然顽强表现出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到全国上下不分具体情况的“一刀切”式的管理;从许多官员身上表现出的明显的能力不足,到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时宣传管理部门的手足无措……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中暴露的这些短板,概而言之,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任务没有完成,是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时代,传统的农耕社会形成的文化惯性,未能同步在社会治理中实现现代化的转型。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一方面不能丢掉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改造,其主要标志,就是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与法治化,它要求精细合理的分工、上下对称的信息沟通、重要决策的依法依规、集中统一领导与个人能动性的有机结合,等等。而所有这些现代化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显现出我们国家、政党和人民普遍缺乏的现代治理的技艺和文化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改造升级。
  回溯两个多月的疫情防治,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将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制度自信,我们将丧失根本优势,没有现代化治理的改造升级,我们就将无法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将无法有效地参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治理。

疫情正对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当代国际竞争,正面临两大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是以中国为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道路谁胜谁负的问题;二是疫情可能诱发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将面临什么样的前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接近明朗,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奋战,中国的制度、体制机制、人民的品格、中国的话语,正产生不可阻挡的冲击力与说服力,它将在广大第三世界与许多中等发达国家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将使胶着不下的东西方竞争的局面迅速明朗化。
  而第二个问题则阴影密布,前景令人担忧。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形成了G20机制,世界大国共同携手克服金融危机,以避免上个世纪世界性战争的阴影。但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奉行“美国第一”,大肆破坏国际合作机制,通过贸易战、退出国际条约等方式,近乎瓦解了G20等国际协调机制,加深了民族国家之间的鸿沟与不信任。当疫情来临,并可能诱发新的经济大危机之际,新的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将显得异常重要却也异常艰难,防治疫情这样尤其需要国际合作的重大事件,目前看不到大国之间打破偏见携手合作的可能性。疫情危机,如果叠加上经济危机,人类的前景令人忧虑。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他文献
[关键词]精英教育 过度保护 社交媒体“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今年暑假,我在翻译一本2018年的美国新书时,同孟老夫子这段久违的名言不期而遇。这本书叫《娇惯的美国心灵》,去年9月在企鹅出版社出版,面向大众的英文畅销书在取名时往往有套路可循,在主标题故作惊人之论后,经常会拖着一个长长
期刊
[关键词]国漫崛起 个人主义 共同体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绝对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它首先挤下《复联4》,成功让中国制作、体制外投资的电影作品完美占据中国电影票房前三甲。很快,这部动画电影又以接近50亿的票房,替代了2019年初刚刚掀起科幻热潮的《流浪地球》,晋级排行第二。10月11日,在电影还没有在院线下线的情况下,《哪吒》开始全网放送。据统计,在三大视频网站和B站
期刊
一、“慈善”界定及研究困境  中国本土善行义举资源丰厚。自清末引入“公益”和“慈善事业”词汇以来,经民国激荡接续,再至改革开放前30年的官办化、贬义化和后40年借鉴与发展,本土慈善事业跌宕起伏。“慈善”概念至今仍很模糊。甚至《慈善法》立法者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慈善。最终,立法者将扶危济困赈灾等传统慈善事业称为狭义慈善或小慈善,将包括小慈善以及促进教科文卫体等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在内的活动
期刊
[新发展知识·栏目导语]  2019年12月,本刊创立“新发展知识”专栏,旨在从后发国家的发展实践出发,总结多元发展经验,探索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全球发展模式。  这一栏目得到了学界的热烈响应。本期刊登徐秀丽、李小云的《发展知识:全球秩序形成与重塑中的隐形线索》,则是对“新发展知识”带有系统性的考察与研究。作者将“发展知识”置于全球秩序形成的宏观视角加以分析,指出发展知识植根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追求合意
期刊
农村是我国近六亿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土地,是粮食供给和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城市与乡村间要素的流动、整合、转换,贯穿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城乡关系也因此成为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线索。2020年,随着最后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变。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这是继2017年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再次将乡村振兴
期刊
[公益理论与公益实践·栏目导语]  2019年,在敦和基金会的支持下,修远基金会承担了“中国公益实践与理论的本土化转型研究”项目,旨在推动公益实践与思想生产的融合,建构中国特色的公益理论。该项目的成果,将陆续在本刊 “公益理论与公益实践”栏目刊登。本期,我们将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呈现中国的公益组织是如何在中国自身的慈善资源的基础上,消化外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公益形式的。  高小贤从她在陕西妇女
期刊
[关键词]扶贫 土地增减挂钩 县域发展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当下影响扶贫攻坚最主要的政策之一是土地增减挂钩,即贫困县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交易来获得巨额资金,笔者将其称为“土地扶贫”。这一政策的背景,源于《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按照人均5.7万元的标准,这就需要将近5700亿元。显然,只靠中央和省公
期刊
[县域研究·栏目导语]  本期“县域研究”专栏继续关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域社会在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活于其间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讨论当前县域教育发展与土地扶贫政策遇到的现实困境。林小英等人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着未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发展。但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对教育规律的认知误区、条块分割的教育
期刊
庚子年的疫情危机,正严重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由疫情危机诱发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将极有可能改变中国与世界的走向,终结旧的世界,开辟新的秩序。  认识疫情危机,把握其变化规律,掌握未来的主动权,正成为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如何判定危机的性质  新冠病毒疫情危机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但其演化的突出特征却是扰乱现有经济社会秩序,诱发经济危机与社会政治危机。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公共卫生危机的运动
期刊
在《文化縱横》2020年4月刊的封面专题中,我们集中讨论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挑战。然而仅仅两个月过去,病毒的阴影就已经笼罩全球,成为一场全人类无处幸免的灾难,欧美发达国家更是成为此次疫情的“震中”。病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其对人类社会的次生性影响则更为深远:它加速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很可能会重构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甚至会撼动人类文明的一些底层理念。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