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合作中学好化学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学学习化学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自己能学什么,从自己能做的一点一点做起,把自己的学习愿望落实在每一节课的努力上:避免学生出现主观愿望是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客观行动上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不抢做学生能做的事;不抢说学生能说的话;不做学生‘学习的榜样’。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愉悦体验,引导学生在快乐情绪中完成学习,逐步引领学生在快乐、合作中学好化学。
  【关键词】化学;快乐;合作;学习情境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有趣的化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学学习化学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自己能学什么,从自己能做的一点一点做起,把自己的学习愿望落实在每一节课的努力上;避免学生出现主观愿望是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客观行动上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栗,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不抢做学生能做的事;不抢说学生能说的话;不做学生‘学习的榜样’。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愉悦体验,引导学生在快乐情绪中完成学习,逐步引领学生在快乐、合作中学好化学。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帮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平台,感悟学习化学的快乐
  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基础,学习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以前为了让学生分清、记住这些知识,我总是自己总结整理,刻成复习提纲印发给学生,领着学生在课堂上背、记,课后又反复留作业强化。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很难感受学习的快乐,考试时把平时练过多次的原题答错是常有的事,一旦遇到变式考题,更是不会举一反三、迁移思考。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在其求知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能做的一定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去做。上课时我多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例,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感到学习化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提高课掌学习效率。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方案把装满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瓶气体鉴别开来。启发学生自主地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运用己学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部分化学性质的机会。孩子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一定进行重新建构,新知识的植入就顺理成章了。组织过程是先让同学们思考并分小组讨论,再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学生们的方案很多:有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的;有用带火星的小木条的;有用燃着的小木条的;有用两种气体充气球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同学站起来开始反驳,争论之后很快达成一致。这样一来,同学们很快就把要归纳整理的相关知识复习到位。我顺势提问: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现象更明显的方法呢?二氧化碳溶解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等本课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接下来发言的同学便逐渐踊跃起来,当同学们说得已足够充分时,我正准备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时,突然一个在我的印象中不学化学的学生站起来高声地说:“把两只蚂蚱放进去,一段时间后,蚂蚱能够存活的是氧气,另一个是二氧化碳”。同学们听了他发言,都怔住了,刹那间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离子》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电子为什么在核外要分层运动,为了让学生更科学地理解通常最外层有8个电子时是才稳定的结构,我设计了两个将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分撒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更有实效,在活动中形成的快乐情绪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活动1:以学生立定跳远的远近,模拟核外电子能量不同。当我把活动意图和课代表说清后,他就提议让他们班立定跳远成绩最好第一个跳,然后让体重较大的男同学第二个跳,最后让他们班最不擅于跳远的女同学跳,这样就能很形象地说明问题。我很担心这几个学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上课时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使同学们在笑声中认识到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所以它们要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分层运动。活动2:根据图3-1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5页)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改编课堂情景剧,演示离子形成的过程。我的想法是:两名学牛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用曲起拇指的两只手表示最外电子层,用若干个上面画上丁电子的卡通图的纸帽扮演核
  外的最外层电子。这样他们表演时下面的同学看得很清楚了。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又让另一名学生扮演氖原子。当这位同学举起手上那8个用绿色彩纸做的“电子”时,我真的佩服他们的创造力。在看到氖原子后,钠原子和氯原子开始协商,进而达成共识,一个给出电子,一个接受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表演的学生用形象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把离子的形成过程演绎出来;其他同学聚精会神的看着、思考着,全班学生合作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远比我的语言描述更形象、更具体,不仅能引导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的快乐情绪能让学生形成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2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联想,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理解知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我们的课堂不是显示知识如何高深的殿堂,而应该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在教学中我首先考虑学生能学会什么,就先学会什么,重在筑牢基础,一点一点的积累,逐步提高。即使十分重要的、必须学会的知识,也不要只想着一步到位、一下学会,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情绪。我尝试着把一些复杂的知识进行适当分解、分步完成:把一些难理解的知识和学生容易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尽可能“使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以前,在讲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中,总是先强调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一定要学会。然后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橛念,它是化合物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化合物指的是酸、碱、盐。接下来领着学生练习典型反应实例,归纳初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抄写常用的方程式。我觉得自己讲得已经很全面、很透彻,选择的例题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并组织学生进行了很充分的练习,然而学生反馈的情况往往令我大失所望。原本很熟悉的物质的化学式他们竟然都写错了,原本不能反应的物质在他们的笔下也反应了。