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南浔古镇小莲庄的空间序列和主要景点的介绍,简要的阐述不同的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园林景观风格形成的影响。南浔名园小莲庄便是水乡小镇园林的一个典型,它吸取了“市河空间”布局的特色,将小镇民居的亲和力融入江南园林精致纤巧的造园手法之中,造就它独有的性格魅力。
关键词:小莲庄;江南古典园林;市河空间;空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南宋以来,园林之胜,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向以湖州、杭州为尤。然湖州园林,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五园,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坐落在嘉业藏书楼旁的小莲庄,位于镇南万古桥西,系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庄园,既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员,又不失其水乡人家的本色,别具风格。
1小莲庄概述
南浔历史悠久,自明清起便由于当地丝织业的高度发达而兴盛,多有巨贾达官、文人雅士在此择地建宅。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经刘镛之子刘锦藻的规划经营,最后由其长孙著名藏书家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前后达四十年。园占地二十七亩,其中水面近十亩,遍植荷花。因慕元末大书画家赵孟頫建于湖州的莲花庄,故名“小莲庄”。
小莲庄由刘氏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构思精妙,匠心独具,各处建筑分别成景,景与景之间,具界不界,似隔不隔。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园中广植花木名种,四时点缀。水面大致为方形,其东段延伸,端头以“钓鱼台”点景,东南另辟小池,延伸入一墙之隔的内园,似断实连。
南浔富盛于西风东渐之时,建筑风格多样,更兼东西合璧。园内建筑,如东升阁、净香诗窟、走马楼、退修小榭等形式丰富,各具风格。小莲庄的取名也透露出主人对士大夫园林经典格局的仰慕,然而筑园于水乡小镇之中,自有耳濡目染的效应;加之年代晚近,既受外来影响,传统的造园手法也更见圆熟。以上种种,不但在园中各处多有体现,也影响了整个空间序列的生成。
2直抵“市河”的园区入口
小莲庄在临河毗邻正门处增设码头,可沿河道入园。码头系上鸬鹚渔船,点出水乡风貌。沿河畔民居“百间楼”一路走来,整座庄园仿佛只是水镇人家的一员,比之寻常士大夫家的园林更添了几分特有的亲和力。江南水乡水道纵横,倚河为市,借水行道,这样形成的“市河空间”是江南水乡市镇的一大特色。小莲庄北邻“鹧鸪溪”,行舟来去,将庄园由“市河”连入整个交通水网,这正是江南水乡人家的独到之处,而一旦将它引入园林之中,便更丰富了园林世界的内涵。
3小莲庄的空间序列
江南的古典园林特别注重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及不同空间的转换,正如计成在他的《园冶》中提出的,造园的基本思想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观元素布置的精妙之处,正是通过丰富的空间变换取得。
小莲庄的空间序列十分明晰、主次分明,“挂瓢池”就是它空间调配的中心,所有的空间节点都是围绕着它来组织,环池一周,便完成了整个游览路线。入园之先,院墙幽闭,春色深藏,舒展秀丽的垂花门颇有家居风味,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余地。园林讲究欲扬先抑,层次丰富。闹市中的私园多半以墙围合,小莲庄却只借“市河”隔断,似连不连间另出机纾,做出丰富的空间变化。甫入园门,迎面就是义庄的一带短墙,并不高耸压抑,也不是一览无余,又像墙后正有袅袅炊烟升起。顺墙东去,馨德堂檐角飞扬,点出边上走马楼一道小门,指引门径。进去就是一段敞廊,廊庑临溪,正对水上小小一座码头。这样就把水陆两个入口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入口空间既不急促,也不冗长。接下来一段敞廊却有一面是封闭的墙体, 隔开近在咫尺的主园,并使路线转而向南。这一段路线重在含蓄,似开实收,直到碑刻长廊一段,仍是半面筑墙,渐渐向园景敞开;更用一系列的平台、水榭来进一步地小化园林的尺度,亲切如家庭间小院,使得游人可以一窥园景,却又不得全貌,反而加强了景深,作了一个很好的预告。
小莲庄的三个大的部分就这样由一个连续而多变的空间序列连接起来,仿佛一支优美的交响乐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声部,它们各自独立,又互为补足。
4小莲庄的主要景观节点
4.1荷花池
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沿池有碑刻长廊。荷花池广十亩,原称“挂瓢池”,每当夏日,荷花满池,幽香清远,正合园名。池南为一座清水红砖砌就的法国式建筑“东升阁”,俗称“小姐楼”,是融欧式楼房和中式宝塔于一体的建筑,独具异国风情。登阁凭栏,全园美景尽收眼底。
4.2碑刻长廊
池西入口沿水边有一长廊,此长廊为刘氏三宝之一——碑刻长廊,由《梅花仙馆藏真》与《紫滕花馆藏贴》两部分组成。长廊壁间嵌置书条石四十五方,为刘锦藻四处搜寻而来,其中有一副是“宰相刘罗锅”刘墉所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嵌此廊壁。刻石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刻工精妙,字体遒劲,文采飞扬,与宁海《渤海藏珍》帖石并称与世。为不使长廊有长而呆板之感,北以桥亭为端,中隔半圆亭,南以扇亭为终,并引接家庙。
4.3净香诗窟
