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世纪德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世纪,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应该把有关德育的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历程这个大趋势中加以研究和定位,这样我们才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这一时代命题,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略。
  
  一、必须把德育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去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化”和“全球化”。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一枝独秀,将枝叶伸展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角落,那些在其他文明孕育、滋养中的民族或显得老态龙钟,或瘦弱不堪,根本无法跟西方相比,于是便向西方学习,以吸收营养。21世纪初的今天,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西方文明日益暴露出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时,非西方文明的主体意识无疑会迅速增强,西方文明自身也很有悲凉之感。社会学界认为,冷战格局的崩溃及此前的两次世界大战,只是说明把某民族或文明的意志上升为世界意志的企图终究是行不通的。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种世界大潮中,对于我们的德育来说,首先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鉴别、选择和创新。西方文明也好,中国文明也好,都要进行选择,即选择哪些,抛弃哪些;提倡哪些,批判哪些,没有这个比较鉴别的前提和实践,我们的德育无论是国家的“德治”,还是学校的“德育”,会不断出现盲目性。我们要认识到,德育必须面对现代化、全球化的挑战,撷人类文明之精华以育人,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客观的需要也是德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求稳守成,重集体的人文精神;追求圣人、完人人格取向。而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工业文明则强调的是竞争、效率、冒险进取,重视个性,追求能人、强人的人格取向。在现代化和世界化大潮中,我们基于中华文化的无比深厚的底蕴,对待西方文明要采取扬弃和创新的态度,从中派生出能够有力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时代人文精神。诸如:经济变革中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要求培养出有现代市场意识,重视开拓、效率和价值实现的人文精神;政治变革中从权威性结构、家族型管理向民主化社会、科学化管理的转换,要求培养具有现代化权利、义务观念的人文精神;社区结构转型中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时代到来将消除长期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人格界限,要求塑造新一代开放型、市民型人文精神;社会结构转型中各种职业阶层的分化细化,丰富了现代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多元途径,也要求培育现代人与之相应的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新人文精神,进而解决对于新旧文化的输入输出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为人的发展确立起一个良好的内在行为规范体系,保证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发挥;对于社会发展才能形成一个与社会开放、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国民素质结构理论是德育实践的一块基石
  
  我国的全球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是伴随在一起的。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宏观上,人们日益深刻认识到现代化是一个总体的社会变迁过程,是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要素的复合和互动的关系。而作为社会过程,则指它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产业社会变迁这一特定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国人对现代的认识是从“工业化”进而“四个现代化”进而“千化万化离不开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样一种思路。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是一个首要问题。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关节点,提高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需要。国民素质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其一是国民基本素质,它包括国民身体和智力素质,其二是深层国民素质,它包括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角色素质。这两个层次是互为关联的,同时又是多层递进的关系。国民基本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但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人格、道德、角色这些深层素质之中,尤其是角色素质,它是国民素质的综合性标志,是各种素质的汇聚点。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志就是角色素质,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就落实在角色素质上。以国民素质理论建构德育的目标体系、途径和方法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国民素质上我们建构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可以把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审美教育整合为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根据国民素质的构成,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即在人所处的年龄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工作岗位等)多渠道、全方位,网络化地贯通德育途径。这样可以使以往围绕我们的“时段脱节、区域隔绝、两层皮”等弊病得到有效解决。
  
  三、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德育的根本任务
  
  所谓中国的现代化,实际就是人的行为和观念形态的现代化变迁。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在于人,现代化的滞后也缘于人。我国提出要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既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还是所有上层建筑的体现者。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真正动力。具体地说,人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事业发展的中心,离开了人的发展,上述事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正确目标和检验标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条件,“四个现代化”都只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事业终将难以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第五个现代化,就是人的现代化。
  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背离这一指导原则,就会走到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去。马克思主义提出,人不仅是认识主体,而且是实践主体,不仅有理性的能动性,而且有实践的能动性。人固然有自然属性,但这不是人的本质特征,人虽然有理性,但理性不构成存在的独立基础,相反,理性受人类实践活动的支配和决定。因而必须从实践来考察人。
  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价值的主体。人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认识和实践的目的,是人的本质属性和追求的理想。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人们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成为这个社会自身的、根本的目的。在这里,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不仅越来越社会化,而且越来越全球化,狭隘地区性的人将为真正普遍的世界历史性的人所代替,这种人便是共产主义新人。《共产党宣言》中概括了共产主义新人的形象的本质特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正是人类未来的前景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说或教育方针,它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科学共产主义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同样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它是现代化建设、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指导理论和纲领。根据这一学说的指导,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应该是:第一,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情操;第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第三,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观念形态不断适应现代的变革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进步。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人的现代化的难度是最为突出的,绝非一朝一夕可望成功,并且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增长的瓶颈因素。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跨世纪工程,它是由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操作目标组成的。其中最终目标决定了社会主义新人发展的根本方向;阶段性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特征以及有我国国情特色的人的现代化的趋势;具体目标是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条件。这一目标体系是学校德育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
  