学生都很聪明,我的讲解也很精彩,为什么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呢?静心反思,豁然开朗:我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生理发展阶段不同,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肯定不同。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学习,那么就不够人性化,不够尊重生命了。我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尝试着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来类比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如何交换成分,换一种方式突破这个难点。我不怕一节课的失败,怕的是学生理解不透,不知如何思考。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交换”一词。使学生真的弄清:(1)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交换离子,就像我们在班级重新排座时,两组同桌互换,同桌的人都换了,而这4个同学本身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类比是学生能认识到,在复分解反应中元素或原子团昀化合价是不变的,掌握了这条原则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很少有学生再写错了。(2)有些化合物难容溶于水,不能解离出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无法交换成分,就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就像我们在班级重新排座时,如果你是单桌就没有机会换同桌了。这样类比,能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某些难容碱与某些难容盐之间是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以及通常情况下硫酸钡、氯化银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生硬地写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钡这样违背客观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了。(3)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交换的离子,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凭空消失,即复分解反应也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就像在班级重新排座时,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新同桌是自己的好朋友,但如果你和他不在同一个班,你们是不能成为同桌的。这就像这样引导后,学生练习时就很少出现赫酸和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的情况了。(4)两种化合物交换离子,要生成更稳定的物质,即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就像老师重新排座是希望同桌之间能相互帮助、促进学习,如果你们两个到一起又说又闹、小动作不断,一点也不安分,那你的同桌就得重新调整,因此我们不可能想和谁同桌就和谁同桌。如此引导后学生就容易理解,不是任意两种化合物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且在讨论哪些化合物能大量共存,探究如何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杂质时,同学们也更容易理清思路;并逐步养成了在书写方程式时自主检查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漏掉或使用是否怡当的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愉悦的气氛中,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率更高。我志愿成为一名能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化学乐趣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年
其他文献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也成了班主任的经验之谈。所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班级管理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我认为,过分的严厉,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甚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而与教师对抗。疏不知,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如果班主任一味心慈面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律涣散,有恃无恐,无所顾忌,这是软弱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学者赫拉斯曼说过:“不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硬塞的教师,无疑是在锤冰冷的铁。”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才能变得和谐、融洽。在这里笔者谈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感受。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所谓课上得有趣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练习不当,费事费力;练习得当,不光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把握的要点:⑴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⑵练习题目要抓住教材内容关键;⑶练习题目要有新的突破;⑷练习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精心设计;思维能力;针对性;关键;突破;和谐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期刊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思维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双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需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收获知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1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
期刊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1转变语文教师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1.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和完善自我。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1培养学生的 情趣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趣,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探索的问题,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应有情趣的交流,给学生一个赞赏的微笑,一束迥然有神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优美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目前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愈来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上,就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极大提高教学效率,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1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精心制作或选用课件  课件要根据
期刊
【摘要】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良好的班风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助长积极、健康和进步的因素,克服、纠正消极和错误的东西,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其次选用好班干部、抓好学生干部建设、实行班级管理民主
期刊
预习就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先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它是进行生物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就其作用和方法阐述如下:  1预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刚上课时,不少同学还沉浸在下课的喜悦中,如果老师马上就讲课,效果肯定不太好。先让学生看书预习,加上老师在教室里面来回巡视,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把心收回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