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人才的要求,在认识上亦逐步提高,对教育职能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看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这是认识上的重要飞跃。今天我们谈教育,谁也不会孤立地就教育谈教育,而是把教育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基点上来考虑,即与未来人才的素质联系起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优劣及其关系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目标和任务,实际上是为了升学,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纳入了升学的轨道。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工作基本上围着“升学率”转动,学校教育走入了为应试和升学而教育的误区,并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浪潮,几乎把每所学校和每个子女就学的家庭都卷了进去。升学竞争成了社会上牵涉面最广的竞争之一,人们的竞争意识在升学竞争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尤其在每年大、中、小学招收新生之际,更把这种竞争推向白热化。
  事实证明,要在一次考试中正确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特别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强弱是不可能的。同时,“应试教育”以考分取人,强调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人的思想品德、能力和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很不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素质教育的优点。素质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关键所在。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其质量之优劣,其成就之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基本素质状况。只有经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他无论从哪一方面发展,都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搞好工作的广阔天地。因为任何高楼大厦必须从坚实的基础上升起。
  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青少年来说,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其本来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教育、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水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基础教育更应如此。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应包含哪些内容?这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今天,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应是我们思考的主题,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人的自身创造广阔的天地。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理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美育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可行的、比较合理的素质要求,以利于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1.3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素质教育应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是其致命的缺陷。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又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使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2 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几个难点
  
  2.1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纵览中国古代、近代教育史,科举制度、八股文不知扭曲了多少人的灵魂,埋没了多少知识分子的才干。然而在今天,不仅教育界,而且在社会上,仍然普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这种陈腐的教育观点在学校内部及家庭也广泛存在。有些学校领导违反教育规律,对教育方针有曲解、误解;教师只愿为业师,不愿为人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只重教,不管学;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有统一要求,忽视因材施教;只怨学生差,不查自己教。作为家长,许多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正确观念,爱之不得其方,教之不得其法,特别是在处理“做人”与“成才”的关系时,往往将两者倒置起来,“望子成龙”,重才轻德,从而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2.2 现行就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制约。我国现行就业、劳动人事制度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当前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尚未完善的条件下,学历往往成为判断人的知识能力的惟一标准。这种学历本位的用人制度与“应试教育”中追求高学历,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着的。由于用人、选人方面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机制,使得一些低学历而有才能的人找不到工作,一些部门和行业人员短缺,而一些部门和行业人员拥挤,无用武之地。因此,现行就业、劳动人事制度所造成的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状况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真正瓶颈。
  2.3 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误导。我国从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制至今,一直沿袭用考试方式来选拔和发现“人才”,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旧式教育痛心疾首的呐喊,清代龚自珍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在现今,只要入学儿童一踏进校门,就意味着“应试教育”的开始。他严重抹杀学生个性发展,埋没了学生的某些方面天赋的发展潜能,抑制了学生的爱好与特长。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3.1 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上的一场变革。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学校内部首先要转变观念。为了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为日后进入社会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
  全社会应切实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学者、专家,更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行行都光荣,行行出状元。
  在教育结构方面,“有计划地实施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的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从而避免千军万马又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
  3.2 政府行为到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任务等做出必要的调整,从时间上保证受教育者自主发展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比较均衡的发展条件。课程教材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对现行教材来说,小学9科,初中有13科。总体上看,课程门类多,内容偏深,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应该进一步改进。改革应注重基础,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注重学科间交叉渗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行为去落实。
  3.3 加快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科学的考试制度,将有助于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小学升初中应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要努力使义务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阶段。真正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依法受教育的权利,中间不设选拔性考试。
  初中升高中应提倡多种升学办法并存。除现有“中考”模式外,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分流导向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用升学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结果合理挂钩的招生办法。这样能缓解中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压力,有利于将学校从“应试教育”竞争到办学水平竞争的轨道上来。
  高考改革至关重要。除继续搞好已实施的高中毕业会考并相应减少高考科目设置的整体改革方案外,高校招生工作的权力应逐步由政府为主转到高校手中,这样,高校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自行决定考试的科目及门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要报考的高校及专业。这样,既减弱高考对中学教学只重视学科的“指挥棒”作用,又有利于根据自身特点选拔新生。
  3.4 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积极而稳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各行各业选用毕业生时,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5 切实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评估制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它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用片面的考试分数、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工作,形成了对基础教育的负面导向作用。因此,要尽快地建立起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3.6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校长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其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大批的好校长。要认真选派好每一个校长,要从其德、能、勤、绩诸方面考察,要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上岗前经教育行政机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应定期考核学校领导班子,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敬业、爱岗、勤学、奉献”是教师应具有的崇高品德。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素质教育是百年树人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功能就是从各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路子,就一定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基础教育尽快步入素质教育轨道。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作文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1 给学生以自由的心灵    我觉得作文就是要抒写真性情,就是要写出心中眼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角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新思维的培养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平等对话的实施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关键词】 教师 角色 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要打破与新教材不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期刊
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它使思维产生飞跃,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源泉,这无论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是进入高校继续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它被高考和新课程改革所关注。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寻求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就中学数学知识而言,怎么类比?怎么恰当地类
期刊
【摘 要】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实践与探索的问题。我区借鉴中小学教育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搭建“学区”平台,将多个城市园与多个农村园、不同性质与不同类别的园所牵起手来,形成全区性的联谊网络,以“定点挂钩”、“对口支持”、“送教下乡”为基本形式,在互建互动中促进城乡园所管理水平与保教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期刊
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也是泛读时快速抓住全文要点和精读时认真领悟全文思路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呢?    1 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内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现成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为该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
期刊
初三英语客观题量多、面广、占分大,如何搞好后阶段英语客观题的复习工作就成为摆在每个初三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古人云: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回顾,理清脉络,归纳积累,使知识得到升华。由此可见,复习是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    教师可将全程复习分为三个阶段:①阶段复习,花一个半月时间进行,以课本为主,将中学
期刊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这个题目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的说:“你们都忽略了学生,忽略了什么是‘学习’!”于是,我们大家又一块把“学习”这个知识回了回锅。实际上,每一位老师都清楚:你的课是不是一堂好课,那是要“专家”说了算的。而我们,说得再多,也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所以,我的同学们不遗余力地把那个老师批评得体无完肤。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因为我自视自己的课上得比她好多了,但却从没有收入人教
期刊
【摘 要】 由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生理缺陷,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智障生,为了促进这些孩子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智障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开启培智学生学习生活的金钥匙。  【关键词】 培智学校 创新能力  Some attempts du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developing intelli
期刊
【摘 要】 兴趣生爱好,爱好出人才。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对人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接触化学的第一堂课是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能力是根本,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是保证。  【关
期刊
初中历史课,过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学生听到上历史课,顿时就兴奋起来,学生也爱学,乐学。但是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我在听一位历史教师的平日复习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一边讲课,下面的一个女同学一个劲的小声嘟哝“活受罪,活受罪啊……”。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事实上,历史课可以上得让学生兴致盎然,也可让学生觉得繁琐枯燥,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