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市场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44516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印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媒体转述印度媒体对华报道的文章越来越多,人们已经很习惯地认为这就是印度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其实,印度媒体市场远不是中国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正因为多语言的存在,印度媒体市场主要被两大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以及其他被印度宪法认可的马拉地、泰米尔、孟加拉、泰卢固等十几种民族语言所瓜分。换句话说,无论报纸、杂志、电视或是因特网,无论懂何种语言,印度老百姓总可以非常方便地触及以各种语言和各种形式出现的信息。不过,印度各语言媒体的受众量差异巨大,中国媒体经常介绍的实际上仅仅是印度英文媒体的报道内容,但其实印地语媒体数量和读者最多,英文媒体在印度媒体市场中所占份额非常小。根据印度媒体研究使用者委员会(MRUC)发布的2009年印度读者调查ORS数据,以日报为例,印地语读者大约为1.3亿,其他地方语言的读者至少有1.8亿,英文日报的读者仅有3200万。
    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印度
  媒体革命的动力
  
  印度作为—个“弱政府、强社会”的国家,媒体一直以公民社会最强有力的参与者而存在。由于媒体的存在的权利受到宪法保护,除1975-1977年紧急状态这段时期内,印度从来没有官方审查制度。然而,政府却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施加影响。例如在1991年以前,印度官方经常采用调整报纸出版量配额等行政方法来限制或者影响媒体的报道。为求得生存,大部分报纸都会遵从政府的命令,于是国有的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常常成为印度报纸的转载对象。在一段时期内,人们甚至经常发现同一天所有印度报纸的大标题竟然一样。由于印度政府禁止私人电视台存在,当时收看杜达仙(印度国家电视台)节目也成为印度百姓不二的选择。
  1991年印度实行了经济改革,这场以市场化和放宽对私营部门限制为主要特征的革命给印度媒体自由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政府放宽对电视转播的严格管制,BBC、CNN,以及印度私人电视台的节目纷纷出现在印度电视频道。在利润和投资回报刺激下,印度的新闻频道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自1998年首家私^全天新闻频道NDTV在印度播出,到2007年印度已经有300家卫星频道播出新闻。其中,有54个频道用11种语言24小时全天播出新闻。”受到卫星电视的冲击,印度报业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随着读者群体的分化,各大报社相继建立报业集团并进入“多品种经营”时代。在保持传统的日报之外,这些家族式控制的报业集团纷纷推出午报、晨报、晚报,以及面向各种读者群的时尚杂志、妇女杂志、商业周刊等,《印度时报》所属的时报集团甚至拥有了Times Now电视台。
  或许是因为传播途径更为简便,印度报纸的声音远比电视台和电台更为响亮,也更为重要。当全球平面媒体发展出现明显颓势的时候,拥有13种语言的印度报纸却在以惊人速度扩张。前印度《商业印度》周刊副总编辑拉菲克·罗赛尼指出:“印度识字者大约有6亿,但它却有超过4.5万种的报纸,其中英文报纸超过7500种。美国大约有3亿人识字,却只有1500种报纸,中国识字人口超过10亿,也不过只有2000种报纸。简言之,尽管贫穷且存在大量文盲,印度却是一个具有非凡读者群的国家。”印度学者罗宾·杰弗雷认为:技术改进使报纸在印刷和排版方面更加便利;购买力提高和不断扩大的识字率使更多印度民众有能力读报;印度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权力精英更热衷向选民读者靠近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印度语言报纸在过去25年发行量剧增的重要原因。
  
