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刘钦栋先生,香港画家,祖籍广东大埔,1949年出生於马来西亚,毕业於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师从多位知名中西画家、版画家、史学家、篆刻家、雕刻家,1972年旅居香港至今,从事艺术创作、美术教育,作品入藏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沙田文化博物馆、香港驻美国华盛顿经济及贸易办事处、中国浙江图书馆等,並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Artists of Taiwan》等,“锋”美术会主席(1981-1983)、1975年迄今任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艺术课程导师。
提及香港画家刘钦栋先生,许多人都为之钦慕,因为,他是少数集能说、能写、会画於一身的画家。治学严谨的他,求学时代就被其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良树博士称为“勤奋出身的年轻画家”;七十年开始已为媒体节目供稿,撰写艺术评论,倍受艺坛推崇;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之时,他更是精益求精,推行精心施教、热情教学……数十年的从艺治学生涯,展现出矢志追求的艺术情怀!
苦心求艺勤为径
童年时,刘钦栋先生出生在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家中藏有大量的书籍和书画,亦有机会接触到先贤词赋,无意中培养了热爱艺术的兴趣,遂立志学习画画。作为一名全身入艺海的人,刘钦栋先生认为,每一寸的光阴都应该是勤奋向学的。1960年,刘钦栋先生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那时,他常常细心揣摩各种技艺,勤毅执笔,其中学老师及班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郑良树博士回忆,“经常下午或晚上过去看他,他非常用功,十次九次都在作画”,遂评其为“勤奋出身的年轻画家”。期间,刘钦栋先生曾师从台湾著名国画大师黄君璧、张大千掌门弟子孙云生、受人敬仰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玉山、孙多慈女士等多位知名中西画家,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西方艺术的差别与技巧,成绩优秀,在同辈中声誉卓越,深受老师们的器重。
在研习技艺的过程中,刘钦栋先生的脚步遍及亚太欧美,热衷於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深受異国他乡艺术精华之薰陶,特别是跟随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上美术史课之时,课堂就设在“故宫”博物馆的名画展柜间,艺术氛围浓厚,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古典艺术元素,另外,他还拜了多位著名的版画家、史学家、书法篆刻家、雕刻家为师,将多种艺术精华糅合为一体,潛心沉淀。
妙笔生花水墨情
在绘画创作上,刘钦栋先生“並不扬棄传统绘画以表达清高超俗、优雅典丽的格调,另一方面抗拒自五十年代以来盲目西化,将艺术创造等同视觉形式遊戏的新潮,强调发扬中国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此种精神的指导之下,他的作品犹如艺坛里一阵沁人心田的清风、一淙甘洌的清泉,得到了众人的瞩目。
刘钦栋先生苦心求索,早期的作品呈现出其对不同题材与现代风格的高超掌握力,以其70年代的水彩画《中秋》、《灵殿》(一、二)、《迷样的空间》(一、二)以及《景》、《蝴蝶梦》为例,色彩反差偏强,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氛围,特别是其在光、影、线方面的运用,分毫不差,恰到好处,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讚不绝口。
80年代,旅居香港的刘钦栋先生,巧用艺术语言和构图技巧,将生活中看到的种种,如《旧邮政局》、《置地广场》、《中环》、《城市之光》、《香港会所前》等优秀作品,将香港的多处标誌性建筑等一一入画,追求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艺术、提取艺术。
90年代,刘钦栋先生的部分作品偏向於在凌乱中体现美,颜色一如既往的艳丽浓烈,富有生命的张力,如《欢乐日子》、《生活情趣》(一、二)、《新春》(一、二),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卅日》(一、二)艺术结构别具心裁,题材丰富、主旨分明,富有很强的时代性,从看似复杂的画面中,体现香港回归前夕时令人紧张得几乎窒息,但又十分坚定的鲜明立场,令人耳目一新,拍手称讚。
而在素描和速写方面,更显刘钦栋先生的功底,在《刘钦栋水彩、素描作品集》的封底,有仅用了十笔不到的笔划而绘就的一幅让人过目难忘的画面——指挥家。寥寥数笔之间,一位双肩高抬、燕尾服後甩、站立直挺,深深陶醉於音乐之中的指挥家,欲将跃纸而出。
作为倍受香港艺坛尊重的刘钦栋先生,亦是香港少数历史悠久的画会——香港版画家协会的创会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汇集志士同仁共同推动版画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太太吕慧珠女士在香港版画界著有声誉,亦曾担任该会主席十多年,夫妻二人为致力於香港艺术的发展而夫唱妇随,真可谓艺坛双馨。
治学严谨育桃李
当下,眼前的刘钦栋先生,为人儒雅,散发着一股閒云野鹤般的散淡与随意。他言语轻柔、温和,谈起过往的经历,娓娓道来,一股艺术家的儒雅,在举手投足之间,一点点流露出来。
