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与全民创业等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开发与全民创业张志豪
  
  我省正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而扶贫开发与促进贫困地区全民创业息息相关。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和村级组织的能力和素质,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机会。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配合创业富民与和谐发展战略,积极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能力、创造创业机会。
  
  一、实施移民扶贫工程和整村推进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改善创业条件、提高创业能力
  
  1、居住在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等“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别说创业,连生存都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在这些地区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至2006年已经搬迁贫困群众15.7万人,绝大多数安置在984个具有较好创业和发展条件的安置点,搬迁后移民人均收入比搬迁前普遍增长300元以上。我省准备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居住在41个比照西部政策实施县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约30万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出来,并采取多种扶持措施,改善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环境,提高移民的创业能力,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2、“十五”期间,我省在1200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我们把不断提高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目标,把能力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任务。在参与式扶贫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的主体作用。我们按照村民意愿制定实施村级规划,由村民决定项目、建设项目、管好项目和用好资金,实现村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同时,村民和村级组织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受到贫困群众的普遍欢迎,1200个村的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在总结和完善“十五”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定了18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每个村安排1个以上的定点扶贫单位定点帮扶,5年内平均每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重点帮助这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能力,提升自治水平,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产业化扶贫为贫困地区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提供强力支持
  
  1、在2005年国家认定我省9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省里再逐步认定100家以上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经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可优先得到扶贫贷款的强力支持,以扶持能人创企业,进而带动贫困农民就业创家业,强化扶贫贷款的扶贫功能。2006年支持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贷款837万元,支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贷款12000万元。
  2、以市场和扶贫龙头企业经营内容为导向,强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乡、重点村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为贫困群众创家业提供条件。
  3、强力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扶贫产业和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能力。
  4、强力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服务体系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产业化扶贫的科技含量,使贫困农民能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贫困群众外出创业提高素质、创造机会
  
  1、制定并实施《江西省贫困地区2005-2010年劳动力培训转移规划》,期间计划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4亿元以上,培训转移劳动力40万人以上。培训范围为全省300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移民扶贫搬迁户和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农民。
  2、选定一批转移培训基地。要求培训基地必须能确保经培训合格的劳动力就业,坚持标准,市场化运作,择优选择。至今有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37家、市级81家,共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8万人,这些人都带着一技之长在勤勤恳恳地创建自己的家业。
  3、按照“输出基地+培训基地+转移基地”的链接模式,在县一级建立输出基地,在用工地建立接收基地,通过中间的培训基地,把贫困农户与用工市场有效地链接起来,不断提高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四、采取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培育和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为贫困群众创业提供金融服务
  2004年,我省遂川、安远、余干3个重点县进入了全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县。由于我省试点思路正确,效果明显,在全国作了经验介绍。
  1、明确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通过贴息,鼓励贫困农户贷款;建立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风险;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贷款项目的成功率;评定贷款户信用等级,与贷款与否和担保与否挂钩,培育和发展农民的信用观念。每个试点县安排贴息资金50万元,贴息资金直接下达到县,由县通过金融服务竞争选择金融机构,贴息支付方式由县决定。
  2、确定改革试点的基本目标。不断更新贫困农户的信用观念,努力降低金融成本,降低金融风险,探索培育和发展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制度。
  3、瞄准改革试点的扶持对象。基本对象是贫困农户。其中,主动创业带头创业的贫困农户优先,重点乡重点村的贫困农户优先,移民扶贫搬迁户优先,信用好信用等级高的贫困农户优先。
  2005年,国家决定我省试点县扩大到12个县,至今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达21个县,2006年安排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1050万元,扶持25540户农民创建家业。今后还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为贫困群众创业提供金融服务作为重点来不断完善。
  
