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与文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没有差距感,只有成功的喜悦以及创新的快乐,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敏锐的发现所谓“差生”的闪光点,以独特眼光来理解、关怀“怪才”。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能超越老师和文本。
  2 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教师要善于设疑、疑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创造、探索。如语文《桥》一文,文中为什么老汉在大桥快淹没时,先让村民先走?为什么让小伙子留下?这又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但也有个别同学接近答案的。这时教师作了适当的提示后,学生很快答完整了。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学习时有学生提出,五壮士既然光荣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呢?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通过设疑,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不断思考,终于找到了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比较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
  比较即在同类事物中进行比较。即语文课上,相同的体裁、相同的材料比较,也可以在不同的体裁中比较,还可以在文章的表达手法上,词语的使用上,语言的表达上等进行比较,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
  4 开拓求异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必须从传统教学的单一结论的趋同,转变为多向思维的求异。教师要改变在教学中过分集中于结论的阐述与理解,而更着眼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在教学设计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使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有的学生说以人代替石头更方便,有的学生说边称石头边装船会更省时,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天平原理,在一个支点上放一块大木板,一头放大象,另一头放石头,两边平衡后,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5 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进迸发出来了。
  6 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让学生想象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后生活得怎样?再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为什么要限期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能如期完成吗?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引”和“激”,多给学生鼓励,少给学生严厉的训斥。否则,学生创新 意识的“幼苗”就会被扼杀。
其他文献
一、活动方案设计题  它一般包括活动的时间、主题、目的、步骤或形式、准备和注意事项等。【例题1】请你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方案:  1、主题:让家乡充满绿色;或我为家乡添绿色;或花香鸟语绿满园,美好家园大家建;尽一份责任,创美好环境等。  2、目的: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创造优美居住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或培养公民积极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或呼吁全民为创造绿色人居环境而躬行实践等。  3
期刊
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开展,多媒体设备在中小学中日益普及,原来每所学校只有一两个多媒体教室,老师很少使用,现在几乎是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从“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方式到到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目前很多老师都非常普遍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尤其体现在英语课堂上,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技术代表着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教学资源中不仅包含学生应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蕴含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理念应强调:"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对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让反思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往往需要复习上节所学知识。但怎样处理旧知识的复习以收到良好效果却无一致看法。
期刊
在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却不是那么令人乐观,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几乎处于零开发状态。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上根本找不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影子,似乎看电视、上网、抄作业那才是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他们的具体表现为:新课不预习、旧课不复习。不按时完成作业敷衍了事,甚至胡乱赶抄。学习、生活没有规律、不能按时作息、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力分散、学习没有计划、消极被动学习、学习效
期刊
在全面贯彻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主要向导,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是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决定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是教育的内核,如何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笔者就此话题提出点滴见解。  1 激发兴趣,为学生参与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
期刊
【摘要】我们都知道,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其中耐力素质是少年儿童运动员们各种身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耐力训练也能客观地反映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德。可以说耐力素质它是人体素质中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它标志着人体心肺功能的水平,并且还是毅力的集中反映。本文通过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去分析,从而使运动训练的效果能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思维的发展;运用;需要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
期刊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说教, 而是根据数学教育的特点,通过知识教育、思想渗透,提高人的审美意识,树立辩证观点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等.所以,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参与者,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1. 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材的改革,品德课堂教学形式当然也该随之变化,究竟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品德课更应该与时俱进、摒弃说教色彩,回归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才是回归本真。  【关键词】品德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自主;体验;探究;合作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为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如今在小学阶段已列为重点科目,每周增加到3课时。笔者在听了很多公开课之后,感觉当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存在两种误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