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匠次仁顿珠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喀则一个叫卡嘎的小村里,顿珠是这个祖传六代的皮匠家族中最后一位皮匠。他十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手工皮艺,今年二十八岁,铺子门口坐着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
  顿珠说,儿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当皮匠了,要让他好好念书,出去干点别的。顿珠说,小时候他也不愿意做这个,父亲硬逼着他学,没办法。做皮子很累,也挣不着多少钱。他们家做了一百多年皮子,还呆在这个旧房子里,结婚都没盖一间新房子。
  顿珠的母亲有七十多岁,她并不觉得皮货的生意不好做了。她说,早晚会有人来,把这些好看物件都买走,得抓紧缝出来更多的茶盐袋、糌粑袋、酒壶、皮衣、藏胞、马包、绳索、面具、钱包和针线袋,万一有人来拿,还没做好,怎么行呢?
  顿珠的父亲巴桑次仁也是十一二歲开始学手艺。
  那时候皮具生意要好一些,一年四季远道而来的牧民络绎不绝。父亲的师傅,也就是顿珠的祖父还为班禅大师打造过马鞍、马鞭和背袋。父亲络桑接掌皮店后,为帕拉庄园里的夫人制作鞋帽服饰,一把剪刀一根针,养活了一家人。
  他父亲说,祖宗给了我们一根针,就是让我们吃这口饭,我们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
  顿珠的父亲临终时,手里攥着的还是皮子。顿珠就这样干了二十来年。
  “泡水”“鞣皮”“染色”“绣纹”“缝制”“定形”,顿珠像他的父亲一样,一丝不苟地坚持着传统的工艺。顿珠说,皮子是通人性的,你认真对它,它便好好待你。
  他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把自己的年年月月缝进了皮子里。皮囊柔软,针细线长,穿过去,又引过来。这些看似简单却百年不变的手工活计,也许有一天,也许一念之差,便永远地在一间小屋子消失了。
  顿珠说,再怎么着,也得把这个行当做到父亲那个年纪。也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是否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又逼迫着儿子接着这门手艺。在漫长的做活生涯里,一个人的想法,保不准会渐渐变得和先辈一样的——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繁华或者艰难,一个人总会在他一生的某一天,跟他远在时光那头的祖先,忽然想到了一起。
  这是我在谢通门县工作时候的事情了。当年,顿珠的铺子在我住的城关镇小村拐角处。饭后我偶尔会钻进他的铺子里看看,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自治区民间皮具手工艺非遗传承人。顿珠也不是一个会聊天的皮匠师傅,他在一旁虚着腰瞅着你,等你说话。你问一句,他回一句。
  一天,我和爱人散步到铺子前。我说,进去看看吧,我朋友顿珠开的。顿珠正埋头在缝制一个牦牛皮针线包。我说,这是我媳妇,刚刚来县里看望我。扎西德勒!顿珠慌忙站起来,羞涩地问好。
  我们站在一块氆氇挂毯前感叹不已的时候,顿珠早已经坐回他的机器前了。仿佛灵感倏然而至,容不得他招呼一下仅有的两个客人。
  我说,选一件吧。妻子说,选一件。她说她喜欢针线包,就是顿珠师傅手里正缝制的针线包。
  这个多少钱呢?我妻子问顿珠师傅。
  “160块。”顿珠头也不抬回了话。
  不久,我被调往80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市,再无法随时光顾顿珠的皮匠铺子了。
  就在顿珠在我的日子里渐渐淡去的时候,一天,我工作机构的食堂里,墙壁上的电视突然出现一个黝黑的脸庞,是他,那个皮匠,那个叫顿珠的皮匠。
  我激动地坐了下来,像不小心逮住了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
  画面里的顿珠笨嘴拙舌,拘谨得很。
其他文献
1953年出生于西藏那曲索县亚拉镇永纳村的旦松扎巴,从祖上开始,七八辈都有人行医,并在当地声名显赫。  他父亲益西本杰,从小随祖父和珠达医圣习医,后随修行人热西·山丹行医13年,继承了师傅的独门绝技脉泻疗法,还会治疗许多疑难杂症。  民间藏医亦农亦医。从记事起,旦松扎巴就一边和村民们一样放牧、种田,一边跟随父亲采药、制药、配药。父亲给人看病时,他就在旁边观摩。  学会藏文后,旦松扎巴开始背诵藏医巨