  英文媒体面向精英。
  印度语言媒体面向百姓
  
  一般而言,外界如果想了解印度人对外交问题的看法,应该研判印度英文报纸的观点,而要想真正理解印度政治,则需要阅读印度语言(Indianlanguage)报纸。这种现象实际上折射出印度媒体的两种生态,即英语媒体和包括各地方语言在内的印度语言媒体,两者所影响的读者群完全不同,报纸关注的问题以及编辑风格也有所差异。
  在印度,英语与每个人所属的种姓与阶级、教育程度及收入等许多因素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否懂英文以及英语程度如何几午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由于会英语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在赢得全国读者方面,印度英文媒体具有很大优势,其主要受众对象是印度公民社会的最主要构成力量——印度中产阶级以及一些青年学生。很多人认为,英文报纸反映的是懂英语的印度精英对印度以及对世界的思考与见解。在英文媒体中,来自印度非政府的战略分析家、退休将领以及退休文官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由于官僚、受过教育的阶层以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具有很重要的舆论影响力。而印度语言媒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例如印地文报纸的发行主要在印度北部所谓印地语中心地带的北方邦、比哈尔邦、哈里亚纳邦、中央邦等。泰米尔语媒体则主要集中在泰米尔纳德邦、马拉地语媒体则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同英文媒体的读者完全不同,印度语言媒体的主要受众对象是普通百姓,其中1/3来自乡村。同那些懂英文的人可能从公司企业那里得到免费报纸,或者自己有能力订报不同的是,印度地方语言报纸的读者要想读报,多半必须自己掏钱。
  由于印度语言媒体受众更多的属于选民范畴,印度政客们非常注重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然而,印度政治精英却更看重英文媒体的作用,影响他们思维的是那为数不多的几家主流英文新闻频道和英文报刊。印度著名报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Dainik Jagtan出版商纳兰德拉·莫汉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从反面说明英文媒体对于印度精英的影响。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那些生活在德里的人都深深地被英文报纸影响着。这才是尼赫鲁错误估计了印度并且犯下悲剧性错误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英·甘地错误估计了印度而失去了大选的理由……。如果你想了解印度,只能通过地方语言报纸。”
  
