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进来”是将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引入西方文化知识,“走出去”是将在大学英语授课中讲授中国文化知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决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国际化发展的现代社会,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传播中国文化,文化教学是主要方式。面临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失衡,高校应采实施有效的战略调整,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本文从政策和高校两大方面阐述了战略转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引进来” “走出去” 大学英语教学 战略转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95-0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培养基地的大学承载着孕育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使命与任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文化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还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崛起、繁荣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走出去”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则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媒介。作为人才输送基地的大学,理应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与培养继承并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作为大学的重要必修课之一的大学英语可以实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双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向我国优秀的大学生传授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即“引进来”,还可以向大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优秀的大学生们用英语将中国的文化精髓传播到国外,即“走出去”,因此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在我国的文化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哑巴英语”“学无致用”“高付出、低回报”等等这些词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听”“说”“读”“写”四方面是学好一门语言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但“中国式教育”更重视书面功夫,从高中时期,学习的重点便是语法,并能将语法应用到写作中,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语言去学习,而是“因考而学”。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较差,周恩来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现在学习只是因为“考试”,只是为了拿到高等级证书有利于找工作,却失去了学习的使命感。只一味的学习而不能将所学、所知通过英语向世界表达,显然与我国的“走出去”战略不符。
  2.学习兴趣及动力不足。尽管我们的教师队伍以传授知识为天职,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但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较为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又在一定程度的认为,语言知识通过积累能够转化为运用能力,从而又忽视了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形成“费时低效”的局面。
  3.“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失衡。现在的大学英语课程更多的是在介绍西方欧美国家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介绍却很少。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的成绩高于表达中国文化,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对于“引进来”比较成功,但是对于“走出去”却是差强人意。这种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失衡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崇洋媚外”,让学生潜意识里觉得西方文化更优秀,缺乏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性。情人节、圣诞节、麦当劳、肯德基、奥斯卡的流行,春节越来越没意思、唐诗宋词太陈旧、京剧戏曲太难听等等中国统统文化的不受欢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将使中国文化迷失在西方文化的潮流中,后果不堪设想。文化即意识,没有了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的消失或将不远,这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一种忧虑。
  二、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国家培养优秀语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起到国内与国外文化沟通桥梁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文化入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生活方式都处于优势,并且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学习增大了文化入侵的风险。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一方面是反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增加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有利于避免大学生出国后不愿意回国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维护本土文化安全。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学英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贯彻实施改革开放,互利共赢,国际化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化的人才,而高效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无疑是培养国际人才的有效方式。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战略转向措施
  存在的种种严峻的问题,均促使高校不断尝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现战略调整。
  (一)政策方面
  政策就是导向和保障。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还未有明确提出要求,国家需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明确要求,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二)高校方面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大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重新定位教学理念。外语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用来作为一种工具,而忽略了其人文性。这种价值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疏忽,对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关注较少。针对此,广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提升及语言运用实践各方面着手,从语言基本功能力开始,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融入对语言和国家文化的了解,培养能力的同时重视素质培养,做到全面培养,也使学生全面发展。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心的改革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各个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过程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此,对教学的方法、策略、路径进行研究和转变,改变以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当前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基础来看,各个学生的条件差异较大,语言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异,学习的目的、动机和需求又各不相同,因此,樹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心,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实施诸如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无论我们最终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变化势在必行,教学中心的转移也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完成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心转移,将传统教学中重教授变为重教导,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最终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其次,转变语言学习的目标,从知识传授向技能教导进行转变,把教师知识输入转变为学生语言能力的输出,改变传统教学单一语法学习的状况,更加重视语法的运用,最终把学习、考试的教学目标转为学习、运用;最后,要更加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使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转变为在听说读写中写,不纠结课本、教案内容,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把学习过程化变为体会、经历学习过程。   4.若想大学生承担起“走出去”的重担,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适度增加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如:英语主流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其历史等相关背景知识内容,英语日常运用的知识或场景,具有实用价值的词汇、篇章,了解语言的差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新,对陈旧知识进行替换,与时俱进,将语言变化的内容第一时间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比如增加多媒体教学设施,增加大学教育的有趣性与灵活性,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教与学过程中能采取更多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资源,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6.鼓励教师进修。当今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仅靠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与自学提高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加强教师队伍能力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和学习,了解、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7.改革教学评价模式。评价体系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的一把标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及老师对学生两个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加高效的进行教学活动;而教师之于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及测试等手段均可完成。当前评价大多依赖于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知识的讲解、重点的突出,逻辑的连贯以及思路的清晰等等;此外评价结果不能充分利用,只是作为学校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忽略了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是激励教学、进行教学改进,导致改进功能不能得以发挥,使教学评价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高校再设计评价方式时应考虑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评价方式的选择;二是有效选取可作为评价考核条件;三是这些条件的比权分配,并且针对教学结果进行奖励,扩大教学评价的影响与意义,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8.改革考试模式。在之前的传统模式考试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仅仅口头宣扬中国文化的学习而不能在考试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很难发挥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毕竟当前的教育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通过上述策略的转向,通过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改革,增加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探索道路。
  參考文献:
  [1]杨发莉.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10):39-40.
  [2]赵伟.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5):142-144.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高等教育课题关于模块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研究日益增多,根据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学基础条件现状,本文提出校企合作构建项目化专业教学体系的理念,以期在推动长春建筑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项目化 风景园林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长春建筑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期刊
【摘要】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形势下,其对幼儿园课程改革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在实际中,多数幼儿课程主要来源于幼儿生活,因而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开始利用生活化资源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对农村幼儿园在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生活化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军事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质量上的进一步提升,在航空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成为当今同类学校管理的趋势,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航空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航空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对于在高校航空类专业上进一步实行军事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对航空高校在军事化管理上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进行解决,以便于更好的推进高校航空专业在军事化管理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 航
期刊
【摘要】通识教育提倡拓展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诸多高校的欢迎。本文提出,通识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校应当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24-01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护理专业有效教学相应发生了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总之,信息化技术对护理专业有效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建立护理专业有效教学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 有效教学 影响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7年一般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研究》(GZ
期刊
【摘要】在训练飞行中的C172 G1000 型飞机上的4个导航接收机和3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学员在这个阶段中要对所有设备使用熟练,并且在某些导航设备在不正常或者失效的情况下,对学生如何使用导航设备进行切换和导航,如何定位飞机相对于地面台的位置从而引导飞机飞向目标展开讨论。  【关键词】设备使用 应用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33
期刊
【摘要】为满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对教学情况的深刻剖析和广泛调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对电子信息类《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等方式,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高竞争力,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信号与系统 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信号与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工程制图教学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此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自信成为热议话题,笔者针对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应对之策,期望能够作用于实践。  【关键词】学习自信心 高职生 制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TB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24-02  课程本身难度、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及学生本身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重视,因此,也推动了学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机械基础》是一门具有理论分析的课程,同时,实践性非常强。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容易造成基础较好地学生因为“吃不饱”而丧失了学习热情,同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吃不了”失去信心。本文将对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 机械基础教学 分层教学
期刊
【摘要】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材料分析测试能力要求,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材料现代分析原理与方法》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位论文工作质量。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原理与方法 研究生课程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理工大学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YK2015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