行驶在青藏公路那曲段的自驾车 图/ 张静父子相逢不相识  这要从一份电报说起。在那个年代,缓事发信,急事发报。而发电报,一般又都是家有告急,或突发灾难。因为电报上每发一字,需要五分钱或是六分钱,这五分、六分,能换几个鸡蛋。所以,世界上最简洁的文字是电报,最令人不安的文字,也是电报。  树叶偶尔打着旋地落下来,在清晨的阳光中颤抖着。落叶不是绿色,更多的叶子,是绿色,绿得明亮而纯洁,它们密密麻麻地攀爬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粗长须根。叶鳞茎状,鳞片卵形,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具撕裂状牙齿,下面被黄绿色粉或近于无粉,柄具阔翅,花葶近顶端疏被粉;伞形花序1轮,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稀白色或淡红色,冠檐扩展成钟状,裂片阔倒卵形至圆形,冠筒稍长于花萼,花药稍高出花萼,蒴果与花萼等长或略长于花萼。5—6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毗邻的西藏东部
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就以传说中的珠峰五仙女首领福寿仙女的藏文名“扎西次仁玛”取名,象征着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对祥和生活的祝福。珠穆朗玛峰古称“绒布冈”,据《绒布杂圣志》记载,五位仙女的化身就是珠峰附近五座七千
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昌都市邀请部分老18军后代参加庆祝活动,我被选中成为代表团中的一员。第一站是川藏兵站部,这个兵站部与西藏军区有着紧密联系,过去驻藏部队的各类军用物资靠该部组织调运。我们在兵站军史馆还了解到汽车十七团除长期担负进藏运输任务外,还因其军事技术过硬被多次派往国外执行联合国全球维和任务!许多藏二代在十七团当过兵!  节日期间道路拥挤不堪,直到晚八点三十分我们才到康定,甘孜州委和甘孜
这部电影以首位获奥运奖牌的藏族选手切阳什姐为原型,于2013年上映,该片由柯克执导,赵宁宇、德姬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位身心受挫的汉族教练,一个曾经怀揣奥运梦想的長跑者,在经历了伤痛和失败之后,来到了西部草原放逐自己。除了空旷壮美的金银滩草原,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场马背上的角逐。他惊喜的发现一个九岁的“假小子”,跌落马背却又奋起直追的不屈,依稀点亮了他内心已覆灭的火种,他仿佛看到了有过梦想的自己。从
羊胛骨作为藏民族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播工具和书写材料,在吐蕃时期,用羊胛骨占卜吉凶的书写文本已非常成熟,行文于吐蕃时期的敦煌出土法藏PT1047号《吐蕃羊骨卜辞》和英藏ITJ763号《羊胛骨卜》古藏文写本是一篇成系统的羊胛骨占卜文书,具有吐蕃官方已经规范化的卜辞公文特征。诸如此类书写有古藏文的羊胛骨,在新疆若羌以及青海省乌兰县等地出土过。其中在新疆若羌县米兰吐蕃戍堡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较为完整,上面的古藏
2019年,比如县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少数民族广场舞比赛中荣获特等奖,被称为广场舞之乡,或许正是源自诸多非遗歌舞的积淀和传承。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财富,而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比如縣在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少数民族广场舞比赛中荣获特等奖,被称为广场舞之乡,或许正是源自诸多非遗歌舞的积淀和传承。  比如县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有独特的民歌和舞蹈:锅庄舞曲、打夯歌、对歌、
在去钟措沟以前,我已去过巴松措景区的新措沟,体验过在牧场、原始森林上欢快奔跑的感觉,当得知在措高古村之上还有一条美丽的钟措沟时,依旧抵挡不住高山湖泊的诱惑。据当地村民介绍,钟措沟雪山、牧场、花海、激流、湖泊、瀑布和绝壁相间,一路上迎着杰青那拉嘎布雪山骑行,是一种难得的户外体验。坐上摩托车游钟措  撰文/罗洪忠  在游客眼里,钟措沟除沟口与措高村相联地段较为开阔外,里面较为陡窄,其中某些北侧的山壁有
西藏,一片难以形容的人类居住之地,精神沃土。她有如此宏大而跌宕起伏的历史叙事,却更加充满人类不可思议的坚毅及柔情;她被一般观念理解为边远与闭塞,然而却拥有无比宽广包容的心态胸怀,也因此创造出了诸多绝无仅有、灿烂辉煌的成就与文明。无论是在寂寥空阔的阿里高原,抑或朝圣者涌动的圣城拉萨;在雄伟的布达拉宫、殊胜的大昭寺,还是游人如织的博物馆、罗布林卡……随着一件件国宝的不断呈现,一些时代的历史浮出水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