  印度英文报纸与印度语言报纸
  的微妙差别
  
  印度的英文报纸与英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印度,许多英文报纸(甚至一些印度语言报纸也是如此)是效仿英国的精英报纸设计版式,而印度《经济时报》以及《商业旗帜报》甚至采用了与英国《金融时报》一样的那种略带黄色的新闻纸。不少印度英文报纸与英国报纸都有交换稿件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在印度英文媒体担纲重任的记者和编辑很多曾留学英国。
  由于印度英文报纸的读者对象多半属于中产阶级,因此这些报纸更加热衷于印度外交政策、公民权利、经济改革、股票市场等与精英切身利益有关的话题。报纸编辑和记者在报道 中通常会有意无意地忽视普通人的新闻,他们更关注的是上层社会生活。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事例莫过于2008年11月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由于这次恐怖袭击发生在只有印度上层精英才能住得起的五星级酒店——泰姬陵酒店和奥贝罗伊酒店,多数印度英文媒体自始至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却没有关注恐怖份子最初在孟买中央火车站以及拉玛医院枪杀时死掉的平民。
  而在印度语言报纸中,除个别情况外,多数报纸都没有职业编辑,报纸的所有者就是编辑。同英文报纸相比,印度语言报纸在发行和报道方面显示出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印度语言报纸深入到更为基层的地区,更贴近百姓。据笔者观察,印度几大主流英文报纸通常都会在一些主要城市发行地方版,例如《印度时报》目前在全国十大城市有地方版,每个地方版都有自己的编辑部,编辑每天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增加一些当地新闻。而印度语言的日报不仅模仿英语媒体的工作方式,而且做的更加地方化。有些主流印度语言报业集团不仅发行了以县为基础的地方版,有些甚至出版了乡镇版。这种高度面向基层的现实使得印度语言媒体必须更为关注地方政治和社会新闻,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语言报纸在广大的乡村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第二,印度语言报纸的主要报道题材是地方政治和社会文化,国际新闻并非其主要关注点。在印度语言报纸中,除巴基斯坦之外,它们对国际问题的报道量很少。但是考虑到印度泰米尔人对于同样拥有大量泰米尔人口的斯里兰卡关注,泰米尔语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可能会比较多地讨论印度对斯里兰卡的政策;而由于与尼泊尔相邻,在北方邦以及比哈尔邦的印地语报纸可能会关注印度与尼泊尔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外交和国防政策问题上,印度语言媒体的报道议程通常是由印度英文媒体来设置。
  第三,印度语言报纸的新闻用语更为通俗和活泼。比较两种报纸的头版就会发现,对于同样的新闻事件,印度语言报纸的描述通常会比英文报纸更加生动和具有故事性。例如关于大约20年前在印度轰动一时的捣毁巴布里清真寺运动,如果阅读印度英文报纸,人们会感觉捣庙仅仅是一场非常宏大的活动;而印地语报纸对这场毁庙行为颇为细致和充满色彩的描述,则会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把印度媒体与印度英文媒体混为一谈。印度媒体的概念包括印度语言媒体及英文媒体,这两者的功能完全不同。根据笔者观察,印度英文媒体是印度与西方之间联系的一个窗口,而印度语言报纸则更多反映政客与选民之间的关系。印地语报纸《印度斯坦》总编辑马里纳尔·潘德对于英文和印地语媒体的不同功能有一个概括:“英语媒体为政治精英服务,印地语媒体则为权力精英服务。”笔者认为这个概括不仅贴切而且十分精准。
  (作者系新华社《参考资料》主编、高级记者、中国南亚学会理事)
  责任:吴奇志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11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徐徐落下帷幕。从1987年举办以来,22载生涯的变幻,它不再是最初意义上的“订货会”,而已经成为人们观察订货会顽强生命力的新标尺。    新标尺迎风旗    谈到此次书展,呼宝民称,最强烈的感受是“民营出版”亮出鲜明的旗帜。网络出版更是如火如荼,他说,就在我们展台两侧,一边打出来的是“民营书店”(而且展会上所到之处都是这样的鲜明标志),另一边打出的就是“网络出版
期刊
世博会国家场馆作为传播本国形象的在场性媒介,是表征国家意涵的视觉符号,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价值追求,亦是关于国家想象的意义系统。本文拟就上海世博会境外国家场馆建筑来谈谈其创意设计及其所蕴含的国家(地区)形象传播策略。  此次上海世博会一共有24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是历届世博会参与国家(地区)最多、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为便于展开分析,将境外国家场馆分为三个类别分别论述,即发达国家、发
期刊
“人人都是记者”,是网络传播时代广为人知的口号。的确,网络赋予了普通公民一种崭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  2004年夏天我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做项目研究时,发现当时美国新闻界一直在讨论一件新鲜事:2003年3月,一个曾经做过《纽约时报》记者的美国人开设了一个个人网站,域名就是“回到伊拉克”(www.back-to-iraq.com),向对伊战感兴趣的网民出售独家新闻报道。他从342位新闻订购者那
期刊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民族宗教问题突出,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对外宣传西
期刊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前,世界对于中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高估与捧杀之声骤起,出于善意或是别有用心的过高赞誉一同抛向中国,世界需要中国这个“领袖者”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于是,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升值以及气候问题上的争议与压力纷至沓来。  2010年1月27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在为期4天的达沃斯论
期刊
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年,这是改写中国社会面貌、创造华夏历史奇迹的十年。十年的大开发,为青海省拓展了百年未遇的开放与传播空间,也为青海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样,跨世纪的西部大开发,也将青海的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近几年,青海省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质的重大经济、文化和体育活动,充分显示了青海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围绕这些活动,对外宣传统
期刊
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构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领域中,“食”最能抵制全球化的影响。在中国,情况尤为如此。在衣着、居住条件和出行工具方面,中西方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中国人也穿牛仔裤、T恤衫,也住公寓或别墅,出门有小汽车、高速铁路和飞机。但只有在“吃”这个领域,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或许稍微有些现代化的变革,但毕竟与西方烹饪相比,仍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    越来越中国化
期刊
为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加强面向在杭驻杭外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宣传,杭州市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刊物等开设了lO个外宣媒体窗口,在杭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指导下,经过几年运作,这些对外宣传专栏、专版、专刊成为宣传杭州发展变化巨大成就和“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形象的重要阵地,在全市对外宣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市外宣媒体 阵地建设的现状    多语种、全媒体、广覆盖,搭建对外传播平台。经过6年
期刊
加强对外宣传效果的研究,积极构建对外宣传效果评估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应考虑的要素和指标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主要是指组织和参与重大活动对外宣传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重大活动宣传效果如何,与传播主体有着重要的关系,人永远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传播主体的评估应重点考核四个方面:一是机构组建的科学性,二是人员组成的合理性,三是工作运转的协调性,四是队伍表
期刊
在中国,人们对“寡妇年不宜结婚”这一说法并不陌生,于是特意赶在虎年之前结婚的做法就不奇怪了,但该怎样把这样一个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写成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报道却并不简单。英国《卫报》的这篇报道,就对虎年春节前中国人扎堆结婚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其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各种报道技巧对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还原。    情景还原    《卫报》这篇报道写道:“42岁的赵硕新(音)紧握着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