他是一位艺术评价者,1974年至1981年曾是新加坡广播电台《美术圈内》节目的撰稿人,亦是《艺术家杂誌》的特约撰稿。在此期间,他多年来所积攒的艺术沉淀,以及个人见解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因在艺术上的造诣,刘钦栋先生倍受业界人士的敬重,一些艺坛的前辈、老师亦邀其作序,深感珍惜与前辈们的缘份。
他是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教育生涯自1975年旅居香港开始。当年,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课程开设,在艺坛富有名气的刘钦栋先生被聘请为该校的校外进修学院多项中、西艺术教席,执教水墨和水彩,“在传统与向新技法的思想並重的开导下,对学界和香港艺术发展,做了良好的基础贡献。”後,又历任香港大学艺术系兼任讲师、香港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艺术课程导师等。
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教育从业者,刘钦栋先生对教育方面颇有担忧。“现在许多人为了谋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画室、社区中心教授美术,单看是一件好事,但是每个传授者层次不一,眼界各異,一不小心变成误人子弟。在此,我认为教育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做老师也需要有师德,严谨治学,认真教学。”他亦常与学生们分享,做人要懂得谦虚,因为人如同一个圆圈一样,当你了解的越多,画的圈越大,未知的就更多,而虚心向学,方能走得更远。
多年来,刘钦栋先生多次受邀参加众多联展,2007年,他的作品《秋鹰图》与驰名国际艺坛的书画巨擘、名师大家冯远、刘大为、施大畏、王明明、张仃、饶宗颐、赵无极、朱德群、欧豪年等人的作品,共同参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海外联谊会和香港《文汇报》联合举办的“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据悉,此次联展是一次国际级的高规格、高品位的中国书画精品盛会,是香港回归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展览之一,其在艺坛中的地位,非同一斑。
2010年10月,他又受素有“艺坛伯乐”之称的云峰画苑的邀请,与朱应东、吴志伦、沈平、林斯玲、韦劲敏等画家共同联展。多年来,刘钦栋先生受邀参展,於内地与港台地区、韩、日、星、马、英、加等国联展近百次,开展个展十多次,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受中外人士和机构喜爱、收藏,作品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Artists of Taiwan》、《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香港艺盟名人录》、《当代中国书画界名人录》等,成为艺术界的佼佼者!
刘钦栋先生,香港画家,祖籍广东大埔,1949年出生於马来西亚,毕业於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师从多位知名中西画家、版画家、史学家、篆刻家、雕刻家,1972年旅居香港至今,从事艺术创作、美术教育,作品入藏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沙田文化博物馆、香港驻美国华盛顿经济及贸易办事处、中国浙江图书馆等,並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Artists of Taiwan》等,“锋”美术会主席(1981-1983)、1975年迄今任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艺术课程导师。
提及香港画家刘钦栋先生,许多人都为之钦慕,因为,他是少数集能说、能写、会画於一身的画家。治学严谨的他,求学时代就被其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良树博士称为“勤奋出身的年轻画家”;七十年开始已为媒体节目供稿,撰写艺术评论,倍受艺坛推崇;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之时,他更是精益求精,推行精心施教、热情教学……数十年的从艺治学生涯,展现出矢志追求的艺术情怀!
苦心求艺勤为径
童年时,刘钦栋先生出生在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家中藏有大量的书籍和书画,亦有机会接触到先贤词赋,无意中培养了热爱艺术的兴趣,遂立志学习画画。作为一名全身入艺海的人,刘钦栋先生认为,每一寸的光阴都应该是勤奋向学的。1960年,刘钦栋先生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那时,他常常细心揣摩各种技艺,勤毅执笔,其中学老师及班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郑良树博士回忆,“经常下午或晚上过去看他,他非常用功,十次九次都在作画”,遂评其为“勤奋出身的年轻画家”。期间,刘钦栋先生曾师从台湾著名国画大师黄君璧、张大千掌门弟子孙云生、受人敬仰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玉山、孙多慈女士等多位知名中西画家,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西方艺术的差别与技巧,成绩优秀,在同辈中声誉卓越,深受老师们的器重。
在研习技艺的过程中,刘钦栋先生的脚步遍及亚太欧美,热衷於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深受異国他乡艺术精华之薰陶,特别是跟随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上美术史课之时,课堂就设在“故宫”博物馆的名画展柜间,艺术氛围浓厚,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古典艺术元素,另外,他还拜了多位著名的版画家、史学家、书法篆刻家、雕刻家为师,将多种艺术精华糅合为一体,潛心沉淀。