碑廊东筑有四面厅,名为“净香诗窟”。因为荷花有洁净和馨香两种特征,且此处是主人接待文人雅士专门吟诗作对的地方,故有此名。净香诗窟建筑结构最为精妙之处是厅内设有两座天花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在建筑学上堪称海内孤本,故又名“升斗厅”。建筑中间用屏风隔开,主人接待文人雅士,才华一般的主人则请坐在“升厅”下,在这里经过一次考核以后,如果发现那人才华横溢的就请坐在“斗厅”下,意为“才高八斗”。 此厅不但内部结构精美,外部结构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其外部是一个典型的歇山顶结构,在四个角上共塑有八仙,主人希望她的客人能够在他家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屋檐下面塑有蝙蝠,蝙蝠倒挂,意为福到;塑有象首,意为刘家是南浔首富——四象之首。
4.4内园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太湖石围城的假山为主体,依着那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环走,穿古木,踏小桥,可体会到当年庄园主人“凿池栽荷,叠石成山,松径一湾,红叶枫林”的意味。爬上山巅,在山巅小亭上近观远眺,那幽雅而精致的内园与大气壮观的外园形成对照,相映成趣。山上栽有两种树木,一为青松,一为红枫。青松沉郁,红枫如醉,大概是仿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诗意吧。杜牧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4.5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位于花园的西侧。家庙共三进,分别为门厅、大厅和后厅。门前一对蹲坐的石狮子,镂刻精致,憨态可掬。院外矗立着两座南北相对的牌坊,一为“贞节”,一为“乐善”,均建于清光绪年间。
4.6义庄
家庙的西边为义庄,共有两进,前为平房,后为楼房,因在后院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又名“桂花厅”。如今这里成为顾淑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供游人参观。顾淑苹奖学金设立于1939年,是民间赞助形式的奖学金,这也显示出当地人鼓励好学上进的传统和崇尚慈善的社会风气。
5结语
小莲庄虽然静隐在小镇之中,但重教尊儒的生活态度使其并不缺少传统私家园林的风韵和气质。同時,由其建造年代和主人的学养所体现出来对西方文化的认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引入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一次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1]. 南浔镇志编纂委员会,《南浔镇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 阮仪三,《阮仪三与江南水乡古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8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4].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工出版社
[5].周武忠,《园林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莲庄;江南古典园林;市河空间;空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南宋以来,园林之胜,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向以湖州、杭州为尤。然湖州园林,实萃于南浔,以一镇之地,而拥五园,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坐落在嘉业藏书楼旁的小莲庄,位于镇南万古桥西,系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庄园,既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员,又不失其水乡人家的本色,别具风格。
1小莲庄概述
南浔历史悠久,自明清起便由于当地丝织业的高度发达而兴盛,多有巨贾达官、文人雅士在此择地建宅。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经刘镛之子刘锦藻的规划经营,最后由其长孙著名藏书家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前后达四十年。园占地二十七亩,其中水面近十亩,遍植荷花。因慕元末大书画家赵孟頫建于湖州的莲花庄,故名“小莲庄”。
小莲庄由刘氏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构思精妙,匠心独具,各处建筑分别成景,景与景之间,具界不界,似隔不隔。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园中广植花木名种,四时点缀。水面大致为方形,其东段延伸,端头以“钓鱼台”点景,东南另辟小池,延伸入一墙之隔的内园,似断实连。
南浔富盛于西风东渐之时,建筑风格多样,更兼东西合璧。园内建筑,如东升阁、净香诗窟、走马楼、退修小榭等形式丰富,各具风格。小莲庄的取名也透露出主人对士大夫园林经典格局的仰慕,然而筑园于水乡小镇之中,自有耳濡目染的效应;加之年代晚近,既受外来影响,传统的造园手法也更见圆熟。以上种种,不但在园中各处多有体现,也影响了整个空间序列的生成。
2直抵“市河”的园区入口
小莲庄在临河毗邻正门处增设码头,可沿河道入园。码头系上鸬鹚渔船,点出水乡风貌。沿河畔民居“百间楼”一路走来,整座庄园仿佛只是水镇人家的一员,比之寻常士大夫家的园林更添了几分特有的亲和力。江南水乡水道纵横,倚河为市,借水行道,这样形成的“市河空间”是江南水乡市镇的一大特色。小莲庄北邻“鹧鸪溪”,行舟来去,将庄园由“市河”连入整个交通水网,这正是江南水乡人家的独到之处,而一旦将它引入园林之中,便更丰富了园林世界的内涵。
3小莲庄的空间序列
江南的古典园林特别注重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及不同空间的转换,正如计成在他的《园冶》中提出的,造园的基本思想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景观元素布置的精妙之处,正是通过丰富的空间变换取得。
