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全国以北京为代表的多地雾霾和灰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测量标准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相关人士称,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依靠对这种颗粒的选择性失明,换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空气轻微污染”,有意义吗?
雾锁北京城,空气质量“轻微污染”之惑
2011年过去,北京大雾频发。“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在积累了污染物后才会影响空气质量。”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微访谈中反复解释此类问题,而网民对于北京的空气质量仍鲜有乐观。
大雾将北京的空气质量围困在“轻微污染”,而市民却更愿相信iPhone上实时更新的空气质量“有毒害”。
iPhone的监测数据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空气质量监测站。该监测数据独立于北京市环保局,通过衡量PM2.5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以美国标准为基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级。起先,该监测数据发布在Twitter Feed博客网站,传播范围有限。随着iPhone和Android客户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开始广泛接收并转发此类信息。
收到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市民发现,美国使馆对空气质量的评定经常徘徊在四级和五级之间(美国将PM2.5的污染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四级为‘非常有害健康’,五级为‘有毒害’),与北京环保局的“轻度污染”相距甚远。
尽管美国使馆在页面中明确了“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但人们宁愿相信这个坐落在朝阳区一座使馆楼上监测站的信息,也不愿相信28个遍布北京的监测子站的信息。
“别为人家一再申明是内部用的数据劳神,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杜少中在微博中如此回应网友的质疑。
的确,很难将美国大使馆的评定结果与中国的结果直接比较。因为,美国大使馆采用的控制标准是PM2.5,而中国的是PM10。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由于此尺寸的颗粒可以被吸入并富集在人体的呼吸系统,因而被作为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但是,PM2.5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因其直径过于微小,比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还要小,所以PM2.5极易富集于肺部深处。研究显示,PM25可加重呼吸及心血管疾病、引发哮喘等,对儿童及老人的威胁尤为严重。“PM2.5是对健康威胁最大的悬浮颗粒”,美国环保局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表示。
由于PM2.5对人体影响更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国际上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作为单独指标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而中国未在此列。
前不久,中国首次对飘尘测定方法进行了修订。《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lJ 618—2011)正式取代原先使用的《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6921—1986)(下称《测定方法》)。
但是,《测定方法》的修订并不意味着PM2.5被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PM10的防治还是主要矛盾,大颗粒扫除了治理小颗粒才有意义。”杜少中在微博中解释说。
“有关政府部门认为(将PM2.5列入监测范围内)会损害很多城市的城市形象,而这些城市或者计划招商引资,或者在短期内无法减少PM2.5的含量。”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2011年8月底,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考核标准做出了第二次修订,将PM25指数纳入其中。使得“模范城”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从修订前的77个城市变成了之后的11个。另有三个城市正在进行复核中,其余的前“模范域”均需重新核查。
(据“中国广播网”)
链接:口罩网上热卖,北京买家最多
受部分地区大雾和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口罩开始热卖。来自淘宝商城数据显示,仅2011年12月4日当天就卖出3万多只口罩,相比前两周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有2万多只是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北京市气象台于当天下午4点半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当天夜间到5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区有大雾。市环保局也发微博称,受大雾天气影响,北京污染物浓度上升较陕,预计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将达到260至280,是中度重污染。
周一上班后,很多上班族便开始网购口罩。因此,淘宝商城口罩销售热度更甚。
淘宝网一位资深卖家对记者表示,这两天生意太好,之前的库存已经销售一空,现在正紧急调货以补充库存。
3M官方旗舰店负责人表示,该店铺一款明星单品,售价5元的9010口罩(头戴式),因为具有防尘等专业过滤作用,累计已卖出3万多件,近一个月销量为5200多件。最多的一位北京消费者,12月5日一口气买了上百个。“收货地址在北京地区的,占了八成;不少都是公司、学校等团体。”
淘宝商城数据还显示,目前棉布类带防护作用的口罩,5—15元是热卖价位;活性炭类型、以保暖功效为卖点的口罩,20—35元左右的最好卖。(据《京华时报》)
钟南山: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PM2.5虽然个头小,但是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样的大雾天气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的原因,PM2.5难辞其咎。那么大雾天气真的和污染有关吗?PM25到底有多可怕?中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
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
钟南山:“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我们所担心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在灰霾天气下。灰霾天气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和污染有关系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工厂散发出的挥发性的氮氧化物,燃烧石油产品的废气等等,但是它需要一些条件才会形成很明显的灰霾天气。雾就是由于气温的关系,湿度比较高的话变成雾气。”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
