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唱读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教师也在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指导,但多数学生朗读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教师指导朗读时,过于简单化,并且对课文的把握缺乏整体性。那么怎样才能立足于整体,引领学生心临语境,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一、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练习须“多”。
  指导朗读时,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的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词语,(如:突如其来、静静地、一次又一次)先让学生回答在这几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话。我想,这样指导朗读,就避免了学生朗读的随意性。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得会很快。
  二、恰当运用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以往难看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电教設备,采取各种电教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片、投影仪、自制动画软件等,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把握课文。
  三、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加强朗读指导的渲染,架起这座情感的桥梁,让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体会小学语文教材课文质朴清新、富有韵味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美、表现美。
  四、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五、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虽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其他文献
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究式活动,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在科学活动中,师幼的适时互动,能促进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提升幼儿探索的水平,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有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尽管教师的观念意识和教育行为正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但在遇到不同的教育情景和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教
期刊
所谓的诵读,字面的意思就是把文章读出声音来,其实它包含朗读和背诵两方面的内容。诵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在新课标中就指出,小学1-2年级学段要学习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小学3-6年级段指出,学习诵读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在古时候,老师教学生阅读就十分重视诵读,如今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诵读不仅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领和
期刊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随着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普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不断探讨的问题。它涉及的各种因素很多,即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也有社会各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每班为数不多,但其不良影响的感染力却是非同一般。本文主要从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结合本班问题学生的  【关键字】问题学生 教育无痕  一、案例入手,启发感悟  无痕教育是以情境暗示,让孩子们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口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受教育体制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尤为突出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的做法,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如何让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做的一些粗浅尝试:  一、消除心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提问使学生能够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分析图表解决实际問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
期刊
美术是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多年来,教育部门始终没有放松齐抓共管,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美术教育依然薄弱,美术教学问题尚未解决,那么如何让美术学习有效、终生受益,达到全民审美的提升,这是美术教育的现实思考。  美术课要寻找出路,真正落实美育,就要拓宽教学途径,建立实效操作,理想的空间,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本身,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美术学习的途径  1、学习美术的起点不是学校,是家庭。家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许多的教师心中早已形成一个坚固的模式,所以在现代的发展中新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将教师的教学模式产生多大的改变,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让课堂的气氛保持着较为沉闷的形式。不仅不能让新型设备与技术发挥其作用,还等于是在浪费学校在这方面创造的资源。文章通过对初中语文与信息整合点上的突破结合实例进行了相关的解释与说明,望能给相关的教育者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信息技术的运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生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生活 新课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走进
期刊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现代教学的最优优化。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了多媒体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它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