  根治贫穷的利器
  汪玉奇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在扶贫开
  发的发展进程中,倡导、支持、激励全民创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极其重大的意义。
  全民创业是培育“造血”功能的战略举措。培育“造血”功能,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创造。所谓“造血”,就是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动员和聚合贫困地区各种生产要素,创造家庭财富与社会财富,摆脱贫困,实现富裕。全民创业,就是以创业方式“造血”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比作细胞,那么,它们聚合的结果,就是贫困地区机体性的创新。
  全民创业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和谐社会是包括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新目标新追求。共享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和谐社会不是自天而降的馅饼,它需要全体人民为之共同建设。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的确需要国家通过公共财政手段,予以大力扶持,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地区只有共享而没有共建的任务。社会和谐是建立在大多数人拥有财富,并据此安居乐业基础之上的。因而,共建和谐必须着力倡导全面创业,使贫困地区的大多数群众成为有产者。
  全民创业是根治贫穷的核心战略。造成贫困地区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战争创伤,有的是交通闭塞,有的是生态恶化,因而,消除贫穷的具体方式,也必定是多样化的。但是,其核心战略,必然是万变不离其宗,为全民创业。这是因为,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国家投资主要是进入社会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大量的微观经济组织,必须也应当由民间资本来构成。全民创业即是民间资本的根本源泉。
  浙江是通过全民创业摆脱贫穷的成功典型。30年前的浙江,同样是贫穷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使那里的人们远离富裕。但是,他们不屈服于贫穷。当改革开放曙光初照的时候,他们迅速地行动起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千家万户创家业,办企业,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勇气与韧劲,不断地走向富裕。粗略算下来,浙江每25人中有一个老板,每千户居民中有一家企业。全民创业的结果是,浙江城镇人均居民年收入与农村人均居民年收入现在都位居全国第1位。
  浙江全民创业的经验,对于扶贫开发无疑有着直接而又巨大的指导性与针对性,愿浙江经验在贫困地区开花结果!
  
  推进全民创业 加快富民兴县
  张和平 中共江西省吉安市委常委、吉安县委书记
  
  全民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崛起之途。推进全民创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省委、省政府在总结近几年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目的就是要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群众成为致富的主体,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
  一、吉安县全民创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吉安县始终坚持在加快发展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有机结合起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32.06亿元,连续三年的增幅保持在15%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跨过了3亿元和2亿元,总量均在全市保持领先;个体工商户4814户、私营企业404家,分别比两年前增加487家和102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GDP的比重为56.4%;新引进的项目和资金80%—90%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1%。
  (一)全民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通过解放思想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舆论造势活动以及加快发展实践的启示等,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坐而论道”的少了,“真抓实干”的多了;“求稳怕乱”的少了,“敢冒风险”的多了;“安贫乐道”的少了,“争先致富”的多了。百姓勤劳致富的愿望更加迫切,能人干事创业的条件更加宽松,干部服务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二)创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突出抓好五个重点人群的创业工作:一是鼓励干部创事业。各级干部既是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也是全民创业的关键所在。对申请辞职创办民营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和人事部门一律予以批准,并给予合理补偿。两年来共有67名机关干部辞职创业,涌现了梁文章、刘金善等一批机关干部下海创业的典型。二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大胆创业。三是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四是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业。允许科技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与民营企业联手,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或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各类民营实体,使技术专长成为创业优势。五是吸引和帮助外出务工能人返乡新办实体、投资创业。为配合企业招工,并且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置业、就业提供良好平台,我县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良机,举办“欢乐春节家乡行”活动,受到园区企业、房地产商、外出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活动期间为园区企业招工5000余人。目前,有30多位外出务工能人在工业园区创办经济实体。
  (三)创业载体逐步夯实。一是搭建工业园区平台,引导能人办企业。企业是创业主体,工业园是企业发展的平台。我县始终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把工业园区建成外来投资者、本土创业者的投资热土、创业乐园。到目前为止,累计引进各类企业150余个,解决就业12295人,初步形成食品、电子为主的特色园区。二是搭建新农村建设平台,引导百姓创家业。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推进以村庄规划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五通一气”为重点,以“三清三改”为配套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到目前为止,全县1402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完成村庄规划,8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近50%农民用上自来水,有线电视村联网率达58%,沼气覆盖面超过25%。横江葡萄、温氏养鸡、吉安黄牛等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横江葡萄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100多户,参加横江葡萄协会的会员1300多户。依托吉安温氏禽畜“公司+农户”的形式,饲养肉鸡2000羽以上大户已发展到707户,去年出笼肉鸡580万多羽,今年预计突破800万羽。吉安温氏禽畜公司用一年的时间,达到了饲料生产能力10万吨,孵化和销售能力2000万羽规模,资产总值突破1亿元。三是搭建商贸流通平台,引导群众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创业。鉴于吉安县城离市中心城区近,坚持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着力打造汽车城、五金摩托城、建材市场家具、灯具等专业特色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和有志者在发展商务、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中介、社会服务中实现就业,千方百计做强物流运输业,打造民间投资平台。
  