钟南山:“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0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它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今年以来,PM2.5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及讨论,钟南山指出,官方发布数据与民众自身感受的巨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一的监测标准。
钟南山:“灰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了,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这个提出来是很自然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认为大气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引起公众的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评判的标准不太一样。”
(据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青锐声音
鉴于PM2.5的危害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欧盟等,都已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久前,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曾透露: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评价指标。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只是从未对外发布其监测结果。然而,令人遗感的是,在环保部新规中,PM2.5未被纳入监测指标。
有意思的是,为何未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或者监测了也不对外公布结果?环保部门的专家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至于为何时机不成熟,相关人士的解释更是离谱——“如果制定实施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将大范围超标”。
以前经常听说某个标准的滞后是缘于技术上的无法突破,比如说地沟油无法检测,即是因为检验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现在有了技术,却又拿时机不成熟作借口,难免让人生疑,技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统计数据又是给谁看的?技术不能成为“橡皮泥”,视实际需要而可有可无,有了技术竟然不运用,这样的技术又有何用?统计数据更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和民众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
以北京为例,连续几天雾霾天气,让当地居民感到相当不舒服,有网友干脆将北京的空气比喻成“用过的洗澡水一般”。可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显示,北京空气质量只是“轻微污染”。为何会有如此反差?空气监测指标滞后,PM2.5未被纳入监测范围,恐是主因。为了保证数据上好看,也不至于出现“大范围超标”,就拒绝强制检测PM2.5,这只是自欺欺人的选择性失明。
一方面,公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而不应生活在“被优良”、“被轻微污染”中;另一方面,监测空气质量不需要等待时机成熟,而应是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
特别是当一些民间组织已开始自测空气质量时,相关部门更不应以“时机论”做“睁眼瞎”。最近,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最终获得了政府回应,并上升为国家行为。在空气质量监测上,但愿民间的探索也能推动国家的行动。
其实,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虽然数据难看,很多城市污染超标了,但知耻而后勇,改善空气质量并非没有可能。否则,沉迷于好看数据的表象,反而会失去治理空气污染的动力。
相关人士称,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依靠对这种颗粒的选择性失明,换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空气轻微污染”,有意义吗?
雾锁北京城,空气质量“轻微污染”之惑
2011年过去,北京大雾频发。“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在积累了污染物后才会影响空气质量。”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微访谈中反复解释此类问题,而网民对于北京的空气质量仍鲜有乐观。
大雾将北京的空气质量围困在“轻微污染”,而市民却更愿相信iPhone上实时更新的空气质量“有毒害”。
iPhone的监测数据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空气质量监测站。该监测数据独立于北京市环保局,通过衡量PM2.5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以美国标准为基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级。起先,该监测数据发布在Twitter Feed博客网站,传播范围有限。随着iPhone和Android客户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开始广泛接收并转发此类信息。
收到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市民发现,美国使馆对空气质量的评定经常徘徊在四级和五级之间(美国将PM2.5的污染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四级为‘非常有害健康’,五级为‘有毒害’),与北京环保局的“轻度污染”相距甚远。
尽管美国使馆在页面中明确了“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但人们宁愿相信这个坐落在朝阳区一座使馆楼上监测站的信息,也不愿相信28个遍布北京的监测子站的信息。
“别为人家一再申明是内部用的数据劳神,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杜少中在微博中如此回应网友的质疑。
的确,很难将美国大使馆的评定结果与中国的结果直接比较。因为,美国大使馆采用的控制标准是PM2.5,而中国的是PM10。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由于此尺寸的颗粒可以被吸入并富集在人体的呼吸系统,因而被作为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但是,PM2.5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因其直径过于微小,比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还要小,所以PM2.5极易富集于肺部深处。研究显示,PM25可加重呼吸及心血管疾病、引发哮喘等,对儿童及老人的威胁尤为严重。“PM2.5是对健康威胁最大的悬浮颗粒”,美国环保局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表示。
由于PM2.5对人体影响更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国际上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作为单独指标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而中国未在此列。
前不久,中国首次对飘尘测定方法进行了修订。《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lJ 618—2011)正式取代原先使用的《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6921—1986)(下称《测定方法》)。
但是,《测定方法》的修订并不意味着PM2.5被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PM10的防治还是主要矛盾,大颗粒扫除了治理小颗粒才有意义。”杜少中在微博中解释说。
