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积极性是多种心理成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潜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并在工作上表现出主动性、创造性、合理性、有效性。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应根据人的需要、动机、目标等心理活动因素,适当应用激励机制和手段,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个人的个体奋斗目标都服从于学校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激励;目标责任;教育引领;规章制度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受到某中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
人的积极性是多种心理成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潜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并在工作上表现出主动性、创造性、合理性、有效性。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应根据人的需要、动机、目标等心理活动因素,适当应用激励机制和手段,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个人的个体奋斗目标都服从于学校的总体目标,现浅析如下:
一、 实行目标责任激励机制
目标是表示人的一种期望,是人在各项活动中追求的,预期的行为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目标价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人实现目标的情绪和努力程度。职责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的目标期望理论,动机强度=效值*期望值。我们设置目标和奖励时特别注重客观性,即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各种管理目标,例如,我们实行班级管理目标及职责定位时,将班级的工作分成若干项目,职责到人。从内容到实施,从活动记录到总结评比,专人负责轮流执行,这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既开展的形式多样又能扎扎实实地落实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锻炼涌现出一大批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干部,班级纪律、卫生、学校等工作实行分片包干,特别对学习质量的优、中、差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学期初根据学生成绩总分和单科成绩情况,按照平衡,帮带原则划分小组并制定期末学业目标,展开人与人,组与组的竞赛活动。自从实施班级目标职责管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稳中有升,效果十分明显。那么,在学校管理中,也应大胆应用目标责任激励制,努力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动机强度,使全体教职工在执行目标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完成独立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并让他们在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样需求的机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二、 实行教育引领激励机制
在实行目标职责管理中,从目标设置到等级津贴等措施中,对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出现了重视个人利益的偏差,对此我们同时要实行教育引领激励机制。
激励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观点,激发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的管理是以监督为中心,现在的管理是激励为中心;过去的管理是以独裁为中心,现在的管理是以民主为中心。
学校管理人员提出各种议政施政方案,要提交教代会进行讨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大家认同的治校方略。例如,多年来未实行集体备课制,初次实行,多数教师难以接受,经教代会反复讨论,认为实行集体备课制对教学大纲的进一步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学质量能稳步均衡发展尤为重要,特别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纪律、个性差异等能共同帮扶,寻求解决办法。教代会的召开增加了教职工的主体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激励,广大教职工明确了自己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位置和作用时就会自觉独立的履行教育职责,把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学校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对广大教职工也是一种无声有形的激励,学校领导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这种教育引领激励机制管理下,一种团结向上,生动活泼集体意识会迅速形成。
三、 实行规章制度激励机制
目标、职责、教育、引领都是起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必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对大多数人起到保护其积极性作用,对少数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我们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试行依法治校,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例如,《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工作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请销假制度》、教学业绩考评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教职工的利益,满足了教职工的要求,从制度上促使教师敬业、乐业,不断进取,提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并在教师群体里创造一种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执着追求,同志间相互友爱的政治文化氛围,使人们在这种氛围里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各种规章制度中都适当引入了竞争机制,创造了一种富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促使人们出现了应激状态,职责明确以后,强化了角色意识,较大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活力。
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推广与应用,培养了群体和团队竞争意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潮流,适应了新世纪瞬息万变的环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均衡发展,这反映了广大教职工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在此激励机制管理中,虽取得初步成果,但毕竟是初步尝试,其长期效益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的教育管理》
[2]《教育评价与反思》
[4]《中小学校长管理》
【关键词】激励;目标责任;教育引领;规章制度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受到某中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
人的积极性是多种心理成份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潜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并在工作上表现出主动性、创造性、合理性、有效性。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应根据人的需要、动机、目标等心理活动因素,适当应用激励机制和手段,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个人的个体奋斗目标都服从于学校的总体目标,现浅析如下:
一、 实行目标责任激励机制
目标是表示人的一种期望,是人在各项活动中追求的,预期的行为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目标价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人实现目标的情绪和努力程度。职责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的目标期望理论,动机强度=效值*期望值。我们设置目标和奖励时特别注重客观性,即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各种管理目标,例如,我们实行班级管理目标及职责定位时,将班级的工作分成若干项目,职责到人。从内容到实施,从活动记录到总结评比,专人负责轮流执行,这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既开展的形式多样又能扎扎实实地落实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锻炼涌现出一大批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干部,班级纪律、卫生、学校等工作实行分片包干,特别对学习质量的优、中、差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学期初根据学生成绩总分和单科成绩情况,按照平衡,帮带原则划分小组并制定期末学业目标,展开人与人,组与组的竞赛活动。自从实施班级目标职责管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稳中有升,效果十分明显。那么,在学校管理中,也应大胆应用目标责任激励制,努力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动机强度,使全体教职工在执行目标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完成独立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并让他们在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样需求的机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二、 实行教育引领激励机制
在实行目标职责管理中,从目标设置到等级津贴等措施中,对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出现了重视个人利益的偏差,对此我们同时要实行教育引领激励机制。
激励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观点,激发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的管理是以监督为中心,现在的管理是激励为中心;过去的管理是以独裁为中心,现在的管理是以民主为中心。
学校管理人员提出各种议政施政方案,要提交教代会进行讨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大家认同的治校方略。例如,多年来未实行集体备课制,初次实行,多数教师难以接受,经教代会反复讨论,认为实行集体备课制对教学大纲的进一步理解,对教学目标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学质量能稳步均衡发展尤为重要,特别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纪律、个性差异等能共同帮扶,寻求解决办法。教代会的召开增加了教职工的主体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激励,广大教职工明确了自己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位置和作用时就会自觉独立的履行教育职责,把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学校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对广大教职工也是一种无声有形的激励,学校领导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这种教育引领激励机制管理下,一种团结向上,生动活泼集体意识会迅速形成。
三、 实行规章制度激励机制
目标、职责、教育、引领都是起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必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对大多数人起到保护其积极性作用,对少数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我们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试行依法治校,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例如,《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工作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请销假制度》、教学业绩考评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保证了教职工的利益,满足了教职工的要求,从制度上促使教师敬业、乐业,不断进取,提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并在教师群体里创造一种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执着追求,同志间相互友爱的政治文化氛围,使人们在这种氛围里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各种规章制度中都适当引入了竞争机制,创造了一种富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促使人们出现了应激状态,职责明确以后,强化了角色意识,较大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活力。
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推广与应用,培养了群体和团队竞争意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潮流,适应了新世纪瞬息万变的环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均衡发展,这反映了广大教职工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在此激励机制管理中,虽取得初步成果,但毕竟是初步尝试,其长期效益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的教育管理》
[2]《教育评价与反思》
[4]《中小学校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