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轴拍摄古建筑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轴镜头是可以实现偏移与倾角功能的特殊镜头,在建筑摄影、风光摄影,以及广告摄影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非凡的表现,是拍摄这些题材的专业利器。其作用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变形,以及调整焦平面,改变清晰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拍摄古建筑的具体实践浅谈一下移轴镜头在古建筑摄影中的运用。


紫禁城    苏唐诗 摄(使用移轴拍摄的效果)

  做到横平竖直
  与一般建筑摄影一样,在拍摄古建筑时,首要关注点应放在“横平竖直”上。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比拍摄者高,拍摄者想要拍摄建筑物的全貌,就需要倾斜相机进行拍摄,于是拍出的照片就会出现“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透视问题,使用移轴镜头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做到横平竖直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先把相机水平放置,对准被摄古建筑,然后转动镜头至镜头可沿垂直角度“Shift”移动,然后平移镜头至可以拍摄建筑物即可做到横平竖直。
  其他实现横平竖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机水平,后期裁切。即:把相机水平放置,不偏不倚,使用广角镜头,先横平竖直地拍下被摄古建筑,然后后期时再进行二次构图,把多余部分切除;二是相机倾斜,后期校正。即:倾斜相机,先把被摄古建筑拍全,然后再利用Photoshop软件的“滤镜—镜头校正”功能去解决“横平竖直”问题。这两种方法均可实现“横平竖直”,但最大的缺陷则是画面品质大大下降。《风雨广济桥》这幅图片就是使用普通广角拍摄的,建筑可以看出明显畸变,我们通过后期可以实现“横平竖直”的效果,但画面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其画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上面这幅是一张使用普通广角镜头,通过故宫午门门洞拍摄太和门的效果,因为从下向上拍摄,必须倾斜相机机身。所以拍摄出的建筑物产生了明显的变形。下面这幅图就是采用移轴镜头,同样焦距为17mm,移轴镜头拍摄出的效果工工整整,有效地实现了横平竖直。
  佳能5D Mark IV相机,佳能TS-E 17mm f/4L镜头,ISO 100,光圈F/5.6,速度1/125秒。


古宅沧桑    苏唐诗 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的效果)

  调整透视关系
  调整透视关系是移轴镜头最基本的功能。当我们拍一座古建筑,而其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等诸元素在画面的位置不太合乎构图需要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使用移轴镜头适度调整透视关系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例图是我使用移轴镜头透过窗子拍摄的颐和园佛香阁,我是想实现一窗一景的效果,移轴镜头在没有使用“Shift”偏移之前,上面的窗子不完整,下面却露出了地面,感觉画面看上去有些不够舒服。通过“Shift”偏移之后,佛香阁在窗子里处于同样位置,而窗子与远方景物透视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窗子完整了,让人看上去就舒服起来。


氣象    苏唐诗 摄(使用移轴镜头拍摄的效果)

  拍出超广效果
  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实质就是用更广镜头的大像场进行剪切。它之所以可以实现惊人的偏移和倾斜,是因为它具有一个超大的实际像场。我们可以使相机不动,而使用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通过镜头多方位偏移,拍摄出多张图片,然后采取多图拼接的办法,把其实际像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拍出超广的效果。拿一只17mm移轴镜头来说,拼接后可以轻松得到一幅等效于12mm超广角镜头的作品。特别在被摄体较近又特别高大、单次拍摄无法涵盖完全的情况下,使用此办法更加必要。下面是我使用移轴镜头的“Shift”偏移功能拍摄出的9张图拼接和用12mm超广镜头拍摄的《佛香阁》,实现的广角效果基本相近,移轴镜头甚至比12mm超广角镜头拍摄出的范围还要广。
  沙姆定律
  该定律是由奥地利陆军上蔚西多尔·莎姆夫禄格(简称莎姆,1865~1911)提出。他为了将自己的“透视绘图仪”用于航空摄影,而发明了这项校正技术。他是这样叙述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主体平面、镜头片面和影像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莎姆的理论源于放大航空照片和陆地勘察照片时所进行的校正,这些照片是由固定机身的相机拍摄的。当今的这技术使我们能够用可调节的移轴相机来进行这种校正,同时还通过改变清晰平面的位置极好地解决了景深太小的问题。在实际拍摄中,这意味至少有一个基座必须根据景物的位置绕水平方向(俯仰)或垂直方向(摇摆)进行调整,直至上述三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开始时,这种操作显得有点儿复杂,但是调整清晰平面对专业摄影师来说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任何人只要有一架合适的相机并稍加练习都能掌握。


亭外    苏唐诗 摄

  