“有关政府部门认为(将PM2.5列入监测范围内)会损害很多城市的城市形象,而这些城市或者计划招商引资,或者在短期内无法减少PM2.5的含量。”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2011年8月底,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考核标准做出了第二次修订,将PM25指数纳入其中。使得“模范城”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从修订前的77个城市变成了之后的11个。另有三个城市正在进行复核中,其余的前“模范域”均需重新核查。
(据“中国广播网”)
链接:口罩网上热卖,北京买家最多
受部分地区大雾和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口罩开始热卖。来自淘宝商城数据显示,仅2011年12月4日当天就卖出3万多只口罩,相比前两周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有2万多只是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北京市气象台于当天下午4点半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当天夜间到5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区有大雾。市环保局也发微博称,受大雾天气影响,北京污染物浓度上升较陕,预计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将达到260至280,是中度重污染。
周一上班后,很多上班族便开始网购口罩。因此,淘宝商城口罩销售热度更甚。
淘宝网一位资深卖家对记者表示,这两天生意太好,之前的库存已经销售一空,现在正紧急调货以补充库存。
3M官方旗舰店负责人表示,该店铺一款明星单品,售价5元的9010口罩(头戴式),因为具有防尘等专业过滤作用,累计已卖出3万多件,近一个月销量为5200多件。最多的一位北京消费者,12月5日一口气买了上百个。“收货地址在北京地区的,占了八成;不少都是公司、学校等团体。”
淘宝商城数据还显示,目前棉布类带防护作用的口罩,5—15元是热卖价位;活性炭类型、以保暖功效为卖点的口罩,20—35元左右的最好卖。(据《京华时报》)
钟南山: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PM2.5虽然个头小,但是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样的大雾天气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的原因,PM2.5难辞其咎。那么大雾天气真的和污染有关吗?PM25到底有多可怕?中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
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
钟南山:“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我们所担心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在灰霾天气下。灰霾天气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和污染有关系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工厂散发出的挥发性的氮氧化物,燃烧石油产品的废气等等,但是它需要一些条件才会形成很明显的灰霾天气。雾就是由于气温的关系,湿度比较高的话变成雾气。”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
钟南山:“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0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它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今年以来,PM2.5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及讨论,钟南山指出,官方发布数据与民众自身感受的巨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一的监测标准。
钟南山:“灰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了,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这个提出来是很自然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认为大气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引起公众的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评判的标准不太一样。”
(据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青锐声音
鉴于PM2.5的危害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欧盟等,都已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久前,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曾透露: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评价指标。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只是从未对外发布其监测结果。然而,令人遗感的是,在环保部新规中,PM2.5未被纳入监测指标。
有意思的是,为何未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或者监测了也不对外公布结果?环保部门的专家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至于为何时机不成熟,相关人士的解释更是离谱——“如果制定实施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将大范围超标”。
以前经常听说某个标准的滞后是缘于技术上的无法突破,比如说地沟油无法检测,即是因为检验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现在有了技术,却又拿时机不成熟作借口,难免让人生疑,技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统计数据又是给谁看的?技术不能成为“橡皮泥”,视实际需要而可有可无,有了技术竟然不运用,这样的技术又有何用?统计数据更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和民众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
以北京为例,连续几天雾霾天气,让当地居民感到相当不舒服,有网友干脆将北京的空气比喻成“用过的洗澡水一般”。可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显示,北京空气质量只是“轻微污染”。为何会有如此反差?空气监测指标滞后,PM2.5未被纳入监测范围,恐是主因。为了保证数据上好看,也不至于出现“大范围超标”,就拒绝强制检测PM2.5,这只是自欺欺人的选择性失明。
一方面,公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而不应生活在“被优良”、“被轻微污染”中;另一方面,监测空气质量不需要等待时机成熟,而应是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
特别是当一些民间组织已开始自测空气质量时,相关部门更不应以“时机论”做“睁眼瞎”。最近,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最终获得了政府回应,并上升为国家行为。在空气质量监测上,但愿民间的探索也能推动国家的行动。
其实,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虽然数据难看,很多城市污染超标了,但知耻而后勇,改善空气质量并非没有可能。否则,沉迷于好看数据的表象,反而会失去治理空气污染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