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会写800个字左右。鉴于以上目标,对于农村低年级学生来说,繁重的认字、识字量,确实使大部分学生感到苦恼。如何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生字学习,并掌握学习的窍门,提高生字学习的效率?通过趣味导学,引领学生动口、动手、观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能提高学习生字成效。
一、动口、多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古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读得多更要读标准,因而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一)动口,读好声母、韵母,夯实基础
读准声母、韵母是读准字音的必备条件。这就好比画画选颜料,颜料用错,色感就会产生偏差;选对颜料,才能描绘出有质感、美感的作品。读好声母、韵母有诀窍,在教学中要注意巧妙引导。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儿歌教学法”是妙招。指导读好韵母,在强调发音技巧的同时,巧妙与字词联系——自编儿歌“ɑ ɑ ɑ,大嘴巴;夸爸爸,夸妈妈;爱我家,我爱它。”指导读好声母,在强调气息等发音技巧时,也进行归类训练——自编儿歌“b b b,p p p;双唇音,要区分;八百把,不送气;趴爬怕,要送气;拨波播,气流弱;泼婆破,气流强;b是波,p是泼;好好读,不会错。”朗朗上口,充满趣味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发音技巧,并在读记儿歌时积累了一些与该声母、韵母有关的生字,效果当然水到渠成。
(二)动口,读准各种声调,确保发音标准
读准了声母、韵母,就该学声调。声调如同盐、油、酱、醋等调味料,使语言充满感情色彩。声调要读准,发音才标准。“儿歌归类教学法”依然是首当其冲——“阴平一声,听听听;阳平二声,停停停;上声三声,顶顶顶;去声四声,令令令。”“阴平一声,衣衣衣;阳平二声,仪仪仪;上声三声,已已已;去声四声,意意意。”通过把同韵母、同音节的字进行归类,套进儿歌,让学生在儿歌对接的小游戏中,感悟四声变化的奇妙,更有效地读准字音。利用儿歌归类,吸引低年级的学生,激发他们朗读内驱力,他们也就顺其自然地在朗读中区别、读准了各种声调,确保了读音的准确性。
(三)动口,读简单绕口令,巩固练习发音
据说,播音员的学习训练中,肯定少不了绕口令。绕口令读得多,可以训练舌头的灵活性,更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低年级生字教学中融入绕口令的训练,可巩固练习汉语发音。一、二年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训练可以是在课堂教某个难掌握的生字时,也可以是在学习生字的课后。譬如,在学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时候,把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融入课堂,“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这里有发音技巧的指导,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发现,触引学生识记字形
梁启超说过:“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学生倘若从小学习生字,且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那么他就相当于拥有了一种科学精神。据相关典籍记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由结绳记事、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字一般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如,日、月、山、水、火等象形字就特别适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字体演变过程来识记生字。观察可分为三种:自主观察法——学生通过与父母交流,搜集相关资料,找出字体演变过程;视频观察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導入新课环节引入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观察法——教师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字体演变,例如,让学生通过“火把”这一图片来识记火字,让直观、形象的图与音像素材触引学生利用事物“形”来识记生字,力求师资效果事半功倍。
三、动手、多做,指引学生“玩”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得让每一节识字课都有“好玩”的环节。首先,“玩”必须有目的,“玩”也有规则,“玩”也有难易之分,适合每一个学生参与。
识字游戏是难度最低的游戏,玩法多种多样。其一是在学习生字时,做“动作表演”游戏来识记生字。例如,学习生字“拿”,做动作——双手合十,边说“合手就是拿”;在学习生字“爬”,做动作——学习爬山的动作。其二是“生字找伙伴”游戏。利用生字卡片,安排学生扮演生字宝宝,大家来给生字找伙伴——也就是学会组词。其三是“送生字回家”游戏。这个游戏是升级版,一种是根据生字的结构进行分类;一种是根据生字的音节特点进行分类;还要一种就是根据生字的词性进行分类。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每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生字宝宝,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把生字送回它的家。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指引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记忆会更加深刻。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做生字卡片。做生字卡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版——用纸和笔写生字、画图画、写拼音、写组词,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容易的方法呈现出来;一种是拼图创新法——就是先用纸和剪刀把“点横竖撇捺”等笔画先准备好,然后用拼图法用“笔画纸”拼出生字。识字游戏的最高级别就是——制作“小字典”。每一个学期,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上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类,制作一本“小字典”。这样就是学习生字复习巩固的过程。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教师的趣味导学下,动口来读、善于观察、动手来学,学生在各种学习情景活动中主动参与、轻松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就恰恰与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动口、多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古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读得多更要读标准,因而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一)动口,读好声母、韵母,夯实基础