妙笔生花水墨情
在绘画创作上,刘钦栋先生“並不扬棄传统绘画以表达清高超俗、优雅典丽的格调,另一方面抗拒自五十年代以来盲目西化,将艺术创造等同视觉形式遊戏的新潮,强调发扬中国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此种精神的指导之下,他的作品犹如艺坛里一阵沁人心田的清风、一淙甘洌的清泉,得到了众人的瞩目。
刘钦栋先生苦心求索,早期的作品呈现出其对不同题材与现代风格的高超掌握力,以其70年代的水彩画《中秋》、《灵殿》(一、二)、《迷样的空间》(一、二)以及《景》、《蝴蝶梦》为例,色彩反差偏强,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氛围,特别是其在光、影、线方面的运用,分毫不差,恰到好处,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讚不绝口。
80年代,旅居香港的刘钦栋先生,巧用艺术语言和构图技巧,将生活中看到的种种,如《旧邮政局》、《置地广场》、《中环》、《城市之光》、《香港会所前》等优秀作品,将香港的多处标誌性建筑等一一入画,追求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艺术、提取艺术。
90年代,刘钦栋先生的部分作品偏向於在凌乱中体现美,颜色一如既往的艳丽浓烈,富有生命的张力,如《欢乐日子》、《生活情趣》(一、二)、《新春》(一、二),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卅日》(一、二)艺术结构别具心裁,题材丰富、主旨分明,富有很强的时代性,从看似复杂的画面中,体现香港回归前夕时令人紧张得几乎窒息,但又十分坚定的鲜明立场,令人耳目一新,拍手称讚。
而在素描和速写方面,更显刘钦栋先生的功底,在《刘钦栋水彩、素描作品集》的封底,有仅用了十笔不到的笔划而绘就的一幅让人过目难忘的画面——指挥家。寥寥数笔之间,一位双肩高抬、燕尾服後甩、站立直挺,深深陶醉於音乐之中的指挥家,欲将跃纸而出。
作为倍受香港艺坛尊重的刘钦栋先生,亦是香港少数历史悠久的画会——香港版画家协会的创会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汇集志士同仁共同推动版画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太太吕慧珠女士在香港版画界著有声誉,亦曾担任该会主席十多年,夫妻二人为致力於香港艺术的发展而夫唱妇随,真可谓艺坛双馨。
治学严谨育桃李
当下,眼前的刘钦栋先生,为人儒雅,散发着一股閒云野鹤般的散淡与随意。他言语轻柔、温和,谈起过往的经历,娓娓道来,一股艺术家的儒雅,在举手投足之间,一点点流露出来。
他是一位艺术评价者,1974年至1981年曾是新加坡广播电台《美术圈内》节目的撰稿人,亦是《艺术家杂誌》的特约撰稿。在此期间,他多年来所积攒的艺术沉淀,以及个人见解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因在艺术上的造诣,刘钦栋先生倍受业界人士的敬重,一些艺坛的前辈、老师亦邀其作序,深感珍惜与前辈们的缘份。
他是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教育生涯自1975年旅居香港开始。当年,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课程开设,在艺坛富有名气的刘钦栋先生被聘请为该校的校外进修学院多项中、西艺术教席,执教水墨和水彩,“在传统与向新技法的思想並重的开导下,对学界和香港艺术发展,做了良好的基础贡献。”後,又历任香港大学艺术系兼任讲师、香港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艺术课程导师等。
作为一名资深的艺术教育从业者,刘钦栋先生对教育方面颇有担忧。“现在许多人为了谋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画室、社区中心教授美术,单看是一件好事,但是每个传授者层次不一,眼界各異,一不小心变成误人子弟。在此,我认为教育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做老师也需要有师德,严谨治学,认真教学。”他亦常与学生们分享,做人要懂得谦虚,因为人如同一个圆圈一样,当你了解的越多,画的圈越大,未知的就更多,而虚心向学,方能走得更远。
多年来,刘钦栋先生多次受邀参加众多联展,2007年,他的作品《秋鹰图》与驰名国际艺坛的书画巨擘、名师大家冯远、刘大为、施大畏、王明明、张仃、饶宗颐、赵无极、朱德群、欧豪年等人的作品,共同参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海外联谊会和香港《文汇报》联合举办的“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据悉,此次联展是一次国际级的高规格、高品位的中国书画精品盛会,是香港回归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展览之一,其在艺坛中的地位,非同一斑。
2010年10月,他又受素有“艺坛伯乐”之称的云峰画苑的邀请,与朱应东、吴志伦、沈平、林斯玲、韦劲敏等画家共同联展。多年来,刘钦栋先生受邀参展,於内地与港台地区、韩、日、星、马、英、加等国联展近百次,开展个展十多次,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受中外人士和机构喜爱、收藏,作品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Artists of Taiwan》、《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香港艺盟名人录》、《当代中国书画界名人录》等,成为艺术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