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个终生的旅程,因为每天都会带来新的东西,你学到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并且改变着你,所以要智慧的学,好好的学。好的学习者经常在课堂上或在课后提问题。他们甚至互相提问,并且尽力找出答案。知识来源于质疑。学问,就是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会“答”问题。创新教育就是建立在源于好奇、兴趣之上的问题探究。
  教育心理学家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課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五、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具有亲和力,从外界环境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提出和探讨问题的氛围。一是抓住学生每一次提问的机会,对学生的质疑、好问、多问、深问、怪问,教师都应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并对学生的发问能耐心倾听,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
  六、“让学生提问”,从每节课做起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其他文献
摘要:背景介绍导入,直观演示法导入,设悬念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图片导入。  关键词:导入 语文课 方法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而我们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大量存在。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的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难培养他们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小学语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位老师都想使自己的课堂精彩、高效。所以老师们都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课、备课,会花很多心思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甚至也会搜集很多资料组织试卷,进行测验考试,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业评语的重要性。  翻开学生作业,看到的多是红色的没有生气的对、错号,优、良、差的等级抑或是很中庸的分数。总之一切都很正规也很公式化。尤其是高三的作文教学,批改时间有限,只批改一个分数的时候居多。这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
期刊
关键词:古诗词 提高 兴趣  摘要:掌握基础知识,熟知基础内容;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故事,点燃诗心;举一反三,类比学习;到生活中去学习。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
期刊
仲尼曰:“宽以济猛,猛以濟宽,政是以和。”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笔者认为,这一原则,也可以作为治班之道,在收放之间,科学有效地管理好班集体,彰显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一、把握工作策略的松与紧  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生源来自于镇上两所公办小学和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一接手新班级,作为班主任的我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熟悉班级学生,尽快形成班级认同感和凝聚力。为了迅速掌握学生情况,我首先做好学生
期刊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写作文普遍感到头疼。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为完成教师交给的作文任务,要么胡乱凑合几百字交差了事,要么从作文选等资料中改头换面伪造一篇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的语文教学与写作能力训练相脱节。笔者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精读勤练。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消化與吸收。首先要精读。书山如海,一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涉猎所有的书,只能精读课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使我们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体育课堂中同样如此,这也正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标准》的中有一条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上包涵学习小组建设、目标引领、合作探究、小组激励和老师调控等方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效果:  一、合作学习促进师生本位回归  合作学习,以小组内讨论探究的形式,促进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种子,将学生的最大潜力发掘出来,真正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
期刊
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会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只听你们老师的话,你们老师给我家孩子好好管一管。”听到家长这样的话,我觉得很无奈,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们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无法取代的,有是时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下面我就家长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有效沟通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家长要学做孩子的朋友,主动找与孩子交流的话题  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