  实现斜面清晰
  移轴镜头不仅仅可以通过移动来获得更大的像场,也可以通过倾斜镜头来强行改变镜头的焦平面,从而获得特殊的拍摄效果,可以使得同在一个斜平面的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全部清晰。这一点是所有普通镜头和摄影后期所无法做到的,普通镜头只能使垂直于镜头中轴的平面聚焦,然后通过缩小光圈扩大景深,而不能与倾斜镜头一样,景深范围被镜头整个斜了过来,无论远近都会有清晰的区域。在古建筑摄影中,我们想表现主体建筑,又想使用前景烘托气氛时,使用此功能控制景深就尤为重要。
  移轴镜头是一种相对专业的器材,它能给你带来更多控制画面的感受。但同时,想完全驾驭这种镜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再向大家推荐三点具体实用方法:一是因为移轴镜头的光圈、快门和对焦都需要手动完成,因此,建议使用时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二是一定要先测光,后移轴;三是最好使用三脚架、水平仪等辅助器材,以使相机和镜头精准地水平对准建筑物。
其他文献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  事实本身无趣,事实背后的观点才重要。对于摄影来说,就是照片发出的召唤。有的照片犹如契诃夫或者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但蕴藏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是摄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大众社会层面最著名的摄影师。他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
期刊
“废墟”在东西方艺术中都是一种重要的题材,从古典时期延绵至今不曾断绝,作为客体的废墟屹立如故,作为概念的废墟则在历代叙述中套上层层累加的含义。  废墟几乎从来都是一种隐喻,摄影也不会放过这个主题,不过与传统艺术相比,摄影的关注更多转向现代文明的遗迹。后工业时代里,除了源于传统艺术的浪漫主义视角,摄影以另一些角度观看现代文明的起落:个人经验的寻找与塑造、个体与集体的记忆交错、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改造、自
期刊
在世界现代建筑领域,苏联现代主义建筑是重要的一脉,  具有广泛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中,  一批荒废的苏联现代主义建筑则成为世界各地青年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北京姑娘杨潇在谷歌地图上标注了大量苏联建筑,然后一趟趟专门飞过去,  在深夜里钻进遗迹,用光绘的方式拍摄。  她习惯在让一个人进入画面,与建筑对视或融为一体,  有时候那个人就是她自己。建筑的巨大轮廓映衬着小小的身影,  似乎瞻仰与献祭的仪式,连
期刊
学者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既是一种思考与质疑的态度,也是一种提问与争辩的能力。学习、提问、置辩、释疑,然后觉悟,最终获得学习的进步。  只是,提出问题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但凡各类摄影讲座、论坛,大多会在结束前留下若干时间用于互动提问。对于主讲人来说,这个过程原本应该是最活跃热烈的时段,但却往往会遇到“没有问题”的尴尬,以致有些主辦方不得不事
期刊
葉婷婷是浙江台州的一名公务员,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0年起,他开始用相机拍摄自己的家庭,六七年下来,积累了几万张照片。2016年他参加了省内的摄影工作坊,在导师沈珂的指导下,她重新审视这些照片,以新的方式进行选择,选出的照片以“短暂的亲密”、“成人世界的影子”、“走出童年”和“终将离别”等章节构成,以叙事诗的方式表达了年轻母亲面对女儿成长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绪。2013年7月23日,家里,刚满十
期刊
雷金纳德·凡·戴·威尔德  的废墟探险摄影  无名与未现的事物总是对我们有不可否认的吸引力。  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上,  有些地方不可避免地从我们的视线与记忆中流失。  作为一名旅行者,  雷金纳德·凡·戴·威尔德(Reginald Van de Velde)  围绕全球的荒废之地旅行,  他的作品展现医院、修道院、电站、城堡等  建筑废弃后的场景,  试图捕捉这些地方超越时空的魅力。  ——编
期刊
无锡太湖畔有一处胶片工厂遗址,企业搬离仅六年,  自然已经重新占领了这片厂区。摄影研究者王海宝曾在胶片厂工作,他找到曾在这家企业任摄影师多年的张争鸣,两人合作完成了对工厂遗址的视觉研究。  几十年前拍摄的老照片,与在同一位置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现状形成对比,  展览主题落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更打动我们的,可能是因为,  这是两个老“胶片人”用摄影进行的一次回望。  ——编者工厂车队的修车房  处无锡太
期刊
王小林  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美在于严谨的技术控制,使结像、构图、影调、色彩等诸方面得以呈现,同时,需要有生动的定格,生命的律动和美轮美奂的凝结。王小林的作品有着严谨的技术把控,有着澎湃的激情,有着涌动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熱爱,所以他所拍摄的内容不拘泥于题材,不受限于形式。对美的追求,激励着他的创作热情。日出明月山 王小林 摄/尼康D3,24-70mm镜头,光圈F11,速度1/8秒山村初秋 王小林
期刊
摄影创作难在出新,尤其是当所有的题材都已被拍摄过;摄影创作难在用心,用心之后,你会发现最简单的一枝一叶,也能焕发出不同寻常的灵动之美。  ——编者  在我镜头中的植物,都是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它们有的生长在路边,有的躲在小区树阴之下,有的被遗忘在公园的角落之中,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却有一股顽强勃发的生命力。风雅之二 池海波 摄  拍摄这些植物,首先是要具有发现的能力,其次是要用影像的
期刊
张维忠  张维忠的作品既有大气恢弘的气概,又有灵秀清新的柔美,作为一名东北摄影人,他钟情于自然风光的拍摄,他拍摄的卡瓦博格峰犹如金字塔般耸入苍穹,冰雪流痕层层叠叠,仿佛时光的涌动。他拍摄的虎峰岭小瀑布犹如一首小诗,曼妙清美,意蕴悠长。他镜头中更多的是黑龙江的湿地,以驾驭无人机的精练技术,鸟瞰家乡大湿地的柔情与壮美。自2015年入冬开始,张维忠自费,带着沉重的设备,独自一人自驾车,四季游走兴凯湖和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