小莲庄的空间序列十分明晰、主次分明,“挂瓢池”就是它空间调配的中心,所有的空间节点都是围绕着它来组织,环池一周,便完成了整个游览路线。入园之先,院墙幽闭,春色深藏,舒展秀丽的垂花门颇有家居风味,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余地。园林讲究欲扬先抑,层次丰富。闹市中的私园多半以墙围合,小莲庄却只借“市河”隔断,似连不连间另出机纾,做出丰富的空间变化。甫入园门,迎面就是义庄的一带短墙,并不高耸压抑,也不是一览无余,又像墙后正有袅袅炊烟升起。顺墙东去,馨德堂檐角飞扬,点出边上走马楼一道小门,指引门径。进去就是一段敞廊,廊庑临溪,正对水上小小一座码头。这样就把水陆两个入口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入口空间既不急促,也不冗长。接下来一段敞廊却有一面是封闭的墙体, 隔开近在咫尺的主园,并使路线转而向南。这一段路线重在含蓄,似开实收,直到碑刻长廊一段,仍是半面筑墙,渐渐向园景敞开;更用一系列的平台、水榭来进一步地小化园林的尺度,亲切如家庭间小院,使得游人可以一窥园景,却又不得全貌,反而加强了景深,作了一个很好的预告。
小莲庄的三个大的部分就这样由一个连续而多变的空间序列连接起来,仿佛一支优美的交响乐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声部,它们各自独立,又互为补足。
4小莲庄的主要景观节点
4.1荷花池
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沿池有碑刻长廊。荷花池广十亩,原称“挂瓢池”,每当夏日,荷花满池,幽香清远,正合园名。池南为一座清水红砖砌就的法国式建筑“东升阁”,俗称“小姐楼”,是融欧式楼房和中式宝塔于一体的建筑,独具异国风情。登阁凭栏,全园美景尽收眼底。
4.2碑刻长廊
池西入口沿水边有一长廊,此长廊为刘氏三宝之一——碑刻长廊,由《梅花仙馆藏真》与《紫滕花馆藏贴》两部分组成。长廊壁间嵌置书条石四十五方,为刘锦藻四处搜寻而来,其中有一副是“宰相刘罗锅”刘墉所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嵌此廊壁。刻石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刻工精妙,字体遒劲,文采飞扬,与宁海《渤海藏珍》帖石并称与世。为不使长廊有长而呆板之感,北以桥亭为端,中隔半圆亭,南以扇亭为终,并引接家庙。
4.3净香诗窟
碑廊东筑有四面厅,名为“净香诗窟”。因为荷花有洁净和馨香两种特征,且此处是主人接待文人雅士专门吟诗作对的地方,故有此名。净香诗窟建筑结构最为精妙之处是厅内设有两座天花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在建筑学上堪称海内孤本,故又名“升斗厅”。建筑中间用屏风隔开,主人接待文人雅士,才华一般的主人则请坐在“升厅”下,在这里经过一次考核以后,如果发现那人才华横溢的就请坐在“斗厅”下,意为“才高八斗”。 此厅不但内部结构精美,外部结构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其外部是一个典型的歇山顶结构,在四个角上共塑有八仙,主人希望她的客人能够在他家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屋檐下面塑有蝙蝠,蝙蝠倒挂,意为福到;塑有象首,意为刘家是南浔首富——四象之首。
4.4内园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太湖石围城的假山为主体,依着那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环走,穿古木,踏小桥,可体会到当年庄园主人“凿池栽荷,叠石成山,松径一湾,红叶枫林”的意味。爬上山巅,在山巅小亭上近观远眺,那幽雅而精致的内园与大气壮观的外园形成对照,相映成趣。山上栽有两种树木,一为青松,一为红枫。青松沉郁,红枫如醉,大概是仿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诗意吧。杜牧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4.5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位于花园的西侧。家庙共三进,分别为门厅、大厅和后厅。门前一对蹲坐的石狮子,镂刻精致,憨态可掬。院外矗立着两座南北相对的牌坊,一为“贞节”,一为“乐善”,均建于清光绪年间。
4.6义庄
家庙的西边为义庄,共有两进,前为平房,后为楼房,因在后院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又名“桂花厅”。如今这里成为顾淑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供游人参观。顾淑苹奖学金设立于1939年,是民间赞助形式的奖学金,这也显示出当地人鼓励好学上进的传统和崇尚慈善的社会风气。
5结语
小莲庄虽然静隐在小镇之中,但重教尊儒的生活态度使其并不缺少传统私家园林的风韵和气质。同時,由其建造年代和主人的学养所体现出来对西方文化的认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引入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一次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1]. 南浔镇志编纂委员会,《南浔镇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 阮仪三,《阮仪三与江南水乡古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8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4].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工出版社
[5].周武忠,《园林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