  二、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几点思考
  (一)要加强创业引导,培育创业精神。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推动全民创业,最大的障碍来自思想观念。能否更新创业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是全民创业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激发群众的创业激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争先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勇敢创业、实干创业、开拓创新业和不懈创业的理念,树立个人自身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主创业意识,在全社会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另一方面,要强化舆论造势,树立“成就创业有功,败坏创业有过”,以及尊重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所做的积极贡献,让创业者多见报,让企业家多出镜,给予他们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二)要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要全面落实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切实帮助创业者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实际问题,提供信息、培训、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和便利服务。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切实解决好部门本位主义和革除“中梗阻”现象,提高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依法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严惩腐败者、追究诬告者,为和谐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要创新创业机制,拓宽创业空间。进一步清理和削减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系列鼓励、扶助、奖掖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坚决改变一切束缚人们手脚、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创业、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拓宽创业领域,形成引发创业冲动、激发创业热情的体制机制。通过营造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的氛围和环境,使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尧水根]
其他文献
白合村位于湖南省保靖县水田河镇东北部,8个组307户1460人全村有耕地3375亩林地10250亩,是我县贫困村之一2005年初,县委将该村确定为县委书记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由县委办系统县扶贫开发办派员驻村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截止2006年底,白合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793元增长到1868元,并呈现出生活较为富裕乡风文明凸显村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新村景象    一白合村实施整村推进的几点做法   
期刊
在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全省定点扶贫的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用新思路、新举措组织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共同部署248家省直单位对口帮扶扶贫开发重点村,承担帮扶重点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双重任务。为我省定点扶贫工作探索了新机制,赋予了新形式,注入了新活力。    一、审时度势,积
期刊
[提 要]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对萍乡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村低保;扶贫开发    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
期刊
[提要]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贵州革命老区人口城镇化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贵州革命老区;人口;城镇化    一、人口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的聚集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动态角度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二是从静态角度看,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
期刊
江西省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已开展两年,为确切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扎实推进“雨露计划”的顺利实施,安远县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研,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值得今后加强管理的问题。    一、工作概况    2005年至2006年安远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任务是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2990人。根据安远县的实际情况,在安远职校和安远县委党校两个基地开设了电车、
期刊
温家宝: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温家宝说,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温家宝指出了抓好这三件事采取的主要措施:一
期刊
今年1月中旬以来,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樟树市所有15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造成巨大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1463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340公顷,死亡牲畜564头,倒塌房屋81间,损坏房屋90间,破坏道路10.5公里,损坏桥梁3座,破坏通讯输电线路69.6公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357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448万元同时,对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受灾人口2578人,
期刊
近日,我们慕名到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对其高效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一行行茂密挺拔的意杨林一片片围田养殖罗虾虾池和一排排鸭棚鹅舍……此景成了江都农业“小纪不小”的形象注释    一简要情况    小纪镇位于江都市东北部,地处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属革命老区全镇农业人口7.2万人,农田面积15万亩2007年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值达20多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
期刊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全县辖19个乡(镇),243个行政村;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39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6万亩会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会昌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全县有38600多人参加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1934年7月23日,毛泽东登上会昌山,写下了脍炙人口
期刊
吉安市位于江西中部,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区这块红土地上也因此留下深重的战争创伤  新中国成立后,井冈老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使老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老区面貌明显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加上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