读准声母、韵母是读准字音的必备条件。这就好比画画选颜料,颜料用错,色感就会产生偏差;选对颜料,才能描绘出有质感、美感的作品。读好声母、韵母有诀窍,在教学中要注意巧妙引导。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儿歌教学法”是妙招。指导读好韵母,在强调发音技巧的同时,巧妙与字词联系——自编儿歌“ɑ ɑ ɑ,大嘴巴;夸爸爸,夸妈妈;爱我家,我爱它。”指导读好声母,在强调气息等发音技巧时,也进行归类训练——自编儿歌“b b b,p p p;双唇音,要区分;八百把,不送气;趴爬怕,要送气;拨波播,气流弱;泼婆破,气流强;b是波,p是泼;好好读,不会错。”朗朗上口,充满趣味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发音技巧,并在读记儿歌时积累了一些与该声母、韵母有关的生字,效果当然水到渠成。
(二)动口,读准各种声调,确保发音标准
读准了声母、韵母,就该学声调。声调如同盐、油、酱、醋等调味料,使语言充满感情色彩。声调要读准,发音才标准。“儿歌归类教学法”依然是首当其冲——“阴平一声,听听听;阳平二声,停停停;上声三声,顶顶顶;去声四声,令令令。”“阴平一声,衣衣衣;阳平二声,仪仪仪;上声三声,已已已;去声四声,意意意。”通过把同韵母、同音节的字进行归类,套进儿歌,让学生在儿歌对接的小游戏中,感悟四声变化的奇妙,更有效地读准字音。利用儿歌归类,吸引低年级的学生,激发他们朗读内驱力,他们也就顺其自然地在朗读中区别、读准了各种声调,确保了读音的准确性。
(三)动口,读简单绕口令,巩固练习发音
据说,播音员的学习训练中,肯定少不了绕口令。绕口令读得多,可以训练舌头的灵活性,更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低年级生字教学中融入绕口令的训练,可巩固练习汉语发音。一、二年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训练可以是在课堂教某个难掌握的生字时,也可以是在学习生字的课后。譬如,在学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时候,把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融入课堂,“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这里有发音技巧的指导,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发现,触引学生识记字形
梁启超说过:“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学生倘若从小学习生字,且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那么他就相当于拥有了一种科学精神。据相关典籍记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由结绳记事、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字一般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如,日、月、山、水、火等象形字就特别适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字体演变过程来识记生字。观察可分为三种:自主观察法——学生通过与父母交流,搜集相关资料,找出字体演变过程;视频观察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導入新课环节引入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观察法——教师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字体演变,例如,让学生通过“火把”这一图片来识记火字,让直观、形象的图与音像素材触引学生利用事物“形”来识记生字,力求师资效果事半功倍。
三、动手、多做,指引学生“玩”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得让每一节识字课都有“好玩”的环节。首先,“玩”必须有目的,“玩”也有规则,“玩”也有难易之分,适合每一个学生参与。
识字游戏是难度最低的游戏,玩法多种多样。其一是在学习生字时,做“动作表演”游戏来识记生字。例如,学习生字“拿”,做动作——双手合十,边说“合手就是拿”;在学习生字“爬”,做动作——学习爬山的动作。其二是“生字找伙伴”游戏。利用生字卡片,安排学生扮演生字宝宝,大家来给生字找伙伴——也就是学会组词。其三是“送生字回家”游戏。这个游戏是升级版,一种是根据生字的结构进行分类;一种是根据生字的音节特点进行分类;还要一种就是根据生字的词性进行分类。这个游戏规则就是每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生字宝宝,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把生字送回它的家。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指引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记忆会更加深刻。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做生字卡片。做生字卡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版——用纸和笔写生字、画图画、写拼音、写组词,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容易的方法呈现出来;一种是拼图创新法——就是先用纸和剪刀把“点横竖撇捺”等笔画先准备好,然后用拼图法用“笔画纸”拼出生字。识字游戏的最高级别就是——制作“小字典”。每一个学期,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上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类,制作一本“小字典”。这样就是学习生字复习巩固的过程。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教师的趣味导学下,动口来读、善于观察、动手来学,学生在各种学习情景活动中主动参与、轻松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就恰恰与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