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由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和“学术自由”而著称,从而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学习的典范。德国有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一直倍受关注。本文以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为线索,阐述了战后德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其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德国高等教育思想;启示
一、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1 学术自由
雅斯贝尔斯指出:“学术自由是指学生和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科研,按照他们认为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学作为探索高深学问和追求真理的机构,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拒绝服从任何权威。在他看来,教师应有绝对的教学自由,从科研课题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的确定,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他也同时为他的行为负责。原则上,学生也有学习的自由。“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
2 专业知识和整体知识相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指出:“学习过程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对知识的探索无所不包,凡是世界上的知识,都应纳人大学的范围,成为学习的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在专业技能和整体知识的范围内完成的,这两项任务缺一不可。”可以看得出,雅斯贝尔斯并不反对专业训练,但反对大学教育过于专门化,认为专业教育应该以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为基础,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和整体知识的统一。他说;“每一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古老的实用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大学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知识范围之内。”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真正的人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全”,是实体、一般意识、精神和生存形成的组合。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全人”,而不是培养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的人。大学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其培养目标也不能超出整个教育目的的要求,也要承担起培养“全人”的任务。而为了培养“全人”,仅仅进行专业和智力的训练则是远远不够的。他指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雅斯贝尔斯不但强调科研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大学应当承担探索学问的重任,而且把科研作为培养全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主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他指出:“最为重要的是,教学严重依靠教学内容,而只有科研才能提供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大学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基本原则。”在他的理想当中,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和惟一的教师,而学生则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研究应贯穿于全人的培养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看,“研究者可能不适合教授知识,也就是说他可能不适合传授简单的事实,但他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发现真实过程,接触科学精神,而不是仅仅记忆一些死的结果。他是科学探索精神的化身,通过和他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来面目,他可以指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源泉。只有自己做研究的人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其他人只能传播一些按照教育学原则编排起来的事实。”从学生的角度看,“从事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不但具有增长智能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对整体的意识,以及发展科学研究的态度。”
4 交流(交往)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
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任务的完成还要依靠交往的工作——学者之间、研究者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在个别情况下校际之间。”他认为:“大学把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大学的理想,彼此应该毫无限制地相互发生关系,以达到完整统一的一体。不只是在科学的专业范围内需要交往,而且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彼此沟通。因此,在大学圈之内,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与学生之间都应互相讨论并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交流“一定是苏格拉底式的,彼此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以便将自身彻底向别人开放。”交流的基本形式有辩论、讨论和学术合作。
5 大学的改革
雅斯贝尔斯十分重视大学教育的改革,他说:“在完整的世界里,教育已成为对实事有意识的思索和不断改革。人们处处计划,怎样才能使教育更好实施,或是将教育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大学改革有两项任务:“一是大学组织和建设的外部改造,二是为赢得大学观念新形态的思维方式的内在转变。”这两项任务互相不可分离,但后者更为重要。所谓“外部改造”,具体是指“大学的建设、研究机构的设立、开设讲座、修建图书馆、增加教师的人数、关心学生的生活等,它们都属于物质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必要的资金加以解决”。所谓“内在转变”,则是指确立新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等。
在雅斯贝尔斯的论述中,他谈到了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建制之间的关系,大学的理念要由相应的建制来保障。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之所以成为各国创建和改革大学制度竞相仿效的榜样,主要不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哲人们对大学理念的阐述,而是因为德国为体现这个理念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到了20世纪,雅斯贝尔斯所重视的不是根据大学的理念来配置大学的建制,而是要防止大学的建制失去大学的理念。
二、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1 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
雅斯贝尔斯的学术自由思想对我国大学的启发意义在于,大学要有自己的理想,以人为本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为实现这一理想,应该更多地回归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上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作为人的生长的需要。同时也应看到只有活跃的教师才可能让课堂活跃,只有活跃的思想才能唤起活跃的对话,而教师思想活跃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力,在于他的长期的研究中所形成的许多感悟,并将此传达至学生。另外,大学在改造组织结构之余,更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内在转变,在精神和行动上彰显教育之本义、保障学术之自由,以此重塑大学的精神生活、促进师生的自由成长,真正使大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的主人。
2 大学教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理性和哲学的冲动”
雅斯贝尔斯认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种教育理念对我国大学的启发意义在于,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其中,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理性和哲学的冲动”,帮助他们养成探索的精神,以改善他们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实现对精神的培养。
3 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
雅斯贝尔斯超越了教学论与科研论之争,他提出的“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虽然继承了把科学作为大学最重要的职能的传统。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学。虽然他也认为教学是大学的第二个职能,但是并没有认为它可有可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雅斯贝尔斯眼中的科研不仅要探索真理,而且要和教学相结合,是与培养“全人”联系在一起的。这对于纠正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倾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想达到如此,必定要求教师最好是有过发现或发明的经历的人。即使是少数的成功、多数的失败,即使只是有过发现和创造尝试,这种经历都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历使得教师会具有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兴趣,会更愿意为此而注入自己的感情,当然也更会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与设计,并因此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4 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传递真理
雅斯贝尔斯提倡的教育在于唤醒学生的潜在力量,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寻求自我,认识真理,并促进其精神得到生长。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为唤醒学生的这种潜在力量,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否激活学生的思想,实质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活动,是一个互慧双赢活动,学生被激活的头脑将为教师带来众多的课题,既推动了教学,又促进教师的研究。对于学生而言,则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雅斯贝尔斯论述的大学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理念是对束缚的解脱,是在主体能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主体的意志。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转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要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德国高等教育思想;启示