  四、人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工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现代化理论虽然是由工业化国家率先提出的,并且在当代又由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家们作出了多方面的发展,但要充分肯定的是,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对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内涵、特征、战略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树。虽然“人的现代化”概念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仅短短十几年,而且远没有“四个现代化”那么普及,但我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探索,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上人的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就是在解放思想,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标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同时人的素质高低对两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具有决定作用。只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的一代建设者才能建造出较高水平、较高境界的精神文明大厦。事实上精神文明事业的目标、任务、制度都是靠人去制定,去执行的,没有人的动力作用,精神文明只是一张图纸。从实践方式看,精神文明是人的现代化的条件,人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果;从根本目的上说,精神文明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进步事实的两重表现,实质上是一体化的关系。
  人走向现代人有三大标志:第一是思想境界的高层次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有较高精神境界、较高理想追求的新型公民,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其主要标志应具有高尚情操、富有理想与现代理念的现代人格。这种高层次思想境界在今天具体就表现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点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思想道德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成果。第二是道德水平文明化。道德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要素之一,也是思想境界的现实体现。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当前人的发展状态出发,道德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工程。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基本原则是“五爱”,要坚持道德评价约束和严格制度管理相结合,逐步确立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城乡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三是社会心理的现代化。文明向上的社会心理状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说的那样: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的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只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人的现代化发展由三大要素组成,即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确立和培育科学、积极的现代心理观念体系。科学而积极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体系中首先要确立新阶段以人为主体、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原则,在社会主义发展中还要确立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人与社会,与集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心态。上述三大标志就是德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实现的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原则,把社会学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和国民素质理论引入德育问题的研究之中,进而明确了德育的内涵和定位。在整个人类社会世界化大潮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整个社会都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即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它不仅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一项工作,而是贯穿在学校教育始终的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塑造的伟大工程。从“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角度看,学校德育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社会的年轻一代,人类的未来进行的德育,它是“以德治国”的奠基工程,都是以育人为本,它决定着“以德治国”方略的成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社会都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德育与全民共建的大好局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参赭培气汤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FOLFOX6
随着社会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成为大势所趋。文章分析了开设应用翻译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建设和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专家、学者们对应用型高校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日益深入.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我
南方矿山设计院是苏联黑色冶金系统锰矿专业的主要设计单位。目前苏联的所有锰矿企业实际都是按照该院的设计建成、投产和在建施工的。苏联的锰矿工业可以由尼科波尔矿区(奥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都可以并发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
摘要:军校学员管理领导能力的培养是当下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管理学基础”课程是学生获取管理领导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授课对象覆盖所有类型的学生。然而,目前,军队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后教育延伸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军队院校“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军队院校;管理学基
在毛主席“七·二一”光辉指示的指引下,1971年冬,我肩负着党的殷切期望和工人阶级的重托,怀着为加速矿山机械化多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到长沙冶金工业学校矿山机械专业学习,光
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使当今社会越来越进入到信息网络的时代。由于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尚不成熟,认识能力、自控能力等较差,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势必会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造成负面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全球化和多元化等特点带给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使
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部表达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中婚姻压迫的作品.通过对小说叙述立场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叙述者充满了对女性特质的偏见.通过对女主人公深层
近年来,前端式装载机在露天矿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设计部门和有关矿山对如何根据年产量和运输设备载重量来选择适当型号的装载机的问题都很关心。现简单介绍装载机选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