一、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1 学术自由
雅斯贝尔斯指出:“学术自由是指学生和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科研,按照他们认为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学作为探索高深学问和追求真理的机构,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拒绝服从任何权威。在他看来,教师应有绝对的教学自由,从科研课题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的确定,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他也同时为他的行为负责。原则上,学生也有学习的自由。“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
2 专业知识和整体知识相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指出:“学习过程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对知识的探索无所不包,凡是世界上的知识,都应纳人大学的范围,成为学习的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在专业技能和整体知识的范围内完成的,这两项任务缺一不可。”可以看得出,雅斯贝尔斯并不反对专业训练,但反对大学教育过于专门化,认为专业教育应该以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为基础,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和整体知识的统一。他说;“每一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古老的实用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大学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知识范围之内。”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真正的人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全”,是实体、一般意识、精神和生存形成的组合。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全人”,而不是培养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的人。大学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其培养目标也不能超出整个教育目的的要求,也要承担起培养“全人”的任务。而为了培养“全人”,仅仅进行专业和智力的训练则是远远不够的。他指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雅斯贝尔斯不但强调科研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大学应当承担探索学问的重任,而且把科研作为培养全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主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他指出:“最为重要的是,教学严重依靠教学内容,而只有科研才能提供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大学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基本原则。”在他的理想当中,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和惟一的教师,而学生则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研究应贯穿于全人的培养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看,“研究者可能不适合教授知识,也就是说他可能不适合传授简单的事实,但他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发现真实过程,接触科学精神,而不是仅仅记忆一些死的结果。他是科学探索精神的化身,通过和他的交流,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本来面目,他可以指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源泉。只有自己做研究的人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其他人只能传播一些按照教育学原则编排起来的事实。”从学生的角度看,“从事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不但具有增长智能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对整体的意识,以及发展科学研究的态度。”
4 交流(交往)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
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任务的完成还要依靠交往的工作——学者之间、研究者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在个别情况下校际之间。”他认为:“大学把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大学的理想,彼此应该毫无限制地相互发生关系,以达到完整统一的一体。不只是在科学的专业范围内需要交往,而且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彼此沟通。因此,在大学圈之内,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与学生之间都应互相讨论并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交流“一定是苏格拉底式的,彼此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以便将自身彻底向别人开放。”交流的基本形式有辩论、讨论和学术合作。
5 大学的改革
雅斯贝尔斯十分重视大学教育的改革,他说:“在完整的世界里,教育已成为对实事有意识的思索和不断改革。人们处处计划,怎样才能使教育更好实施,或是将教育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大学改革有两项任务:“一是大学组织和建设的外部改造,二是为赢得大学观念新形态的思维方式的内在转变。”这两项任务互相不可分离,但后者更为重要。所谓“外部改造”,具体是指“大学的建设、研究机构的设立、开设讲座、修建图书馆、增加教师的人数、关心学生的生活等,它们都属于物质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必要的资金加以解决”。所谓“内在转变”,则是指确立新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等。
在雅斯贝尔斯的论述中,他谈到了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建制之间的关系,大学的理念要由相应的建制来保障。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之所以成为各国创建和改革大学制度竞相仿效的榜样,主要不是因为这个民族的哲人们对大学理念的阐述,而是因为德国为体现这个理念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到了20世纪,雅斯贝尔斯所重视的不是根据大学的理念来配置大学的建制,而是要防止大学的建制失去大学的理念。
二、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1 大学教育应以人为本,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
雅斯贝尔斯的学术自由思想对我国大学的启发意义在于,大学要有自己的理想,以人为本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为实现这一理想,应该更多地回归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上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作为人的生长的需要。同时也应看到只有活跃的教师才可能让课堂活跃,只有活跃的思想才能唤起活跃的对话,而教师思想活跃的本质在于他的创造力,在于他的长期的研究中所形成的许多感悟,并将此传达至学生。另外,大学在改造组织结构之余,更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内在转变,在精神和行动上彰显教育之本义、保障学术之自由,以此重塑大学的精神生活、促进师生的自由成长,真正使大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的主人。
2 大学教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理性和哲学的冲动”
雅斯贝尔斯认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种教育理念对我国大学的启发意义在于,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其中,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理性和哲学的冲动”,帮助他们养成探索的精神,以改善他们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以实现对精神的培养。
3 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
雅斯贝尔斯超越了教学论与科研论之争,他提出的“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虽然继承了把科学作为大学最重要的职能的传统。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学。虽然他也认为教学是大学的第二个职能,但是并没有认为它可有可无。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雅斯贝尔斯眼中的科研不仅要探索真理,而且要和教学相结合,是与培养“全人”联系在一起的。这对于纠正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倾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想达到如此,必定要求教师最好是有过发现或发明的经历的人。即使是少数的成功、多数的失败,即使只是有过发现和创造尝试,这种经历都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历使得教师会具有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兴趣,会更愿意为此而注入自己的感情,当然也更会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与设计,并因此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4 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传递真理
雅斯贝尔斯提倡的教育在于唤醒学生的潜在力量,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寻求自我,认识真理,并促进其精神得到生长。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为唤醒学生的这种潜在力量,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否激活学生的思想,实质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活动,是一个互慧双赢活动,学生被激活的头脑将为教师带来众多的课题,既推动了教学,又促进教师的研究。对于学生而言,则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雅斯贝尔斯论述的大学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理念是对束缚的解脱,是在主体能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主体的意志。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转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要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